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美國「神童」的區別,看美國寶寶零歲開始的表達欲培養

2020-08-23 月兒媽媽育兒經

在教育理念的對比上,中美間教育差異是常被人提起的存在。中國教育重管教,美國教育更奔放自由。

一般而言,美國孩子表達和溝通能力要更出色些。很多孩子從小就能在公眾場合侃侃而談,絲毫不怯場。

反之我國的孩子就更偏含蓄內斂,想要讓孩子不怯場,可以借鑑下美國在這方面的教育。

浩菲家兒子小明快兩歲了,是個特別乖的男孩。浩菲是個女強人,生完寶寶沒多久就重返了職場。平日裡工作也非常忙,陪孩子的時間並不多。兒子有時候會讓奶奶看著,好在孩子也算乖巧懂事,平日裡特別安靜,省了浩菲不少心。

只是最近浩菲忽然意識到,這孩子的語言能力稍微有點滯後。鄰居家孩子和他同齡,已經學會叫人了,還能說一些簡單的詞彙。但是這孩子卻像個悶葫蘆,有點金口難開的意思,快兩歲了還是只會叫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會說的詞一隻手能數完,而且嘴還特別懶,這可讓浩菲給擔心壞了。

於是浩菲帶著孩子做了各項檢查,發現也沒啥聽力以及神經上的問題。醫生只是建議要多和孩子溝通交流,工作雖然很重要,但孩子的教育也不能落下。醫生說人家美國家長從出生時就開始鍛鍊孩子的表達能力,讓浩菲學習借鑑下美國的教育方式。

從零歲就開始做表達欲培養,也難怪美國的孩子大多都擅於表達毫不怯場了。這也給中國的寶爸寶媽們提個醒,千萬別覺得孩子小時候啥也不懂,神童也是智慧的家長帶出來的。擁有出色的表達和溝通能力,對於孩子未來的人生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

表達和溝通能力對於孩子有哪些影響?

★影響孩子的社會交往溝通

表達和溝通能力對於人際交往和社會溝通的質量有著重要的影響。出色的表達和溝通能力會讓孩子更具人格魅力,在未來的人生中也更容易展開人際交往,更容易得到朋友的陪伴和發展人脈關係出色的溝通能力更有利於解決問題,助力孩子的人生發展。

★影響孩子性格的養成

表達和溝通能力直接影響著性格的養成。擁有出色的表達能力讓孩子能更具備自信力,養成開朗積極的性格。而如果表達能力沒能得到鍛鍊會讓孩子羞於表達,對自己沒有足夠的自信。不敢去挑戰新生事物,處於自卑的心態當中,甚至導致自閉。

表達和溝通能力的培養對於孩子的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就需要寶媽們去借鑑美國的教育方式,從孩子出生起就注意培養孩子的表達欲和表達能力。接下來我們就了解下美國寶媽在寶寶一歲前這12個月裡是如何鍛鍊孩子表達欲的?

如何鍛鍊孩子的表達欲?

★0~1月,多方面刺激寶寶表達欲

新生兒的感官是特別敏感的,剛出生時身邊的一切都是陌生的,任何事情對於他來說都是新鮮的。雖然此時孩子還處於混沌的狀態,但寶媽越早刺激他的感官,他的反應也就會越靈敏。

一個愛的親吻,一個溫柔的微笑,以及愛的撫摸等等這都是對寶寶示愛的信號,告訴寶寶你對他毫無保留全部傾注的愛,以引導孩子給予你愛的回應。

起初可能只是無意義的咿咿呀呀,但這已經是寶寶做出回應的第一步。引導孩子勇敢地做出回應,並給予愛的鼓勵,寶寶也就會逐漸愛上交流,愛上這種愛意的互動,從而鍛鍊寶寶的表達欲,驅使著寶寶快速成長。

★1~3月,為孩子描繪這個世界

孩子滿月後,就逐漸走出了混沌的狀態,開始對日常的生活有了初步的感知,但小小的腦袋裡裝滿了大大的疑惑。

但此時他還無法表達出來,這時就需要寶媽們去耐心給孩子描繪這個世界。去介紹他身邊的一切,介紹身邊的家人,介紹他周圍的事物,和他講解每件事情的原因。

雖然此時他還無法完全理解,但這時的寶寶已經有了很強的感知力。並開始嘗試去回應爸爸媽媽們,孩子開始笑或者給你眼神上的溝通交流,家長要捕捉到這種信號給孩子回應,讓親子間逐漸建立起這種無語言溝通的默契。

★4~7月,嘗試去和孩子做問答

幾個月的互動薰陶使寶寶已經逐漸理解了身邊的世界,寶寶這時也開始嘗試發出聲音,對父母做出回應。這時寶寶只能發出無意義的單音節詞,通過語調的變化來回應父母。

家長要借著這個契機多給孩子互動,嘗試去和孩子做一些問答,引導孩子去回應你的問題,來鍛鍊孩子的理解力和初步的表達力。

睡前給孩子聲情並茂地講些故事,引導孩子參與其中,通過多種方式鍛鍊孩子的理解能力。這時的寶寶在你呼喚他時已經能夠做出回應,並嘗試開口模仿家長說話,開始能喊出媽媽這樣的單音節詞。

★8~12月,寶寶開始嘗試初步的交流

這個階段是寶寶語言的發生期,這期間寶寶的語言能力會處於較快的發展階段。此時的寶寶開始具備初步的交流能力,能夠理解家長的表達並做出回應交流。這時寶寶的語言能力剛處於萌芽期,表達上還要受到語言上的束縛,無法做到張口就來。

但聰明的寶寶會藉助表情和手勢等多種手段來進行自己的表達,以完成和家長間的交流溝通。這時的小寶寶儼然在長大的路上了,家長很難再糊弄過去了,否則他就會用多種方式來表達不滿。

這時家長要做的就是幫助孩子建立起語言能力,當孩子表達不完整時教孩子如何表達完整,通過這種練習來讓孩子逐漸擺脫語言能力的制約,擁有完整的表達能力。

小神童源於家長點滴的教育,學習借鑑國外優秀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我們也能培養出不光有真本事還有好口才的中國神童,不讓孩子輸在表達上。

PS: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美國商界「小神童」:7歲開始搞發明,15歲當CEO,一年能賺上千萬
    華為的任正非44歲開始創業,老乾媽的陶華碧42歲開始做生意。凱莉·詹娜22歲的時候,就成為最年輕的白手起家十億美金企業家。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Alina Morse(愛麗娜),可以說是美國商界「小神童」。7歲時開始搞發明創造,來到2020年還不到15歲就成為知名的女企業家,現在是一家糖果公司的老闆,公司年利潤超過千萬人民幣。
  • 他是祖國培養的物理神童,本意學成報國,最終卻入美國籍娶美國妻
    今天要說的就是曾經被稱為「中國最帥留學神童」的學霸:尹希。 尹希的履歷,隨便翻翻都會讓家長驚呼「別人家的孩子」。出生於1983年的尹希9歲進入北京八中智力超常實驗班,12歲進入中科大少年班,是當時整個班裡年紀最小的學生;18歲就去了哈佛攻讀物理學博士,5年後獲得了博士學位。
  • 中國神童13歲被北大破格錄取,出國留學後,改國籍嫁53歲美國教授
    中國神童田曉菲十三歲就被北大破格錄取,畢業後她出國繼續深造,在三十未到時就改變國籍,嫁給了53歲的美國教授,這樣的選擇讓很多人不理解,但她有自己的想法。神童的讀書路1971年,田曉菲出生於哈爾濱,父母都是從事文字工作的學者,家庭的文學含量很是豐厚。
  • 中國物理神童尹希留學哈佛加入美國國籍,背後原因耐人尋味
    少年天才從來都不少見,尤其是在中國。從古至今,在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長河之中就有不少天才神童。甘羅十幾歲的時候就已經掛帥出徵了,曹衝幾歲的時候就有「稱象」的智慧了。可見中國自古就有神童,當然現在也不少。勤勞而富有智慧的中華民族,從不缺少學習天賦或學習能力強的人。曾經中科大就有這樣一位神童。他13歲的時候就考進來中科大少年班,後來還去了美國留學。
  • 14歲考入中科大,物理學神童留學美國後:我不回國了
    例如:中國神童尹希。八歲時,普通孩子可能剛剛開始閱讀,而小神童尹希已經開始展示他的才華。他把父母的書當成課外書。更令人震驚的是,年幼的尹希興趣點並不是比較容易的文學史,而是難度極高的微積分和量子力學。這些領域對一個普通成年人來說都非常難以理解,但是八歲的尹希卻認為這是簡單的課外讀物。
  • 女神童15歲進中科大少年班,國家重點培養,卻31歲加入美國國籍
    15歲進中科大少年班的天才神童1972年,莊小威出生在江蘇省南通市,她的父親莊禮賢、母親朱仁芝都是中科院的科學家,長期忙著學校的科研工作,所以後來莊小威被送到爺爺奶奶家寄養,父母只是偶爾會去看她。這種狀態持續到了5歲,她才重新回到父母身邊。
  • 13歲便讀北大的神童田曉菲,為何出國後,嫁給50多歲的美國人
    北大才女田曉菲很厲害,她4歲習詩,10歲出版詩集,13歲被北大破格錄取,成為學校重點培養對象。畢業後,到美國留學,考取哈佛博士學位,成為該校歷史上最年輕的博士生。 天才田曉菲擁有這樣完美的履歷,誰能不看好她的大好前程呢!
  • 「神童」出生在中國,遭中美德三國爭搶,他最終選擇加入了美國
    提到「神童」,大家眼裡都是一片豔羨,孩子希望自己是神童,在學習過程中就能夠得心應手,成為別人羨慕的對象;父母更希望自己的孩子是神童,畢竟所有的父母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在中國,如果出現一個神童,會遭到全社會的關注。在這些神童裡,有些學習上、生活上都得心應手,有著繁花似錦的未來,但也有些非常的讓人可惜,在展現出來天賦後,卻又在後來的時間裡泯滅,仲永「泯然眾人矣」就是這樣的故事。
  • 中國重資培養的物理天才,哈佛畢業後卻加入美國國籍,你怎麼看?
    國家斥重資培養的物理天才尹希,卻在哈佛大學畢業後選擇加入美籍,成為哈佛教授,在物理神童尹希引起爭議的同時,有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浮現了出來,我們為什麼沒能留住這個人才?尹希的童年已經遠遠超出了「領居家孩子」這個概念,5歲個背唐詩三百首,8歲開始自學微積分和量子力學,9歲考入北京八中智力超常實驗班,僅用3年時間完成了別人6年的初高中課程,在別人玩泥巴的時候,他都已經在看大學物理課本了。
  • 中國5歲女孩走紅美國達人秀 鋼琴神童逗笑全場觀眾
    繼靈魂舞者「拉丁小胖」亮相美國後,最近,一個中國女孩再一次走紅美國,登陸NBC《小小達人秀》舞臺。5歲的陳安可從三歲半開始學琴,去年就曾因一段練琴視頻爆紅網絡。彈到興頭上,她還會笑著看向臺下的觀眾,把那份愉悅傳遞給在場的每一個人。不僅是在場觀眾感受到了她的歡樂,網友們也紛紛點讚這位小姑娘。大家不僅愛上了她的彈奏,更愛上了她甜美的笑容。更有外國網友讚嘆:她是如何做到微笑看著觀眾還能彈對每一個音符的呢?
  • 她是中國著名神童,13歲被北大錄取,留學後改國籍嫁53歲美國導師
    對比一般的神童,田曉菲的被一流學府破格錄取的原因有些獨特,我們常聽到各種數理化神童的故事,但田曉菲卻是因為文學天資好才脫穎而出,她10多歲時,寫下了一首名為《露》的詩:「清晨和黑夜/我自生又自滅/我不是星星的眼淚/也不是璀璨的明珠/我就是我/一滴純潔的甘露......
  • 他是中國神童,12歲上中科大,獲60項美國專利,身價過億
    曾經,在中國社會中就出現了這樣一位特殊的神童,他十二歲那年就考上了中國科技大學,而後,他又獲得了六十項美國專利,現如今,身價過億的他也成為了很多人眼中的成功人士。那麼,這位特殊的神童究竟何許人也?他又是如何成功走向人生巔峰的呢?
  • 13歲被北大挖掘培養4年,赴美留學一去不歸!改國籍嫁給美國老頭
    我國從古至今都有「神童」之說,載入史冊的「神童」不勝枚舉,《三字經》有語「昔仲尼,師項橐,古聖賢,尚勤學」,這其中所說的就是「聖公項橐」,項橐七歲時就能與孔子爭辯而不落下風,甚至令孔子心悅誠服,拜其為師,妥妥的「神童」,除此之外還有甘羅12歲官拜上卿,晏殊14歲賜進士等等。
  • 寶寶聽到音樂就手舞足蹈?別錯過培養音樂神童的時期
    也許很多媽媽都會想自己的孩子在某方面能有出眾的天賦和表現吧,例如音樂上、表演上、學習上等等。但是這種天賦能力除了需要30%的天生,更多的是靠後天70%的培養教育。就拿音樂來舉例,大部分的寶寶從小都會對音樂特別敏感,聽到音樂就不自覺地手舞足蹈,家長們應怎么正確看待?
  • 中國神童12歲考中科大,31歲哈佛為其修改校規,卻入美國國籍
    主要描述了一個名叫傷仲永的神童因後天父親不叫他學習,而被淪為父親的賺錢工具,最後成為一個普通人的故事。尹希,生於1983年,12歲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2001年赴美攻讀物理學博士,並與2006年獲得博士學位。
  • 美國兒科協會提醒:三歲是寶寶發育新階段,家長陪玩方式要變更
    寶寶的成長發育每到一個新階段,就意味著陪玩的方式要做出改變,一歲的寶寶不可能接受兩歲的玩法,三歲的寶寶也無法從一歲寶寶的玩具中獲得成長。家長想要抓住每一個寶寶的發育契機,就要注意區別每一種陪玩方式的適合範圍,儘量做到像齒輪一般嚴絲合縫,以此保證寶寶的發育階段和遊戲的契合程度。
  • 14歲考上清華,19歲到美國留學,這位神童的現狀卻讓人唏噓
    談起神童,難免想到方仲永,他天賦異稟,5歲便可作詩,不輸秀才,這樣百年難得一見的奇才,最後卻「泯然眾人矣」,實在可惜。像方仲永一般的人物,不僅古代有,現代也不少,東北的一個神童,王思涵,14歲就考上瀋陽工業大學,後來卻因不思進取,多門考試得零分被退學。
  • 11歲創業!美國電子神童的教育改革
    同樣也是12歲的小神童西爾維亞·託德,她從2010年開始在視頻網站YouTube發布電子創新展示視頻,經常能獲得數十萬或過百萬的瀏覽量。電子神童、12歲的奎因·安泰爾(Quin Etnyre)想要使教育變得更加有趣,因此他成為了一名教師。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帕薩迪納市的「Deezmaker 3D列印與黑客空間」,是美國西海岸的3D列印實體店先驅,而其提供的「黑客空間」,可供玩家在裡面進行創作或展示自己研發的印表機。
  • 美國11歲小姐妹自製飛行器,看美國如何培養孩子創造力?
    原創 芳芳 STEAM在線據美國科技媒體GeekWire報導,美國華盛頓州西雅圖市的華裔女孩瑞貝卡(Rebecca)和妹妹金伯利·楊(Kimberly Yeung)分別在11歲和9歲的時候,一起製作的飛行器Loki Lego Launcher 2.0,升入30884
  • 北大的恥辱,物理神童哈佛畢業後,為何選擇留在美國
    尹希的童年已經遠遠的超出了『別人家的孩子』這個概念,5歲能背唐詩三百首,8歲開始自學微積分和量子力學,9歲考入北京八中智力超常實驗班。在短短三年時間內,就完成了所有的初高中課程。在尹希考入比北大、清華更難進的中科大時,年齡才僅僅只有1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