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法制報》記者 王美豔)按照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加快推進房地產遺留項目轉移登記(分戶)工作的安排部署及《呼和浩特市房地產遺留項目不動產轉移登記(分戶)實施方案》的相關要求,呼和浩特市北方公證處堅持「崇法」、「厚德」、「誠信」、「為民」的服務宗旨,圍繞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開展了助力解決呼和浩特市房地產項目遺留問題的公證法律服務。
此次工作涉及227個遺留項目,其中有的老舊小區是在八九十年代建立的,在幾十年的漫長歲月裡開發商或者房屋的產權人、實際佔有人也許已轉換多次。在轉換過程中涉及到遺產繼承、房屋買賣、家庭財產分割、實際產權人再婚、繳納土地出讓金等諸多實際問題。為切實解決我市房地產歷史遺留問題,保證各級政府或街道(辦事處)如期完成上級下達的任務,保障購房者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的和諧穩定,促進我市房屋產權正常流轉,北方公證處綜合運用保全證據、協議公證、委託公證、提存公證、繼承公證和賦強公證等手段,助力各街道辦事處及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依法有效解決遺留小區轉移登記(房本分戶)難題。
為加快推進房地產遺留項目轉移登記的工作,該處的基本思路是:為呼和浩特市各社區遺留項目受理站搭建一個集法律諮詢、法律援助、普法宣傳等綜合法律服務平臺
該處將充分發揮公證服務、人民調解、法律諮詢等公證基本職能,為各轄區提供法律援助、司法鑑定、人民調解、人民仲裁、社區衛生服務、律師接聽、專家答疑等工作,要讓人民群眾 「最多只跑一次」,就能辦理房產分戶所有事,真正實現「服務為民、服務便民、服務惠民。」
搭建公證服務的線上平臺。呼和浩特市北方公證處積極響應《中共司法部黨組關於加強公證行業黨的領導優化公證法律服務的意見》,在辦證過程中逐漸優化升級網絡平臺,以科技賦能,創新法律服務模式,推出公證「零接觸」服務,即在辦理產權證的過程中,如果因產權人在異地不方便回呼親自辦理房屋產權相關手續,北方公證處針對疫情防控期間時空距離的局限性,推出 「零接觸」的「e公證」辦證平臺,通過網際網路辦理委託書、聲明書公證,真正實現零跑腿、零接觸,為老百姓解決燃眉之急。
提供更加專業化、個性化的服務。公證處作為一個和房產密切的聯繫服務機構有著律師事務所、調解機構等無可比擬的優勢,在此次分戶過程中會涉及到遺產繼承、房屋買賣、家庭財產分割、稅費問題,這些問題阻礙分戶工作的順利進行,而這正是公證機構服務的專業領域。我們在服務的過程中針對不同的情況也會提供「更專業化、更精準化」的服務。
創新公證服務領域,做好延伸服務。公證處作為一個中立的第三方機構,依照正當程序履行相應公證事項的前提下,可通過充分履行告知義務,加強審查力度,在辦理涉及到遺產繼承的分戶工作中,從實體與程序上幫助社區遺留項目受理站釐清房屋的所有權人,有利於避免親情矛盾,構建和諧幸福家庭,依法依規審查確認產權人資格,明確財產流轉過程、明確財產歸屬,減輕各部門的審查負擔。
通過引入公證法律服務,可起到以下作用。從政府層面來說,保證各級政府依法行政,提高了政府依法行政能力,進一步增強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詮釋黨和政府「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的服務宗旨。
從街道辦事處層面來說,能有效解決房地產開發公司不積極、不主動的工作狀態,通過籤訂相關協議,明確履行期限,消除房地產開發公司與街道辦事處及相關部門日後可能發生糾紛的隱患。
從人民群眾層面來說,能維護其合法權益,有效緩解房屋權屬登記發證困難、回遷難、房屋建設緩慢等問題,為廣大人民群眾的住房問題提供切實有效的保障。引入公證法律服務的現實意義就在於藉助公證機構的審查、證明、溝通、監督作用,最大程度地促進和保障各級政府依法行政,保證各房地產企業及廣大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體現公證法律服務活動的合法性,公證工作所遵循的政策性和服務的靈活性,提升解決呼和浩特市房地產歷史遺留問題的工作效率,擴大社會效益,促進呼和浩特市房地產市場持續健康有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