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睿姐
很多家長都知道,自信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有自信的孩子勇於探索外部的世界,能夠很好的融入社會,與人和諧相處。他們具備一定的冒險精神和創新精神,遇到困難能夠勇於自省、用毅力克服困難。可以說,自信是一個孩子在未來社會中能夠獨立生存、幸福生活的能力。
而不自信的孩子,長大以後出現抑鬱和行為問題的可能性更高,對生活的滿意度也較低。自信力對孩子在未來的職場、人際交往、婚姻幸福等方面都會產生很大影響。那麼,不自信的孩子通常會有什麼表現呢?
一般來說,不自信的孩子有兩種極端的表現。一種是內向膽小的孩子,他們情緒壓抑、容易受驚,不敢把心裡話說出來,不敢有自己的想法,不敢展示自己。另外一種不自信的孩子,其行為表現卻是另一個極端,他們做事魯莽,崇尚暴力,自以為是,還會經常發生恐嚇、傷害他人的行為,態度非常專橫跋扈。
這兩種極端行為都是不自信的表現,但是他們都有一個同樣的特點,就是:處事消極,缺乏好奇心,不願意也不具備創新精神。他們往往自我封閉,不願意與人交往,也不願意探索世界。
我們都知道孩子的0到6歲是大腦神經系統高速發育的時期,也是性格養成的關鍵時期。所謂「三歲看到老」,孩子三歲時性格特點已經基本成型,他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認知能力,對自己、對他人、對世界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看法。而第一波自信力的養成從孩子出生就開始逐步形成了。
那麼小的嬰兒,我們應該怎麼培養他的自信力呢?接下來我會根據孩子的年齡,分三個階段來給大家介紹:父母們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力?
孩子剛剛出生時能通過自己的行動來獲取基本生存的需要,這種成就感就是第一波自信力的來源。比如,孩子一哭,他就有奶喝;一鬧,就有人來給他換尿布;他一笑,就會有人跟著他一起笑;他發出咿呀聲,就能得到親人的愛撫。這些回饋給他的照料行為,都是通過嬰兒的自發行動所帶來的。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已經能夠感受到一種掌控感,這就是孩子自信力的來源。
假如出現相反的情況,孩子哭時沒有人過來照料他,笑的時候沒有人理他,想要什麼東西的時候也沒有人出現,幫她拿東西。照顧他的大人想要的和孩子想要的根本不一樣。這些情況對孩子來說都是挫折和失望,一點點挫折和對於孩子的成長是必要的,但是如果挫折過多,就會導致孩子產生嚴重的無力感和不自信。
因此,在嬰兒初生時期,父母需要提供一個穩定可靠,能夠及時照料孩子的環境。父母能夠對寶寶的哭聲給予穩定、及時和恰當的回應,回應方式可以是抱孩子、與孩子互動、與孩子語言交流等各種互動,只要能讓孩子消除不舒服的因素,感受到關愛就能培養孩子的自信力。
孩子在1歲到3歲時,已經開始蹣跚學步、探索世界,正是自我意識崛起的關鍵時期,第二波自信力在這個時期養成。孩子發現,自己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他可以對別人說不,並且堅持自己的意見。如果這種力量感得到了大人的尊重,而不是被權威鎮壓。那麼,成長中的孩子就可以維護他的自我認同,獲得極大的自信力。
這個階段的孩子在培養自信力時,父母們要做到有界限的放權,即在安全和規則範圍內給予孩子最大的行動自由,明確告訴孩子自由的邊界在哪裡,然後讓他自由探索。
過程中,要注意避免兩種極端的做法。第一種是父母的控制欲太強。把孩子身上所有的自主行為都看成是故意作對或者無理挑釁,從而採取暴力或者權威鎮壓的方式來阻止孩子自由行動。第二種是父母不設置任何界限,讓孩子無法無天,行為失去控制。比如,我們在網絡上看到熊孩子向陌生人潑滾油的新聞,就是因為父母不對孩子設置任何規則界限而導致的惡果。
總之,我們在讓孩子自由探索世界的時候,要理性判斷和評估周邊的危險因素。大部分時間應該允許讓他們自由探索,在真正有危險和有必要的時候,才採取果斷的制止措施。正確的做法是:承認和欣賞孩子身上出現的獨立性,同時要清楚的告訴孩子,他的界限在哪裡,怎麼做才是安全的。
孩子從3歲到18歲,也就是孩子進入幼兒園開始一直到青春期。這個時期的孩子,開始走向社會。第三波自信力,正是來源於孩子在同齡人的世界中尋找自己位置的全過程。他們通過不停的學習、玩遊戲、交朋友和各種各樣的陌生人交往來獲得自信力。
在進入社會之後,所有孩子都會經歷挫折。這些挫折可能來源於學業太難、也可能是孩子很難融入集體等等。被批評、被處罰、被評頭論足或者成為一個被管教對象的時候,他們會感覺到自己做得不好。如果這個時候缺少父母的關愛,久而久之就會缺乏自信,自我封閉。
因此,在孩子經歷挫折的時候,父母對孩子無條件的支持鼓勵和陪伴是非常重要的。父母要適時地幫助孩子戰勝這些負面情緒,幫助他們獲得自信力。這個階段,父母引導和培養孩子建立自信力的方法有很多,比如:
孩子的自信力,來源於被關愛和被悉心照料的感受。最好的做法,就是父母既要呵護他們,也要讓他們經歷挑戰。在他們遇到挫折時,用無條件的支持和鼓勵滿足他們的需求。讓他們知道:不管怎麼樣,背後都有父母深深的愛著他、支持他。這樣,他們才能夠為面對這個世界,做好真正的準備。
嬰幼兒時期,經常能夠穩定感受到恰當回應和照顧的孩子,能夠培養出力量感。蹣跚學步時期,父母們放下控制欲和取而代之的想法,讓孩子在能力範圍內自由探索,能讓他們感受到掌控感。進入社會後,讓孩子適當接受挑戰和挫折,同時持續得到父母的關愛和尊重,能夠培養孩子的自信力。
有自信的孩子,未來的人際溝通能力將發展得更好。他們很堅強,在生活中也足夠自信,他們願意勇敢嘗試自己喜歡的事情,不會膽怯。他們能夠很好的處理自己的情緒,與他人和諧相處。
要培養孩子的自信力,父母們只要做到:給孩子足夠的愛。讓孩子在遇到困難時,感受到父母就在身邊的安全感。讓他們知道,父母就是自己最強有力的後盾。不管什麼時候,當他們需要幫助時,父母永遠在身後支持他們,這就是自信力的根本來源。
關注,成長型思維模式踐行者,持續分享育兒路上的學習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