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獲得百倍的收益,不是靠百倍的努力,每個時代的高手都是在洞察、利用社會和經濟的底層規律,組合和配置並為自己所用,從而實現個人的爆發式的成長。
一堂作文課引發的思考
上初中時,每個周五的下午是作文課,分兩個課時,第1個課時會朗讀上周作文的範文,也就是同學中間還寫得不錯的作文,第2個課時是布置將要寫的作文主題,
一次作文課,那次的主題是:假如我是……
又到周五,語文老師照例挑選了兩篇範文,第1篇是——假如我是一名科學家,寫到自己若當了科學家,將研究納米機器人、還要探索外太空等等……
底下的同學們聽了,不住的發出『哇』的聲音,覺得這位同學真是腦洞大開。
接著,語文老師說,還有一篇,這個角度,嗯,有點新穎,說完,嘴角微微翹了一下。
「這位同學的寫的作文題目是,假如我是一名市長。」
語文老師朗讀起來:「假如我是一名市長,那麼,這篇作文將由我的秘書來寫,完。」
底下同學哄堂大笑。
很多年過去了,我對這個場景還是記憶猶新,那時候就是覺得好笑,除此之外,似乎還有點別的什麼怪怪的感覺,但一時又說不上來。
後來,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多,我對這件小事也有了新的認識。很多時候,一件事情的背後往往折射出一個人的思維模式。
那這個假如我是一名市長,代表什麼樣的思維程式呢?
那就是,一切可以不為我所有,一切需為我所用,這是一種很實際、很功利,卻又很實用的思維模式。
當然,現實中,絕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當市長的概率和中彩票的概率差不多。可是一個人對待人和事的認知模式卻是可以學習和改變的。
在我的圈子裡,首先定義的就是思維程式設定,我們沒有大小之分,沒有前後之分,沒有上下級之分,我們彼此稱之為總裁。
總裁的含義有三個意思:
1、公司營運長;
2、匯總裁決事情;
3、總是別出心裁的人。
這三個含義,不管哪一個都對個人有影響,並且這種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不可估量的。
關於資訊,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必須掌握的技能之一就是:知道資訊在哪,比知道資訊是什麼更重要。
在科技匱乏的年代,把為數不多的資訊儲存在大腦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在一個資訊在網上可以輕而易舉就獲得的年代,則大可不必。
認知模式的改變——調用資訊而非記憶資訊。
今天的資訊有多容易獲得?
從我住的小區到最近的書店,步行大概要30分鐘,而我從口袋裡拿出手機去搜索一條資訊,大概只需要10秒鐘,10秒鐘和30分鐘的區別,就是這20年信息調取的速度的差距——180倍。
如此快的調取速度,使我不必再記住每條資訊的具體內容。取而代之的是,我只需把各種資訊歸類、整理、儲存,在我需要的時候,可以隨時拿來能用就行,這讓我的儲備知識量大大增長。
與此同時,我必須升級大腦的另外一個軟體處理能力,也就是代表我的理解能力。信息的存儲和處理能力必須與之匹配,而這也讓我開始用一種新的方式學習和記憶。
學習的目標不是浸泡在各種資訊裡,而是如何調用資訊解決問題,這是一個分類、存儲、調取、運用的四步法。
今天,如果還把注意力放在一年如何讀100本書,並且嘗試記住它們的內容上,這將是悲哀的。這就好比一個人要把自己通訊錄裡的電話號碼全部背下來,然後才去打電話。
資訊不等於智慧,再海量的資訊,只要躺在安靜的角落裡,它就是沒有價值的,只會發臭、發黴。未來的能力,是抓取信息的洞察能力、找到信息的搜索能力和運用信息的思考能力。
至於如何洞察?如何搜索?如何運用?如何讓資訊為自己所用,以後有機會陸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