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北方公證處為房地產遺留項目受理站搭建一個集法律諮詢、法律援助、普法宣傳等綜合法律服務平臺

2020-11-12 內蒙古法制報

(《內蒙古法制報》記者 王美豔)按照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加快推進房地產遺留項目轉移登記(分戶)工作的安排部署及《呼和浩特市房地產遺留項目不動產轉移登記(分戶)實施方案》的相關要求,呼和浩特市北方公證處堅持「崇法」、「厚德」、「誠信」、「為民」的服務宗旨,圍繞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開展了助力解決呼和浩特市房地產項目遺留問題的公證法律服務。

此次工作涉及227個遺留項目,其中有的老舊小區是在八九十年代建立的,在幾十年的漫長歲月裡開發商或者房屋的產權人、實際佔有人也許已轉換多次。在轉換過程中涉及到遺產繼承、房屋買賣、家庭財產分割、實際產權人再婚、繳納土地出讓金等諸多實際問題。為切實解決我市房地產歷史遺留問題,保證各級政府或街道(辦事處)如期完成上級下達的任務,保障購房者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的和諧穩定,促進我市房屋產權正常流轉,北方公證處綜合運用保全證據、協議公證、委託公證、提存公證、繼承公證和賦強公證等手段,助力各街道辦事處及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依法有效解決遺留小區轉移登記(房本分戶)難題。

為加快推進房地產遺留項目轉移登記的工作,該處的基本思路是:呼和浩特市各社區遺留項目受理站搭建一個集法律諮詢、法律援助、普法宣傳等綜合法律服務平臺

該處將充分發揮公證服務、人民調解、法律諮詢等公證基本職能,為各轄區提供法律援助、司法鑑定、人民調解、人民仲裁、社區衛生服務、律師接聽、專家答疑等工作,要讓人民群眾 「最多只跑一次」,就能辦理房產分戶所有事,真正實現「服務為民、服務便民、服務惠民。」

搭建公證服務的線上平臺。呼和浩特市北方公證處積極響應《中共司法部黨組關於加強公證行業黨的領導優化公證法律服務的意見》,在辦證過程中逐漸優化升級網絡平臺,以科技賦能,創新法律服務模式,推出公證「零接觸」服務,即在辦理產權證的過程中,如果因產權人在異地不方便回呼親自辦理房屋產權相關手續,北方公證處針對疫情防控期間時空距離的局限性,推出 「零接觸」的「e公證」辦證平臺,通過網際網路辦理委託書、聲明書公證,真正實現零跑腿、零接觸,為老百姓解決燃眉之急。

提供更加專業化、個性化的服務。公證處作為一個和房產密切的聯繫服務機構有著律師事務所、調解機構等無可比擬的優勢,在此次分戶過程中會涉及到遺產繼承、房屋買賣、家庭財產分割、稅費問題,這些問題阻礙分戶工作的順利進行,而這正是公證機構服務的專業領域。我們在服務的過程中針對不同的情況也會提供「更專業化、更精準化」的服務。

創新公證服務領域,做好延伸服務。公證處作為一個中立的第三方機構,依照正當程序履行相應公證事項的前提下,可通過充分履行告知義務,加強審查力度,在辦理涉及到遺產繼承的分戶工作中,從實體與程序上幫助社區遺留項目受理站釐清房屋的所有權人,有利於避免親情矛盾,構建和諧幸福家庭,依法依規審查確認產權人資格,明確財產流轉過程、明確財產歸屬,減輕各部門的審查負擔。

通過引入公證法律服務,可起到以下作用。從政府層面來說,保證各級政府依法行政,提高了政府依法行政能力,進一步增強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詮釋黨和政府「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的服務宗旨。

從街道辦事處層面來說,能有效解決房地產開發公司不積極、不主動的工作狀態,通過籤訂相關協議,明確履行期限,消除房地產開發公司與街道辦事處及相關部門日後可能發生糾紛的隱患。

從人民群眾層面來說,能維護其合法權益,有效緩解房屋權屬登記發證困難、回遷難、房屋建設緩慢等問題,為廣大人民群眾的住房問題提供切實有效的保障。引入公證法律服務的現實意義就在於藉助公證機構的審查、證明、溝通、監督作用,最大程度地促進和保障各級政府依法行政,保證各房地產企業及廣大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體現公證法律服務活動的合法性,公證工作所遵循的政策性和服務的靈活性,提升解決呼和浩特市房地產歷史遺留問題的工作效率,擴大社會效益,促進呼和浩特市房地產市場持續健康有序發展。

相關焦點

  • 司法行政機關建立完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
    僅今年上半年,就向群眾提供法律諮詢21萬人次,舉辦法制講座2.5萬多場次,調處矛盾糾紛2.2萬宗。  甘肅省司法行政機關積極開展「雙聯法律服務直通車」活動,抽調法律工作者走村入戶宣傳政策法律、開展法律援助、提供法律諮詢、弘揚法治精神。吉林省長春市在設立11家法律援助中心的基礎上,在鄉鎮建立援助站185家,鄉村、社區建立法律援助聯繫點1448個,實現全市法律援助全覆蓋,無死角。
  • 日照:打造「一站式」基層公共法律服務窗口
    「諮詢法律問題,申請法律援助,辦理公證業務,要找專業的司法鑑定機構,都可以到公共法律服務中心來,這裡有專業的律師和工作人員提供服務,實在太方便了!」近年來,圍繞解決法律服務不及時、不到位、不高效等難題,日照市司法局以打造「一站式」法律服務為發力點,創新建立線上線下法律服務機制,為法治鄉村建設「順經通脈」。
  • 軍人軍屬遇法律難題 法律援助來幫忙
    情況緊急的先行受理後補手續,做到即時審核、及時指派、全程跟蹤,全面保障軍人軍屬的合法權益,依法為退役軍人提供法律諮詢、法律援助等服務。密雲區法援中心對軍人軍屬申請法律援助的,實行優先受理、優先審查、優先指派、優先承辦的「四優先」。
  • 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組織開展「服務夕陽 法援護航」法律援助專項活動
    為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傳統美德,金秋十月,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開展了為期一個月的「服務夕陽 法援護航」專項法律援助活動,為全市老年人送去貼心的法律服務.近年來,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為擴大法律援助社會影響力,切實保障老年人困難群體合法權益,持續開展專項活動,為老年人提供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務。在今年的活動中,為更好地服務老年人,中心進一步拓展服務範圍和方式。
  • 南潯區司法局當好「三大員」做實殘疾人法律援助服務
    擴大法律援助覆蓋面,積極發動局機關、鄉鎮司法所、法律顧問等力量,組建普法工作小組,定時走訪農村、社區。通過「法援惠民生」、「全國助殘日」、「12.4」國家憲法日等活動開展法律知識宣傳、提供法律諮詢、代寫法律文書服務,營造濃厚助殘氛圍,提高廣大殘疾人及其親友的法治觀念和維權意識。
  • 「先行示範」一周年,深圳公共法律服務「大招」四連環
    大浪時尚小鎮公共法律服務中心,除了為企業和企業員工提供法律諮詢、法律法規和典型案例查詢、法律服務指引、人民調解、法治宣傳、法律援助、法治體檢等免費服務項目以外,還通過公示服務清單及收費標準的方式,為園區及園區企業提供17大類共100多項的高端律師服務,以及多層次多種類的公證、司法鑑定、仲裁等各項專業法律服務。
  • 區法律援助中心延伸服務搭建「0裡通法律服務窗口」
    為完善靜安區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擴大法律援助服務範圍,助力基層矛盾糾紛化解,提高社區綜合治理專業化水平,9月1日,區法律援助中心與區司法局江寧路司法所、江寧路街道恆德裡居民委員會聯合共建「0裡通法律服務窗口」,三方共同商討完善服務窗口工作內容和運作模式,並籤署合作協議。
  • 威海市總工會:「1+2+3」打造工會法律援助「半小時服務圈」
    為推動工會法律援助工作做實、做細,今年2月份,威海市總下發通知,細化分解各區市法律援助機構實體化工作任務,倒排工期,掛圖作戰,穩步推進;把法律服務實體化工作納入職工服務中心建設中,與專業律師事務所籤訂協議,律師在職工服務中心掛牌值班,接受職工諮詢,提供法律援助。「兩個普遍」普遍建立完善的工會法律援助實體化場地。
  • 助力根治農民工欠薪 公共法律服務進行時
    建立「12348」四川法網,研發運營為農民工提供法律服務的APP平臺,高效便捷地為農民工朋友提供法律服務。農民工朋友遇到問題可以直接到所在法律援助機構、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站、室),當面申請幫助;也可以通過撥打「12348」公共法律服務熱線,在線尋求幫助;還可以登錄「12348」四川法網,進入農民工法律服務專門通道,聯網尋求幫助。
  • 我省為老年人撐起法律「保護傘」
    我省已完善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臺、12348青海法網、法律服務熱線三大平臺建設,為老年人提供便捷法律服務。同時,已建成8家市州級、45家縣區級、453家鄉鎮(街道)和4511個村(社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站室,基本形成老年法律援助服務網絡。
  • 興達路辦事處開展法律援助宣傳活動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田育臣 實習生 周雨凡 通訊員 趙麗紅 文圖為紮實推進轄區居民法律宣傳教育,不斷提高廣大居民的法律意識和法律水平,更好地為轄區弱勢群體提供法律援助服務,9月18日,鄭州市金水區興達路街道辦事處在轄區馬渡物流園內組織開展法律援助志願服務活動。
  • 關愛老年人,伸出法律援助之手 ——無棣縣司法局開展法律援助「敬老月」專項活動
    10月26日,棣豐司法所到李白楊村大集宣傳《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民法典》以及法律援助有關法律法規,增強廣大群眾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意識,讓更多的老年人懂法知法用法,提高老年人維護自身權益意識,切實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
  • 郫都「法律服務圈」再升級,讓公共法律服務走到人民群眾身邊
    勞動關係不同區別很大……」近日,四川秉濟律師事務所律師王藝潔利用視頻12348平臺,以「隔空對話」的方式,給予群眾專業意見建議,及時解決了群眾的法律疑問。「快捷、方便、直觀。」當被問到視頻12348平臺在為群眾辦理公證、提供法律援助、提供律師諮詢和律師在線調解時存在哪些優勢時,區司法局工作人員用簡潔明了的語言概括道。
  • 為金灣老人撐起法律的「保護傘」!
    金灣區法律援助處開展法律援助宣傳月暨「敬老月」活動為紮實開展2020年法律援助宣傳月暨「敬老月」活動,深入宣傳《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和《廣東省法律援助條例》,在全社會營造養老、孝老、敬老的良好法治氛圍,金灣區法律援助處聯合相關部門開展了一系列的宣傳活動
  • 包頭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搬家了
    9月17日,包頭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以下簡稱市法律服務中心)遷入包頭市政務服務中心四樓,投入試運行。此次地址遷新旨在為廣大市民提供優質、高效、便捷的公共法律服務,實現公共法律服務「一廳通辦」。市法律服務中心新址建築面積1200平方米,將實體、網絡、熱線三大平臺的充分融會貫通,以法治鹿城、法潤鹿城和法惠鹿城為主題
  • 【法律服務進基層】扎魯特旗司法局念好「三字經」,打通法律服務...
    一是以「宣」字為基,全面提高法治意識。緊扣當前基層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組織4支宣講團開展送法下基層行動。圍繞國家安全、非法放貸、反家庭暴力、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傳染病防治等五個方面有針對性地進行法治講座,「零距離」向基層黨員幹部群眾開展法治宣傳,引導群眾提高自身法律意識和法治思維。同時發揮村級法律顧問、普法志願者作用,開展志願法律諮詢服務。
  • 張掖市司法局搭建公共法律服務微信公眾平臺 提供優質法律服務
    近年來,張掖市司法局著力打造法律服務微信公眾號,有效搭建公共法律服務平臺,近日,張掖市司法局開通了張掖市公共法律服務平臺微信公眾號。 張掖市公共法律服務微信公眾號開通了視頻諮詢、法律服務、疫情防控等三大服務模塊,為人民群眾提供在線諮詢、政策法律普及等法律服務。
  • 平南縣打造法律援助惠民生服務品牌切實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加快縣、鄉、村三級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以縣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為樞紐、鄉鎮公共法律服務站為依託、在296個行政村100%建立法律援助聯絡員制度,方便困難群眾及時就近獲得法律諮詢和提出申請。2020年,共投入64萬經費為縣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和鄉鎮公共法律服務站配備自助服務終端、「網際網路+」智能展示平臺等智能服務設備建設,全方位地為群眾提供法律援助,提供「一站式查詢」便捷服務;二是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加快「網際網路+法律服務」建設,推動熱線、網站、微信與實體機構緊密融合,群眾可通過政務服務在線申請,縣法律援助中心在線接收和辦理。2020年,我縣法律援助網辦率達51%。
  • 青海省司法廳舉辦公共法律服務集中宣傳活動
    他強調,在第三個「憲法宣傳周」到來之際,要認真把握「深入學習宣傳習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弘揚憲法精神」活動主題,充分發揮公共法律服務職能作用,積極服務「一優兩高」「五個示範省」建設,為廣大群眾提供高效、便捷、可選擇的多元化公共法律服務,為平安青海、法治青海建設譜寫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 安康市寧陝縣法律援助中心開展「扶貧奔小康 法律進社區(村組)服務群眾零距離」活動
    今年9月是陝西省第十三個全省法律援助宣傳月,為進一步提高法律援助的公眾知曉率和社會影響力,更好地發揮維護群眾合法權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職能作用,近日,安康市寧陝縣法律援助中心以全縣2020年全國科普日活動為契機,組織相關人員走進松夏壹銘嘉苑小區大力開展「扶貧奔小康 法律進社區(村組) 服務群眾零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