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江區(2011年撤縣設區),
位於重慶市南部,
這裡是著名的「農民版畫之鄉」。
版畫歷史可追溯至明清年間,
源於當時的木板年畫。
這座小城的
民族風貌、勞作意趣、鄉土情誼等,
都被刻畫浸染成鮮豔的版畫。
版畫構圖明快,色彩豔麗,
是中國傳統民間藝術的瑰寶。
陵園小學
坐落在綦江水畔的烈士墓旁,
因而得此名,
建於1963年。
受當地版畫文化影響,
學校的少兒版畫擁有很高水平,
曾赴多地展出,
聞名遐邇,
其中四幅少兒版畫還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陵園小學從綦江區多姿多彩、容納萬物的「版畫文化」出發,進一步深入剖析學校的歷史、現狀和未來,深度挖掘、提煉、豐富學校的文化特徵,提出了「七彩」這一文化核心。
「七彩」指紅、橙、黃、綠、青、藍、紫
七種顏色。
也泛指多種顏色。
繽紛斑斕的七彩如此美麗絢爛,
生命在其浸潤下也將走向輝煌。
陵園小學「七彩」的實質就是:
至善至美、多元包容。
七彩——潤物無聲,啟智無痕,
大美自然,大愛無形。
它孕育世間萬物,
讓生命長出顏色。
仰望著生命的七彩,
心變得通透純真。
徜徉在七彩中汲取智慧力量,
領略無限風光,
品悟天下真諦,
生命從此變得豐盈挺拔,
走向遼闊輝煌……
七彩,讓生命綻放永遠的精彩。
精彩的每天,精彩的語言,
精彩的行動,精彩的夢想。
精彩的學習,精彩的工作,
精彩的生活,精彩的未來。
「放飛七彩夢想 開啟陽光人生」即是要讓「學生最陽光、教師競風採、學校更精彩」。
立足讓每位師生
在陵小都能得到全面發展,
讓自由個性都能得到舒展,
激發其追尋真善美的熱情,
從而成就七彩夢想,
讓未來陽光燦爛。
由「七彩」的核心文化創意出學校logo:
標識構成元素如下:
設計解讀:
綦江以 「版畫結交天下,齒輪轉動世界」為城市推廣語,所以綦江陵園小學的 標識包含了「七彩、版畫、色盤、車輪、齒輪」五個元素。
以學校核心理念「七彩」為創意來源,結合版畫的特點,用簡潔的線條和筆觸的效果, 構列出七個舞動的彩色小人, 組成圓圈,表明學校的和諧發展,蓬勃向上。
標識還形似色盤,多彩的色盤寓意陵園小學師生共同描繪精彩的明天。
標識也似車輪,與綦江譽享天下的「齒輪」高度融合,寓意學校不斷向前!
圖案構思巧妙,靈動圓潤,色彩對比強烈,視覺衝擊力強。彰顯出陵小的教育理念;至善至美,多元包容。
校旗的創意
融合了地域版畫的特點
和學校標誌的色調。
旗面顏色亮麗,
七彩色帶飄逸靈動,
象徵陵園 小學師生
七彩夢想的飛揚。
表明陵園小學師生
將在此旗幟的帶領下,
敢為人先,共創輝煌!
陵園小學的吉祥物
是兩個活潑可愛的七彩精靈。
男孩名叫寶寶(右),
女孩名叫貝貝(左)。
它們代表健康活潑,
快樂幸福、陽光自信的陵園學子。
這樣繽紛多彩的標識設計創意還被廣泛地運用到校園身份識別、辦公用品、導視系統等方方面面,讓整個校園都充溢著「七彩」之美。
一抹赤紅,給我們勇敢力量;
一抹金橙,給我們幸福快樂;
一抹明黃,給我們智慧輝煌;
一抹翠綠,給我們蓬勃希望;
一抹靛青,給我們深厚莊嚴;
一抹幽藍,給我們寬廣博大;
一抹澄紫,給我們優美高雅。
身著絢麗的衣帽,
七彩浸潤,
生命靈動,
千姿百態。
七彩繽紛的紙袋、
一張CD、一把雨傘。
七種顏色,七種常態,
無聲無痕,至善至美。
紙香墨韻
師生在這個七彩校園
締造精彩,享受精彩
在綦江陵園小學這片「七彩之壤」,
師生用心調繪,創造精彩的明天。
像七彩一樣,真情真性,做求真之人;
像七彩一樣,兼善天下,做向善之人;
像七彩一樣,自成大美,做追美之人。
更多校園文化案例,微信關注:「校園文化策劃研究」公眾號,提前收閱!
重慶常春藤文化合作學校涉及大學、中學、中職、小學、幼兒園,服務於全國,重慶、四川、貴州、廣西、雲南、湖南、湖北、廣州、江西、新疆……
編輯:藤曉
以上為重慶常春藤文化原創案例,嚴禁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