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變「線性思維」?
1、對「線性思維」傾向保持覺知
思維是人腦反應外部世界本質和規律的能力,是對事物認識的活動過程和對信息的一種排序。所以我們天生就具有一種將事物簡化思考的傾向,線性思維非常簡單易懂,因此我們也傾向於用「線性思維」去思考萬事萬物,對此,我們需要保持一定的覺知,然後問自己一個問題「這個問題究竟是簡單的因果關係,還是系統問題?」
2、 學習並實踐系統思維
「線性思維」體現的是一種簡單因果關係,與之對應的則正是「系統思維」。
事實上,世界上的大多數事物都是系統。所謂系統,就是一個由很多部分組成的整體,各個部分之間又有聯繫,作為整體又有一個共同的目的。像我們的身體,公司、國家,都是系統。
當我們面對的問題不是「簡單因果關係」時,我們就要用系統思維去替代線性思維。系統思維的本質是:在分析和解決遇到的問題時,將這個問題看做一個系統,從而通過對系統結構、行為和事件的理解去理解、分析和解決這個問題。
在具體運用中有以下3點可供參考:
第一,從整體入手進行思考
在觀察系統時,不能僅看系統的事件,還需要反覆審視系統的結構和行為。因為系統結構才是系統行為與事件產生和演進的根源。
正如前文所說,看到一個新聞,就認為明天股市會上漲。這樣的思考依然停留在「事件」之上,缺乏對系統行為以及系統結構的深入思考。
第二,用動態代替靜止,用多因素代替單因素
系統中不但有存量,還有流入量和流出量,同時還存在反饋迴路,包括調節迴路和增強迴路,它們的改變都是動態的,不是一成不變的。
調節迴路的作用是,不論系統中存量的初始值如何,也不管它高於或低於「目標」狀態,調節迴路都會將其引導至目標狀態。比如:開始時,你精神飽滿的工作,工作一小時後你感到疲憊,於是想要喝杯咖啡,喝下咖啡後精神再次振作,此時你的精神水平就被重新調整到了剛開始工作時的狀態。這就是調節迴路在系統中的作用。
增強迴路的作用是,強化系統原有的變化態勢。比如:你在銀行帳戶裡的存款越多,你獲得的利息就越多。
當進行系統思維時,我們需要審視系統的存量和流量變化,還需要審視系統中存在的各種迴路,有時並不僅僅只有一個調節迴路和增強迴路,有時會出現多個調節迴路和增強迴路,而且它們之間還會相互影響。
第三,如果想對系統做出改變,就要找到整個系統的「槓桿點」
槓桿點是說,在系統中的某處施加一個小變化,就能導致系統行為發生顯著變化。如何找到系統槓桿點?並不容易,在分析系統時最好能先建立一個簡化模型去描摹這個系統的結構。雖然模型很難做到與真實世界一模一樣,但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我們尋找「槓桿點」。
以前匈牙利的道路系統是以首都布達佩斯為中心,從該國一端到另一端的車輛都必須經過布達佩斯,導致了嚴重的交通堵塞和空氣汙染。匈牙利曾採取過多項控制汙染和治理擁堵的措施,包括安裝並改造了大量的交通信號燈、出臺限速政策等,但都沒有什麼效果。實際上,造成上述系統行為的根本原因,即槓桿點,其實是道路系統結構設計不良,因此修正該系統的唯一方式就是重建道路系統。當然想要改變這個槓桿點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事實上,系統論與系統思維是非常複雜的內容,裡面有很多的概念與模型,如果想將這些深刻內容講的清楚而淺顯,還需另寫文章,接下來我會在「艾菲的十堂思維課」中陸續寫到(大家可以先參考《系統之美》這本書,這是我讀過的系統論領域最棒的一本書)。
現實生活中,我們總是愛用「線性思維」進行思考,也早已習慣了用「線性思維」去看待覆雜世界。卻不知道,這樣的線性思維讓我們對很多事物進行了錯誤的判斷、選擇以及預測,讓我們錯過了大好的機會、做出了錯誤的選擇、得出了與事實背道而馳的結論。如果不能對自己早已習慣並不斷自我鞏固的錯誤思維方式進行覺知並刻意改變,我們就會繼續沉迷其中,繼續錯誤的思考,結果只能是越走越遠。
認識到自己的「線性思維」並踐行改變,無疑就是認知升級第一步。
最後用一張思維導圖來進行今天內容的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