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網上看到一個帖子:初升高沒考好,被分到了普通班,現在有機會去重點班,但是感覺已經和他們分層了,融不進去,我要不要去?
這個話題引起了很多人的熱議,有人說去重點班,進了重點班,就意味著起點更高。可也有質疑的聲音,重點班真的有那麼好嗎?
今天,小編就跟大家說說,重點班和普通班的差距到底有哪些。
在高中入學招生的時候,成績高的肯定都進重點班。所以重點班的學生整體都非常優秀。
如果學生在一個優秀的集體中學習,他怎麼可能懈怠和懶散呢?尤其是初中生,高中生,受同伴的影響還是很大的。最起碼在重點班的學生都很自律,老師上課的時候不用過多的組織課堂紀律,課堂效率要高得多。
而且,能進入重點班的學生,在智商和學習能力上,一般來說都要強於普通班級的學生。不需要老師督促,學生們會自己主動去學習,有難題也會主動詢問老師或者是與同學們一起討論。同學們都有自己明確的學習目標,制定了自己的學習計劃。普通班級的學生自主能力可能沒有那麼強,需要老師和家長的督促才能去學習。
被分進重點班的學生成績都是年級頂尖的學生,可以說個個都是學霸級人物,因此競爭更加激烈,呈現出一種你追我趕的狀態。因為所有的同學都在努力學習,稍微不注意成績就下滑得很快。所以面臨的壓力很大,不敢有絲毫放鬆。尤其是老師對於學生的管理更為嚴格,在學校的時間除了學習還是學習。普通班屬於平穩型的班級,只要同學不給老師惹麻煩,老師也不會太過嚴格。
重點班和普通班的師資配備是不一樣的,作為重點班的學生,能力肯定是要比普通班更強的,這時候教師資源也要跟上,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的學習和進步,要是老師能力不行,對於學生來說影響是很大的,而且重點班往往是學校更注重培養的對象,基本所有的教學資源都會優先於重點班。
簡單的說,重點班的學習氛圍都不一樣,那種可以去影響別人或者不愛學習的孩子,可能就特別特別少或者沒有。雖然同個年級所用的資料可能是一樣的,但是老師講課的方式,講課的激情肯定比其他班強得多。
重點班級的學生基礎更為紮實,基礎題型基本上不用老師做太多講解,同學們通過自學就能夠理解。重點班最主要的就是攻破難題,這樣才能在高考分數上與其他同學拉出更大的差距。所以老師在講解題型時會更加偏向於重難點的題目,甚至有些名校的老師會直接拿奧數書作為教材,給學生講解題型。而普通班則會更加常規化。
眼界與人脈
眼界還是挺重要的,能去重點班就儘量別呆在普通班。我以前的同學有高二就保送北大的,化競拿到全國金牌被清華提前錄取的,有八九歲就拿過珠心算世界冠軍的,有參加過漢字聽寫大會的......
有時候你可能不能達到那個高度,但是這些人會讓你認識你自己的渺小,讓你有面鏡子,不驕傲。
——@秦易
重點班,你的同學都是將來985/211的社會精英,單從人脈上講就領先太多了。
——@肉肉
普通班和重點班有以上這幾個區別,也有人會發出疑問,到底是進入普通班還是重點班更好呢?不過不少高三學生表明自己寧願做雞頭也不願做鳳尾,在重點班裡競爭激烈,逼得自己不得不努力學習,不拼一把,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潛力到底有多大。
以上總結起來就是:
一、重點班的學生整體學習成績好;
二、學習習慣好,學生基本上都有自主學習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班級學習氛圍好,大家你追我趕力爭上遊,有一個良性的競爭環境;
四、重點班級的老師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水平高;
五、重點班級的學生家長普遍重視教育、素質比較高,因此培養的孩子相對來說也會比較優秀。
但即使在普通班,也會有成績很好很自律的學霸,普通班學生在年級中名列前茅,考上名校的故事也並不算少見。
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社會,無力改變學校的制度,但是我們可以做好自己。
保持努力,一切都在自己手中,畢竟大學門口沒有掛著「只招收重點班學生」的牌子,重點班或普通班都只是一個暫時的標籤,最終的判定,是來自於你的高考成績。
但是,如果沉溺於安穩,把自己的失敗和頹廢歸咎於學習氛圍不濃、老師不好、自己基礎不牢固,還沒高考就失去信心,嘴裡念叨著要努力,行動上卻一拖再拖,對每一次失敗麻木,把自己放到失敗者的位置並心安理得地接受,過著得過且過的生活,誰還能拯救你?
所以,如果你在普通班,那就努力變得不普通。如果你在重點班,也千萬別別變普通。
加油,高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