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多攝入66克蔬菜水果 糖尿病患病風險就會降低25%

2020-12-24 浙江新聞

  浙江在線7月10日訊 北京時間7月9日上午,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PI鄭鉅聖與八個歐洲國家的40多位營養學家,一起推出的一項有關預防糖尿病的研究結果,在英國醫學雜誌(BMJ,四大醫學雜誌之一)在線發表,並同步在網站首頁進行了新聞發布。研究推論出,每天多攝入66g蔬菜水果,糖尿病患病風險就會降低25%。這為公共衛生領域膳食指導提供了寶貴的建議和參考。

  追蹤八國,堅持近十年

  記錄10000多個病例數據

  糖尿病已經逐漸成為影響現代人健康的慢性疾病之一,作為一種無法治癒的疾病,在預防階段至關重要。怎麼預防?一直是人們關注的重點。

  鄭鉅聖2015年-2018年在英國劍橋大學臨床醫學院從事遺傳流行病學和營養學博士後研究工作,這項關於水果蔬菜營養標記物與糖尿病預防的研究,他在劍橋大學時就開始了,2018年加入西湖大學後,他繼續通過國際合作進行後續的關鍵研究。

  「我們通過追蹤記錄英國、法國、德國等八個歐洲國家的10000多個糖尿病病例,並通過13000多個健康人群對照,從營養標記物的角度發現多吃水果和蔬菜確實對預防糖尿病起積極作用。」鄭鉅聖說,這10000多個糖尿病例和13000多人的健康對照組是通過接近十年追蹤,在40多萬人內篩選出來的,因此有長期的數據來支持結論的可靠性和穩定性。

  研究結果顯示,攝入水果蔬菜多,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患病機率。數據統計表明,7種營養標記物總體升高一個標準化單位(對應每天多攝入66g蔬菜水果),糖尿病患病風險就會降低25%。

  攝入一定量的水果蔬菜

  有助於後續的糖尿病預防

  儘管攝入水果蔬菜預防慢性病是一個常識,但是大部分人卻很難在日常生活中持久地貫徹。鄭鉅聖說,其實一天攝入這麼多的水果蔬菜一點不難,一個蘋果就可以算上一份,加上午晚飯一葷兩素,很容易達到這個標準,關鍵是如何堅持培養這種健康的生活意識和習慣。

  那麼蔬菜水果怎麼吃?有推薦的品類嗎?

  鄭鉅聖的答案是沒有特別的推薦,水果蔬菜內含的營養成分大同小異,吃的種類最好多而雜。

  儘管對於攝入水果蔬菜的種類沒有特別的推薦,但是關於烹飪方法,鄭鉅聖則推薦食用天然食物,比如水果推薦直接吃,儘量不要榨汁或者加工,因為榨汁過程中會損失很多營養物質,而且不知不覺會攝入過多糖分。蔬菜也是,如果不適應生吃,可以蒸煮或者少油煎炒。

  「儘管研究對象僅限於歐洲,但對於全球其他地區的膳食也具備同樣的指導意義。」鄭鉅聖說,結束這項長期追蹤研究之後,他也著手在亞洲,尤其是中國開展研究,對比是否可能存在差異。


相關焦點

  • 多吃水果蔬菜有利於預防糖尿病
    多吃水果蔬菜真的能預防糖尿病嗎?最新科學研究給出了答案。記者從西湖大學獲悉,該校生命科學學院鄭鉅聖教授與歐洲40多位營養學家一起,經過5年團隊合作,從血液營養標記物的角度證明,多攝入水果蔬菜有利於預防糖尿病(本文特指2型糖尿病)。
  • 多吃蔬菜能預防糖尿病嗎?飲食需注意什麼
    隨著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現在很多年輕人也患有糖尿病,糖尿病患者有很多食物是不可以吃的,如果平時不注意,容易引發慢性併發症。那麼,糖尿病患者飲食需注意什麼?多吃水果蔬菜真的能預防糖尿病嗎?下面我們來看看專家是怎麼說的。
  • 成人每天攝入蔬菜300~500克 利用水果減肥有講究
    你家的餐桌上,蔬菜水果有多少?吃水果能不能幫助減肥?由中國營養學會發起的2019年全民營養周的主題為「合理膳食,天天蔬果,健康你我」。近日,省會多家醫院開展相關宣傳活動,幫助市民建立正確的認識。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健康成人每天攝入蔬菜300~500克,其中深色蔬菜應佔二分之一;每天攝入新鮮水果200~350克。
  • 國民蔬果攝入嚴重不足 每人每天應吃一斤蔬菜半斤水果
    活動數據表明我國心血管患病的人數已經高達2.9億,導致這個病高發的原因是因為平時我們活動的太少,還有就是,平常大部分人吃的都越來越油膩,或者是說蔬菜水果這些清淡的食物攝入量遠遠不夠。  中國營養學會公布調查數據:2012年我國城鄉居民平均每標準人日蔬菜的攝入量為269.4克,與2002年相比攝入量下降。城鄉居民平均每標準人日水果的攝入量為40.7克,處於較低水平。
  • 多吃果蔬全麥能防糖尿病
    《英國醫學雜誌》近日發表的兩項研究成果表明,增加水果、蔬菜和全穀物的攝入量可降低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在第一項研究中,英國牛津大學和中國西湖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考察了血液中維生素C和類胡蘿蔔素水平與患2型糖尿病風險之間的關係,其比水果和蔬菜攝入量更為可靠。研究人員將約2.3萬名成年人作為研究對象,其中9754名為新發2型糖尿病患者,1.4萬名未患糖尿病。
  • 每天至少三樣蔬菜兩種水果才健康
    很多人管不住嘴,幾乎天天都處於飽腹狀態,蔬果的攝入量也比較少,這也是為什麼不少人在春節期間特別容易「上火」的原因。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楊文嬌表示,吃油炸食物的同時應該儘量多吃一些西蘭花、洋蔥等蔬菜,因為這些食物中含有較多的胡蘿蔔素及花青素,抗氧化性較強。
  • 打破低糖飲食慣性思維 研究顯示多吃新鮮水果降低糖尿病風險
    4月11日,在國際知名雜誌《PLOS醫學》上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與極少吃新鮮水果的人相比,經常吃新鮮水果的人罹患糖尿病以及糖尿病性血管併發症的風險明顯降低。截至目前,中國已有近1億的糖尿病患者,患病率在9.7%,這一發現對他們來說,無疑有著重大的意義。
  • 糖尿病患者每天吃哪些食物,才能達到營養均衡,看看你做到了嗎?
    多食用水果、蔬菜和薯類水果和蔬菜富含維生素、膳食纖維和礦物質等,能量普遍較低。薯類的澱粉含量豐富,含有大量膳食纖維和礦物質。多食用水果、蔬菜和薯類食物,能夠維持腸道正常功能,增強機體的免疫力,保持身體健康,降低高血壓、糖尿病和肥胖等疾病的發病風險。對於糖尿病患者而言,為避免一餐之內攝入太多的糖類增加胰腺負擔,一般建議水果不宜與正餐一起食用或者餐後立即吃水果,宜在兩次正餐中間(如10:00或15:00)或睡前 1小時吃,也就是作為加餐食用。
  • BMJ雙文齊發:多吃全穀物蔬果,糖尿病就遠離我!
    最近的《英國醫學雜誌》上刊登了兩篇研究[1,2],來自哈佛醫學院和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分別發現,全穀物食品以及富含蔬菜和水果的飲食與更低的2型糖尿病風險有關。和攝入最少的一組相比,攝入最多的風險分別降低了29%和50%,按照不同食物類型、不同攝入頻率和攝入量來計算,也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 吃什麼水果,有利於預防糖尿病?
    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發現,膳食中花青素攝入最多的人,和攝入低的人相比,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降低了15%;經常吃莓類水果的人,和很少吃的人相比,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降低了18%(Guo X et al, 2016)。那麼,吃多少才能起到預防作用呢?其實不用太多的量。
  • 吃對水果降低糖尿病機率!新誠智慧大推5種水果竟然有「榴槤」
    增加水果攝取量,與「糖尿病風險下降」有關在過往的研究中就有指出,水果蔬菜攝取量與二型糖尿病風險關係的證據不足,因為食物對腸道菌群有一定的塑造作用,而腸道菌群又和二型糖尿病關係密切,不過對此的研究也相對較少。
  • 上海人吃蔬菜與水果的量遠不夠 每天最好攝入12種以上
    /晨報記者何雯亞  昨天,《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最新發布,每天的膳食應包括谷薯類、蔬菜水果類、畜禽魚蛋奶類、大豆堅果類等食物,平均每天攝入12種以上食物,每周25種以上,每天要走6000步。上海市疾控中心最新調查發現,上海人每天每人蔬菜與水果的量離推薦量差距較大。
  • 它是全穀物第一名,早餐吃它,保護心血管,降低糖尿病風險!
    早餐,來一碗燕麥粥 一大碗燕麥粥,配上牛奶、水果,就是一頓既營養均衡又對心臟有益的早餐。專家指出,麥片粥不應只在冬天食用,應該長年堅持不斷。有資料顯示,每天早晨食用50克燕麥,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總有效率達到87%。
  • 能降低各類疾病風險
    2015年,英國營養科學顧問委員進行的一項薈萃分析發現,日常通過食物攝入的膳食纖維每提高7克,心血管疾病風險就會降低9%、中風風險降低7%、結直腸癌風險降低8%、直腸癌風險降低9%,糖尿病風險降低6%。2019年,一項對過往230多項研究進行對比、覆蓋21.5萬人的研究顯示,日均攝入的纖維每增加8克,心臟病、2型糖尿病、腸癌的發病率就可以下降5%~27%。
  • 更多素食,更少糖尿病,吃素的年輕人糖尿病風險可能降低23%
    研究發表在JAMA子刊《JAMA Internal Medicine》(IF:19.989)對,你沒有看錯,吃素真的可以降低糖尿病的發病風險!雖然過去我們已經模糊地知道素食是有可能預防糖尿病的,但是這種預防作用有多強?有沒有數據可以說明呢?
  • 新研究:多攝入不可溶膳食纖維有助預防2型糖尿病
    新研究:多攝入不可溶膳食纖維有助預防2型糖尿病  Winnie Lee • 2019-12-15 15:33:52
  • 增加全麥食品攝入量可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風險
    增加全麥食品攝入量可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風險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12 19:50:39 美國哈佛大學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Qi Sun團隊分析了全穀物食品攝入量和2型糖尿病風險的相關性。
  • 大米飯會增加糖尿病風險嗎?到底要不要吃米飯,看看醫生怎麼說
    經過他們的發現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吃大米飯的人特別容易發生糖尿病,而且每天吃的米飯如果超過450克,糖尿病的患病風險就會增加20%。可是450克是什麼概念呢?差不多就是三碗米飯,但是想想一頓飯吃三碗確實有一點多。但這裡說的可不是每頓飯,而是每天也就是說,每頓飯吃一碗米飯發生糖尿病的風險就會增加20%。從小到大吃的米飯,怎麼突然就變成了糖尿病之友了?
  • 成年人每天食用油攝入量應為25克 我國人均達44克
    東方網3月12日消息:據《新聞晚報》報導,年僅30多歲的年輕人患上糖尿病、高血壓!目前,我國公眾慢性病發病率越來越高,且出現年輕化趨勢。在影響慢性病的各種因素中,飲食問題、缺乏運動,佔很大比重。中國營養學會推薦的成年人每天食用油攝入限量為25克,但目前,我國居民人均每天攝入量達到44克,和吃鹽一樣,遠遠超過指標。
  • 每天吃20克它 輕鬆降低患癌風險!
    每天一把堅果降低多種疾病風險 刊登在國際雜誌BMC Medicine上的研究報告指出↓ 20克堅果能夠降低個體患心臟病、癌症和其它疾病的風險。研究者對當前很多研究堅果攝入和疾病風險之間關係的文章進行分析發現,每天20克(相當於一把)堅果就能夠降低個體將近30%患冠心病的風險,15%的患癌風險以及22%的早死風險。 同時,每天至少20克的堅果攝入還能夠降低個體大約50%的因呼吸系統疾病死亡的風險,以及大約40%患糖尿病的風險,當然研究者指出,目前還缺乏大量數據來闡明這些疾病和堅果攝入之間的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