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快來看一下我這孩子怎麼回事,中午的時候,孩子奶奶從鄉下帶回來幾斤荔枝,孩子很愛吃,孩子吃著吃著就面色蒼白,突然就暈過去了。」一位媽媽抱著3歲的寶寶衝到急診室。
醫生們幫孩子檢查後,嚴肅批評了這位媽媽說:「你們怎麼這麼大意,荔枝汁多肉嫩,且如糖果般香甜,寶寶通常吃就停不下來,然而吃荔枝最重要的就是不能過量。大量吃荔枝不僅會使寶寶的正常飯量大為減少,影響他對其他必需營養素的攝取外。
另外由於荔枝肉含有一種可引起血糖過低而導致低血糖休克的物質。寶寶吃過量了會頭暈目眩、面色蒼白。幸好,你們送孩子過來及時,要不就麻煩了。」
夏天到了,很多水果新鮮上市,水果甜美多汁,很多水果都有不同的營養,所以很多家長都會給寶寶吃一些水果。
(1)助消化
水果中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寶寶把水果作為零食,在兩餐之間食用,具有平衡膳食、幫助消化、排毒及通宿便。
(2)補充多種營養素
水果中含有人體必需的多種營養素,如維生素、礦物質等,對寶寶健康成長有益,喝一些自製的橙汁可以很好地補充維生素C,吃一些含鈣豐富的水果,對寶寶強健骨骼也極有益。
(3)維持體內的酸鹼平衡
人體的酸鹼度要維持平衡及穩定才能保證身體健康;而水果是鹼性食物,會與體內的酸性食物中和,以保持體內酸鹼平衡;而寶寶處於生長發育的關鍵期,更需要保持體內酸鹼平衡及穩定,因此需要適量給寶寶補充水果。
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家長都喜歡給孩子吃一些水果,但給寶寶吃水果非多多益善,這其中還蘊藏著很多的學問。
(1)注意食用時間
有些家裡喜歡從早餐開始,就在餐桌上擺放些水果, 以供寶寶在餐後食用,認為這時吃水果可以促進食物的消化。
當然,這對於喜歡吃動物性葷性食品和油膩食品的人很有必要,但是對於正在生長發育中的寶寶卻並不適宜。
因為,0~3歲寶寶的胃容量還比較小,在就餐前食用水果,會佔據胃的空間,影響正餐的攝入。
而且水果中有不少單糖物質,極易被小腸吸收,但若是堵在胃中,就很容易形成脹氣,這樣對寶寶不好。
所以在飽餐之後,我們不要馬上給寶寶吃水果。同時,也不適宜在餐前給寶寶吃,因為寶寶的胃容量還比較小,如果在餐前食用,就會佔據胃的空間,影響正餐的進食量。
最佳的做法是,把吃水果的時間安排在兩餐之間,或是午睡醒來後,讓寶寶把水果當作點心吃。
(2)不能用水果代替蔬菜
無論是口感還是口味,蔬菜都遠不及水果。因此,有些媽媽在寶寶不愛吃蔬菜時,就會給寶寶吃水果,認為這樣可以彌補不吃蔬菜對身體造成的損失。然而,這種水果與蔬菜互代的做法並不科學。
如果經常讓寶寶以水果代替蔬菜,勢必水果的攝入量就會增大,因而導致身體攝入過量的果糖。而體內果糖太多時,不僅會使寶寶的身體缺乏銅元素,影響骨骼的發育,還會使寶寶經常有飽腹感,食慾下降。
另外,水果中的無機鹽、粗纖維的含量要比蔬菜少,與蔬菜相比,水果促進腸蠕動、保證無機鹽中鈣和鐵的攝入的功用要相對弱一些。
(3)要與寶寶的體質相宜
在給寶寶吃水果時,我們要根據寶寶自身的體質和個人身體狀況進食。如體質偏熱的寶寶需要吃一些寒性水果。比如:獼猴桃、香蕉、西瓜、梨等;而桂圓是屬熱的水果,體質偏熱寶寶最好不要吃,以免上火。
多吃含胡蘿蔔素的杏、甜瓜及葡萄柚對寶寶補充維生素A、維生素C也是不錯的選擇。
我家二寶感冒咳嗽時,我經常會給孩子做些梨粥喝,或是用梨加冰糖燉水喝,因為梨性寒,可潤肺生津、清肺熱,媽媽們要注意寶寶腹瀉時不宜吃梨。
(1)蘋果泥
材料+調料: 紅蘋果1個。
做法:
①蘋果洗淨,用開水略燙,切成兩半,去核。
②用小勺在蘋果切面上將果肉刮成泥狀,倒入碗中即可食用。
溫馨提示:蘋果營養價值高,也是人們經常選食的大眾水果,其中它含有多種維生素、礦物質、碳水化合物,也是人體必不可少的營養物質,常吃有助於維持體內酸鹼平衡、有利於寶寶的生長發育。
(2)獼猴桃汁
材料+調料 :新鮮獼猴桃2個,白糖少許。
做法:
①獼猴桃去皮,切塊,放入榨汁機中,加水攪拌並榨汁。
②倒出來後,加入少許白糖攪勻,即可給寶寶飲用。
溫馨提示:獼猴桃又叫奇異果,肉厚汁多,獼猴桃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包括豐富的鈣、磷、鐵,還含有胡蘿蔔素和多種維生素,而且維生素C的含量也很高,被譽為「維C之王」。
(3)香蕉燕麥湯
材料+調料 :香蕉30克,燕麥1大匙,清高湯5大匙。
做法:
①將香蕉切成薄片,與清高湯、燕麥片拌勻,再將其放入微波爐內加熱至熟。
②出爐後再略微搗碎,攪拌均勻即可。
溫馨提示:香蕉其肉質軟糯,香甜可口,它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同時它還被稱為「智慧水果」,有對大腦發育好。而且香蕉含有膳食纖維,因此也經常作為寶寶開胃、潤腸的小零食。
親們,你想了解更多的育兒知識嗎?很方便,現在頭條搜索已經成為「什麼都可以搜」的綜合平臺,點擊下方搜索卡片,搜索「育兒知識」進行體驗吧。
我是琦想媽媽,二胎媽媽、大學主修食品工程,育嬰師、多平臺原創優質育兒作者。感謝你的閱讀,歡迎留言分享討論育兒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