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貴州省六盤水市鐘山區第七小學
策劃設計:重慶常春藤創意中心
學校簡介:鐘山區第七小學始建於清光緒三十年,即1904年。2010年7月由鐘山區人民政府統一更名為「鐘山區第七小學」至今。
學校東靠樹木繁茂的鐘山腳下,南倚柳樹成蔭的荷城花園,毗鄰質樸典雅的荷城古鎮,依山傍水的幽雅環境,寧靜而致遠。
荷城花園
《貴州通志》記載:
「城之四周皆水,故曰水城。
水城的別稱為荷城,
其美稱得於原老城如水中之荷,
水城城桓外,北面是一片『海子』(現在的鳳池),
上下十裡,渺然若湖。」
因城池遠觀如荷葉狀,
且周圍有繁茂的荷花,
城小而圓,若荷浮水,
故名荷城。
鐘山七小地處荷城花園,
荷城花園由水田改造而來,
水田四面環山,中間為盆地,
盆地之上為上好的稻田,
如今水田已成為回憶。
同時,學校處於「三線建設博物館」文化圈內,
「和衷共濟,艱苦創業,奮發向上」的精神,
砥礪師生執著向前。
受學校委託,
重慶常春藤創意中心,
以學校的地域鄉情、辦學歷史,
和歷史積澱為切入點,
取其荷城之水、稻田之地,
深入挖掘「禾」文化內涵,
探尋屬於鐘山七小的文化元素。
《說文》言:
「禾,嘉穀也。
二月始生,八月而孰,
得時之中,故謂之禾。」
「禾」在甲骨文中,
其字形很像一棵成熟的莊稼:
稻穗(學生)垂而向根,不忘土地,
是為君子不忘本,以及虛懷若谷的謙遜。
葉子(教師)養心護幹,
喻意教師守護學生舒展向上。
根(學校)喻意植根中華文化,固本夯基,
為學生打好堅實的基礎,促進學校可持續性發展。
禾文化,創造和諧,包容萬象。
「禾」象徵著生長、發展。
「禾」與「荷」、「和」同音,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中和四時之美好;
「禾」與「活」古音相通,
生生不息、循環往復,承繼永生之活力;
「禾」的五行屬水,
山水相融、仁智相通,體現地域之包容;
「禾」乃辦學之願,
天人和諧、授人以道,感悟胸懷之開闊。
春風化雨,嘉禾而出,
欣欣向榮,生生不息。
讓學校成為溫暖、有趣、生長的嘉禾園,
並成為一方美土。
因為,土之美者善養禾。
在這裡,每個生命都是獨一無二的,
呈現出「百禾競長」的生命態勢,
讓每個生命都散發芬芳,
綻放出自己生命最絢麗的色彩。
學校運動會
《說文解字》釋云:
「化,教行也。」
「化」者,內外融通,
不免不強,自然流成之謂也。
「和風」,多指春風,
象徵和氣、和煦、和衷。
故而,教育者如春風般循循善誘,
融化和合的教育情懷、方式和追求,
以自然的本色喚醒教育的自覺,
以生活的真情潤澤生活的真知,
以心靈的高尚滋養心靈的純真,
從而達到習與智長,身心兩健。
「嘉禾」,美禾,
茁壯之禾,碩大之禾,祥瑞之禾也。
王充《論衡·講瑞》云:
「嘉禾生於禾中,與禾中異穗,謂之嘉禾。」
學校通過人本自主的管理機制、
涵養品質的潤禾教育、獨具特色的禾文化、
豐富多彩的校本課程、書香馥鬱的閱讀空間,
潤育學子如「嘉禾」般自然而生,茁壯成長,
讓這方「美土」的每一株「禾苗」,
都能紮根大地,舒展向上。
學校活動
以潤禾課程培育人文素養,以潤禾文化鑄就卓越品質。
「潤禾教育」的基本解釋:
「潤禾教育」指以人為本,尊重個性,以溫暖、關愛、培育的理念,把學校建設成為一個充滿熱情、充滿朝氣、積極向上的「生命場」和「陽光地帶」,讓學生在寬鬆、和諧的校園中共享發展成果,提高生命質量,成為文蘊氣華的謙謙少年。
「潤禾教育」的培養目標:
把學生培養成為品德高尚、腹有詩書、行為優雅的謙謙少年。
潤禾教育六大實施途徑
育嘉禾田田,彰墨韻綿綿,
在七小這方墨韻書香園裡,
自然升發出一種至善至真的情韻,
一種天地充盈的朗朗乾坤之氣。
生命如一棵棵嘉禾,
同生共長,根深葉茂,蓬勃向上。
在一筆一划之間,一詩一文之中,
少年得以神採飛揚,
夢想得以放飛遠航,
人生得以輝煌寬廣!
世界讀書日活動——學生的跳蚤書市
VI應用
文化是一所學校的靈魂,體現著學校的精神內涵,凝聚著學校的辦學理念和辦學特色,引領著學校的價值追求和行為導向。
我們希望在「禾」文化價值觀的引領下,鐘山七小能成為書香濃鬱、幸福盈心的地方,師生都能以書為友,攜手走向更遠的地方。
學校外景
更多校園文化案例,微信關注:「校園文化策劃研究」公眾號,提前收閱!
重慶常春藤文化合作學校涉及大學、中學、中職、小學、幼兒園,服務於全國,重慶、四川、貴州、廣西、雲南、湖南、湖北、廣州、江西、新疆……
編輯:藤曉
以上為重慶常春藤文化原創案例,嚴禁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