滙豐等外資行高收費或水土不服 專家稱要看是否高服務

2020-12-22 中證網

  近期,包括滙豐銀行調高多項服務收費、花旗信用卡年費高企等收費問題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有分析認為,外資行高年費策略在境內或將遭遇「水土不服」。不過也有觀點認為,關鍵要看銀行是否能提供與高收費匹配的高服務水平。

  信用卡高年費

  繼東亞銀行之後,花旗銀行是第二家布局境內信用卡市場的外資行。而花旗信用卡年費明顯高於境內銀行,甚至比東亞銀行也高出一截的情況在業界激起一場熱議。

  花旗銀行官網顯示,花旗禮享信用卡主卡年費為300元/年,附屬卡為150元/年;花旗禮程卡主卡年費更高達2000元/年,附屬卡年費也要1000元/年。其中,花旗禮享卡主附卡合格消費累計滿人民幣30000元/年,可豁免主卡和附屬卡次年年費;而花旗禮程卡沒有年費減免條件。

  值得一提的是,類似於花旗裡程卡沒有任何年費減免條件的情況是在境內銀行所未見的。因此,不少市場人士認為,高年費或將成為花旗信用卡在中國市場發展的絆腳石。畢竟,境內銀行信用卡業務競爭已經處於白熱化狀態。

  不過,一位股份制銀行信用卡中心的人士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則指出:「花旗禮程卡一看就是針對常年在全球各地商務洽公的商務人士的,而這部分人士基本不會在乎幾千元的年費,花旗全球強大的網絡及先進的服務反而更具吸引力。」

  上海師範大學金融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孫茂輝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同樣認為:「從國際慣例來看,信用卡年費是銀行信用卡收入的必要組成部分,關鍵在於銀行收取年費後究竟能為消費者提供怎樣的服務,收費和服務是否配套。當前,境內很多銀行為搶灘市場份額,紛紛用贈送禮品等方式吸引客戶辦卡,但是不少人都只辦不開或者開卡後長期休眠。其實,中國的消費者已逐漸走向成熟,如果銀行能提供完善的、差異化、個性化的服務,即使年費相對高一點,消費者也是能接受的。」

  東亞銀行信用卡中心人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同樣認為,對富有價值的服務進行合理收費定價正逐步被境內市場接受,年費應該成為信用卡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

  手續費普高

  其實,不僅是信用卡年費,外資行在境內的部分業務手續費也普遍高於中資行。近日,滙豐香港更是上調了20多項服務收費,主要涉及匯款及跨境轉帳業務。

  記者了解到,在調整的業務收費當中,通過香港分行進行港元及外幣電匯匯款到滙豐內地分行,收費標準由170元上調至220元,上調幅度為29.4%;通過分行匯款至海外,收費標準為220元,上調幅度為10%;同時通過分行進行人民幣電匯匯款到內地滙豐分行,新收費標準為220元,上調幅度為46.7%。不過,該行的部分收費項目也有所下調,如通過網上理財電匯匯款至內地滙豐分行或非滙豐分行,收費下調至85元、115元,降幅分別為43%和42.5%。滙豐銀行表示,這次收費調整,主要是回應市場變化和參考同業的收費情況,有個別調整則是因為行業新標準而實施,也有個別收費調整較以前低,是為了在市場上保持競爭力。

  「之所以中國的消費者對銀行收費及利率改變特別敏感,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方面是中國金融市場價格長期採取統一既定的方式,而缺失市場調節,因此大部分消費者還不太習慣市場化的操作。另一方面,境內銀行出於競爭的需要,一開始就以優惠甚至免費的形勢來拓展市場份額,令消費者習慣了這種優惠。而在提高收費時,銀行本身的服務並無任何提升,從而引起客戶反感。」孫茂輝表示。

  上述股份制銀行信用卡中心人士則表示,外資行新業務模式的推行,或是促發中資行轉變的契機。(記者付碧蓮)

相關焦點

  • 滙豐等外資行高收費或水土不服 專家:要看是否高服務
    近期,包括滙豐銀行調高多項服務收費、花旗信用卡年費高企等收費問題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有分析認為,外資行高年費策略在境內或將遭遇「水土不服」。不過也有觀點認為,關鍵要看銀行是否能提供與高收費匹配的高服務水平。
  • 外資銀行存款免收費 帳戶管理費照收
    外資銀行存款服務收費在滬上又引起關注,「存款收費」、「提現手續費」、「帳戶管理費」等概念迫使上海市民再次感受到外資銀行的經營管理理念。昨日,記者從花旗銀行和滙豐銀行了解到,對於境內居民的外匯業務,目前兩家外資銀行對現金存款都不收手續費,但是對於小額儲戶的帳戶管理費仍然按照各自標準收取,從未降低或取消過。
  • 花旗銀行 服務收費引風波
    郭曄說,對低端客戶收費是市場細分的結果,花旗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把有限的優質資源提供給目標客戶,讓目標客戶得到更優質的服務。 對於上海市民狀告花旗「亂收費」一事,中國社科院金融所所長李揚表示,他不太清楚事情的原委,但也提出兩個問題:一是外資金融機構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的過渡期內經營外匯業務,是否受制於商業銀行法、儲蓄管理條例等法規?
  • 銀行網點「關停潮」下外資行生態:東亞、滙豐關停25家佔外資近70%
    東亞、滙豐退出數量佔外資近70%從具體外資行來看,東亞銀行(中國)、滙豐銀行(中國)共計退出25家支行,佔全部退出的36家分行或支行的近70%。今年7月,因處於特殊時點,滙豐銀行(中國)深圳龍崗支行的關閉引起強烈關注。
  • 銀監會啟動外資行發卡程序東亞渣打搶跑滙豐花旗慎言
    本報訊 記者 李冰心陳敏華中國銀監會有關負責人日前表示,銀監會已啟動向外資法人銀行開放銀行卡業務的具體操作程序。面對外資法人行發卡進入倒計時,四家首批外資法人銀行表現迥異:東亞、渣打欲搶跑,滙豐、花旗卻謹言慎行。
  • 存款要交費 花旗滙豐,想說愛你不容易
    花旗:總存款額低於5000美元,收取月服務費6美元;滙豐:總存款額低於2000美元,則每6個月收取20美元手續費……優質服務、先進管理、多元投資等,都是上海市民對外資銀行翹首以盼的。然而,一道存款門檻,讓那些手揣外匯不多的普通大眾嘆息。    存錢少要付服務費    前天,繼花旗之後,滙豐又獲準在上海為內地居民和企業提供外幣銀行服務。
  • 外資銀行信用卡:花旗、渣打、滙豐信用卡對比
    花旗、渣打、滙豐信用卡對比  花旗、渣打、滙豐三家外資銀行先後在境內開展了信用卡業務,目前從用戶基礎來說,外資行跟國內的大行還是沒辦法相提並論,但仍有不少用戶出於對外資行獨有的情懷,選擇辦理以上三家銀行信用卡。
  • 鄭州滙豐銀行開業 日存款低於10萬收百元管理費
    滙豐銀行鄭州開業 日存款低於10萬月交150元  大河網訊 河南首家外資銀行滙豐鄭州分行開業,主要服務企業,個人日均存款低於10萬每月要交150元管理費  「洋銀行」開張 存款門檻10萬  昨天,河南銀行業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對外開放
  • 渣打滙豐花旗等外資行悄然上調房貸利率
    在此背景下,多家外資行近期悄然上調存量以及新增房貸的利率。  此前,在建行等中資銀行紛紛宣布上調首套房貸利率之際,多數規模較大的外資銀行還宣稱,支持剛性需求,維持首套房貸的基相關公司股票走勢準利率,甚至對「優質客戶」仍將考慮給予貸款利率的優惠。
  • 我市首家外資銀行滙豐銀行落戶市中區
    中國銀監會8月13日正式批准滙豐銀行濟南分行的籌建申請,滙豐銀行在市中區的積極協助下,最終選址經七路房產大廈一層。目前,其濟南分行籌備組正加快前期籌建工作,爭取年底前正式營業,我市將實現外資銀行零的突破。
  • 滙豐花旗渣打三外資銀行已提出本地註冊開業申請
    滙豐中國業務總裁翁富澤日前向記者表示,「我們已完成本地註冊的內部籌備工作,並於3月2日獲得銀監會驗收通過。滙豐由此成為首批獲準向銀監會遞交正式成立外商獨資銀行申請的外資銀行之一。」     翁富澤說,「我們已於3月5日遞交了我們的申請,並已收到銀監會的受理通知。
  • 滙豐花旗之後 又一外資行基金託管資格申請公布!傳遞什麼...
    同年10月,渣打正式獲得基金託管資格,成國內首家獲批也是目前唯一獲批的外資行基金託管人。雖然此前有媒體報導稱渣打獲得該資格後「沒有成績」,但渣打中國證券服務部總經理胡燁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渣打在獲得牌照的1個多月內就實現了第一單業務的落地。
  • 滙豐首推數位化信用卡 外資行開啟「無卡」新時代
    證券時報記者馬傳茂滙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滙豐中國」)今日宣布,正式推出基於移動互聯的數位化版本信用卡,通過構建場景化的服務生態促進信用卡業務增長。這不僅是滙豐推動零售業務數位化的重要進展,同時也是內地外資銀行首推無物理介質的數位化版本銀行卡,標誌著外資銀行信用卡業務邁入「無卡」新時代。滙豐中國副行長兼零售銀行及財富管理業務總監李峰表示:「中國的行動支付普及率引領全球。
  • 海外丨外資銀行看好「一帶一路」,花旗、渣打、滙豐...
    海外丨外資銀行看好「一帶一路」,花旗、渣打、滙豐...近年來,在中國金融持續開放的促進下,外資銀行在華業務不斷增長,並成為中國銀行體系的重要市場參與者和有機組成部分。而在新一輪金融業對外開放政策鼓勵下,「一帶一路」沿線業務等成為各外資銀行資源傾斜重點。很多外資銀行已在「一帶一路」多個節點城市進行網點布局,並充分利用海外母行的優勢資源,為「走進來」的外資企業和「走出去」的中國企業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務。
  • 中國十大外資銀行排名,滙豐銀行居首
    在中國的外資銀行有:花旗銀行,渣打銀行,東亞銀行,滙豐銀行,蘇格蘭皇家銀行,星展銀行,恒生銀行,美國銀行,東京銀行,華僑銀行,滿地可銀行,澳新銀行、荷蘭銀行、德意志銀行、永亨銀行、南商銀行、友利銀行、巴黎銀行、三菱東京日聯銀行、瑞穗銀行、法國興業銀行、三井住友銀行、摩根史坦利國際銀行、摩根大通銀行、大華銀行、韓亞銀行、華商銀行、華一銀行、協和銀行、華美銀行、新韓銀行、大新銀行
  • 滙豐中國首推數位化信用卡 外資行信用卡業務邁入「無卡」時代
    來源:金融時報9月10日,滙豐中國宣布正式推出基於移動互聯的數位化版本信用卡,通過構建場景化的服務生態促進信用卡業務增長。這不僅是滙豐推動零售業務數位化的重要進展,也是內地外資銀行首推無物理介質的數位化版本銀行卡,標誌著外資銀行信用卡業務邁入「無卡」時代。據悉,作為無物理介質信用卡,「滙豐中國信用卡即享版」內含硬核科技,集人臉識別、秒綁支付工具、數字與實體卡轉化等多項創新技術於一身,全流程數位化,可高效完成申請、審批、線下核實身份、激活、綁定、使用的數位化全流程。
  • 外資銀行初體驗:可以「零存款」金額開立帳戶圖
    2007年4月23日,滙豐、花旗、渣打、東亞四家在華轉制外資法人銀行均已獲得監管部門確認,從今天起就可以向本地居民提供全面人民幣服務。這間支行的貴賓理財區設置了3個會客間,專門為客戶提供一對一服務。  很快,身著深藍色西服的客戶經理來到了沙發前。「下午好,很高興為您介紹本行的產品和服務。我姓張。」客戶經理拿著一疊印刷精美的宣傳單,遞給了章文。  「如果您要開設人民幣帳戶,我們可以向您提供包括存取款、住房按揭等全面的金融服務。」
  • 滙豐香港8月1日起取消多項個人帳戶收費 在港率先提供免費基本服務
    今日,滙豐香港宣布,從8月1日起,取消「個人綜合理財戶口」的最低全面理財總值要求及低額結存服務費,這也是香港首家提供免費基本服務的銀行。同時,滙豐還取消了包括運籌理財在內的多種個人帳戶的月費、年費及櫃檯交易費。該政策只適用於香港地區的滙豐銀行,截至目前滙豐並沒有宣布對中國內地的個人帳戶收費政策進行調整。
  • 金融科技「掉隊」、鑽外匯政策「空子」,滙豐的本土化戰略已經崩塌!
    此外,作為一家外資銀行,滙豐的卓越理財帳戶專為境內高淨值人群服務,而其受高淨值人群青睞的「秘密」是因為可以不限制外匯轉帳金額,而據客服人員表述,轉帳有時候櫃檯會審核,如此看來,這似乎與外管局實行嚴格的外匯管制政策「相悖」。
  • 衝擊公募託管資格外資銀行影響有多大?
    繼2018年10月,渣打銀行作為首家外資銀行拿下公募基金託管牌照之後,時隔1年多時間,德意志、滙豐、花旗等外資銀行也相繼遞交公募基金託管資格申請。  多家外資行申請公募基金託管資格   滙豐相關負責人表示,滙豐中國已經正式向證監會遞交基金託管人資格申請,申請開展本地市場證券投資基金託管業務。證券投資基金託管業務是滙豐在中國內地業務發展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