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化的社會階層!還想著跨越階層呢?洗洗睡吧,不可能的!

2020-12-16 社會巴士

現代的社會階層基本已經固化,窮人想要跨越階層翻身做主人的話,已經是不太可能的事了。我們來說一說影響階層的幾個重要事項吧。首先是父母階層。父母是每個人的起點,這也決定了絕大部分人的天花板在哪。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自己的父母,一事無成,但是對於孩子的教育卻是頭頭是道。但孩子對於父母的教育,卻是非常牴觸,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絕大部分的父母都不知道孩子就是在模仿他們,模仿他們的行為語言。隨後等孩子長大了也會這樣去教育自己的兒子,但是他的兒子與他小時候一樣。

因此,孩子從父母那裡繼承了兩套基因,一套是生理學意義上的基因,在容貌上長得相似,有著同樣的瞳孔顏色,這是生理上的奇蹟,另一套就是社會學上的基因了,你你孩子的行為方式,思考方式都很像你?如果沒有義務教育的話,你的孩子很大概率就是你的翻版,不會有特別的變化,這個就叫做社會基因。

因為有了義務教育,所以孩子會變得好一點,畢竟我們能跟著愛因斯坦牛頓學一點基本的知識。可以跟魯迅,等人學點罵人的話。學習的途徑不再來源於家長,但是家長對於孩子的影響來說幾乎是決定性的,孩子很難打破這一界限。

在這段話中有一個道理,那就是富人會把自己的經驗,傳承給了孩子,而窮人則會把自己各種的缺點傳給下一代。雖然這些東西他自己知道不對,但是在不知不覺的情況下就傳遞給了孩子。而這樣的結果往往都是父母是什麼樣子,孩子就是什麼樣子,這是一件令人悲觀和不安的消息。對於社會上的絕大部分普通人來說,從父母那裡並不能學到很有用的生存技能,因為父母本身自己就不明白,有什麼值得給孩子的,而這種現象會一直通過社會基因而向下傳承。

表現最明顯的一代就是在農業時代,在那個時候讀書是一件奢侈品,並不像現在一樣,國家普及了義務教育,基本每個人都能達到9年義務教育的水平。在那個時候,一般的家庭根本就不會想到把孩子送去讀書的事,一般都是割草餵牛餵羊種地等等,孩子的經驗基本上全靠父母的教導。在那個時代只有一些小地主家庭,他們在孩子中間學一個腦袋聰明一點的去學習,才有那麼一絲絲可能考個秀才什麼的。

現代社會與古代社會相比較,可以說最大的突破之一就是義務教育,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義務教育這個概念最早是起源於德國,後來義務教育被認為是德國和美國迅速改善英國的一個殺手鐧。

在第1次工業革命時,英國的重點是挖煤,紡織技術含量很低,當時的英國把工人當牲口使用,死了一批就再換一批。最早普及義務教育的德國在電力時代需要大量的技術工人,而單技術工人需要相關的知識,英國那種牲口的模式就落伍了。因為操作電力設備需要識字的人需要注重教育,全民素質高的德國和美國才會後來居上,這一招又成為了日本中國等後發國家的殺手鐧。

義務教育將孩子們前行送進了學校,一方面可以搞愛國性教育,每天早上背背臺詞什麼的時間一長,國家的意識就出來了。在民國時期中國並沒有義務教育,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是中國的,如果有人對此感興趣,可以自己去查證。義務教育還有另一個優勢,那就是打破社會基因,因為一個父母知道的東西就那麼一點,還可能全是錯的。而義務教育強行給孩子灌輸了,正確的概念,正確的觀點,像什麼宇宙大爆炸啊等等。

義務教育普及了,而當時中國又剛好起步,有著飛速的發展,有著大量的機會,所以當時的人們,有著快速上升階層的途徑。但是再看看現在已經沒有很多的機會上升了,有的也只是一丁點點渺茫的機會。在這渺茫的機會中,你還需要有獨特的眼光,獨特的大局觀,來抓住這種機會。而這種獨特的眼觀大局觀是需要經過大量學習的,而這種東西往往都是富人的特權,這就陷入了一個邏輯怪圈。

所以對於現代而言,想要跨越階層的話,最起碼需要三代人努力。如果你想靠一代人的努力就跨越階層的話,我只能告訴你機會非常的小。

相關焦點

  • 誰說社會階層已經固化?打破社會階層固化很容易!
    這幾天,有篇文章在網上瘋傳,大意是說中國的社會階層已經相當固化,普通民眾的上升通道正在關閉。若非天生奇才、相貌出眾,在這個時代,想實現社會階層的躍遷,比買彩票中大獎還難。難道沒有天賦、才華和美貌,就真的沒有可能打破現有階層嗎?
  • 楊繼繩:警惕社會階層的固化
    計劃經濟的上層建築和市場經濟的經濟基礎不匹配。再加上市場經濟還不完善,有很多可以權錢交易、權權交易、權色交易的漏洞。權力進入了市場,控制了市場,就形成了階層世襲的利益機制。  4 「矛盾」從農村移到城市  現在的農民工是「農二代」。
  • 社會階層固化,怎樣才能逆襲人生?
    具體來說,社會階層固化是一件可怕的事情,那麼會帶來哪些問題呢? 01:富的越富,窮的越窮,社會兩極分化越來越來越嚴重,貧富差距越來越大 從古到今,歷史的悲劇一直在告訴我們,社會固化,如果得不到有效解決,社會階層就會走向僵化。最終,食利階層躺贏,皇帝的兒子出生就是王子、太子,貴族的兒子就是貴族,他們就可能失去了奮鬥的動力,卻要居廟堂之高,一旦昏庸無能,就會給國家和人民帶來災難。
  • 社會階層固化的成因與對策
    中國社會階層發展現狀       階層是指由於經濟、政治、社會地位等因素不同而形成的社會集團,本質上是作為一定所有制形式和勞動方式的產物。階層劃分主要受收入狀況及所從事的經濟活動影響,在一定階段還受意識形態影響。
  • 中國已經形成階層固化?
    美國社會大致分為精英階層、中產階層、貧窮階層,而且這三個階層基本已經固化了。假如你現在處於貧窮階層,那你的上幾代和你的家族後代可能一直都在這個階層,大部分的家庭都是子承父業。 中國是什麼情況呢?
  • 不是階層固化,而是你的階層固化了
    首先我們來看看階層固化的含義社會學把由於經濟、政治、社會等多種原因而形成的,在社會的層次結構中處於不同地位的社會群體稱為社會階層。各階層之間流動受阻的情況就稱為階層固化。早就有學者發出警告,21世紀中國的社會階層流動已經呈現出同代交流性減弱,代際遺傳性加強的趨勢,「拼爹遊戲」、「官二代」、「貧二代」和「蟻族」都是階層固化的產物。現在越來越多的事情都被【物化】了比如,婚姻裡面,有錢就有選擇權支撐選擇的是能力,而能力最直接的體現就是錢。
  • 無關的流動感知:中國社會「階層固化」了嗎?
    不過,從主觀階層定位和輿情傳播的視角,我們可以研究在「階層固化」關注焦點的形成過程中,人們的真實階層流動感知是否真正扮演了重要角色,以此邏輯推演進行間接的檢驗:我們認為,公眾對「階層固化」的關注,既可能由真實的過低的社會流動率所引發,也可能被其他原因諸如社會精英的預警呼聲或者其他宏觀經濟社會文化因素所引導。
  • 韓國社會階層固化嚴重
    3月16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表了「經濟增長成果的分配——亞洲的不平等分析」報告,顯示截止到2013年,韓國前10%上流階層的收入佔整體收入的比重為45%。這是亞洲國家中的最高值。韓國這個收入比重1995年為29%,18年後猛增了16個百分點。而同一時期內亞洲國家整體的上流10%收入佔有率平均只增長了1~2個百分點。
  • 網際網路階層固化?倒也不盡然
    於是,關於網際網路階層固化的說法不脛而走。本文作者對這個現象提出了自己的一點思考,與你分享。或許不是什麼「網際網路階層固化」,是我們的想像力還不夠。學府可能超過兩百年,但阿里未必能活102歲,就像馬雲評價俞敏洪一樣,未來中國的教育一定在,新東方未必在。如果從這種角度上說,網際網路似乎還處於年輕四射的少年時期,所以還談不上什麼網際網路階層固化。
  • 中國社會階層固化趨勢加速 縱向流動通道漸狹窄
    這個意義上的階層固化在本質上是大多數群體難以在資源稀缺的情況下獲得公平的機會和公共服務的結果,是社會不平等結構的固化。此外,較長一段時間裡,國家政策制定和落實更多還是按照工人、農民的階級身份或者區域劃分來安排的,較少專門針對某個階層。這固然有利於維護公平,但是在利益分化加劇的市場經濟環境下,粗線條的政策過程難免存在缺陷。——中國既有的教育體制逐漸無力承載階層流動的職能。
  • 有效解決階層固化問題,才能擴大中產階級數量,構建小康社會
    階層是指由於經濟、政治、社會地位等因素不同而形成的社會集團,本質上是作為一定所有制形式和勞動方式的產物。階層劃分主要受收入狀況及所從事的經濟活動影響,在一定階段還受意識形態影響。我國傳統意義上的階層劃分,主要是以所從事的職業來對人群的身份進行界定,自古以來有士農工商的社會結構劃分。
  • 美國的危機:階層固化
    但是2008年發生的金融大危機,讓很多人開始產生懷疑,甚至看到美國國內由於貧富差距和階層固化而產生的矛盾激化。該矛盾在2016年的美國總統大選中得到徹底的爆發。美國這個國家到底怎麼了?美國是否因貧富差距而導致階層固化問題?如果真的存在,這個問題有多嚴重?「美國夢」是否已經不再可能?今天這篇文章,就來談談這個問題。先來回答是不是。
  • 教育不公導致英國社會階層固化
    原標題:教育不公導致英國社會階層固化 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的學生中有50%來自私立學校,英國社會80%的要職也由私立學校的畢業生擔任。1/3的國會眾議院議員、半數的高級醫生、2/3以上的高等法院法官都來自僅僅容納英國7%人口的私立學校。 去年11月,英國前首相梅傑指出,英國社會仍被私立學校培養的精英階層以及富裕的中產階級主導,有影響力的機構中很難見到工薪階層背景人士,社會流動性幾乎停滯。
  • 階層固化焦慮下最大的投資機會!
    回到前文的討論,既然你我時運不濟,那階層真的就已經固化了嗎?3)階層真的固化了嗎?不得不承認的一點就是,階層它真的已經開始在慢慢走向固化了。無論中國還是西方,社會階層的分化一直存在且不可能完全被消除,因為那樣不科學。
  • 階層正在通過教育實現固化:你還敢接受快樂教育?
    所以,英國快樂教育的本質,其實就是處於領導階層的精英保持整個社會階層穩定的手段。我們常說,在中國,如果一個孩子出生的時候沒能含著金湯勺,那麼他實現階層向上跨越最公平的競爭方式就是高考,在高考中,所有人都憑藉分數,不看背景、不看家世、不看美醜與殘缺。
  • 含著「土湯匙」出生,該如何實現階層跨越?
    事實上,熱播劇之所以能夠在全民中(甚至跨越國度)引發討論,往往是因為劇集觸及到的某些議題,是當下社會普遍存在的,如此才能獲得觀眾的情感共鳴。《天空之城》與《知否》便是如此。雖然國度、時代背景、故事主題截然不同,但這兩部劇包含了幾個共同的關鍵詞:階層固化、子女教育、如何幫助子女實現階層流動。而在某種程度上,兩部劇劇中人物的作為,恰恰是當下中國不少中產家長的一個縮影。
  • 直面中國階層固化的現實,才是解決問題的開始
    經濟觀察報 陶舜/文 就當下中國而言,階層固化了嗎?答案因人而異。有人說固化了,因為通過教育,階層會遺傳。有人說階層固化論不成立,當今中國著名的企業家如馬雲、王衛、劉強東等都是普通人家的孩子,著名演員王寶強就是農民家庭出身。
  • 楊繼繩:權力市場經濟導致中國社會階層固化
    2006年6月廣東花城出版社出版,印了8000本,在新疆參加書展時,主管部門一位負責人看到展臺上這本書的廣告,沒有看書,就不讓賣了,這8000本書至今還壓在花城出版社的書庫裡。2006年12月,甘肅人民出版社出版,印了18000本,快賣完了,主管部門不讓再印,下令銷毀膠片,還處罰了甘肅人民出版社。但甘肅人民出版這本書的盜版在市場上有賣的。
  • 《摩登時代》:跨越階層究竟有多難?
    不管是70年前的美國存在階層問題,70年後的現代社會也同樣如此。那什麼是階層呢?所謂的階層是指階級中的不同層次。在同一階級內部,由於經濟地位不同,而分為若干不同的階層。傳統看來,階層躍遷有教育、市場和科技三大路徑。但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影響個人躍遷的路徑或因素在不斷刷新和細化中。得到APP總編輯李翔說:「其實無論是歐美還是中國,可能都進入到一個轉折點,也就是軟階層社會,最大特徵不是階層固化,而是階層流動開始出現柔性壓抑,向上流動的通道變窄,向下流動的可能性真實存在。」
  • 30歲李子柒逆襲:階層固化不可怕,怕的是思維固化
    最近在看的《階層躍遷》一書,可以給我們提供答案。按照《階層躍遷》一書中的觀點,不存在階層固化,階層是動態變化的,下滑的通道永遠敞開。如果我們奔跑,就有階層躍遷的可能。書中還提供了多種階層躍遷的方法,能為焦慮的年輕人帶來方向。《階層躍遷》的作者是閆肖鋒,專欄作家、資深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