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主題會切換到大航海時代,我打算跟大家聊一聊,16世紀末在英吉利海峽發生的格瑞福蘭海戰,也就是西班牙無敵艦隊覆滅之謎。
01西班牙的崛起
雖然西班牙無敵艦隊聽起來很帥,但如果把歐洲歷史放大到中世紀來看,西班牙對整個歐洲的影響並不是最大。
在15世紀以前,西班牙三個字,其實只是個地理名詞。在伊比利亞半島上面,散落著許多不同的統治者,而這些統治者與其他歐洲諸國之間的交流並不多,主要的原因是地理還有宗教。
地理上面,西班牙北邊受到庇里牛斯山的屏障,就是一個天然長城,把它和歐洲諸國隔離開來;
宗教上面,西班牙在公元8世紀初期,被信仰伊斯蘭教的摩爾人統治,長期與基督教文化圈為主的其他國家為敵。
到了15世紀,才開始有了改變。伊比利亞半島上有兩個王國,意識到團結力量大,就決定使用合體之術。
在封建時代,想要合體,最簡單的方法是什麼呢?4個字「秦晉之好」,現代話就是結婚。而那兩個想要合體的王國,分別是同樣信仰天主教的卡斯提爾王國的女王伊莉莎白一世,與亞拉岡的斐迪南二世。
兩個人在公元1469年結為夫妻,當時都還是十七八歲的少年。大約過了20年,這對神鵰俠侶集結了兩個國家的兵力,把摩爾人趕出伊比利半島,成立一個邦聯式的政治實體。
用比較簡單的概念說,就是他們原本統治的王國彼此都還獨立存在,可是大家同意共同擁戴一個領袖。
至於比較接近現代人印象的西班牙民族國家,學界通常會認為,從前面楊過和小龍女這對夫妻的外孫卡洛斯一世,在位期間經營的西班牙一一哈布斯堡王朝開始。
伊莉莎白一世女王做過讓大家印象最深的事情,應該就是支持義大利航海家哥倫布的探險計劃,結果意外地發現美洲大陸。
02西班牙起飛了
要知道身處歐洲西境的西班牙,旁邊就是大西洋,原本被當做是邊陲之地,殊不知航海技術發達以後,他們反而取了殖民其他地區的先機。
用100年的時間,建立起一個北從今天加州,往南穿越中美洲抵達南阿根廷的超龐大殖民帝國。更重要的是,西班牙人在公元1519年和1533年,徵服了墨西哥與秘魯,取得了大量黃金。
到此為止,西班牙完全有了一飛沖天,擁有了成為歐洲當時最強國家的本錢。
對內統治上,因為神鵰俠侶之前強力推動皇室中央集權的統治,統治者對於其他貴族的壓制力比起歐洲當時的其他國家,相對來的穩定;
對外作戰上,亞拉岡王國和卡斯提爾王國,攜手對抗摩爾人的過程中,獲得了滿滿的軍事經驗值,日後也發展出著名的西班牙方陣部隊。
他們把長槍兵、火槍兵、騎兵,以九宮格方塊的概念交叉排列,是更接近軍事作戰時的一種組織架構。後來大概有100年左右的時間,他們都是代表性的陸軍戰力,經歷了像是岡布萊戰爭、八十年年戰爭、荷蘭獨立戰爭,英西戰爭、三十年戰爭,法西戰爭。
陸軍強,海軍狂,開頭提到的無敵艦隊,也就跟著誕生了。俗話說的好,「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
打仗這件事,本來就存在著相當高的風險,出來打總是要還的,即便西班牙經由大航海時代,積累了不錯的資本,還成為第一個日不落帝國。
但他們卻在公元1588年的格瑞福蘭海戰踢到鐵板。派出去的無敵艦隊,包含武裝商船在內,大約有一百三十幾艘,最後只有1/3回到西班牙。
我們回顧一下這場戰爭,戰爭開打時,小龍女的外孫卡洛斯一世已經GG領便當了,卡洛斯的兒子腓力二世擔任國王。
西班牙看不英格蘭的原因,主要有幾個。宗教層面上,當時英格蘭女王伊莉莎白信奉基督新教,和天主教水火不容。西班牙自詡為宗教秩序的捍衛者,出兵教訓一下別人,是合乎邏輯的;
在私怨層面上,西班牙的殖民地屢屢受到英國唆使的海盜騷擾。前面說到,西班牙是比較早去美洲殖民的國家,但隨著歐洲各國航海技術也逐漸進步,大家在海外殖民地的競爭,就越來越激烈。
英格蘭人發現西班牙有一條黃金航路,把從拉丁美洲掠取的黃金運回歐洲,而這條航線有一個最脆弱的地方,像毒蛇的七寸一樣,那就是船通過巴拿馬地峽後,經過加勒比海岸一帶。
而出發去打這條蛇的人,就是英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航海家、兼探險家、兼海軍戰將、兼大海盜一一法蘭西斯·德瑞克。
他的身份就是這麼的複雜,他一方面是傳說中繼麥哲倫的船隊之後,第二批成功繞行地球一周的船隻;另一方面,他確實也是在加勒比海附近,攻擊西班牙殖民地港口商船的海盜。同時,他還會上繳一些戰利品給英格蘭。
到了1581年,英格蘭女王伊莉莎白還冊封德瑞克為騎士。就算是瞎子,也發現他們彼此間眉來眼去的小秘密。
於是,基於宗教立場和殖民地被掠奪的仇恨,西班牙派出西多尼亞公爵帶領無敵艦隊,前往封鎖英格蘭的港口。
不止如此,西班牙更下令讓西屬尼德蘭總督帕爾馬公爵,率領陸軍,海陸全軍合計約3萬名士兵。雙方預計要在馬爾蓋特會合,一起進攻倫敦。
奈何天不從人願,這兩路軍隊最終並沒有合流成功,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呢?我只能說,法蘭西斯·德瑞克騎士,功不可沒。
03無敵艦隊沉沒
當西班牙無敵艦隊抵達普利茅斯港的時候,原本英格蘭船艦因為海流的關係,被困在港口中,但指揮官西多尼亞公爵選擇快速通過,趕著要去和陸軍會合,放棄主動出擊殲滅敵人的念頭。
德瑞克看到西班牙船艦前腳剛走,海流恰好發生轉變,他就帶著英格蘭海軍從後方展開包抄。他利用自家船艦高機動性、火炮射程遠的優勢,像驅趕羊群一樣,把西班牙無敵艦隊趕進英吉利海峽之中。
緊接著,德瑞克又通過他的海盜天賦,熟悉狹窄水道的地利之便,在加來港發動仿佛三國赤壁之戰的火攻策略。
他利用8艘火船衝進無敵艦隊陣中,引起對方的騷亂,並且在格瑞重創了西班牙海軍。認真講起來,這個重創是包含物質與心靈上的雙重打擊。
物質上,西班牙船隊受損是事實,但真正被完全擊沉的船艦,數量並不多。而士兵的死傷,大約在2300人左右。馬後炮的講起來,他們還是有奮力一搏的機會。
不過,西班牙指揮官西多尼亞公爵,心靈上受到的打擊就比較嚴重,他決定不打了,不打了,要回家。只不過無敵艦隊回家的路,十分漫長。
他們沒有走原本來的英吉利海峽,改為往北繞過蘇格蘭,進入大西洋。但是船隊不幸遇上了北大西洋洋流加上風暴,將它們衝離原本的航線。
有不少船隻還在愛爾蘭海岸觸礁沉沒,導致最後只剩下大約50艘船,平安地回到西班牙。
04西班牙的衰落
關於無敵艦隊的覆滅,其實嚴格講起來有不少運氣成分在裡面。
無論是指揮官的,還是天氣的因素,都導致這些船隻一步步地陷入深深的大西洋海底。
然而我想說的是,英格蘭其實並沒有因為打敗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就一躍成為海上的強權。同樣,西班牙在經歷過這場戰爭後,國王腓力二世也有痛定思痛,大力改革海軍配備,譬如引進機動性更好的4輪炮車等等。
但我們也知道,西班牙確確實實經歷了15世紀崛起、16世紀風光,到了17世紀就沒落了。導致它一蹶不振的原因,通常可以歸納為兩點:戰爭打不停,國家與產業轉型太慢。
戰爭打不停的原因前面有提到,篤信天主教的西班牙領袖要負不小的責任,而國家與產業的轉型指的是什麼呢?
原本西班牙崛起,是靠著神鵰俠侶兩國聯姻,加上統整周邊小國之後,才壯大起來。當國家強盛的時候,除了對外徵服,更應該想著如何弭平國內不同族群文化間的糾紛。
但西班牙在這點上做的並不是太好,也導致後來加泰尼亞人一一葡萄牙人的不滿。
而產業轉型是個更嚴重的問題,14、15世紀的西班牙人,有大量財富來自於掠取殖民地,但這些財富,後來往往用於從國外輸入奢侈品或者大量的軍備預算,忽略國內基本工商業的發展。
因此,一旦殖民地盤萎縮,國家財政就立刻吃緊,難以維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