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從哪裡來,到哪裡去,道德經中也許有答案?

2020-12-17 道家智慧養生堂

我們知道人的一生都有自己的三觀,即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人生觀取決於價值觀,價值觀取決於世界觀。世界觀是三觀的基礎,但是如果你的世界觀是建立在局部正確但整體卻錯誤的基礎上時,那麼就相當於和盲人摸象一樣很難建立起完整正確的觀念,實際上大部分人所處的就是這種狀態。很多人跟我聊天談道德經時常說,道德經上面的字都認識就是不知道在講啥。那是因為你還沒有建立完整而且正確的宇宙觀,不知道宇宙運行背後所蘊含邏輯和規則。今天我們就談談道德經中所講的三觀之外的第四種觀--宇宙觀。

道德經中的宇宙觀

實際上道德經通篇所講的都是宇宙不同層面的真理和實相。只有了解了宇宙的真理和實相,才能建立正確的宇宙觀,只有建立了正確的宇宙觀,才有可能建立正確的世界觀,以正確的世界觀為基礎,你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才可能是正確的。

宇宙是從哪裡來的,宇宙要到哪裡去?宇宙的要素是什麼?宇宙運轉的規則是什麼?宇宙的終極歸宿是什麼?道德經第25章解答的就是這些問題。

宇宙是從哪裡來的

第二十五章中說: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首先來看下這個「有物混成」是指什麼?就是宇宙大爆炸之前的那個狀態。大爆炸之前是什麼狀態,道家稱之為混沌,其實指的就是奇點,在大爆炸之後才有宇宙。「先天地生」是指大爆炸之前是奇點,之後是宇宙,有了宇宙才有了天地。這就是奇點--大爆炸--宇宙--天地之間的關係。

宇宙構成的要素是什麼

接著又說:

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

「寂兮寥兮」指的是什麼,老子寫《道德經》時還沒有宇宙這個詞。「宇」是什麼?就是無限的空間,現在隨著科學的發展,人們了解到太陽系很大,銀河系很大。「宇」就是無邊無際的空間的意思,老子在這裡「寥兮」來表示,「廖」指的就是空間。「宙」時什麼?就是時間。就從大爆炸那一刻開始到現在和將來,無限的無窮無盡時間的意思,「寂」指的就是時間,這裡的兩個「兮」是感嘆詞,用來形容和感嘆空間和時間的無限性,兩者合起來就是構成了宇宙的兩大要素:時間和空間。

它是怎麼運作轉的

老子他用了兩句話來說明宇宙是怎麼運轉的:「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什麼是「周行而不殆」,宏觀上,所有的星體都在自轉的同時又在進行公轉,地球在繞著太陽轉,太陽在繞著銀河系轉,銀河系在繞著室女座星系團轉,室女座星系在團繞著拉尼亞超星系團轉。微觀上,電子繞著原子核轉,原子核內質子中子在轉,然後是夸克,玻色子、量子都在轉,轉就是周行,不殆就是這種周行永不停歇。

"獨立而不改"意思是指宇宙在宏觀和微觀層面的這些運動從宇宙誕生的那一刻起,就按宇宙既定的規則獨立運轉而且從不改變。

周行而不殆,獨立而不改,這就是宇宙運行的兩大特徵,「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是指從大爆炸產生擁有上述屬性和特徵的宇宙,因為老子寫道德經時還沒有宇宙這個名詞(漢朝時才有宇宙這個詞),所以老子這句話的意思是:我不知道它(指宇宙)叫什麼名字。我強行給它起個名字叫「道」。講到這裡大家應該都很清楚了,老子道德經中所指的「道」的本意就是宇宙本身,宇宙就是道,道就是宇宙。

最終要到哪裡去

現在科學家說宇宙還在膨脹。星系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越膨脹星系之間的距離越遠。那麼接下來宇宙該怎麼走?宇宙會到哪裡去?宇宙最終歸宿是什麼 ? 現在的科學家就說不明白了,老子是怎麼回答這些問題的,他接下來這麼寫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返。」意思是,我勉強描述一下宇宙的形態,那就是大,而且這個很大的宇宙還在繼續的膨脹,越膨脹越遠,遠到不能再膨脹時,就會反過來進行坍塌收縮,越來越坍塌收縮,收縮到什麼程度呢?直至返回到宇宙的起始狀態:奇點。然後宇宙的這一次輪迴就結束了,這就是本次宇宙的整個過程。之後再要大爆炸那就是下一個宇宙了!

好了,本篇文章探討的話題就到此結束了,老子在兩千多年前,在沒有任何望遠鏡和顯微鏡的情況下能把宇宙的來龍去脈、要素和運轉規則闡述得如此清晰和透徹,是不是覺得有些神奇和不可思議!

有何見解和看法可以在評論區互動,咱們下次見!

相關焦點

  • 《三體》:人類從哪裡來,要到哪去?宇宙從哪裡來,要到哪去?
    有一天你突然發現自己眼前出現了一個不斷變化的倒計時,為了印證你的懷疑,整個宇宙都為你爆燈閃爍,提醒著你的「與眾不同」。怕嗎?人類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宇宙從哪裡來,要到那裡去?然而在回答這些之前,你可能還有還不完的房貸,沒完沒了的案子和要上大學的孩子。
  • 哲學三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Orch-OR理論認為人類的思維活動是由於量子引力效應產生的,意識則以量子信息的形式存在於腦細胞的某種"微管結構」內,而在人類瀕臨死亡前,量子信息——也就是意識的量子態會脫離腦細胞的微管結構,傳輸到宇宙中去,因此人類去世之後,意識仍然會存在於宇宙中。但如果瀕臨死亡的人又活了過來,量子態又會重新回到腦細胞的微管裡。
  •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李森易\文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這三個問題一直是個困擾。跟你們一樣都是太拿自己當回事了,好像天下之大非我莫屬,有時又覺得自己卑微渺小,自信又自卑兼顧的人實在太多吧?現代人的名字不過是個符號,我到底是誰自己也不清楚。我從哪裡來,這個問題就更大了。
  • 2016北京高考零分作文:你從哪裡來,你到哪裡去?
    2016北京高考零分作文:你從哪裡來,你到哪裡去?  2016年全國各地高考語文考試已經結束,最受關注的除了滿分作文,依然是零分作文,小編為各位考生整理2016北京高考零分作文:你從哪裡來,你到哪裡去?.供各位考生欣賞。
  • 你從哪裡來? 你要到哪裡去?
    你從哪裡來?你要到哪裡去?宇宙是否需要一個創造者?......或許你能在《霍金三部曲》(時間簡史、果殼中的宇宙、大設計)中找到答案。宇宙有開端嗎?如果有的話,在此之前發生過什麼?宇宙從何處來,又往何處去?宇宙是永恆不變還是膨脹或是在收縮?時間有沒有盡頭?
  • 你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曾經有一首歌這樣唱到:「你從哪裡來,我的朋友,好像一隻蝴蝶飛進你的窗口……」,歌手毛阿敏在八八年春節晚會上演唱的這首《思念》,可以說在當時紅遍了大江南北,就是現在,有時我們也會經常不經意地唱上一句「你從哪裡來我的朋友」。一句「你從哪裡來我的朋友?」不僅僅是問候,有時還代表了疑問。
  • 贈書|人究竟是從哪裡來的?三分鐘給你答案
    關於「人從哪裡來」之前聽過一個故事,兩個小女孩因為自己從哪裡來這個問題吵架,一個說我們都是女媧娘娘捏出來的泥人,另一個反駁說才不是,我們是從猴子變來的。她們吵了好幾節課也爭論不出個答案,後來,她們帶著這個問題去找了老師。
  • 高庚:從哪裡來,誰,到哪裡去
  • 我來自哪裡?老天爺給了我什麼樣的使命?我要去哪裡?
    宇宙星空「我是誰?」「我來自哪裡?」「我要到哪裡去?」我每每也會像古代的聖哲一樣,思考著這沒有答案的問題。佛教教義「緣起」,也 就是諸法由緣而起,宇宙間一切事物和現象的因緣變化,都有相對的互存關係或條件。佛教常用「此有則彼有,此生則彼生,此無則彼無,此滅則彼滅」來說明「因果」的理論,用以解釋宇宙間實體和各種精神現象產生的根源。
  • 138億年前,宇宙大爆炸炸出所有物質,那麼原材料來自哪裡?
    因此不少人認為我們所在的地球就是整個宇宙,而天上的太陽、月亮、甚至是星辰都圍繞著地球旋轉,這就是古人所提出的「日新說」理論。後來隨著人們對天體的長期觀測,得到了一些數據和啟發,人們又相繼提出了「日心說」等理論。近代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終於經過艱苦的奮鬥飛出了地球、飛向了外太空。這時候人們才認識到宇宙的浩瀚,並且感嘆地球不過是宇宙中極其渺小的存在罷了。
  • 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人類哲學一直存在有三大疑惑:我是誰,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如果自然條件的變化是有方向的,則在歷史過程中,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微小的變異就得到積累而成為顯著的變異,由此可能導致亞種和新種的形成。物種起源認為,人類是由水生生物走向陸生生物到兩棲生物,再到哺乳生物最後再進化形成人類的。
  • 學習道德經對於普通人的意義在哪裡?
    這個可不是嘴說放下就能放下的,我個人的理解,人們也知道,所謂的捨得,能放得下,但是真正地能放下不容易,能有幾個真正地放下的呢?但是你要是讀過道德經,真正地明白了一些,那這個就很容易做到。道德經所告訴您的,那種幾乎是站在雲端的感覺,會讓你從潛意識裡,對眼前的一切充滿了不屑。我的理解裡面就是對於眼前的,我可以隨時走出去,又可以隨時走進來。
  • 我從哪裡來?我到哪裡去?
    總有問號伴隨著我們現在很多人都喜歡在別人突然懵逼的時候,用「我是誰?我從哪兒來?我到哪兒去?」來形容他的處境,熟不知這就是哲學上著名的「奪命三連擊」。你有感覺就可以馬上把它變成語言,有些也許不能用語言表達出來,但是你至少能夠說:「這個東西不好說,說不得,說不出來,無以名狀。」我們可以說這是一種「說不出的感覺」,是什麼感覺你去體會。但是總而言之,它是在語言的控制之下的,人的思維、感覺都在語言的控制之下運作。」我從哪裡來
  • 我從哪裡來,我是誰,我要到哪裡去?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問過自己:「我從哪裡來,我是誰,我要到哪裡去?」其實,有一句話已經很好的問答了這個問題,這句話就是「從哪裡來,到哪裡去」。從哪裡來的「來」只不過是某一個時空的剛剛開始,到哪裡去的「去」只不過是某一個時空的剛剛結束,因為人只不過是時空的產物,而時空又是無窮無盡的。搞不清這個問題,對個人來講,人生定會是一塌糊塗的;對家庭來講,定不會懂什麼叫家和萬事興;對企業老闆來講,企業一定不會做到長青。
  • 你從哪裡來?你要去哪裡?
    在許多西方科幻愛好者心目中的「科幻聖經」《銀河系漫遊指南》當中,作者道格拉斯·亞當斯和我們開了一個標準的「英倫黑色幽默」玩笑:生命、宇宙以及任何事情的終極答案——42。而對於這個數字,許多科學家真的煞有介事地提出了一些「42理論」,而且最重要的是,仿佛一切都還那麼有理有據。
  • 你從哪裡來?你要到哪裡去?(財富與追求)
    在哲學領域,有三個永恆的難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我們今天就從科學的角度,試著簡單分析一下這三個問題的內涵。1.你是誰?如果從生物化學的角度來看,你是一系列元素、一堆原子組成的高等動物。這就是你。
  • 一起來聊《道德經》之《道德經》是怎麼來的
    一提起《道德經》我們的第一印象,可能是這樣的:這是一本尋仙問道的無上功法,修煉到一定層次,方可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取人首級於千裡之外,修煉到更高層次,則可以跳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與天地同壽,與日月爭輝,可長生不老,亙古不滅。
  • 我是從哪裡來?我往哪裡去?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許多世紀無數的哲學家,思想家都在尋求答案,但最終卻沒有答案,因為是在自己智慧聰明中尋找,而沒有回到創造我們的神那裡尋求答案,一旦回到神面前,這一切都有了答案。人生才能有真正的意義。思想一下,我們原先不認識神的時候人生的意義是為了什麼?就是為了今生能看得見的認為就是幸福,就是人生。而今天我們認識神,更可以說被神所認識後,追求和原先完全不同了。
  • 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這些哲學終極問題,竟都出自社區大媽...
    你從哪裡來?你要到哪裡去?這些話原本都是直擊靈魂深處的終極哲學問題,如今卻成了每個社區門口叔叔、大媽的口頭禪。有很多哲學思想我們都在用,只是我們不知道我們自己在用。在哲學家的世界裡,是上帝創造了宇宙?還是大爆炸造成了今天的世界?時間真的能夠倒流嗎?
  • 我從哪裡來?我往哪裡去?
    數千年來,人類都在探索大自然的奧秘,嘗試著去理解和宇宙之間的關係,由於種種原因,有些問題從古至今一直困擾著人類,而我們仍在不遺餘力地去尋求答案。在這些問題中出場率最高的當屬人生三重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往哪裡去?才疏淺薄的我無法交出一份令大家滿意的答卷,只想和大家探討交流一下,沒有好看的皮囊,有趣的靈魂依然能夠綻放不一樣的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