中華炎帝神農文化創新創意大賽複評結果出爐

2020-12-19 湖南24小時

近日,由湖南省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株洲市人民政府主辦,湖南文化創意有限公司、株洲炎陵縣炎帝陵管理局承辦的中華炎帝神農文化創新創意大賽徵集作品複評工作順利完成。本屆大賽堅持「中華共始祖、同胞一家親」的正確價值導向,圍繞炎帝神農文化精神內核,突出炎陵文旅要素,薈萃行業精英,以設計創新助力本土品牌發展,串聯產業鏈條,強調落地性和可轉化,既是落實省委省政府加快文創體系建設部署的重要舉措,也是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的新平臺。

本屆大賽得到了大陸文創單位、海峽兩岸及海外優秀設計師廣泛關注和踴躍參與,參賽作品呈現數量多、覆蓋面廣的特點。大賽共收到來自海內外參賽作品5286件,其中來自臺灣的作品1358件,佔比25.69%;大賽影響力輻射全球,吸引全國32個省區市、香港特別行政區以及美國、加拿大、英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德國等10餘個國家的參賽者投稿,賽事規模和影響力達到一流水平。

聚焦文創,展望轉化

中華炎帝神農文化創新創意大賽以「崇敬中華始祖,弘揚炎帝文化」為主題,以創新創意大賽為載體,以追根溯源凝聚民族認同為目標,將打造炎帝神農文化IP形象、創意產品開發、助推兩岸文化交流和臺青創業、推進炎陵全域旅遊發展相結合,以期弘揚和傳承炎帝神農文化,塑造炎帝神農文化品牌,進一步推動湘臺經貿文化融合發展。

因此,此次評審工作注重學術觀點和市場觀點的妥善結合,將從參賽作品的主體性、創意性、文化性和市場性等多重角度出發,要求作品立足中華文化,聚焦炎帝神農元素,貼合炎帝文化的主題,堅持正確價值導向,圍繞炎帝神農文化精神內核,突出炎陵文旅要素,強調落地性和可轉化,具備商業潛力。

權威專家,嚴格評審

本屆大賽的作品初篩、專家初評、複評工作均採取線上評審模式進行,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權威人士、企業家等組成評審專家委員會。湖南省設計藝術家協會主席何人可,臺灣實踐大學設計學院院長、教授醜宛茹,長沙理工大學設計藝術學院院長王健,湖南工業大學包裝設計藝術學院院長汪田明,株洲市炎陵縣人民政府副縣長肖志高,南華大學設計藝術學院副院長黃信初,湖南省炎帝陵基金會辦公室主任朱建軍擔任複評評審。

經歷15天的層層考核,複評結果已經出爐,30件優秀作品入圍複評(不含祭典Logo類),進入最終獎項的角逐,將在本周六(11月21日)迎來最終考驗。

現將複評入圍名單公布如下:

人氣投票,我型我秀

複評期間,大賽特別設置了人氣作品「我型我秀」投票環節,將根據網友群眾的投票數據由高至低排名,取前一百名成為人氣獎獲獎作品(註:人氣作品投票數不計入後續評審得分)。大家可以進入大賽官網瀏覽參賽選手的作品,為支持的選手作品加油打氣。(「我型我秀」投票網址:http://hnwc.voc.com.cn/list.php?cid=71)

11月21日,本屆大賽線下終審將在長沙星城公證處全程監督下完成,專家團隊將進行現場評分。選手可選擇現場參與或線上視訊的方式,通過實物展示、作品簡介PPT的形式參與答辯。終審將確定30件傑出作品(不含祭典Logo類),其中:IP形象類、產品設計類分設金獎1名、銀獎2名、銅獎3名,三大類共設優勝獎18名。

大賽精彩繼續,大獎究竟花落誰家,讓我們拭目以待!

附:中華炎帝神農文化創新創意大賽初審入圍表

【來源:新湖南】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中華炎帝神農文化創新創意大賽落幕 共徵集作品5286件
    中華炎帝神農文化創新創意大賽頒獎典禮。湖南臺辦提供中新網長沙12月19日電 (付敬懿)以「崇敬中華始祖,弘揚炎帝文化」為主題的中華炎帝神農文化創新創意大賽19日舉行頒獎典禮,大賽歷時近六個月,面向全球華人共徵集到LOGO類、IP形象傳播設計類、產品設計類文化創意作品5286件,最終評選出金獎、銀獎、銅獎及優勝獎共34名。祭典Logo類最佳設計獎頒獎。
  • 中華炎帝神農文化創新創意大賽頒獎典禮暨成果展長沙舉行
    三湘都市報12月19日訊(記者 吳岱霞 )19日上午,由湖南省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株洲市人民政府主辦,湖南文化創意有限公司承辦的中華炎帝神農文化創新創意大賽頒獎典禮暨成果展在湖南長沙舉行。本次大賽以「崇敬中華始祖 弘揚炎帝文化」為主題,面向全球開展文化創意作品徵集,旨在增進全球華人同祖同宗的民族認同,推動炎帝神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大賽自2020年6月正式啟動以來,共收到參賽作品5286件,其中臺灣同胞參賽作品1358件,佔比25.69%,賽事規模和影響力達到一流水平。
  • 略述炎帝神農的歷史功績及炎帝神農文化特徵
    幾千年來,關於炎帝的傳說和歷史記載十分豐富,從中我們既可以了解到炎帝神農的歷史功績,也能抽象地概括炎帝神農文化的一些特徵。本文就炎帝神農的歷史功績與炎帝神農文化中的女性特徵和易學因素,談談個人的認識。一、炎帝神農氏的功德傳說    在傳說中,炎帝神農氏是有大功於中華民族的。
  • 甲午年海峽兩岸神農炎帝文化交流活動呈現四個特點
    中國臺灣網8月15日炎陵消息 甲午年海峽兩岸神農炎帝文化交流活動已於8月1日—4日在湖南炎陵縣成功舉辦,和以往類似活動相比,此次活動具有以下特點:  突出民間主辦。活動由湖南神農炎帝研究會、臺灣中華神農大帝協進會聯合主辦,石玉珍會長、陳福財理事長共同出席,陸臺雙方主辦單位均為民間組織,沒有邀請黨和國家領導人甚至在職省部級領導出席活動。湖南省臺辦全程指導,株洲市臺辦、炎陵縣政府具體承辦,炎陵縣炎帝文化研究會、炎帝陵管理局、臺灣炎帝神農文史學會、東莞臺商育苗教育基金會共同協辦。在整個活動過程中,露臺面、唱主角的始終是上述「兩會」。
  • 貴州省高校學生紅色文化產品創意設計大賽評選結果出爐
    貴州省高校學生紅色文化產品創意設計大賽評選結果出爐 2019-11-20 21:25:57張偉 攝   中新網貴陽11月20日電 (記者 張偉)由貴州省文化和旅遊廳聯合中共貴州省委黨校、貴州省教育廳、共青團貴州省委主辦的貴州省高校學生紅色文化產品創意設計大賽評選發布會暨頒獎典禮20日晚在貴陽舉行。圖為獲獎選手講述設計理念。張偉 攝  本次大賽旨在深入挖掘貴州紅色文化資源,展現新時代貴州大學生風採。
  • 傳承農耕文化 發揚北大荒精神 香坊農場舉行「神農」炎帝祭祀儀式
    &nbsp&nbsp&nbsp&nbsp東北網6月9日訊(韓秀麗 王宜豐 記者 平靜 許兼暢 田彥飛) 9日上午,北大荒現代農業園內文化搭臺、旅遊唱戲,在園區神農廣場上,舉行了一場盛大的「神農」炎帝祭祀儀式。
  • 隨州市炎帝神農故裡
    炎帝神農故裡風景區距隨州市城區西北18公裡,以炎黃子孫尋根謁祖為核心,是海內外炎黃子孫尋根祭祖、旅遊觀光的勝地。我有幸到此拜謁炎帝。景區入口,矗立著漢白玉雕刻的炎帝神農立像。神農洞祭長文石刻,介紹了炎帝神農的功績。神農洞,相傳為炎帝神農誕生之地。洞口綠植掩映,據同行人介紹,此洞以前是可以進去的,後來為了保護古蹟,就不允許進入了。神農廟,供奉著炎帝神農,從外觀看,應該為新修建築。
  • 炎帝神農的傳說
    對於上古歷史人物的炎帝神農,史書上沒有太多的資料,僅留下了以下記載: 《易·繫辭下》:「包犧氏沒,神農氏作,斫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 《逸周書》:「神農之時,天雨粟,神農遂耕種之;作陶治斤斧,為耒耜徂耨,以墾草莽,然後五穀與助,百果藏實」。
  • 吟古文之韻 品中華文化——「我愛中華詩詞美」複評活動順利開展
    ,激發學生對中華詩詞的熱愛,培養學生熱愛誦讀的好習慣,中共上海市教育衛生工作委員會、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在全市中小學開展了「我愛中華詩詞美」——上海中小學生創新學習展示活動。「我愛中華詩詞美」活動是由中共上海市教育衛生工作委員會、上海市教育委員會指導,上海教育報刊總社主辦,上海教育報刊總社文化中心承辦,上海人民廣播電臺、上海教育新聞網作媒體支持。此次「我愛中華詩詞美」活動分為「今天誰來讀古詩活動」、「小學生成語劇大賽」兩個系列活動。
  • 神農文化作為中華文化的根源(三)
    在這燈紅酒綠、喧囂浮躁的世界中,還有那麼一群人,宛若一頭頭憨厚的耕牛,在默默堅守與耕耘著那流傳了數千年的文化和傳統。他們愛國、愛家、愛人,求仁得仁。因為,祖國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搖籃,也是我們祖先世世代代生活的搖籃。每一個受到人文初祖民族文化薰陶,受到炎帝精神中蘊藏著的深刻愛國主義潛移默化教育的人,每一個正直善良的人,都會熱愛自己的祖國。越是偉大的人,這種愛就表現得越發強烈。
  • 首屆中國·陝西安康「鎏金銅蠶杯」毛絨玩具創意設計國際大賽複評...
    2019年4月10日,首屆中國·陝西安康「鎏金銅蠶杯」毛絨玩具創意設計國際大賽複評評審活動在陝西科技大學設計與藝術學院順利進行。複評專家組按照評審細則,從入圍複評的100份作品中推選出30份優秀作品進入將於今年第二季度在安康舉行的終評評審。
  • 神農炎帝,紡織技術推動者
    這一切都印證了炎帝時代制麻為布的史實。一些神農炎帝的畫像以穿樹葉衣的形象出現,這顯然是不妥的,炎帝創造發明治麻為布,製作衣裳是時代的一大進步。他既是紡織技術的推動者,也是分享時代文明的受益者。高平是炎帝故裡,麻紡、絲織文化也延續至今。
  • 炎帝神農政權:神農、臨魁、姜承、姜明、姜宜、姜來、姜克、榆罔
    後世繼位的帝王稱之曰:炎帝神農氏「姜某某」,後世繼位為帝王者仍沿用炎帝神農氏番號。後來炎帝烈山氏姜石年,娶了莽(奔水)氏之女聽詙,生子二:長帝臨魁、次桂。炎帝神農氏姜臨魁生帝承,炎帝神農氏姜承生帝明、仲賢、希文,炎帝神農氏姜明生帝宜,炎帝神農氏姜宜生帝來,炎帝神農氏姜來生帝裹,帝神農氏姜裹生節莖,節莖生克、戲,戲生炎帝神農氏姜榆罔。
  • 炎帝和神農是什麼關係?
    談起炎帝,那麼相信大家都會聯想到黃帝。黃帝是東方華夏民族的首領,至今已有五千年左右的歷史。當時東方華夏一共分為三大部落,首領分別為黃帝、炎帝及蚩尤。黃帝為了華夏一統,便向相鄰較近的炎帝部落發起了進攻,炎帝平日喜愛研究藥草,救死扶傷,於是乎疏忽了對族人的訓練,而敗於黃帝。
  • 省政協委員蔡溪:將每年七月初七定為神農炎帝「兩岸共祭日」
    紅網時刻1月26日訊(記者 黎鑫 攝影 張必聞)位於株洲市炎陵縣的炎帝陵,是老祖宗留給湖南人民的一筆寶貴歷史財富,在文化、旅遊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今年湖南省兩會期間,湖南省政協委員、株洲市政協主席蔡溪向大會提交提案建議,要積極爭取將炎帝陵公祭升格為國家級的祭典,同時,大力開展以炎帝陵祭典為紐帶的兩岸交流融合活動。
  • 北京文博|「2020北京文化創意大賽文博創意設計賽區北京中軸線文化...
    北京文化創意大賽精心培育和打造北京特有的文創品牌,已經成為創意創新的集結號、文化領域的風向標、產業發展的助推器,在推動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和首都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文博創意設計賽區作為北京文化創意大賽的版塊之一,已連續開展兩年。今年的賽事活動有哪些亮點?
  • 雲中吟系列·炎帝神農氏
    炎帝神農氏。炎帝神農氏,姜姓,長於姜水,母曰任姒,有喬氏之女名登,為少典妃,遊於華陽,感神龍首而生炎帝,生而龍顏。有聖德,都陳,作五弦之琴,始教天下種穀,故號神農氏。鳳鳴岐山。對於神農氏名稱的由來,《白虎通》曰:「古之人民皆食禽獸肉,至於神農,人民眾多,禽獸不足,於是神農因天之時,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農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謂之神農也。」神農之時,民多疾病,神農氏遂「嘗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所避就。一日而遇七十毒。」神農氏亦「磨蜃鞭茇,察色,嘗草木而正名之。
  • 木梨歷史,炎帝篇!你所不知道的關於神農炎帝的故事!
    這是中國歷史最早記載炎帝、黃帝誕生地的史料。意思是說,「少典氏」取「有蟜氏」,生黃帝、炎帝。黃帝姓姬,炎帝姓姜。這段話意思是說炎黃二帝是兄弟。也有人理解為,黃帝、炎帝都是「少典氏」部族的後裔,並非是說黃帝、炎帝為少典之子。「生」並非出生、生育的意思,而應理解為「枝庶、後裔」。《史記》中記載「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
  • 濟南首屆文旅創新創意大賽獲獎作品出爐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李金珊 濟南報導11月15日上午,山東·濟南市首屆文旅創客節閉幕式暨濟南首屆文旅創新創意大賽頒獎典禮在山東國際時尚創意中心舉行,風物泉城—文創產品類創新創意獎、時尚泉城—新媒體藝術創新創意獎、品味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