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班牙無敵艦隊之謎 英國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原因 天災
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西班牙無敵艦隊之謎西班牙無敵艦隊被稱為天下無敵,但1588年的一場戰爭,使「天下無敵」變成了「人盡可欺」。西班牙3萬人的軍隊,對抗9000軍隊的英國卻全軍覆沒,因此西班牙無敵艦隊之謎成為歷史謎案。以多敵少的西班牙為何會戰敗?
-
2011年普立茲獎揭曉(完整獲獎名單)
普立茲獎評委會主任西格·吉斯勒公布獲獎名單中新網紐約4月18日電 (記者 孫宇挺)第95屆普立茲獎獲獎名單18日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公布。普立茲獎分為新聞以及文學、戲劇和音樂兩大類,共設有21個獎項。普立茲獎在每年的春季,由哥倫比亞大學的普立茲獎評選委員會的十四名會員評定,5月由哥倫比亞大學校長正式頒發。普立茲獎由最初的「為公眾服務優異獎」一項新聞獎發展至現在的十四項新聞界獎和七項創作界獎。
-
2019年普立茲獎獲獎名單公布|美國_時政|普利茲|唐納·川普|...
——在2019年的獎項公布前,普立茲獎的官網將這篇文章刊登在最顯眼的位置,向所有讀者發問。媒體地位的下滑已經變成了全球性現象,曾經,《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頂著壓力曝光「水門事件」,知識分子也會選擇在媒體上發聲,表達自己的觀點。
-
75年前的今天, 美日一場海上對決, 曾經的海戰霸王從此沒落
這場對決的結果,不僅使日本逐漸喪失太平洋戰場優勢,也讓縱橫大海幾百年的戰列艦,光芒消退,風光不再。 1941年12月7日,當日本聯合艦隊偷襲珍珠港得手之後,又橫掃東南亞,英軍和美軍節節敗退。 1942年年初,日本又準備控制澳大利亞,提前佔領這個日後可能成為英美反攻的戰略大基地。
-
日德蘭海戰:一場雙方都認為自己贏了的戰爭,改變了海戰的戰術史
1916年5月31日,英德兩國海軍艦隊主力在丹麥日德蘭半島附近的海域上展開了一場僅維持兩天的巔峰對決,這就是日德蘭海戰。日德蘭海戰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大的海戰,也是整個一戰中,交戰雙方一一次使用主力艦隊進行的決戰。
-
日德蘭海戰百年紀念:一戰中最大的海戰
,以此銘記在這場一戰中最大的海戰中死難的8645名海員。英國首相大衛·卡梅倫將與日德蘭海戰官兵後裔一同參加百年紀念儀式,以此銘記在這場一戰中最大的海戰中死難的8645名海員。一百年前英國和德國的戰艦從丹麥海岸開始進行了一場長達36小時的戰役,雙方都損失慘重,這場戰役也改變了一戰的戰局。一場紀念活動在英國奧克尼郡首府柯克沃爾的大教堂舉辦,大衛·卡梅倫和德國總統阿希姆·高克預計參加儀式。
-
英國人怎麼打敗的西班牙無敵艦隊?說不上打敗,只是一場宗教戰爭
這不是一場爭霸戰爭,而是一場宗教戰爭。同時,這也不是一場以弱勝強之戰,而是一場以逸待勞之戰。故事要從女王伊莉莎白一世的父親亨利八世講起。在天主教治下的歐洲,無論平民還是國王,大家統統一夫一妻,而且統統不允許離婚。
-
曾經無敵的西班牙艦隊,是怎麼敗給火力不及自己一半的英軍艦隊的
1588年,英國人在海上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標誌著西班牙海上霸主地位的隕落,英國人主宰海洋的時代來臨了,在這個輝煌時代英國人成為當之無愧的地球霸主達300年之久。而西班人在此次海戰中損失一半以上的艦隻,只1/3的人回到西班牙,其退出歷史舞臺之戰之可謂不慘。
-
在關切歷史中關懷人性—讀《地中海海戰三部曲》
十五、十六世紀時,為了信仰、土地、財富和貿易的控制權,伊斯蘭教和基督教在地中海區域展開的對抗是世界歷史中的大事,對抗的結果不僅對之後歐洲、中東的政治、經濟、文化、宗教產生了深刻影響,也改變了整個的世界格局和人類文明走向。對於這一時期中伊斯蘭教和基督教雙方歷史角色的描述有多本著作出版。知名歷史作家鹽野七生一生致力於回溯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並以此為題材為主創作了大量的作品。
-
無敵的西班牙艦隊,為什麼會被英國擊敗?
那麼,在那場舉世矚目的海戰當中,英國是如何取得勝利的呢?從紙面實力上看,英國與西班牙差距懸殊。在1588年,西班牙「無敵艦隊」從裡斯本出航,遠徵英國。這支「無敵艦隊」共有大小艦船一百三十多艘,艦載火炮三千門,船員和水手九千人,船上還滿載兩萬多名步兵,總兵力三萬多。而英軍則只有一百多艘戰艦,載有作戰隊員九千多人。
-
西班牙無敵艦隊的覆滅,嚴格講起來,其實和運氣有很大關係
今天的主題會切換到大航海時代,我打算跟大家聊一聊,16世紀末在英吉利海峽發生的格瑞福蘭海戰,也就是西班牙無敵艦隊覆滅之謎。01西班牙的崛起雖然西班牙無敵艦隊聽起來很帥,但如果把歐洲歷史放大到中世紀來看,西班牙對整個歐洲的影響並不是最大
-
2020年普利茲新聞獎公布,新增「音頻報導獎」
記者|楊司奇美國當地時間2020年5月4日15時,普立茲獎評委會主席達娜·卡內迪(Dana Canedy)通過視頻的形式在官網正式公布了第104屆普立茲獎獲獎名單。因為新冠肺炎疫情,普立茲獎委員會中的不少資深記者都身處一線,因此今年原定於4月20日召開的普立茲獎發布會推遲至5月4日,原定於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的發布會也轉移至線上舉行。
-
李碩|拿破崙時代海戰的兵器、戰術與戰略
《特拉法爾加戰役》,[英] 朱利安·S.科貝特著,陳駱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甲骨文,2016年4月出版,544頁,79.00元朱利安·科貝特著、陳駱譯的《特拉法爾加戰役》,是一部描寫風帆火炮時代海戰的經典著作,可惜此書內容與今天中國讀者的知識背景有較大差距,導致很多人不太能理解,自然難以欣賞其睿智——這包括書中主人公們的運籌或者勇武
-
2020普立茲獎名單公布
美國當地時間5月4日,2020年度普立茲獎公布,受新冠疫情影響,今年的獎項不再是在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頒出,而是在普立茲獎執行人達娜·卡內迪的家中公布,以視頻方式向全世界直播。Rosenthal4、解釋性報導獎獲獎作品:《2℃:超越極限》(2℃:Beyond the Limit)機構/作者:《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5、地區報導獎獲獎作品:《馬裡蘭州議員要求對馬裡蘭大學醫療系統董事會進行改革
-
2020普立茲獎公布 受疫情影響 肯定新媒體生態所作的探索
【2020普立茲獎公布】美國當地時間2020年5月4日15時,普立茲獎評委會主席達娜·卡內迪(Dana Canedy)通過視頻的形式在官網正式公布了第104屆普立茲獎獲獎名單。因為新冠肺炎疫情,普立茲獎委員會中的不少資深記者都身處一線,因此今年原定於4月20日召開的普立茲獎發布會推遲至5月4日,原定於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的發布會也轉移至線上舉行。
-
一戰第一場大海戰 英德艦隊陣容超乎想像
開戰僅僅兩周之後,英國海軍和德國海軍在赫爾戈蘭灣進行了一戰的第一場大規模海戰。這場海戰標誌著北海制海權爭奪的開始。德國的海岸線被丹麥分割為兩段,東段位于波羅的海,西段通北海,赫爾戈蘭灣是德國海軍和商船前往外部海域最佳通路,也是德國公海艦隊最重要的活動區域之一。
-
《權遊》背後的歷史原型,一場英格蘭王權遊戲的終極對決
▲阿金庫爾戰役——百年戰爭中英格蘭獲勝的一場戰役1337年至1453年間,英格蘭和法國持續了長達百年的戰爭,最終以英格蘭敗北而喪失其幾乎所有法國領地而結束。大熱劇《權力的遊戲》(Game of Thrones)的原著《冰與火之歌》(A Song of Ice and Fire)也是基於玫瑰戰爭的歷史背景,從中汲取靈感,可見玫瑰戰爭在英國歷史上的地位之高,不僅深深地影響了大文豪莎士比亞的創作,對後世的文學創作也影響深遠。
-
「野分」號傳奇,海軍中的「補槍王」,以一己之力單挑一支艦隊
赤城號遭重創 太平洋戰爭前期,日本艦隊基本一路平推,等到美國人反應過來,一場中途島海戰,便把之前的頹勢全部攆了回來。僅僅在四個月之後,雷伊泰灣海戰爆發,這次三大祥瑞戰艦齊聚雷伊泰灣,三艘驅逐艦同場競技,看看誰能把日本海軍最後的運氣全部吸乾。雷伊泰灣海戰是日本最後的一搏,如果這次作戰不能夠消滅美國海軍的兩支艦隊,日本艦隊將被美國海軍一波給滅了。 在這場海戰之中,「野分」號成功地被分到了與祥瑞之首「雪風」號同組。
-
新聞界「諾貝爾」普立茲獎公布!哪些大學的新聞傳媒值得讀?
美國當地時間2020年5月4日15時,普立茲獎評委會主席 Dana Canedy 通過視頻的形式在官網正式公布了第104屆普立茲獎獲獎名單。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原定於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的發布會轉移至線上舉行。普立茲獎涵蓋新聞獎與創作獎兩個大類,本屆普立茲獎在原有獎項的基礎上新增了「音頻報導獎(Audio Reporting)」。
-
日本海軍的最後一搏——雷伊泰灣海戰,最終成日本航母末日之戰
日本海軍最後一次有組織的進攻作戰,就是雷伊泰灣海戰的絕望之戰。按照日本「捷號作戰計劃」,日本發動了這次堪稱日本聯合艦隊最後軍事行動的作戰,希望能夠扭轉戰局,擺脫失敗的厄運。這次一開始很順利的作戰,在付出了機動艦隊之後,卻淪為了一場慘敗。現在我們把目光回到當年的雷伊泰灣海戰,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