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自然》雜誌再次表揚「膳食纖維「!能降低各類疾病風險

2021-01-14 町芒

來源:《生命時報》(ID:LT0385),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長久以來,營養學家把糖類、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礦物質和水視為膳食的六大營養素。

20世紀70年代,科學家們調查發現,某些非洲國家的居民,腸癌、糖尿病、膽石症、冠心病、肥胖等病症的發病率,遠遠低於歐美國家,後來發現這是「膳食纖維」的功勞。

近期,英國《自然》雜誌子刊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發表綜述文章,詳細闡述了膳食纖維在疾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緩解胃腸疾病中的作用。

《生命時報》結合該研究採訪專家,教你科學認識並補足「膳食纖維」這種營養素。

受訪專家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 範志紅

中國註冊營養師 劉萍萍

《自然》雜誌再次表揚「膳食纖維」

從科學定義來講,膳食纖維是指植物中不能被人體消化利用的糖類物質。通俗來說,就是植物性食物中那些質地較粗、不易咀嚼消化的部分,比如水果的皮、蔬菜中的「筋」等。

這篇綜述文章提到,膳食纖維與多種疾病的發展、治療及死亡情況有重要聯繫。

攝入膳食纖維,能夠使腸道對鐵、鋅、鈣等關鍵元素的攝入能力增強;

攝入膳食纖維也能有效調節腸道通過時間異常,每攝入1克小麥纖維,就能將腸道通過時間減少0.78小時;

幾乎所有種類的膳食纖維,都能促進排便,並維持排便的穩定性。

除了維護腸道健康外,膳食纖維還是一個無可爭議的「多面手」。

2015年,英國營養科學顧問委員進行的一項薈萃分析發現,日常通過食物攝入的膳食纖維每提高7克,心血管疾病風險就會降低9%、中風風險降低7%、結直腸癌風險降低8%、直腸癌風險降低9%,糖尿病風險降低6%。

2019年,一項對過往230多項研究進行對比、覆蓋21.5萬人的研究顯示,日均攝入的纖維每增加8克,心臟病、2型糖尿病、腸癌的發病率就可以下降5%~27%。

2019年,另一項納入185項流行病學隊列研究的薈萃分析指出,每日攝入25~29克膳食纖維,研究參與者的全因死亡率降低了15%,冠心病死亡率下降了31%。

綜合來說,膳食纖維對健康有多種好處:

促進排便、維護腸道健康;

降低血糖上升速度;

抑制膽固醇吸收;

增加飽腹感、控制體重;

降低腸癌、心臟病、糖尿病、脂肪肝等疾病風險。

遺憾的是,目前全球範圍內,成人每日膳食纖維攝入量普遍不足(低於20克)。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2013版)》,成人每天宜吃25~30克膳食纖維。但調查顯示,我國人均膳食纖維攝入量只有10.8克,遠遠達不到相關標準。

膳食纖維,藏在哪些食物裡?

適當攝入膳食纖維,腸道、心血管、代謝水平都將受益,以下3類食物是「纖維大戶」,不妨多吃點。

全穀物、雜豆類、薯類

這類食物如糙米、燕麥、鷹嘴豆、紅小豆、綠豆等。

全穀物膳食纖維含量一般在3%以上,雜豆大多在5%以上,薯類沒全穀物、雜豆類那麼高,但也在1%以上。

相比之下,大米的膳食纖維含量只有0.7%。

蔬菜、水果類

蔬菜中的膳食纖維在1%~5%之間,其中,菌類優勢明顯,鮮香菇(3.3%)、金針菇(2.7%)、木耳(2.6%)都是富含膳食纖維的佼佼者。

鮮豆類也很不錯,如毛豆(4%)、蠶豆(3.1%)、豌豆(3%)等。

水果中也有不少纖維高手,如庫爾勒梨(6.7%)、石榴(4.8%)、桑葚(4.1%)、獼猴桃(2.6%)、鮮棗(1.9%)、芒果(1.3%)等。

腸胃不好的老人或小孩可以把水果蒸熟後再吃,膳食纖維不會受到影響。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人喜歡喝果汁,但榨汁時會把膳食纖維(果渣)濾出,讓健康效果大打折扣。

堅果、大豆類

堅果類膳食纖維含量大多在4%~11%,個別如黑芝麻、松子分別高達14%、12.4%。不過,堅果普遍含油脂較高,吃的時候一定要控制量,每天10克左右就足夠了。

幹的大豆膳食纖維含量都在10%以上,也就是1兩大豆中至少有5克膳食纖維。但大豆製品在加工過程中,大都需要經過水洗和過濾去渣等工藝,導致很多膳食纖維流失。

不濾渣的豆漿則可以保留大部分膳食纖維,一杯200毫升的豆漿膳食纖維含量在1.5克左右。

一個公式吃夠膳食纖維

怎麼才能補夠膳食纖維?大家不妨記住這個公式:

30克膳食纖維

1~3兩全谷雜豆

+

1斤蔬菜

+

半斤水果

+

10克堅果(仁)

在此基礎上,加些細糧、豆製品以及薯類等食物中的膳食纖維,很容易就能達到一天30克的推薦攝入量。

舉個例子:30克膳食纖維≈全穀物(50克玉米、50克燕麥)+雜豆類(50克紅小豆)+蔬菜(250克菠菜、100克荷蘭豆、100克胡蘿蔔、50克香菇)+水果(150克獼猴桃、100克蘋果)+堅果(10克黑芝麻)。

特別提醒

患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的慢性病患者,或有便秘困擾的人,應儘可能多吃纖維,比推薦量高些都沒問題。

消化能力弱的人,可把高纖維食物做得軟爛些,打成漿或糊糊,減輕對胃腸道的刺激。若是急性胃腸炎發作,上吐下瀉,則要少吃纖維。▲

本期編輯:鄭榮華

相關焦點

  • 《自然》雜誌薦膳食纖維:每天25克保健康
    近期,英國《自然》雜誌子刊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發表綜述文章,詳細闡述了膳食纖維在疾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緩解胃腸疾病中的作用。
  • 膳食纖維的神話破滅,膳食纖維可能會增加患腸道疾病的風險……
    ============================= 在現代營養學的理論裡,膳食纖維可以治療便秘,可以降低腸道癌症的風險、減肥、改善腸道、降低膽固醇,預防心臟病,控制血糖等等。
  • 日本長達16年研究發現,常吃「膳食纖維」可降低死亡風險
    近日,發表在《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上的一項日本研究又肯定了膳食纖維對健康的益處:經常攝入膳食纖維可降低死亡風險。膳食纖維到底好在哪兒?如何保證日常纖維的攝入量?
  • 膳食纖維攝入越多死亡風險越低
    日本國立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小組自1995年至2016年連續調查了各種生活習慣與癌症、腦卒中和心肌梗塞等疾病之間的關係。在多地11個保健所轄區內,針對45—74歲的居民開展了飲食問卷調查,並對參與問卷調查且沒有患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約9萬人實施了追蹤調查。  結果顯示膳食纖維攝入量越多,男女雙方的死亡風險越低。
  • 「十字花科菜」又被點名表揚!《英國營養學雜誌》:常吃花椰菜少得...
    近期,《英國營養學雜誌》一項研究顯示:十字花科蔬菜(如花椰菜、捲心菜),對預防嚴重血管疾病有良好的輔助效果。 與完全不吃或吃得很少的女性相比,每天攝入十字花科蔬菜超45克的人,主動脈廣泛鈣化的可能性降低46%。
  • 膳食纖維與腸道健康
    3、血糖調節和2型糖尿病的預防大多數膳食纖維具有低的血糖生成指數GI,可溶性膳食纖維形成的粘稠狀物質延緩了葡萄糖從小腸的吸收,從而降低了血糖。5、預防脂代謝紊亂膳食纖維可減少膽固醇吸收,促進膽固醇排洩等方式降低血漿中膽固醇水平,減緩脂肪吸收等方式降低血漿中甘油三酯水平。6、預防某些癌症膳食纖維可減少致癌物在人體腸道內的停滯時間,促進了膽酸的分解,產生抗炎症活性物質。
  • 膳食纖維——維持身體健康不可或缺的營養素
    中國營養學會對膳食纖維的定義為「不易被消化酶消化的多糖類食物成分,主要來自於植物的細胞壁,包含纖維素、半纖維素、樹脂、果膠及木質素等」。根據膳食纖維水溶性不同,將其分為水溶性纖維與不溶性纖維。常見的水溶性纖維有聚葡萄糖、抗性糊精、低聚木糖、菊粉等,不溶性纖維包括蔬菜水果富含的各類纖維素和半纖維素。膳食纖維有什麼作用?
  • 膳食纖維很重要嗎?
    通過天然食物補充膳食纖維,一般人日常食用量很難達標,通過膳食纖維補充劑較為方便、快捷。5. 非水溶性膳食纖維主要作用通便;水溶性膳食纖維不僅預防便秘,還能減緩血糖上升、降低膽固醇。6. 補充膳食纖維後,需飲用大量的水。
  • 燕麥富含膳食纖維,所以多吃能夠降低膽固醇?科學用量是關鍵
    謠言:燕麥富含膳食纖維,所以多吃能夠降低膽固醇,心血管病就是膳食纖維攝入不足造成的,多多益善。闢謠:大家都知道,燕麥是人類膳食中重要的全穀物之一。它是膳食纖維、礦物質、B族維生素以及植物化學物(包括酚類、β-葡聚糖、燕麥生物鹼、木質素以及植物甾烷醇)的良好來源。
  • 記住一個公式,吃夠膳食纖維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膳食纖維」這個詞並不陌生。但真正了解它、吃夠它的人並不多。 從科學定義來講,膳食纖維是指植物中不能被人體消化利用的糖類物質。其對健康有多種好處,比如促進排便、維護腸道健康,降低血糖上升速度,抑制膽固醇吸收,增加飽腹感、控制體重等。
  • 《美國心臟協會雜誌》:有助降低心血管病風險
    英國一項研究發現,用杏仁代替餅乾、薯片等零食,可以改善血管健康的關鍵指標——內皮功能,降低「壞」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並將相對心血管疾病風險降低32%。杏仁究竟有什麼好處?《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邀請營養專家,為你解讀杏仁的營養價值。
  • 膳食纖維+益生菌 竟能限制癌症進展?
    飲食能對腸道微生物群產生顯著影響。通過複雜的代謝相互作用,良好的飲食習慣有助於預防癌症。更具體地說,富含纖維的飲食可降低患特定癌症的風險,如結直腸癌(CRC)。雖然飲食是預防癌症的有效手段,但其在癌症進展和治療中的作用仍鮮為人知。
  • 哪些食物含有膳食纖維
    膳食纖維含量最高的食物是米麥等五穀的雜質,也就是米糠和麥糠,這種纖維不溶於水,在胃腸裡也不能完全消化,沒有熱量,含維生素B,能把胃撐飽,是很有效又安全的減肥食物。
  • PLoS Med:地中海飲食模式或能降低心臟病患者疾病再次發作的風險
    2020年12月7日 訊 /生物谷BIOON/ --心臟病是發達國家人群的主要死亡原因,有研究證據表明,與諸如飲食等生活方式相關的因素或會對這類疾病的發生和發展產生一定影響,那麼其對已經患病的人群是否也有影響嗎?
  • Nat Commun:高纖維飲食或能降低孕婦先兆子癇的風險
    2019年7月15日 訊 /生物谷BIOON/ --營養學家通常會向人群推薦富含纖維的健康飲食,但最新研究卻發現,富含纖維的飲食能夠促進孕婦和嬰兒的健康;基於植物的纖維在人體腸道中會被腸道菌群分解成為影響機體免疫系統健康的因素,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雪梨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調查了腸道菌群的代謝產物在女性孕期健康中扮演的關鍵角色
  • 對號入座看看這些肺癌高危風險行為你有嗎?
    高劑量維生素B增加肺癌風險4倍!既往流行病學證據證實,補充維生素能夠降低癌症風險,因此維生素也經常被廠商吹噓為能增增強免疫力、防癌、改善新陳代謝。然而,2017頂級腫瘤期刊《臨床腫瘤學雜誌》(JCO)的一篇研究卻把維生素推到了風口浪尖上。
  • 花生這樣吃,減重又利血管,降低多種疾病風險,別錯過
    花生又有「長壽果」的美譽,相比其它堅果,它不僅價格實惠,含有的植物蛋白、煙酸、維生素B1和膳食纖維等含量還很高。觀察性流行病學研究也顯示,適量攝入花生和其它堅果能降低心血管代謝性疾病風險。但對於花生,有些人還是有個顧慮——脂肪含量非常高,擔心吃了會發胖,反而不利於控制體重、血脂。
  • 膳食纖維的定義及分類
    不可溶性膳食纖維基本上能完整地通過消化系統,其功能主要是作為一種「膨脹」劑,增加糞便的體積,有助於加快食物和廢物排出腸道。不溶性膳食纖維包括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抗性澱粉、一些不可消化的寡糖和不消化的細胞壁蛋白等,主要來源於全穀類糧食,如麥麩、麥片、全麥粉及糙米。
  • 膳食纖維會致癌?菊粉和高纖維食品還能吃嗎?
    2 研究並沒有發現富含果膠、低聚果糖等的天然果蔬食物會帶來風險,是大量使用人工提取的可溶性膳食纖維,還是長期攝入之後,才發現出現肝癌的。實驗老鼠吃幾個月,相當於人類吃半輩子呢... 3 研究證實,纖維素等不溶性膳食纖維不會引起實驗動物肝癌風險上升問題。
  • 膳食纖維飽腹感強且0熱量?燕教授教你如何挑選高膳食纖維食物
    這裡是燕教授健康研究所,在減肥當中有一種說法「要減肥,吃膳食纖維」,為什麼會這樣說呢?膳食纖維到底能不能減肥呢? 2、吃富含膳食纖維食物的時候,它會在經過胃腸時會帶走一部分的膽汁,從而降低膽固醇,能預防冠心病的發生。 3、膳食纖維可以減緩身體在餐中吸收澱粉主食的速度,從而降低血糖指數,減緩脂肪的合成,從而控制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