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貴族清晰精緻的口音正逐漸喪失優雅,這一變化恰能反映英國社會的主要變遷。
女王的家庭教師負責教授咬字清晰的皇家發音。如果她還在世的話,可能已經發覺,現在女王發音的聲調有稍許的不和諧。女王的確沒像拉塞爾•布蘭德(Russell Brand)那樣吞掉所有的t和g,不過語言學家還是發現:若放在年少時,女王如今的發音卻也變得有些普通了。
女王平庸的發音絕不是個例事件。貴族口音混雜倫敦東區口音的人日益增多,上流階層優雅的皇家發音在過去數十年中也變得不那麼精緻了。比如英國歷史劇《唐頓莊園》(Downton Abbey)和《樓上樓下》(Upstairs, Downstairs)中的發音。
譴責貴族口音的沒落可能是英國人執著於階級分級的一種體現,但英國女王都不再說一口「女王式英語」這一事實,也讓我們得以從一個新的角度深入理解不同階層對口音的影響。
在英語語言發展中,「純正的」英語口音的概念是近期才出現的。大英圖書館(The British Library)社會語言學家強尼•羅賓遜(Jonnie Robinson)指出,塞繆爾•詹森(Samuel Johnson)並沒有規定《英語詞典》中單詞的發音,因為他認為人們對單詞的正確發音很難取得一致意見。羅賓森說:「在18世紀,甚至上流社會受過良好教育的有錢人說話時也會帶點兒當地口音。」詹森博士本人的利奇菲爾德(英格蘭中部小鎮)口音也很有名。
羅賓遜說,社會精英口音的改變正是源於寄宿制學校的日益流行,因為寄宿制學校教授並推廣的口音更接近英格蘭東南部的發音(那裡有很多寄宿學校和大學)。很快,這種口音就成為了上流階層與權力的標誌,BBC第一次在播音節目中採用所謂的「標準英式發音」(Received Pronunciation, RP)後,這種關聯更加緊密了。正如羅賓遜所說:「標準音是英國乃至全世界人民與權威聯繫起來的途徑。」
到20世紀中期,階級制度本身變得更富流動性;現在,口音是區分財產繼承人和白手起家者的少數幾種方式之一。小說家、散文家(同時也是貴族)南希•米德福德(Nancy Mitford)曾在《貴族義務》(Noblesse Oblige)中諷刺地寫道:「當今上層階級與其他人唯一的區別也只有語言了——上等人既不比其他人潔身自好、腰纏萬貫,也並未比他人知書達禮。」
上流階層與普通人在語言上的區別會逐漸消失,這也許只是時間問題。佔據權力高位的工人階級越來越多,而南部地區性方言的某些特徵也開始滲入清澈的標準音中。德國慕尼黑大學的喬納森•哈林頓(Jonathan Harrington)說:「現在有些人說話的口音更現代,接近「河口英語」,即標準音和倫敦東部方言的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