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屆生/實習生在求職時沒有工作經驗上的優勢,為了更好地展現自己的能力,很多同學把在學校時的社團、學生會等經歷寫進簡歷中,這是豐富簡歷內容的好辦法,但是這也是需要技巧的。
不少同學把學生會、團委、社團等同為了官場,常常把在這些組織中擔任的職務作為重點。這就是一個很大的誤區。
職務本身幾乎是沒有任何意義的,關鍵是在裡面做了什麼事情。
因此經歷的標題和描述,並非一定要寫社團名字和職務,可以寫在這個社團裡做的某件事情。下面我們從三個方面通過一些例子來具體分析:
數字可能是一種新的迷信。有數字的經歷看起來更真實,數字也讓我們可以橫向對比,更精確的感受程度和水平。
比如你面試新媒體運營,在社團使管理微信公眾號的一段經歷,如果把數字加進去,描述為「策劃微信專題20個,編輯微信50期,閱讀量平均達到5000+」,這樣對於個人能力的展現就變得清晰、具體、可信了。
當然這些數字應該是真實的,在簡歷中造假就像是在給自己挖坑,同學們不要聰明反被聰明誤啊。
1.文字簡潔
捨棄一切無助於描述客觀事實的文字。
2.排版簡潔
每句話獨立地表述一件事情,呈現一個能力。排版的目的是讓閱讀更簡單。最簡單的句子就是只表達一個意思的句子。我們比較以下兩段經歷就明白了:
a.廣州三下鄉志願者活動團體負責人
工作描述:我在裡面擔任了志願者的小組長,協助領導的工作。在工作中學會了與人相處的技能,提高了團隊合作能力,尤其是在協調志願者的過程中,鍛鍊了溝通的技巧。最後我們獲得了「先進集體」的稱號,我獲得「個人優秀組織者」稱號。
b.廣州三下鄉志願者活動團體負責人
工作描述:
任何一段文字內容的安排順序,如果不符合人的思維習慣,讀起來就會很吃力。對於簡歷中的經歷而言,常用的表達順序是「時間順序」或「邏輯順序」。
1.時間順序
也可以叫做流程順序。如果是一個獨立的項目,可以把先做了什麼後做了什麼依次寫出來,交代清楚。如下面這段經歷:
項目:清華大學暑期社會實踐團化工企業調查
設定目標:深入調研化工企業的現狀和發展前景
走訪調查:針對不同類型的化工企業設計不同問卷,並獨立走訪調查
綜合分析:順利獲得30家企業問卷調查,綜合分析相關企業新聞和政策資料
總結報告:完成長達30頁的調研報告,調查團隊榮獲省級優秀調研團隊
2.邏輯順序
如果在一個組織中參與了多個項目,或者做了很多彼此關聯度不大的事情,可以遵循一定的邏輯順序來表述,如下:
廣州大學廣播臺負責人
舉辦「華工最美風景」攝影比賽,累計收集全校攝影作品共1000多件,通過微信投票吸引超80000人參與,
開展「一句話描述我的大學」話題活動,累計參與活動人數逾30000人,引爆朋友圈。
負責《華工大學報》的編排,共編寫校報20期,獲得校內廣泛好評。
利用這些相關的社團經驗,可以有效的幫助HR識別你的個人特質與個性,同時也是另類彰顯能力與評估發展性的指針。不過,要注意的是,並不是每項社團經歷對求職者都有幫助,也不是每一次的校內活動都有正面的意義,所以在處理這個部分的時候要稍微做一番整理和選擇。
總之簡歷中的這些經歷介紹都要以求職目標為導向,不必把所有經歷事無巨細地羅列出來,而是要去粗取精,挑選出最能展示自己能力的經歷。而且在描述時,要做到具體、簡潔、有條理,這樣才能讓你的簡歷更加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