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圖說供應鏈-倉庫規劃系列,是SCP創始合伙人 Alex Yu的原創,通過微信訂閱號@SupplyChainPartner發布,如果轉載,請註明作者Alex Yu並轉自微信號@SupplyChainPartner,Alex.yu@supply-chain-partner.com 謝謝!
Key point:
Pick-to-light (電子標籤),gravityflow rack(重力式流利架),傳送帶系統等物流設備的實際應用;
自動化或半自動化分揀系統的利弊分析;
案例背景:
第三方物流公司ACME與一家大型化妝品公司PG籤訂物流合同,為其提供倉儲與運輸服務,配送產品至全國的髮型沙龍及美容沙龍。
訂單由PG公司銷售直接輸入系統。有些銷售人員在與客戶籤訂訂單後立即下單。另外一些銷售人員會積累訂單,一天向系統錄入一次或者兩次。所有下午3點前的訂單都必須在晚上委託快遞公司遞送,並根據客戶需求選用次日達或者2日達服務。
訂單量一般在每周3最大,周五最小。但是訂單總量周與周之間變化很大。
ACME按照揀選的訂單行計費,所以要根據工作量進行排班。貨單量的顯著變化為排班造成很大困難。ACME因此聘請了一部分臨時工人可以隨時增加人力。但是一旦聘用臨時工人,他們至少要得到4個小時的薪酬。
ACME倉庫一天安排兩班:7:00 AM ~1:00 PM, 1:00 PM ~ 7:00 PM. 第二班分揀人員處理下午3點後的貨單。當天晚上未完成的工作由第二天早班人員繼續完成。
倉庫一天處理7000貨單行,每貨單行3到4件物品。
半自動化分揀系統的應用:
該倉庫分揀均採用按單分揀模式(order picking),每個訂單對應一個或者多個分揀箱。分揀箱被放置傳送帶上流經整個分揀區域。
物料流動以U型方式從某一條巷道的入口開始傳送到該走道另一端,然後再轉回到該巷道入口。並以此方式流經其他巷道。每個分揀員只負責特定區域。
分揀利用配備pick-to-light系統的flow-rack。在分揀員掃描某訂單的配送紙盒後,WMS會打開所需揀選貨架的指示燈,並且顯示揀選數量。
圖一:(每個分揀箱對應一個訂單)
圖二:(分揀箱被放在傳送系統上流經整個分揀區域)
圖三:(電子標籤可以幫助提高分揀的準確性與速度,但其實對比RF掃描模式沒有太多提升)
圖四:(補貨時,補貨員用叉車將物品從背後的存貨區移動到flow-rack上)
圖五:(flow-rack 可以確保貨架上物資的先進先出規則)
該套分揀系統的不足:
此類訂單分揀模式不太靈活:倉庫有8個分揀區,每個分揀區有5排貨架。即使是在訂單猛增的情況下分揀人員也不能多於8個(電子標籤分揀貨位分區的限制,兩個分揀員在同一分區工作會發生混淆)。
如果分揀員少於8,某個分揀員就要負責兩個區,而這就使某個分揀區的速率降低一半。考慮到短板效應,整個倉庫的速率也隨之減半。所以倉儲主管實際上只有兩種效率選擇:正常(8個分揀員)和半速(4到7個工人)。
此外,實際上最好的分揀員比一般分揀員要快1.5倍。但是這個差別並沒有反應在分揀速率數據上。數據表明所有的分揀員都有一樣的效率。不過這只是一個假相,因為流程限定每個分揀員只負責特定的一塊區域。每個分揀區都有基本上一樣的工作量,所以每個工人因此都有相似的效率。因此該系統限制了某些員工發揮最高效率。
總結:
1. 自動化的分揀設備往往能在局部提高某一作業的效率,並在滿足設計條件的前提下達到整體分揀效率的最優。在該案例中,前提條件是訂單波動較小,訂單量較穩定,各分揀區域工作量相似:
傳送帶系統能最大程度縮短分揀過程中的人工步行距離從而大大提高分揀速率;
電子標籤系統可以提高揀貨作業的速率與準確性;
2. 但越是複雜的分揀系統,靈活性相對較低。例如在該案例中,該系統的使用限制了倉儲經理通過調整人力資源來應對訂單波動的能力。
在大多數情況下,倉儲的日常運營會面對各種不同的情況,因此在設計初期不要盲目上先進的自動化設備,以免日後這些設備反而成為影響工作效率的絆腳石。
scp-apics
最新課程表安排可以回複數字「1」查看,更多課程詳情,可回復相應關鍵字查找。如有任何疑問,請隨時與我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