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星悟說原創,歡迎分享轉發。
「孩子不會說話。」
自閉症、語言發育遲緩的孩子,醫生和特教總會建議:「多和孩子說說話。」
相信大家和珍媽都明白,這是一個正確的建議,但是:
相信大家也都嘗試過了,從早到晚不放過每一個和孩子說話的機會,說的口乾舌燥、口腔肌肉都僵硬了,孩子一點回應都沒有,很多家長也就慢慢放棄了。
珍珍身邊也有好幾位這樣的小朋友。
到底該和孩子說什麼?怎麼說?
這一年來,珍媽不斷嘗試,總算有所「回報」,從之前只會叫「爸爸」、「媽媽」,甚至還會弄錯對象,到現在人稱基本沒問題了,日常用語,比如:
「餓了」;
「渴了」
「要出去玩」等等。
最多能達到6~7個字的句子。
珍媽將自己琢磨出來的經驗,分享給身邊其他自閉症及語言遲緩的父母嘗試,大多都起到不錯的效果,即使效果不理想的,孩子也很少牴觸。
珍媽總結出來引導和訓練孩子說話的經驗,大概有以下6條:
1、從興趣點著手
每個人都有喜歡和不喜歡,孩子也一樣,即便是再嚴重的問題,她也有喜歡的一些事物。
她雖然不會表達,但會有情緒表露,對於不喜歡的事物她會選擇不聽或發脾氣。
如果家長以自己喜好去判斷、去施加在孩子身上,自然是起不到任何作用。
所以,要從興趣的角度出發,首先,她們不會排斥你,不會發脾氣,其次,她們會有選擇的去聽,去配合你度過初期的訓練階段。
2、訓練是一個動態且持續的過程
任何時間、地點都可以進行相應的訓練。如:
在大街上聽到一段熟悉的音樂;
路邊看到一朵野花;
遇見鄰居或其他小朋友等等。
只要找到一個孩子感興趣的話題,引導、善誘孩子去說,你會發現短短一二分鐘,孩子能講出很多內容且心情愉悅。再比如:
她喜歡動畫片,可以就動畫片裡的人物、劇情去和她討論,如:
「這是誰呀?」
「她為什麼要這麼做呀?」
「你為什麼喜歡這部動畫片?」等等。
在這個過程中,來訓練孩子觀察力及表達能力,一般堅持幾周,就能看到明顯的效果。
3、訓練是雙向互動的過程
訓練不是嬰兒期的「磨耳朵」,需要引導她們去疑問、好奇、主動學習、說話等。用示範和模仿來進行訓練就是不錯的方式,如:
看動物卡片時,家長可以模仿動物的「叫聲」;玩小汽車可以示範「嘟嘟嘟」的汽車聲音等。
孩子如果跟著模仿,還可以利用角色扮演進行對話,以此來激發孩子的主動性語言。
家長從孩子興趣點出發,孩子也就有興趣去學習,但要注意孩子注意力可保持的時間,同一遊戲不宜時間過長。
珍媽提示:不要把表達方式局限在口頭上,要充分利用如手勢、表情、圖片等輔助方式。
4、切合孩子當前語言及情緒水平
自閉症及語言遲緩的孩子,除了字詞認識太少,句子不完整之外,常常還會出現如:
構音問題;
發音問題;
口吃;
情緒暴躁等。
需要對孩子目前詞彙量、字數、可接受時間、情緒等心理狀況做一個詳細、全面的分析,再制定適合她的訓練計劃。
5、訓練計劃可分為橫向拓展和縱向提升:
什麼是橫向拓展?
訓練初期,主要以學習名詞為主,孩子日常接觸較多,並且感興趣的具體詞彙,如「狗」、「貓」等;
什麼是縱向提升?
孩子能夠清晰說出生活中的名詞時,她熟悉的這些名詞就可以進行逐漸延伸,如加一些形容詞,如:
「狗-大狗、小狗」;
「貓-白貓、黑貓」等
這樣詞彙分化就是縱向提升。
6、及時鼓勵和引導很重要
家長的鼓勵和引導,是孩子學習的動力。
使用強化物,如孩子喜歡的零食、玩具等作為表揚獎勵。但要注意強化物要及時給予。
另外,在語言訓練的過程種,難免會出現說錯、說一些聽不懂的話等,這個時候不要去強調她發音、語法錯誤,直接示範正確的就好。
珍媽提示:自閉症及語言遲緩孩子語言的訓練與父母和日常生活密不可分,訓練初期由於父母知識欠缺以及很多父母一時間難以承受訓練過程中的困難,可以先送機構,但後期父母一定要:
多開發孩子興趣點、勤溝通、多交流、多訓練。把家庭訓練和專業訓練結合起來,二者相輔相成,孩子的語言能力提升也就更快速!
更多相關文章#自閉症#
自閉症「過來人」教你:不說話、鸚鵡娃、不答不問等7大問題教程
從不說話到簡單溝通,星媽用2年幫自閉症女兒開啟「說話」開關
自閉症兒童家長指南:表現和症狀、測試和診斷、治療……
自閉症孩子不說話,強迫他與人交流一定有用嗎?聽聽過來人怎麼說
他是兒科醫生也是自閉症女兒父親,從診斷治療到上學,父母應深思
文中圖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