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辦公廳等四部門聯合下發了《關於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這一治理校外培訓機構的新政,力度堪稱「史上最嚴」,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武漢多個數學「杯賽」被叫停
3月3日、4日是新政出臺後的首個周末,記者多方探訪發現,包括華羅庚金杯少年數學邀請賽(「華杯賽」)等多個小學數學奧賽被叫停暫緩舉辦或停辦,校外培訓機構的奧賽衝刺班課程紛紛下架。不過,也有個別機構更改奧賽名稱,仍在誘導孩子們參賽。
原定於今年3月11日舉行的第23「華杯賽」武漢賽區決賽活動,目前已確定將暫緩舉行,「華杯賽」被視為國內小學階段規模最大、難度最高的數學杯賽。日前,該組委會已發出明確通知,表示將向教育部呈報申請進行重新核准。在重新核准前,決賽活動暫緩舉行。武漢賽區管委會負責人介紹,已報名的考生可辦理參賽費退費手續。
除「華杯賽」外,另一個受家長關注的數學杯賽——「新希望杯」,也明確表示暫緩舉行。昨日,武漢一家培訓機構給記者發來組委會的通知稱,「現接到全國組委會辦公室的通知,嚴格遵守武漢市有關部門的規定,要求武漢賽區停止原定時間的考試。」
此外,「學而思杯」也明確表示今年不再舉辦,改為內部學員能力診斷。診斷將不評獎項、不發證書、不設頒獎典禮。
不過,也有「杯賽」更改名稱並提前舉行。昨日,記者在漢口一家培訓機構看到,世界奧林匹克數學競賽(湖北賽區)選拔賽(簡稱「世奧賽」 )開始發放準考證,但準考證上除了考生姓名、準考證號、考試時間和地點外,已經沒有了「世奧賽」的名字,只有第19屆「數學創新討論大會」的字樣。
奧賽衝刺班紛紛下架 多收費用開始清退
「針對華杯賽的衝刺班課程,已經上了大半,如今因杯賽暫緩,剩下的課程費用只能退給學生。」昨日,漢口一家培優機構負責人介紹,目前該機構已經暫停了所有針對奧賽的衝刺班,全部改為正常的培優班。
武漢學而思育才培優點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按北京總部的要求,所有杯賽短期班均需停課下架,原計劃與外單位合作的全國數獨賽事正在按計劃取消,轉為內部線上或線下活動。
為何培訓機構樂於辦奧賽?原來,這是培訓機構的「招生秘笈」。「比賽都是機構辦的,學生想要拿獎,就必須參加機構的培訓。」一位家長說,機構在宣傳時都是這樣講。
武漢某培訓機構的一位負責人坦言,把想參加比賽的學生轉化為培訓的學生,就賺了。賽前輔導班、衝刺班,學習的次數大概在6—13次,培訓費用在800元——1500元。通過杯賽培訓,讓這些學生成為自己的長期培訓客戶,這才是培訓機構想要的結果。
記者了解到,現在很多培訓機構的數學培訓,基本上都是小班化教學。一年上課三季,每周上一次,一次2小時,一年的培訓費用大概是五六千元。一名小學生如果按三年級開始參加數學培訓算起,以一年花費6000元計算,到小學六年級,需要經過4年培訓,光數學科目的花費就在2萬元以上。
名初中招生更看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考場有學生互相傳紙條對答案、全國組委會承認比賽洩題……近幾年,武漢的小學奧賽「醜聞」頻出。培訓機構熱衷辦奧賽是為了賺錢,那家長們為何熱衷參加這樣一些非官方組織的、醜聞頻出的比賽呢?業內人士直言,一是部分機構唯利是圖誤導家長,二是少數名初中的招生,確實與奧賽獲獎、培訓機構的測試相關聯。
武漢某小學校長介紹說:「雖然教育部門嚴禁學校招生與校外培訓機構培訓結果掛鈎,但實際上,少數學校為了選拔所謂的競賽『好苗子』,也參考了奧賽證書。但這部分招生名額其實是極少數,畢竟適合搞奧賽的學生比例非常低。還有個別初中為了「中考出口」好,在招生時希望招到成績優異的學生,甚至委託機構進行測試。這些少數學校的違規行為,卻對家長產生了較大的不好影響。依法追究有關學校、培訓機構和相關人員責任,不應該停留在嘴上,相關部門一定要進行治理。」
記者採訪發現,實際上,近些年數學杯賽作為民辦優質初中敲門磚的作用非常有限。這些比賽缺乏公信力,水分很大,獎證都可能造假。多數學校在自主招生時,更加看重學生的各科綜合成績。比如,若某個小學生每年期末考試成績都能達到年級前列,那說明他的學業一貫優秀。
武漢一初慧泉中學負責人表示,去年該校「小升初」自主招生時,除了看學生小學階段的成長記錄冊外,還要看學生近期的語數外三科的作業本、試卷等,從中發現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即使沒在校外進行任何培優,只要學習習慣好,也能被錄取。」
「成長記錄冊上所反映的學生成績,只是校方考察學生時的一個參考。」武漢十一崇仁初級中學負責人坦言,學校最看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大型培優機構報名人數反而增加
雖然奧賽停了,但數學、英語等學科類培訓沒受到太大影響。武漢一些小的機構報名人數下降,但部分大機構的報名人數反而略有增加,還有的機構課程開設轉向閱讀、動手實驗等素質教育方向。
不少家長擔心,此次整治的對象主要是一些並非由教育部門審批、但在工商營業執照中也含有「教育諮詢」「文化培訓」內容的機構。「大的機構各類證照比較齊全,小機構很多是沒有在教育部門辦證的,擔心給孩子交的錢打水漂。」一位家長說,她已經給孩子換了更正規的培訓點。
明心書院負責人介紹,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小學三至五年級的報名人數增長了10%至20%,報名的人數也不少。另一家知名培訓機構負責人也表示,近期他們的報名人數有大概20%到30%的上浮。「這次整頓主要是那些資質證照不全的,現在他們在招生上比較謹慎,擔心會帶來後續的退費等問題,我們的影響不大。」不過,該負責人坦言,現在他們也正在等待具體整治的落實,看對於「超綱教學 」提前教學 「強化應試」究竟如何定義,該怎麼調整。
部分培優機構課程轉向
記者在探訪中發現,由於校外整治集中在學科培訓上,部分教育培訓機構早前開設的一些類似興趣的班級,逐漸開始唱起了主角。某機構官網上的課表顯示,語文常規班一學期15次課,不僅有系列閱讀還有電影賞析,變著法子教學生如何理解文章和寫作文。而在徐東的該機構前臺,工作人員告訴家長不需要擔心,這屬於閱讀課,培養興趣愛好的。
另一家連鎖培訓機構在去年開設了針對初中學生物理學科的「科學實驗班」,上課並非死板地只講課,而是帶領學生做各種模擬真空實驗、乾冰升華實驗等,讓學生在動手中學習聲學、光學、熱學、力學和電學等幾塊知識。近段時間,該機構準備將「科學實驗班」等動手課程增加,吸引家長關注。
一位業內人士說,這次的整治行動也對培訓機構的教學提出了挑戰,死教書教死書沒有出路,這種帶有興趣班性質的培訓班,也許是將來培訓機構轉向的重點。
最近,
因為培訓班的事兒,
網上也有不少家長在吐苦水,
家家一把辛酸淚。
砸3萬給娃補英語,補前70分,補後40分!
一位家長稱:
這位「有故事」的媽媽姓徐,兒子在一所公辦初中讀初二。兒子英語比較弱,徐媽媽去年暑假聽朋友圈一個熟人介紹,找到這家培訓班給孩子補英語。每天下午兩小時,每小時600元,一天就是1200。誰知道,開學第一考,英語試卷拿回來,她傻眼了,40多分。3萬多花下去了,拿到這結果,她氣得火冒三丈。
對於孩子培訓的那些事兒
你有什麼想說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