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奶奶上線,專治不吃飯的娃,網友:老將出馬,一個頂倆

2020-11-02 飯飯媽媽育兒

文丨飯飯媽

孩子不好好吃飯的情況,估計每個做家長的都經歷過,而面對孩子不吃飯這種行為,絕大多數的家長都是比較在意的,因為孩子不好好吃飯的話,那麼就可能會出現缺乏營養等情況,繼而幹擾孩子的發育。

孩子的發育被影響這種事情,是每個家長都不願意看到的,所以一般當孩子出現不好好吃飯這種情況的時候,家長就會採用各種不同的辦法進行幹預,期望孩子能夠通過自己的教育而改掉這個毛病。

01娃不好好吃飯,"最硬核奶奶"一出手,就讓孩子乖乖吃飯

網上曾有一個奶奶教育孫女吃飯的視頻,非常火,一下子就成為了大眾茶餘飯後的談資。

視頻中的小女孩在飯桌前,遲遲不肯吃飯,臉上還一副難看的表情,明顯可以看出她對桌上的飯菜無感。

看到孫女這樣的情況,一邊的奶奶就忍不住了,竟然拿起一根和小手臂粗細的木棍,準備要打孩子,而孫女看到這樣的陣勢,突然之間就變乖了,趕緊夾起碗裡的青菜,好好的吃起飯來。

很多網友看到這個視頻之後,都是感到十分的有意思,直嘆這位奶奶是"最硬核奶奶",畢竟大多數奶奶都是非常溺愛自己的孫女的,像這位奶奶這樣"狠"的奶奶,還真是不多見。

為此網友還調侃表示:這位奶奶果然是"高手",一出手就把不吃飯的娃治得服服帖帖的,而視頻的小女孩,就被網友戲稱為"混的最慘的娃"。

畢竟大部分的孩子在家裡都是"小祖宗",像這個小女孩這般混得"慘"的,還真是少有了。

雖然一些網友看到這則視頻,看得是熱鬧,是一種轉瞬即逝的樂趣,但是很多家長看到這個視頻,則看到的卻是關於孩子的家教問題。

其中議論比較多的,就是奶奶的管教方式,看到孫女對於奶奶持棒的畏懼感,家長們其實已經看出了這種"擬暴力"教育方式,對孩子造成的負面影響了。

而我們還不得知,這個小女孩在平時的生活中,是不是真的經常會受到家長的棍棒教育。

02孩子不吃飯,棍棒教育並不可取

孩子不好好吃飯,使用棍棒教育是肯定不對的,因為棍棒教育將會對孩子的身體,以及心理等各方面會造成十分嚴重的負面影響。

1)不利於孩子的生理健康

棍棒教育其實就是家暴,是一種嚴重的暴力行為,將會對孩子的身體造成十分嚴重的傷害。

任何接受過棍棒教育的孩子,身上都會見到這種教育方式所留下的傷痕,而有些家長在進行棍棒教育的時候,可能會因為沒有掌握好輕重,而引發比較嚴重的後果。

就比如新聞中曾經報導過的,某媽媽因為孩子不上床睡覺,一腳踹向孩子,結果醫院也無力回天。

還有某12歲孩子被親生父母用繩子吊在屋頂毆打,後被發現離世。還有某父親惱怒孩子一直哭鬧,直接一個背摔剝奪了孩子留在這個世界的權利等等。

其實很多時候,棍棒教育都會變成嚴重的暴力事件,直接侵害著孩子的健康。所以,愛孩子就不要使用棍棒教育,因為一次的疏忽,可能就會造成永久的遺憾。

2)影響孩子的心理髮育

接受過棍棒教育的孩子,我們能夠發現一個現象,就是對家長抬手、怒視等行為,具有很強的敏感性,這是因為孩子時刻都在擔驚受怕,擔心自己再次受到家長的暴力侵害。

而這一點其實就是孩子出現心理問題的表現之一,孩子將會變得很敏感,並且可能會對一些情況表現出過激行為,這會嚴重的影響孩子的正常生活。

另外,孩子本身還會產生很多異常的心理狀態,比如孩子因為長期受到家長的毆打,而變得十分自卑、膽小、怯懦,並且在其他人面前,也同樣保持了這種心理狀態,這就會直接影響孩子的正常心理成長,讓孩子的心理環境蒙上一層陰影,就會無法得到正常的心理成長。

3)可能會對孩子的性格養成造成錯誤引導

經常處於暴力的影響下,孩子的性格養成也會受到幹擾。因為孩子在小時候,其實性格還屬於塑造期,如果孩子經常處在暴力的影響下,那麼孩子就會覺得暴力行為是一種常態行為,孩子的性格也會因為暴力的存在,而變得比較暴躁,在和其他人進行交流的時候,也非常容易將這種暴力表現出來,就像是家長對孩子表現暴力那樣。

而這種比較暴躁的性格,還可能會在孩子的內心一直潛藏下去,並且不定時地進行爆發,從而影響著孩子的學習、生活,甚至成年之後的婚姻等。

4)會讓孩子難以信服家長的教育

最後一點,也是比較關鍵的一點,就是棍棒教育,將會讓孩子對家長失去一定的信賴,讓孩子不再信服家長的指導,這將會直接影響家長的家教效果。

如果孩子不再聽家長的,那麼家長的家教就等於失敗了,而家長也就失去了教育孩子的能力。

但是往往使用棍棒教育的家長,在孩子不聽話的時候,會加重暴力程度,這就會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孩子越不聽話,家長越打,而孩子越是挨打,就越不聽話,最終無疑會造成一些諸如孩子重傷、離家出走、毆打父母等嚴重的不良後果。

03孩子不吃飯,家長要懂得採用正確的方式引導?

孩子不好好吃飯,其中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孩子的飲食習慣本身就沒有培養好,或是飯菜的口味讓孩子感到十分的不適等等。

而這其中的任何一個因素,都不是採用棍棒教育能夠徹底解決的,要想改變孩子的吃飯情況,還要懂得正確的引導方式。

首先,家長需要掌握孩子不吃飯的原因到底是什麼?是習慣不好?還是環境的問題?或者是菜不合口味?又或者是孩子吃零食吃多了?等等問題。

其次,家長要根據孩子不吃飯的具體原因,進行針對性地解決,就比如孩子吃飯注意力不集中,那家長就將幹擾因素給阻斷了。如果是孩子飯前吃太多零食,那麼家長就注意不要讓孩子飯前吃零食等等,找到孩子不吃飯的原因,針對性進行解決,效果往往能夠事半功倍。

最後,家長還要注意一點,就是要注意菜式的多樣化和自己的廚藝問題。畢竟每個人,無論大人,還是小孩,都是喜歡吃美食的,要是飯菜不夠可口,相信無論是誰都不願意好好吃的。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相關焦點

  • 「硬核奶奶」神操作,專治孩子不肯吃飯,網友:同款奶奶
    當然有順著孩子的老人,也就著少數不慣著孩子的老人,這不網上就有著一組照片,照片中是一位女孩吃飯的情景,只見她淚眼婆娑地夾著菜,為啥孩子吃個飯還能吃哭了呢?原來是一家人吃飯時,大家都在規矩的吃飯,而這個女孩卻沒有好好吃飯,等到大家都吃完了,她碗裡的飯才吃沒兩口。
  • 硬核奶奶專治寶寶不吃飯!怪不得都在說:薑還是老的辣
    「硬核奶奶」應付寶寶不聽話可取嗎?現在教育理念先進了,大家的育兒也更講究了。但是當面對孩子不聽話的時候,或許還不如老一輩有辦法。雖然可能沒有那麼多的理論支撐,但是不可否認,老一輩的帶娃方式效果滿滿。相信孩子挑食,不聽話是很多家長都很頭疼的一件事,寶寶吃飯挑著吃,寧可少吃也不吃不喜歡的食物,等到了上午或者下午的時候又吵著餓了。
  • 「最硬核奶奶」火了,專治不吃飯的寶寶,網友:薑還是老的辣
    舉著青菜遲遲不往嘴裡送,旁邊坐著的奶奶卻兇巴巴的注視著孩子。網友看到後哭笑不得,紛紛評價:哈哈,薑還是老的辣。不少網友評價:「哈哈,薑還是老的辣,該出手時就出手」。隔代帶娃在大多數孩子聽話的情況下,他們會很疼愛、寵愛孩子,但是當面對孩子不聽話、哭鬧的情況下,他們往往不知道該怎麼採取性硬的措施,往往他們沒有像現代年輕父母有耐心,就會採取嚇唬措施,迫使孩子聽話,已達到管教孩子的目的。
  • 「硬核」奶奶專治娃不吃飯,簡單有效,媽媽卻因此吵成一團
    很多時候,媽媽費盡心思做了營養餐,結果孩子一口都不吃,不管怎麼勸,孩子就是不吃飯,讓媽媽很無奈。孩子不吃飯,家長該如何應對?日前一位奶奶「硬核」應付孩子的吃飯問題,孫女從不吃飯,到乖乖吃飯,引起了媽媽們的關注和討論。
  • 寶媽不認可老人帶娃方式咋辦?網友:寶爸出馬,一個頂倆
    很多孩子喜歡一邊吃飯一邊看電視,沒有電視就不吃飯,但看著電視,半點也吃不了幾口飯,一頓飯能吃兩三個小時,飯菜都放涼了,只能一遍遍重新熱好給孩子吃。壞習慣,只要有恆心,總是能改過來的,尤其是在孩子的幼年期,可塑性強,只要父母能堅持不溺愛,孩子改掉壞習慣並不難。
  • 奶奶的「硬核教育」火了,專治孫女不愛吃飯,回回用都有效
    文丨辣媽育熊娃(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現在帶娃的主力軍一般都是老人,因為在人們的印象中老人歲數大了,閒來無事,給子女幫忙帶孩子是應該的。而且人老了沒有工作的能力,需要兒女養活,給兒女帶娃也算是一份不錯的「職業」。
  • 「硬核奶奶」幹農活不耽誤帶娃,一人就能帶四胞胎,網友:真圈養
    但是下面這一位「硬核奶奶」的帶娃方式卻非常的新奇,幹農活帶娃兩不誤,甚至有網友評論:這才是真正的圈養。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奶奶一心一意的幹活,根本不擔心這4個小傢伙亂跑,因為水渠的高度正好到孩子的腋窩處,孩子沒有辦法上來
  • 什麼是出馬仙?他們為什麼可以查事看病?
    孝和只講薩滿文化出馬仙的事情,對其餘宗教信仰尊重理解但不涉及。凡是引人向善的都應該值得支持。出馬,北方也叫出馬、看香,出堂,頂香的。南方稱為出殼,還有的叫落座、神婆。拍桌。(根據地域的不同,叫法也不同,有的地方叫出殼,還有的現在又有一個新的說法叫出道,但不管怎麼叫都是大同小異)但是最終都有一個目的,就是有一個弟子(也叫弟馬)帶領一個仙家堂口,為人查事看病。
  • 外孫不解詞義邊哭邊背古詩詞,硬核姥爺親自出馬,東北話爆笑釋義解惑
    古詩詞難壞小學生,硬核姥爺出馬,用東北話解釋古詩亮了 小學在讀的孩子背誦古詩詞,如果不理解詞語的意思,古文在孩子眼裡就是一堆不好串聯的符號
  • 5歲孫女不好好吃飯,「硬核奶奶」拿出木棍,網友:隔輩親哪去了
    孩子們接受的信息越來越多,大腦發育更早,他們也有了自己的想法,所以說現在的父母帶娃可以說的上是「各顯神通」了。「心病」,以前生活困難的時候,吃飯是孩子們最開心的時刻,可是現在的孩子卻屢屢叫不上餐桌,吃飯成了父母受難的時光。
  • 隔輩育兒不科學?這位奶奶的帶娃方式風靡全網,她的秘訣在哪裡
    這位硬核奶奶的帶娃方式風靡全網,你覺得怎麼樣?最近火了一位「硬核奶奶」,她就是個帶娃「牛」人,可謂是風靡全網,她的秘訣在哪裡呢?她從不讓孩子看電視看手機,就是各種玩!把早教都融入到玩耍中去了。例如,只用一張紙巾就能讓孩子玩得不亦樂乎。奶奶站在小凳子上,高舉一張紙巾,孩子則站在距離奶奶一米多的位置。
  • qq成語接龍紅包一個頂倆怎麼接 倆字開頭的成語有什麼
    qq最近上線了一個需要答對成語接龍才能領取的紅包,有的網友發現這個新紅包模式有一個無解的成語,那就是「一個頂倆」。這個成語要怎麼接,倆字開頭的成語有什麼呢?下面來和小編一起看看吧。  qq成語接龍紅包一個頂倆接什麼
  • 趙麗蓉春晚最後一個小品《老將出馬》,為何當時卻備受爭議?
    趙麗蓉,一個從評劇舞臺走向影視,再到春晚舞臺的藝術家。她的作品至今仍然耳熟能詳,她的小品時隔20年,仍然被觀眾津津樂道。趙麗蓉老師從1988年第一次登上春晚舞臺開始,一直到去世前,先後登上了8次春晚。最後一次在春晚上,趙麗蓉老師表演的是小品《老將出馬》。這是趙麗蓉的最後一個小品,也是最後一次的舞臺演出。但是這個小品在當時演完之後,卻受到了不小的爭議,不少觀眾認為這個作品水平欠佳,與趙麗蓉以往的小品有些差距。
  • 到鄉下奶奶家一個月後,娃從「露西」變「翠花」,網友:變形記?
    不過還有些年輕父母對於老人帶娃的看法是「太土了」,確實,因為年齡和眼光的問題,奶奶帶娃和年輕父母帶娃的區別一眼便知。,而奶奶帶娃一個月後,娃卻大變樣了,雖然說穿的是同一件衣服,但是兩張照片給人的感覺卻完全不同,有網友打趣道:這是從「露西」變成了「翠花」,更有網友表示:這是來參加變形記的?
  • 奶奶嫌娃黑,便用西瓜皮給娃「美白」引熱議,網友:娃得有多難受
    都說現在老人帶娃不好,然而事實上現在老人帶娃也有非常多的好處,因為老人有著帶娃的經驗,所以在更多時候老人也比新手爸媽更會帶娃,但是因為方法還是停留在傳統的時代,因此有的家長也不願意老人帶娃,所以說老人帶娃的情況常見也不常見。
  • 孩子給奶奶帶一個月,"露西"變"翠花",網友:來自奶奶的關愛
    而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長輩和父母的教育觀念常有差別,農村和城市的帶娃方式也會有所不同,孩子給奶奶帶一個月,&34;變&34;,網友:來自奶奶的關愛寶媽婷婷的女兒今年5歲了,在城裡幼兒園就讀,孩子還起了個英文名叫&34;。
  • 奶奶照顧4胞胎孫子,幹農活看娃兩不誤,網友:薑還是老的辣
    奶奶照顧4胞胎孫子,幹農活看娃兩不誤,網友:薑還是老的辣案例分析對於很多寶媽來說,要帶一個孩子就已經很累了,兩個孩子就是極限了。而有一個硬核奶奶,帶2個孩子不算什麼,人家可以同時照顧4胞胎孫子。但是沒想到兒媳婦的肚子過分爭氣了,竟然給奶奶生了4胞胎孫子。
  • 奶奶帶娃VS媽媽帶娃:從「公主」變「翠花」,只需要一個奶奶
    而自從到了村裡讓奶奶幫忙帶了一段時間之後,雖然還是穿著同樣風格的衣服,但萌娃卻是整個人都感覺大變樣,從洋氣的露西變成了村裡的翠花,氣質已經完全改變了。因為媽媽們通常都比較注意孩子的外表,尤其是女孩,會幫女兒梳一個精緻的髮型,精心打扮一番,但奶奶帶娃顯然沒有這麼細緻,不拘小節,甚至都是等孩子穿的衣服都髒透了才會進行清洗,不會像媽媽一樣見不得孩子髒。
  • qq紅包成語接龍一個頂倆怎麼接下一句 怎麼領取玩方法介紹
    qq紅包成語接龍一個頂倆怎麼接下一句 怎麼領取玩方法介紹  最近,qq紅包上線了一個新的玩法叫成語接龍,感覺還是挺有意思的。那麼qq紅包成語接龍一個頂倆怎麼接?如何發qq成語接龍紅包玩法介紹?下面來看一下。
  • 奶奶不在家,貓咪用爪子吃飯,一聽到「奶奶」兩個字立馬變乖
    但是,在真的養了貓咪以後,就會發現貓咪並不神秘,也不優雅,它們做的一些事情,總是會讓人有一種形象破滅的感覺。貓咪其實更像是小孩子一樣,喜歡調皮搗蛋,在家裡闖禍,最重要的是還不聽話,簡直是十足的熊孩子。奶奶不在家,貓咪用爪子吃飯,一聽到「奶奶」兩個字立馬變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