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菜花又名青花菜、西蘭花、嫩莖花椰菜,屬十字花科蕓薹屬植物。原產義大利,是野生甘藍的一個變種。我國近年來發展很快。綠菜花食用帶有花蕾群的肥嫩花莖,富含多種維生素、蛋白質、鈣、鉀等營養物質。營養價值遠高於花椰菜。綠菜花以鮮菜、速凍品、罐製品出口,暢銷國外市場。
一、生育特點
(一)形態特徵綠菜花植株高大,莖粗節長,根系發達,根系主要分布在35cm的土層中。葉色深綠,葉片稍圓,鋸齒缺刻多,蠟質層較厚,葉直立性強,葉柄較長,葉身~下端的葉柄處有下延的齒狀裂葉。葉型有闊葉型和長葉型兩種。植株具有20片葉時,主莖頂端形成頂花球。花球鬆散而小,綠色至深綠色,呈降落傘形,球徑10~20cm,球表面有粒狀花蕾。有些品種在頂花球採收後,腋芽抽生側花球,但側花球較小,球徑為3~5cm。再採收後,可繼續分生側花球,因此能採收多次。春季各級花梗伸長並開黃色花,結長角果,每果結種子10多粒。
(二)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綠菜花喜溫暖氣候,耐寒、耐熱、抗病力均比花椰菜強。種子發芽最適溫25℃,莖葉生育適溫為20~ 22℃,花蕾發育適溫15~ 18℃,花球膨大溫度12~24℃,最適為16℃。25℃以上植株易徒長,花蕾易失綠、變黃、老化、鬆散。5℃以下生長停滯。能耐短期輕霜凍,經低溫後花球可能變紫色,氣溫回升後可恢復綠色,但二次受凍後不能恢復。旬平均溫度10℃以上、25℃以下的季節是綠菜花露地栽培的適宜時期。綠菜花喜光,種子發芽也具喜光性,在有光照條件下發芽良好。
綠菜花喜溼潤環境,忌積水,易受澇害。地下水位高,排水不暢時極易爛根死亡。對土壤的適應性廣,土壤pH值5.5~6.5較適宜,但耐酸鹼性較強。氮、磷、鉀在整個生育期都很重要,特別在花球膨大期需鉀較多。
二、類型和品種
目前,我國栽培的綠菜花品種大多從日本、美國等國家引進,上海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農業科學院等選育了一些雜交種。主要品種有:
1.早熟類型定植到採收40~60d。適於夏秋栽培。採收頂花球為主。如綠慧星、早生綠、裡綠、加斯達、中青1號、碧松等。
2.中熟類型定植到採收 60~ 70d。耐寒抗病,頂、側花球均能採收。如東京綠、綠王、寶石綠嶺、海原、上海1號、中青2號、碧杉(北京)等。
3.晚熟類型定植到採收70d以上。頂、側花球兼用種。如阿波羅、峰綠、綠色勇士等。
三、栽培技術
(一)栽培季節 綠菜花以夏播秋冬採收為主要栽培季節。
但不同地區,也可利用不同品種採用不同方式進行春播夏收、春播初夏收等栽培類型。
華南、西南、閩南等地選用早中熟品種,7月至翌年3月播種。早春選用早熟品種,在1一2月於溫床或冷床播種育苗,5-6月收穫;夏秋用中熟品種於7一9月分期播種。
長江流域所有品種均可夏秋季節播種栽培。播種適期為7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10月中旬至次年3月採收。冬播宜選對低溫不太敏感的中熟品種,在11-12月播種。春播2-3月初播種。高山栽培3月下旬至5月中旬播種。華北及其以北地區,可春播夏秋採收或夏播秋冬收。春播採用早熟種3-4月播,4-5 月日光溫室定植,6月中下旬採收。夏播選用早中熟品種,6—7 月播種,9一10月採收。
(二)播種育苗苗床宜選疏鬆、肥沃、高燥通風、近水源、前作未種過十字花科的地塊。育苗移栽,2片真葉時假植,行、株距12~ 15cmX 12em,6~7葉時定植。每667m2需播種面積7~8m2,用種50g。
(三)整地定植選擇3年以上未種過十字花科作物、土層深厚、肥沃的壤土。綠菜花根系發達,宜深耕30cm,每667m2結合施堆廄肥2 000kg,過磷酸鈣20 kg,草木灰100kg,或氯化鉀7kg。綠菜花植株開展度大,栽植密度比花椰菜稀,畦寬1.5~1.8m,早熟品種畦窄,中晚熟品種寬,株距早熟品種40cm,晚熟品種50~60cm。夏播育苗,4~5葉定植,以防高溫秧苗老化。
(四)肥水管理綠菜花需肥較多,缺肥時則植株發育不良,花球小,品質差。施肥應掌握「促前、控中、攻後」的原則。即早期追施氮肥促生長,中期控制過旺,花球生長期重肥,並增施磷鉀肥。一般重點追肥3次,第一次在定植成活後20~ 30d,10~12片葉時進行穴施,每667m2施尿素10kg,過磷酸鈣、氯化鉀各5kg。第二次在17~20片葉的花芽分化前後,施尿素7kg,過磷酸鈣、氯化鉀各5kg。第三次現蕾時施過磷酸鈣10kg,尿素、氯化鉀各5kg。現蕾後還可用0.2%硼砂和0.5%尿素水溶液噴施。綠菜花整個生長期保持土壤溼潤。花芽分化前後及花球肥大期,需水較多,但忌過溼過幹,切忌積水,也防缺水而早蕾和花球小。
(五)採收綠菜花當花球充分長大,色澤深綠,球面稍凸,花球堅實,花蕾尚未綻開時採收。採收過遲,花蕾鬆散、黃化,商品性下降。採收時,將花球連同10cm 左右長的肥嫩花莖--起收割。若採收側花球,應適當提早採收頂花球,側花球在直徑5cm左右時採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