滙豐中國首推數位化信用卡 外資行信用卡業務邁入「無卡」時代

2020-12-20 金融界

來源:金融時報

9月10日,滙豐中國宣布正式推出基於移動互聯的數位化版本信用卡,通過構建場景化的服務生態促進信用卡業務增長。這不僅是滙豐推動零售業務數位化的重要進展,也是內地外資銀行首推無物理介質的數位化版本銀行卡,標誌著外資銀行信用卡業務邁入「無卡」時代。

據悉,作為無物理介質信用卡,「滙豐中國信用卡即享版」內含硬核科技,集人臉識別、秒綁支付工具、數字與實體卡轉化等多項創新技術於一身,全流程數位化,可高效完成申請、審批、線下核實身份、激活、綁定、使用的數位化全流程。

滙豐中國的多款信用卡產品均提供數位化版本信用卡的新功能,不僅行動支付功能完整,還具備與滙豐實體信用卡同樣極具吸引力的豐富權益和優惠,與生活消費場景無縫銜接,更符合生活消費升級新生態,打造全流程支付生態圈。

近年來,滙豐積極擁抱數位技術,構建數字金融生態圈,更加貼近網際網路新生代和多維度的生活服務場景。滙豐在內地的信用卡業務穩步增長,目前發卡量已達100萬張。

相關焦點

  • 滙豐首推數位化信用卡 外資行開啟「無卡」新時代
    證券時報記者馬傳茂滙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滙豐中國」)今日宣布,正式推出基於移動互聯的數位化版本信用卡,通過構建場景化的服務生態促進信用卡業務增長。這不僅是滙豐推動零售業務數位化的重要進展,同時也是內地外資銀行首推無物理介質的數位化版本銀行卡,標誌著外資銀行信用卡業務邁入「無卡」新時代。滙豐中國副行長兼零售銀行及財富管理業務總監李峰表示:「中國的行動支付普及率引領全球。
  • 外資銀行信用卡:花旗、渣打、滙豐信用卡對比
    花旗、渣打、滙豐信用卡對比  花旗、渣打、滙豐三家外資銀行先後在境內開展了信用卡業務,目前從用戶基礎來說,外資行跟國內的大行還是沒辦法相提並論,但仍有不少用戶出於對外資行獨有的情懷,選擇辦理以上三家銀行信用卡。
  • 申請外資銀行信用卡好不好?那個外資銀行信用卡比較好?
    申請外資銀行信用卡好不好?那個外資銀行信用卡比較好?信用卡申請想選擇外資銀行?那麼哪個外資銀行 信用卡更好呢?接下來請讓金投信用卡小編給您介紹。(小編推薦相關內容:您或許需要哦:憑身份證辦理信用卡、臨時身份證可以辦理信用卡嗎、京東白條沒信用卡怎麼申請、信用卡可以綁定微信嗎) 花旗銀行、渣打銀行、滙豐銀行等在華外資銀行都在中國內地推出了信用卡業務,相比中資銀行,外資銀行的信用卡類型還較少,但不同的消費者也可根據需要申請適合自己需求的信用卡。
  • 滙豐宣布與百行徵信展開信用卡業務徵信服務對接
    來源:中國證券網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張驕)1月15日,滙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宣布,已與百行徵信正式籤署合作協議,基於數據查詢業務進行信用卡業務徵信服務對接,由此成為首家在產品應用、智能風控等方面與百行徵信開展深入合作的外資銀行。
  • 外資行搶灘國內信用卡市場 高年費或"水土不服"
    中新網9月26日電(金融頻道 安利敏) 面對國內白熱化的信用卡競爭市場,外資行顯得信心滿滿。繼東亞銀行之後,花旗銀行第二家布局國內信用卡市場的外資行。伴隨這一數據增長的,是國內銀行信用卡業務白熱化的競爭態勢。  對此,外資行倒顯得信心滿滿,躍躍欲試搶灘國內信用卡市場。  繼東亞銀行之後,花旗銀行第二家布局國內信用卡市場的外資行。雖然滙豐、渣打多家等外資行曾表示,對信用卡市場很有興趣,但是目前卻只有這兩家外資行在中資行信用卡市場的戰火硝煙中開出了「小花」。  然而外資行國內市場的開拓或並不是很容易。
  • 三家外資行激進推信用卡分期業務
    由於國內監管限制,目前外資行信用卡業務多與中資行聯名發行為主,截至目前,在國內獨立發卡的外資行僅有東亞銀行、花旗銀行和南洋商業銀行。中資行的「錢荒」給了外資行們機會,理財周報記者了解到,南洋商業銀行即瞄準時機推出掛鈎信用卡的貸易寶產品,劍指分期業務。
  • 外資行信用卡調查:收入靠年費 南洋銀行最高
    儘管多家外資銀行均有自己的信用卡業務,但事實上,能在國內獨立發行信用卡的外資行,目前也僅有3家,分別是東亞銀行、花旗銀行、南洋商業銀行,而後兩家信用卡發行時間尚不超過一年。  「我們在中國信用卡發展的第二個10年加入市場,做的就是差異化競爭。」
  • 花旗、滙豐駁火信用卡市場
    新快報訊(記者 劉越)上周五(6月10日)記者從相關渠道獲悉,花旗銀行與上海浦東發展銀行聯名信用卡正式在北京、天津、大連、南京、寧波和蘇州六地同時發行。這是繼去年該卡在廣州、深圳等地發卡後的又一次重大戰略部署。  與此同時,記者在上周也從交通銀行廣州分行方面獲悉,該行與外資股東滙豐合作發行的首張信用卡?
  • 外資行搶食中國信用卡市場 高額年費飽受爭議
    競爭已處於白熱化的國內信用卡市場,如今正承受著外資行更巨大的挑戰。據證券時報記者了解,花旗銀行已成為繼東亞銀行後,第二家布局國內信用卡市場的外資行,也成為首家在國內獨立發行信用卡的全球性銀行。
  • 外資行信用卡不提供免費午餐 用戶吐槽不接地氣
    日前,滙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宣布,在內地正式首次推出獨立品牌信用卡。據悉,目前在中國境內已經有東亞銀行、花旗銀行、渣打銀行獨立發行了信用卡, 隨著越來越多的外資行涉足國內信用卡業務,其與中資行的正面競爭在所難免。一直以來,在中資銀行主導的發卡大戰中,為了吸引客戶,掃樓、擺攤都是中資行發展信用卡用戶的慣用手段,而外資行卻始終沒有放低「身段」加入發卡擺攤大軍中,外資行信用卡業務難上規模,遭遇了「水土不服」。
  • 外資行信用卡生存調查:收入主要靠年費 南洋銀行最高
    「我們在中國信用卡發展的第二個10年加入市場,做的就是差異化競爭。」花旗中國信用卡和無擔保貸款業務總監邱豐凱介紹。    差異化背後,實際上也是外資行面臨的真實市場生態:95%左右的市場被中資行佔領,發行規模、營業網點寡難敵眾,盈利模式水土不服。
  • 「無卡時代」真要來了?和銀行卡說再見
    而你手裡面的信用卡,可能不再有實體卡片。滙豐銀行近日宣布,正式推出基於移動互聯的數位化版本信用卡。這是內地外資銀行首推無物理介質的數位化版本銀行卡,標誌著外資銀行信用卡業務邁入「無卡時代」。
  • 滙豐花旗等外資銀行今年將在國內發行信用卡
    2003-02-03 14:17:37 | 來源:人民網   拿一張滙豐
  • 工商銀行推進信用卡業務數位化轉型升級
    中國工商銀行牡丹卡中心總裁王都富後疫情時代,數位化轉型的後浪正呈奔湧之勢,以「線上化、非接觸」為特徵的數字金融被加速推至臺前。二、信用卡業務向數位化升級勢在必行過去幾年,工銀信用卡搭乘網際網路金融蓬勃發展的快車,通過線上化轉型實現了內外資源的整合、服務形態的轉變和業務模式的重構,重塑了與持卡人的連接和互動方式。如今,數字時代未來已來,疫情進一步增強了工銀信用卡由線上化向數位化新階段轉型的緊迫感。
  • 滙豐等外資行高收費或水土不服 專家:要看是否高服務
    信用卡高年費    繼東亞銀行之後,花旗銀行是第二家布局境內信用卡市場的外資行。而花旗信用卡年費明顯高於境內銀行,甚至比東亞銀行也高出一截的情況在業界激起一場熱議。    花旗銀行官網顯示,花旗禮享信用卡主卡年費為300元/年,附屬卡為150元/年;花旗禮程卡主卡年費更高達2000元/年,附屬卡年費也要1000元/年。
  • 滙豐等外資行高收費或水土不服 專家稱要看是否高服務
    信用卡高年費  繼東亞銀行之後,花旗銀行是第二家布局境內信用卡市場的外資行。而花旗信用卡年費明顯高於境內銀行,甚至比東亞銀行也高出一截的情況在業界激起一場熱議。  花旗銀行官網顯示,花旗禮享信用卡主卡年費為300元/年,附屬卡為150元/年;花旗禮程卡主卡年費更高達2000元/年,附屬卡年費也要1000元/年。
  • 數位化賦能信用卡業務嘗到甜頭 花旗中國衝刺線上消費借貸業務
    不過,柏達仁坦言,外資金融機構在中國市場所佔的份額並不大,其中,佔主導的仍是企業和機構客戶業務。「在中國市場上,各家外資銀行尚未找到非常成功的個人銀行的業務模式。」隨著數位化發展的全速前進,這一狀況正逐漸改善。他介紹稱,花旗中國努力打造客戶服務的完整的數位化閉環。
  • 信用卡跑步進入數位化時代 科技助力銀行打造「網紅」?
    本報記者 李 冰在金融科技與金融機構不斷融合的大環境下,信用卡業務成為銀行金融零售轉型的重要抓手,隨著近些年數字科技的逐漸滲透,信用卡行業也已邁入數位化運營新時代。近日,國內首個信用卡數位化運營聯盟成立,京東數科與銀聯數據聯手區域銀行、頭部網際網路平臺成立「菁卡生態聯盟」。數位化運營能否助力銀行信用卡解決痛點,10月21日,《證券日報》記者專訪京東數科副總裁區力,或許可以從中找到答案。
  • 有效卡率60% 「新人」花旗中國信用卡業務飆漲
    「花旗在內地信用卡業務第一階段目標是,力爭頭三年通過快速發卡增長達到一定經濟規模,今年發卡數量將是2013年的兩倍。」5月14日,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下稱「花旗中國」)信用卡與無擔保貸款部總監邱豐凱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透露。  2012年9月,花旗中國開始獨立發展信用卡業務,也是繼東亞銀行之後,第二家獲準在內地獨立發行信用卡的外資銀行。
  • 銀監會啟動外資行發卡程序東亞渣打搶跑滙豐花旗慎言
    本報訊 記者 李冰心陳敏華中國銀監會有關負責人日前表示,銀監會已啟動向外資法人銀行開放銀行卡業務的具體操作程序。面對外資法人行發卡進入倒計時,四家首批外資法人銀行表現迥異:東亞、渣打欲搶跑,滙豐、花旗卻謹言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