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外企喜歡在中國投資,因為廉價勞動力?另一隱性因素或為關鍵

2020-12-16 大話哥侃社會百態

大家都知道,我國素有世界工廠之稱,很多外企也喜歡將生產工廠建在中國,這是為什麼呢?

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外商投資說白了也還是資本投資,資本都是逐利的,有利可圖他們才會投資。

我國有幾點還是很能夠吸引資本注入的,

1、我國的勞動力成本相對於歐美國家是非常低廉的,普通國民普遍收入也就三四千塊錢,也就相當於幾百歐元,所以外國來我國投資首先可以節約大量的人工成本。

說到這,大家可能就要說了,憑什麼我國百姓就是廉價勞動力呢?

其一,我國的人口多,就業壓力大,國民社會福利根本不可能達到歐美國家那個水平;其二,我國國內企業沒有核心競爭力,靠的就是掙可憐的加工費的,所以只能壓榨工人勞動力,這也是為什麼美一直阻礙我國高科技企業的發展,製造各種技術壁壘,原因無它,因為害怕。歐美企業之所以賺錢,是因為光靠專利費就賺得盆滿缽滿了,而我國作為世界工廠卻只能賺點可憐的加工費。美國疫情爆發後搶紙巾也能看出,歐美輕工業不重視,因為不賺錢,從中國買很便宜沒必要在國內生產。

2、歐美國家工人下班就走絕不加班,不管你任務完沒完成,期間還有各種休息時間;而我國,大家為了加班費願意配合加班,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都是生活所迫;再說說非洲,好傢夥,工資一發人就跑沒影兒了,錢不花完絕對不會回來上班的。

製造業要的就是穩定持續的可以滿足大量訂單的生產,我國是綜合來說最划算的。

國內很多代工企業,比如富士康、立訊精密等等,這些企業哪家不是被工人稱之為大坑?不壓榨工人能這麼說嗎?

所以,綜合來說,第二點,或許才是外資企業喜歡在中國投資的根本原因。

目前,國內年輕一代,現在也不太願意進工廠上班了,寧願送外賣也不願意去打工。

對此,大家有什麼看法呢?

如果是你,你是選擇去工廠上班還是自己創業呢?

歡迎分享!

本文由大話哥解邏輯經濟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焦點

  • 外企撤離,「中國製造」不再廉價,國人:已經升級了!
    外企撤離,「中國製造」不再廉價,國人:已經升級了!   長期以來,中國因為勞動力價格底吸引了很多外企,但是隨著中國的不斷轉型發展,很多外企接連離開中國,例如松下、尼康和東芝等等日企,最近日企奧泰斯也做出搬離中國的計劃,把生產線搬去了越南
  • 「逃離」中國的外企後悔了!越南勞動力優勢不再,工人懶惰成性
    中國經濟發展原本是依靠全國擁有大量廉價勞動力,以及國家各種優惠稅收政策吸引外資企業投資的。其中製造業之所以迅速發展,也依靠外企對我國的投資合作。但如今因為中國發展勢頭好,仿佛一夜之間,製造業走向頂端,大量中國製造開始進入世界眼帘。
  • 廉價勞動力時代
    ,因為這些國家勞動力工資價格低廉,政府對外資給予優惠政策,而現代交通運輸的便利,以及信息網絡的革命為全球生產和加工提供了可能。美國和西方資本和技術的輸入,使金磚國家成為全球投資中心,加工製造中心,貿易出口和財富積累中心,潛在消費市場中心,成為全球經濟引擎和最有活力的區域,其中特別是中國,1978年以來中國獲得了5000億美元的外來投資,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世界投資中心,美國500強企業前10名都有在中國投資,並且它們在中國的生意份額越來越大,超過其本土成為盈利的主要來源。
  • 從「人口紅利」到「低價」勞動力,是什麼讓我們越來越「廉價」?
    改革開放已經將近40年,中國的經濟發展也得到了非常大的助力。作為一個人口大國,中國在早期發展的時候,是不缺勞動力的。也正是因為「不缺」,中國的勞動力越來越「廉價」。到如今變成了「兩難」的境地。一邊是勞動力越來越廉價,一邊是人口出生率越來越低,中國的「人口紅利」正在不斷的遠去。儘管如此,仍舊改變不了勞動力「廉價」的事實。實際上,中國人工成本低廉,這是早有跡象的事情。改革開放初期,大批大批的外企進入中國市場紮根,主要還是看上了中國的「低價勞動力」。
  • 中國廉價勞動力還能支撐傳統製造業多久
    中國廉價勞動力還能支撐傳統製造業多久 2013-08-05 09:28:11 來源:網上輕紡城 作者:紡織雜談 到越南去,到非洲去!
  • 廉價勞動力+低成本 中國經濟發展的雙刃劍
    華夏經緯網1月19日訊:中國經濟自改革開放以來保持了20多年的高速增長,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廉價勞動力無疑是其中不可忽視的因素之一。對此,北京科學技術大學的聞文在1月8日《社會科學報》上發表文章,提出要警惕廉價勞動力對中國經濟發展帶來的弊端。他說:必須注意,中國經濟賴以成功的廉價勞動力絕大部分為低級勞動力。
  • 中國為什麼能崛起成為世界工廠?才不是因為廉價的勞動力
    或許有些人會說,之所以中國在1978年之後一直快速增長,也是憑藉著先天后發優勢,因為大量的廉價勞動力,因為傳統儒家思想對人們的制約,因為這些因素,中國"應該"持續增長。中國的崛起之路一直都是自己奮鬥的,而當時中國因為製造業富起來的那群人,也都應該感謝當時中國所擁有的最強競爭力——廉價的勞動力以及原材料,哪怕是整個中國,也應該清醒的認識到,如今的崛起,國富民強其實也是要歸功於這個優勢。
  • 中國為什麼能崛起成為「世界工廠」?才不是因為廉價的勞動力
    或許有些人會說,之所以中國在1978年之後一直快速增長,也是憑藉著先天后發優勢,因為大量的廉價勞動力,因為傳統儒家思想對人們的制約,因為這些因素,中國"應該"持續增長。 中國的崛起之路一直都是自己奮鬥的,而當時中國因為製造業富起來的那群人,也都應該感謝當時中國所擁有的最強競爭力——廉價的勞動力以及原材料,哪怕是整個中國,也應該清醒的認識到,如今的崛起,國富民強其實也是要歸功於這個優勢。
  • 蘋果為何在中國組裝iPhone?並非為廉價勞動力
    報導中指出,有90%的稀有金屬來自內蒙古和中國的其它地區,蘋果之所以選擇在中國組裝它的大部分產品,不是因為所謂的廉價勞動力,而是中國處於原材料地,這讓組裝更快更高效。庫克還提到了康寧(Corning)公司為iPhone提供的玻璃面板就是在美國肯塔基生產的,而A系列系統晶片處理器則是在奧斯丁和德克薩斯的三星工廠中生產的。
  • 龍永圖:中國勞動力廉價優勢至少將保持20至30年
    中新網12月20日電 中國外經貿部副部長龍永圖說,在未來的二三十年內,中國將憑藉其質優價廉的勞動力資源優勢成為世界最理想的投資地。  龍永圖是20日在北京出席「中國企業領袖年會」時說這番話的。他援引經濟發展與合作組織最近做出的一個研究報告說,中國吸引外資的一大優勢是擁有相對廉價而素質較高的勞動力,這是世界其他國家或地區無法比擬的。
  • 中國廉價勞動力枯竭 專家建議允許生二胎
    新華網北京12月10日電 「因為多,所以便宜」這個在商業圈內橫衝直撞的道理,在勞動力市場也不例外。一段時間以來,中國經濟盡情享受著廉價勞動力帶來的優勢,然而新一輪的「用工荒」已經敲響了警鐘,這樣的「人口紅利」正在面臨挑戰甚至是行將枯竭。    人口紅利,因此成為2009年人口學與經濟學討論中的流行術語。    什麼是人口紅利?
  • 印度人口僅次於中國,勞動力廉價,為何卻不能成為「世界工廠」?
    印度人口僅次於中國,勞動力廉價,為何卻不能成為「世界工廠」?網絡上總有一種聲音,認為印度很厲害云云,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不要低估印度,真實實力超出你的想像,這些人往往被稱之為「印吹」。其實,「印吹」吹的並無道理。
  • 鄭永年:廉價勞動力已成為中國最大的劣勢
    人民網北京3月19日電 (記者 朱瑤)今天上午,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1年會學術峰會在北京舉行。在第三單元以「全球化新格局下的收入分配和社會公平」為主題的討論中,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表示,中國廉價勞動力導致勞動者收入過低,中產階級難以形成,而廉價勞動者本身收入過低,消費不足,建立消費社會就非常困難。
  • 中國廉價勞動力將不復存在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經濟學家的一份研究報告得出結論,最晚到2025年,很可能提前4到5年,中國將沒有足夠的廉價勞動力在工廠、建築工地和礦山工作。中國生產成本的增長使得全球最大的玩具商美國美泰Mattel公司把部分生產業務搬到巴西。
  • 失去廉價勞動力,但新的優勢正在形成
    而廉價的勞動力也為我們吸引很多的外企來我國建廠投資,同時我們國家也出臺很多利好的相關政策,留住了更多的企業,漸漸的我國的工業發展遠超很多國家,成為了「世界工廠」。 廉價的勞動力是我們取得這次成功的優勢之一,它能讓企業用更低的成本,來獲取更大的利益。但是隨著我國的不斷發展,人力成本也在不斷的提高,這一優勢也逐漸減弱。
  • 觀中國丨蔡昉:中國正失去廉價勞動力優勢,但新優勢正在形成
    隨著中國產業升級,出口產品中的資本和技術密集程度不斷提高,這也導致中國正在失去其廉價勞動力的比較優勢。「雙循環」正是建立在新的比較優勢基礎上,是一種再平衡的發展模式。中國可能正在失去其在勞動密集型產品方面的比較優勢,但它在全球價值鏈的許多生產流程和技術環節上仍擁有比較優勢,這使中國製造業企業能夠牢牢地嵌入到全球價值鏈中。市場潛能當一個經濟體在勞動密集型產業中失去比較優勢時,這些產業就會轉移到勞動力更廉價的其他經濟體。
  • 中國已經跳出廉價勞動力怪圈,越南成為接替人?
    一說到廣泛的勞動力,大家想到的最多的應該就是中國了吧。但是在最近幾年,越南取代了中國,成為最大的廉價勞動力國家之一。走在越南的工業區,你會看到很多的來自中國、韓國和新加坡等不同國家的廠房。為什麼以前勞動力大國是中國,現在變成了越南。其實從根據日本貿易振興機構統計數據就可以看出來,中國每月人工費已突破400美元,並且是越南的2倍,孟加拉國的4倍。於是很多的國家將目光轉向了這些勞動力成本更加低的國家。
  • 中國的廉價勞動力減少後會發生什麼?
    在中山的一家服裝廠,以前都是工人用砂紙打磨Levi’s牛仔褲,為的是製作出備受美國消費者喜歡的懷舊感。現如今,打磨牛仔褲的不再是砂紙,而是雷射器。自動化縫紉機,讓很多女縫紉工失去了工作。以前,牛仔褲後兜的一些設計圖案是手工縫製的。但是,現在自動化縫紉機可以輕而易舉完成複雜的工作。數碼印表機可以製造出複雜的牛仔褲樣圖。
  • 廉價勞動力時代已經窮途末路
    本田中國工人罷工,讓我們意識到了兩點:一、以廉價勞動力為支撐的「中國製造」經濟模式,在三十多年的強勁發展之後,甚至可以說在達到登峰造極之後,廉價勞動力時代已經開始下行,這不僅是「中國製造」有待提升為「中國創造」的國家戰略需要,也有中國工人對廉價勞動力不滿的現實要求;二、發生在外資企業的中國工人罷工事件,在媒體「幾百人走向操場」、「停工」等曖昧的表述裡,「罷工」這一字眼終於走進公共視野
  • 用工荒:昭示中國廉價勞動力時代終結
    中國工廠到了必須重視員工的時候了。因此,用工荒的出現是一個節點,它昭示著人口紅利時代的結束,廉價勞動力時代的結束、由廉價勞動力支撐的中國式經濟奇蹟的結束,使得多年來難有突破的社會改革,有了破冰的最大可能。但是,並不必然意味著城鄉二元結構的迅速打破和一個嶄新的「以人為本」時代的到來。如果沒有一系列制度和規則的保障,無論是「以人為本」還是「人民的幸福和尊嚴」,都可能淪為一句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