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張磊
6月11日,德州學院校長趙勝村,副校長徐靜到德州學院博文樓檢查指導校園文化建設工作。
趙勝村對博文樓一層文化裝飾建設工作給予充分肯定。他強調,校園文化建設是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是營造濃鬱育人氛圍的主要載體,是學校綜合實力的反映,以此為抓手,將會強力推進我校教書育人工作的發展。校園文化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各單位要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創新形式,豐富校園文化內容,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他進一步強調,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要充分發揮本校優秀人才的優勢,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挖掘他們的潛能,體現出我們德院人高尚的人文情懷。要把美育融入到校園文化建設中去,打造特色、凝練意蘊,建設「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校園文化。
圖書館負責人介紹了博文樓大廳的文化建設、使用和管理情況。博文樓大廳的文化建設包括巨幅書法繪畫、大美德院圖片、中國古代書院、現代大學制度演變、德州名勝圖、德州歷代文化名宿、德州運河文化專題展等主題文化板塊。其中,德州運河文化專題展分為七個部分:永濟渠與德州運河、運河重鎮四女寺、蘇祿王訪華、董子讀書臺、運河岸邊的名門望族、運河號子與一勾勾、德州運河民俗。德州運河文化專題展圖文並茂,內容豐富,重點突出,顯示了德州大運河文化的多樣性和地域性。博文樓大廳內的各主題文化板塊相互銜接,融為一體,充分營造了具有大學特色、魯北地域特色、德院特色和博文樓特色的文化、育人氛圍。教務處、圖書館相關人員參加了本次活動。
近年來,德州學院校園文化建設蓬勃發展,文化環境不斷優化,文化育人功能成效顯著。「崇德啟智,勵志博學」的校訓,「艱苦奮鬥,自強不息」的學校精神,「勤勉守正,求實創新」的校風,「勤學善思,知行合一」的學風,都成為德院學子艱苦奮鬥、頑強拼搏的精神源泉。校門《后羿射日》《大禹治水》《董子獻策》《真卿抗逆》四塊壯觀的浮雕詮釋著齊魯文化經典與醇厚。校園內孔子、董仲舒、孫伏迦、顏真卿、愛因斯坦、莎士比亞等歷史名人雕塑,擢英啟秀長廊等文化景觀,《大學》語錄、《論語》精言、桑恆昌詩苑等石刻藝術,激勵著莘莘學子遨遊書海、銳意創新。路牌、道旗、宣傳欄成為展示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陣地。春華園、秋實園、求索園、日曦園、儒風廣場、學苑廣場、騰飛廣場為學子們提供了駐足休憩和學習的場所,為校園平添著詩意與靈性。近期,學校建設的七點創業谷、學生事務與發展中心、校醫務中心、博文借閱中心、厚德樓校訓浮雕牆、桑恆昌文學館等,均呈現出各自鮮明的文化內涵文化標誌,既傳承了學校服務育人功能又展現了學校的文化亮點。博文樓各教學院部發揮教學和學科優勢,結合專業特點,設置了若干個室內休讀點,凝練出獨具特色的文化符號和標誌,例如政法學院的「厚德 明法 求實 創新」,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的「弘文 啟智 守正 致遠」,歷史與社會管理學院的「止於至善」,外國語學院的「學生為本 質量至上;學術為魂 匯通中外」,馬克思主義學院的「立德鑄魂 礪學篤行」,大學外語教學部的「創新 開放 融合 共享」,這既為大學生提供了溫馨、優雅的學習環境又教育激勵大學生積極進取、勵志博學。
「引人以大道,啟人以大智」,通過校園文化建設,德州學院將發揮特色,打造品牌,以文化滋養心靈、以文化涵育德行、以文化守望夢想,共築信仰之基,共享文化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