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9月8日消息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教育系統經歷了一次全面檢驗,全國教育系統通力合作、克服困難,教育教學秩序平穩有序恢復。在此背景下,教育行業迎來新一輪快速發展。後疫情時代,如何有效整合教育資源成為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近日,升學教育董事長兼CEO趙偉軍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職業教育的需求及發展空間巨大,國家圍繞職業教育的發展出臺了多項政策及指導文件,未來我們將迎來較長時間的職業教育發展的上升通道,職業教育也將在我們實現內循環與外循環的發展戰略中提供源源不斷的技能型人力資源輸出。
升學教育董事長兼CEO趙偉軍
「危」與「機」並存
趙偉軍表示,一方面,對於廣大以線下授課、線下實操、線下培訓為主要經營模式的教育機構,疫情期間的停工、停產、停學意味著業務與教學工作的全面中斷,不僅是學員無法繼續完成學習任務,連企業自身也無法正常開工。
另外一方面,對於像升學教育這樣已經全面轉型在線教育模式的企業來說,疫情帶來的影響,對於我們來說更多意味著機會。在其他線下機構停工期間,我們從2月中旬開始,就已經全面號召員工通過遠程辦公的形式恢復正常工作。為了順利復工復學,我們在2月初就第一時間組織了技術人員應急開發了移動辦公的各項業務系統,讓員工在家可以以輕鬆實現掌上辦公。由於我們一直以來主營業務都是網際網路化直播教學,所以學員在疫情期間的學習是沒有受到影響的。老師們在家裡,通過一臺筆記本,一條網線,就實現了正常的在線教學。在疫情最嚴重的2、3月份期間,我們公司的業務反而逆勢大增。
採取了以下應對措施
第一步是狠抓教師隊伍的素質提升。在教師團隊的人才構成中,我們不斷提升名校師範研究生教師隊伍的構成比例,擴大我們教師隊伍中高素質人才的構成。我們相信,只有師資隊伍的水平提高,最終才有可能帶來教育能力的提升。
第二步,在產品及教學工具上,我們高頻迭代自主研發的升學教育學習平臺,從學生的看課功能模塊,到學生與老師溝通的工具和方式,一切均圍繞學生學習需求和習慣,不斷探索優化學習路徑,實現更高效便捷學習過程。在服務上,我們致力於打造「七星級服務」,老師們能與不同學習基礎的學生進行高效在線互動,為其制定學習計劃,並傳遞高效的學習方法。通過一系列的精細化運營及教學動作,讓零基礎的學生速效掌握學習方法,隨時隨地學習並同老師互動同步,達到學習目標。
職業教育應該為市場培訓和輸送高質量人才
職業教育的需求及發展空間巨大,國家圍繞職業教育的發展出臺了多項政策及指導文件,未來我們將迎來較長時間的職業教育發展的上升通道。職業教育也將在我們實現內循環與外循環的發展戰略中提供源源不斷的技能型人力資源輸出。
在這個戰略機遇面前,職業教育機構應該立足於市場需求導向及行業、產業發展導向,牢牢抓住我國在智造強國、科技興國過程中,所需要的大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切實發揮自身的教育及對於行業理解的優勢,為市場培訓及輸送源源不斷的專業技能型人才。未來,能否通過職業機構的培訓,為市場輸送高質量人才,為參加培訓提升的求職者打造一個良好的就業通道,將成為檢驗職業教育行業機構的試金石。
在這個過程中,唯有不斷投入教育師資隊伍的提升,挖掘行業特性,加深對具體需求的深入理解,並形成強有力的培訓就業體系,才是確保教育質量,提高行業競爭力的重點。
職業教育需要向更專業的領域去打磨發展
隨著新興技術的日益發展與成熟,製造力的大幅提升,以及未來面臨的產業鏈存在的外溢的可能,職業技能人員的就業問題,可能會愈發顯著。職業教育可能需要向著更富有技術含量,更專業的領域去打磨發展,而這個過程,對於培訓機構來說需要更加熟悉產業上面臨的痛點和困境,並發展出一套與培養更高層次技能人才相匹配的教育培訓體系。
另外,由於我們國家第三產業的經濟佔比日益提升,職業教育也需要向第三產業,尤其是服務行業更多的轉向轉型。未來服務行業的發展空間很大,新型技術或服務崗位工種會越來越多,職業機構要能抓住這個產業變遷的趨勢。可以說,未來對於新的行業動態,行業發展更敏銳的,並且願意投入更多教育研發的職業教育機構會更有優勢。
今年的疫情給傳統線下機構帶來的重大的打擊和影響,包括很多線下課外輔導機構,素質幼教類機構大量倒閉。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有一大批抓住了在線教育這個技術風口機會的機構,迎來了巨大的發展空間。包括在疫情期間,廣大的中小學校也都不同程度的使用了網際網路化的技術手段。整個教育手段,教育模式的創新,在疫情期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和促進。可以說,疫情讓教育產業的技術演進至少往前跨了5-10年。在這樣一個過程中,對於積極擁抱新技術的教育企業,並且始終把發展的立足點定位在持續提升產品和服務水平上的機構來說,未來充滿了更廣闊的想像空間和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