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肺科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副主任醫師胡明:救治極危重症患者...

2020-12-13 荊楚網

長江網10月9日訊(記者胡雪璇 汪甦)9日,在武漢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事跡首場報告會上,市肺科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副主任醫師胡明介紹,救治一例極危重症患者,平均醫療費用高達百萬,最多的一例病人總醫療費280萬。「比起可見的儀器設備投入,國家隱形的投入更是無法估量。」

「沒有總書記『不放棄一個』的指示,沒有黨和政府全力的投入,沒有強大的國力,這一切是不可能實現的。」他說。

他還介紹,許多新冠肺炎患者送進病房時,口咽已被大量黃色膠狀痰液堵塞,急需氣管插管,醫生需要直面患者噴濺物和高濃度氣溶膠,而在幾十秒內不能完成操作,患者就會死亡。「這考驗著醫生的技術與心理。」胡明回憶,曾有一名平時相當成熟的醫生,一上陣就慌了手腳。胡明隨即上場,20秒完成插管,接上呼吸機,病人轉危為安。從此,這些高風險高難度的操作,胡明幾乎全部攬下。

只靠氣管插管是不夠的,大量患者支氣管內都是黃色膠狀痰液,必須要給患者進行纖支鏡吸痰。一條纖支鏡長約75釐米,進入氣道部分大約40釐米,那剩餘的20多釐米,就是醫患間的距離,也是生與死的距離。

「由於護目鏡很容易起霧,為了能精準操作,我只戴口罩。同事擔心我,但又不敢勸我,就偷拍並發到我老婆那裡。老婆看到後在電話裡擔心地邊哭邊罵『你不要命了?』」而胡明只能嘿嘿一笑,無言以對。他明白,冒險多靠近5釐米,操作就更快、更精準,不僅這個患者有可能被救活,還能節約時間救活下一個。

一直有人好奇,「你這麼拼,難道不怕嗎?」

「完全不怕是不可能的,我的專業素養告訴我,做好防護,不可怕!我的職業道德告訴我,不能怕,我們都怕了,還有誰可以上!我們不用怕,因為我們身後有1000萬英雄的武漢人民,有14億中國人,更有我們偉大的黨、強大的國。」胡明說。

相關焦點

  • 武漢市肺科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副主任醫師胡明 摘掉護目鏡更快更...
    胡明在作報告。市肺科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副主任醫師胡明介紹,救治一例極危重症患者,平均醫療費用高達百萬元,最多的一例病人總醫療費280萬元。「比起可見的儀器設備投入,國家隱形的投入更是無法估量。」報告會上,胡明說,許多新冠肺炎患者送進病房時,口咽已被大量黃色膠狀痰液堵塞,急需氣管插管,醫生需要直面患者噴濺物和高濃度氣溶膠,而在幾十秒內不能完成操作,患者就會死亡。「這考驗著醫生的技術與心理。」胡明回憶,曾有一名平時相當成熟的醫生,一上陣就慌了手腳。胡明隨即上場,20秒完成插管,接上呼吸機,病人轉危為安。從此,這些高風險高難度的操作,胡明幾乎全部攬下。
  • 決戰ICU:全力救治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
    全力救治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決戰ICU(報告文學)光明日報武漢一線報導組2月11日,在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ICU病房內,來自北京協和醫院的醫護人員在病床旁查房交班。儘管已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工作三年多,但侯果從未面對過這麼密集的危重病人。來不及發怔。這裡是戰場,任務只有一個:搶救生命!他向病床邊走去。那裡,先他而來的醫療援助隊隊員們已從1月18日奮戰至今。
  • 信陽市中心醫院重症醫學科成功舉辦重症超聲培訓班
    映象網訊(記者 吳彥飛 通訊員 陳靜 徐世傑)重症超聲目前廣泛應用於急危重症患者,被喻為「看得見的聽診器」。通過超聲能實現快速診斷,顯著提高臨床救治效率,是ICU、急診等領域監測和評估重症病人的重要工具之一。
  • 林芝市首個縣級醫院重症醫學科建成
    本報訊  近日,西藏自治區林芝市首個縣級醫院重症醫學科在工布江達縣人民醫院揭牌並投入使用,標誌著工布江達縣人民醫院急危重症疾病搶救能力跨上新的臺階。工布江達縣地廣人稀,群眾就醫路程遙遠,特別遇到急危重症疾病,以往從縣城到最近的林芝市人民醫院就診,最少要1個多小時的路程,住在縣裡偏遠的鄉鎮患者普遍都要花3個小時以上的轉運時間,客觀的地理條件使到急危重症患者錯過最佳的搶救時機,如何在縣裡建立一個急危重症搶救中心顯得迫不及待。
  • 上海ECMO團隊開拔馳援武漢雷神山醫院 參與救治危重症患者
    上海ECMO團隊開拔馳援武漢雷神山醫院 參與救治危重症患者 2020-03-07 18:14:04仁濟醫院供圖   中新網上海3月7日電 (陳靜 莫佳瑜)一隊ECMO(體外膜肺氧合)和CRRT(一種血液淨化治療技術)等生命支持技術領域的專家團隊7日啟程奔赴武漢雷神山醫院,馳援該院ICU病區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以進一步提高救治成功率。
  • 中山一院集結10餘學科「最強大腦」 合力救治武漢危重症患者
    中山一院10多個專科的專家團隊通過視頻連線,為武漢疫區重症患者「把脈問診」。 此次針對武漢前線危重症患者病例開展的全院多學科會診,中山一院集合了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重症醫學科、心血管醫學部、體外循環科、消化內科、血液內科、腎內科、內分泌科、放射診斷科、營養科等10多個專科的專家,其中謝燦茂、郭禹標、吳健鋒等多位專家是參加過抗擊非典的老將。
  • 救治重症,廣東醫生與「死神」搶奪生命
    生死時速 病情發展難預料 搶救時常上演 「患者突然出現呼吸困難,血氧飽和度下降至60%!」提起那次搶救經歷,廣東醫療隊隊員、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吳健鋒仍心有餘悸。
  • 滕海風:危重患者綜合救治的開拓者
    「ICU」的英文名稱為「Intensive Care Unit」,用中文一般被譯作「重症監護病房」或者「加強治療病房」。2009年,原衛生部正式宣布在《醫療機構診療科目名錄》中增加了「重症醫學科」診療科目,ICU改名為重症醫學科,成為與大內科、大外科一樣獨立的學科。這裡聚集著全院最危重的患者。
  • 市一醫直擊重症醫學科:與死神賽跑 讓生命重啟
    多科協作 奇蹟締造者 今年11月份,重症醫學科病房重裝升級後再次投入使用,醫院急重症醫學整體硬體設施和醫療環境實現了又一飛躍。重症醫學科與EICU各司其職又密切配合,與多學科緊密協作,為危重症患者健康護航,創造了一個個生命奇蹟。
  • 煙臺山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與患者同呼吸 戰疾病
    煙臺山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費建文煙臺山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在科室主任費建文的帶領下,為呼吸系統疾病患者建起一個充滿愛和力量的避風港,在這裡,他們與患者一起戰勝疾病,走向健康。  推進規範化建設 為科室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隨著2020年煙臺山醫院東院區正式投入使用,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無論是病房還是門診建設上都越來越全面、規範,在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費建文看來,這不僅僅是工作環境的改變,更是給患者提供更加規範化診療的基礎和保障。
  • 毓璜頂醫院多學科合力救治 危重症患者生死線上「返程」
    重症醫學科專家團隊梁亞鳳(左)、李梅鳳(中)、李玲(右)  提到呂麗(化名)的名字,煙臺毓璜頂醫院多個學科的大夫們心頭一緊。就在11月25日,他們合力將這名24歲,剛剛成為「媽媽」的危重症患者從生死線上拉回,在這場由「腹痛」引發的生死時速中拼盡了全力。  驚險:重症入院,她多項指標危及生命  呂麗(化名)究竟得了什麼病?
  • 老當益壯醫者心——記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安友仲
    日前,中國僑聯公布第八屆「中國僑界貢獻獎」獲獎名單,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安友仲主任獲「中國僑界貢獻獎」一等獎。安友仲,現任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北京大學醫學部重症醫學學系主任。作為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的學科帶頭人,安友仲醫學基礎修養廣博,重症醫學臨床經驗豐富,在重症病人治療領域他十分注重整體支持治療,注重(原發)「病」與(危重)「症」兼治,使大量危重病人轉危為安。
  • 江蘇揚州援鄂重症醫學專家鄭瑞強擬升任蘇北人民醫院副院長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注意到,1971年11月出生的鄭瑞強,現任位於江蘇揚州的蘇北人民醫院重症重症醫學科主任。蘇北人民醫院官網顯示,鄭瑞強是主任醫師、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獲得過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稱號,還是江蘇省第三批、第四批和第五批333人才工程第三層次培養對象。
  • 武漢市肺科醫院: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出院率達83%
    楚天都市報3月15日訊(記者陳凌墨 陳倩 劉丁維)今日下午4時,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召開第47場新聞發布會,介紹目前武漢市統籌新冠肺炎患者救治、非新冠肺炎患者就醫安排等滿足市民就醫需求情況。
  • 華山醫院再派4位重症醫學科專家增援武漢!
    2月16日晚,應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醫療救治組)通知要求,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再次選派李先濤、方勇、周贇、蘇仕衡4位重症醫學科專家增援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光谷院區ICU。
  • 淄博市中心醫院重症醫學科再次應用ECMO成功搶救暴發性心肌炎患者
    ECMO即「體外膜肺氧合」,俗稱「人工肺」,它能夠暫時代替人體的心臟和肺功能,為重症心肺功能衰竭患者提供持續的體外呼吸與循環支持,為危重患者的搶救贏得寶貴時間,被視作重症監護病房(ICU)裡的「終極武器」 。
  • 中山一院遠程會診武漢危重症患者
    圍繞提高治癒率,降低死亡率目標,中山一院建立疑難重症患者遠程病例多學科會診機制,在武漢協和醫院搭建高級生命支持單元,通過有創呼吸機支持、血液濾過技術以及俯臥位通氣技術,成功救治多位重症患者。 「抗非功臣」攻克重症救治難題 此次針對武漢前線危重症患者病例開展的全院多學科會診,中山一院集合了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重症醫學科、心血管醫學部、體外循環科、消化內科、血液內科、腎內科、內分泌科、放射診斷科、營養科等10多個專科的專家,其中謝燦茂、郭禹標、吳健鋒等多位專家是參加過抗擊非典的老將
  • 中山大學附屬三所醫院「最強天團」首次大會診 跨區域救治危重患者
    此次會診由中山大學副校長、中山一院院長肖海鵬教授主持,中山一院副院長陳旻湖教授,中山一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學科帶頭人、新冠肺炎國家專家組成員謝燦茂教授,中山二院副院長劉超教授,中山三院副院長、感染科崇雨田教授等20多名專家,以及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重症醫學科、CCU(心臟危重監護室)、腎內科、放射科、體外循環科、肝膽外科、心血管內科、感染科、營養科等10多個科室主任一起針對東莞市人民醫院
  • 直擊與死神賽跑的西安國際醫學中心醫院重症醫學科
    這裡就是西安國際醫學中心醫院重症醫學科,他們就是與時間賽跑的人!入院時患者意識不清、呼吸困難,血壓低,心率快,血氧飽和度難以維持。經了解得知,患者此前曾輾轉多家醫院求醫未果。急診科醫護人員高度重視,緊急轉至重症醫學科。 重症醫學科立即給予患者無創呼吸輔助通氣、抗感染、抗凝、減輕心臟負擔等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