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中國1類新藥臨床動態

2020-12-13 健康一線視頻網

文丨王春蘭

1類化藥批准臨床概況

2018年9月,共有6個申報臨床的中國1類化藥首次獲得中國藥品審評中心(CDE)籤發的臨床試驗批件,即將開始臨床一期試驗,其中4個是特殊審批品種。抗腫瘤藥物1個,神經系統藥物3個,消化道及代謝系統藥物1個以及血液和造血系統藥物1個,具體信息如下:

HZB0071

HZB0071是由哈爾濱珍寶製藥有限公司(黑龍江珍寶島有限公司子公司)和上海藥明康德新藥開發有限公司共同研發,擬用於治療癌症。該藥是一種絲氨酸/蘇氨酸蛋白激酶(AKT)抑制劑,具有優秀的體內藥效,於2018年9月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准臨床試驗。目前全球沒有一款AKT激酶抑制劑上市藥品,針對該靶點的藥物還都處於研發階段。所以該藥不僅是哈爾濱珍寶製藥有限公司開發的第一個創新藥物,在中國也是第一個獲得臨床批件的靶向ATK的1類新藥。

D20140305-1鹽酸鹽

D20140305-1鹽酸鹽由江蘇恩華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研發,擬用於治療急性和慢性精神分裂症,以及其它各種精神病性狀態的明顯的陽性症狀和明顯的陰性症狀的治療,其作用機制尚不明確。2018年9月,通過特殊審評,D20140305-1鹽酸鹽片收到NMPA核准籤發的藥物臨床試驗批件。

LY03012

LY03012由山東綠葉製藥有限公司研發,擬用於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痛、骨骼肌肉痛和纖維肌痛等慢性疼痛的治療。LY03012是一種口服小分子化合物的緩釋製劑。非臨床研究顯示,作為一種全新的腦內單胺類神經遞質轉運體抑制劑,LY03012可以入腦並抑制突觸前膜5-羥基色胺轉運體(SERT)、去甲腎上腺素轉運體(NET)和多巴胺轉運體(DAT),增加突觸間隙的去甲腎上腺素、5-羥基色胺和多巴胺濃度,進而通過增強疼痛調節的下行抑制通路發揮鎮痛作用。目前靶向作用於SERT、NET和DAT 的中國1類新藥有6個,具體情況如下:

丁二酸齊洛那平

丁二酸齊洛那平由江蘇恩華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研發,擬用於治療急性和慢性精神分裂症以及其它各種精神病性狀態的明顯的陽性症狀(如:幻覺、妄想、思維紊亂、敵視、懷疑等)和明顯的陰性症狀(如:反應遲鈍、情緒淡漠及社交淡漠、少語等),作用靶點尚不明確。2018年9月,丁二酸齊洛那平原料及其片劑(7.5mg)收到NMPA核准籤發的藥物臨床試驗批件。9月份,江蘇恩華藥業共有兩個化合物獲得中國1類臨床試驗批件,丁二酸齊洛那平和D20140305-1鹽酸鹽。

醋酸來普舒肽

醋酸來普舒肽最初由Dr August Wolff研發,後來授權給廣州領晟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亞太開發權。該化合物目前在國外處於臨床二期,用於治療潰瘍性結腸炎。醋酸來普舒肽是一種NF-κB抑制劑,主要通過減少NF-κB活化來抑制炎症反應,國外臨IIa期試驗結果表明本品有效性和安全性良好,可開發用於結腸炎的臨床治療。廣州領晟與深圳市健元醫藥科技有限公司於2016年達成合作在中國大陸共同開發該品種, 醋酸來普舒肽口服凍乾粉於2018年9月獲得NMPA籤發的臨床試驗批件。目前靶向NF-κB的中國1類新藥有5個,具體情況如下:

SAR107375E

SAR107375E是一種凝血因子X (F10)抑制劑,擬用於治療靜脈血栓栓塞,於2018年9月獲得中國1類臨床試驗批件。SAR107375E最初由賽諾菲研發,2012年,北京科萊博醫藥(原為國家新藥開發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獲得該化合物在中國的研發權。目前靶向F10的中國1類新藥有6個,具體情況如下:

1類生物藥批准臨床概況

2018年9月,共有7個中國1類治療用生物製品獲得臨床試驗批件,即將開始臨床一期試驗,其中5個是特殊審批品種。抗腫瘤藥物4個,血液系統藥物1個,抗感染藥物1個,以及1個未知適應症的藥物,具體信息如下:

SHR-1702注射液

SHR-1702注射液是由恆瑞醫藥開發,蘇州盛迪亞生物醫藥有限公司和恆瑞聯合遞交的新藥臨床試驗(IND)申請(治療用生物製品1類)於2018年7月獲得CDE受理,並於2018年9月獲得臨床批件。但是,目前SHR-1702注射液具體的適應症暫未見披露。

重組抗PD-1人源化單克隆抗體注射液

重組抗PD-1人源化單克隆抗體(HLX-10)注射液是由上海復宏漢霖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一種單克隆抗體,擬用於治療實體瘤。該產品已於2018年3月獲得臨床批件,而9月再次獲得該品種與HLX-04聯合用藥治療晚期實體瘤的臨床批件。目前靶向PD-1的中國1類新藥有16個,具體情況如下:

IBI188

信達生物公司開發的IBI188是一種靶向於CD47的單克隆抗體,擬用於治療包括非霍奇金淋巴瘤、卵巢癌在內的多種血液腫瘤和實體腫瘤。該藥於2018年9月,獲得中國NMPA頒發的臨床試驗批件,此外,該藥還獲得美國FDA頒發的藥物臨床試驗批件,擬開展在實體瘤和血液腫瘤患者身上的臨床研究。IBI188是信達生物2018年第4個獲準進入臨床的產品,之前已經有IBI310 (anti-CTLA-4)、IBI307 (anti-RANKL)、IBI101 (anti-OX40)獲批臨床,標誌著信達生物的腫瘤免疫治療管線再獲重大進展。

CD47是腫瘤免疫治療領域的熱門靶點之一,被行業喻為PD1/PDL1抗體之後腫瘤免疫領域的下一個「明星」。CD47是廣泛表達於細胞表面的一種蛋白,介導凋亡、增殖、免疫等一系列的反應。靶向CD47的候選藥物目前在全球範圍內都還處於中早期的階段,目前中國1類新藥僅有2個,具體情況如下:

LP002注射液

LP002注射液是由泰州厚德奧科科技有限公司開發的一種抗腫瘤藥物,並向中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CDE)遞交了新藥臨床試驗(IND)申請(治療用生物製品1類),於2018年6月獲得受理,並於2018年9月獲得臨床批件。目前,該品種的適應症暫未披露。

注射用重組人凝血因子VIII-Fc融合蛋白

注射用重組人凝血因子VIII-Fc融合蛋白是由輔仁藥業開發的一種凝血因子X(F10)刺激劑,具有提供長效止血功能、降低給藥頻率的潛力。本品採用的Fc融合技術,具有潛在的降低免疫原性,提高用藥安全性的可能,是國內血友病藥品市場的一大進步。如果該藥品順利上市必將更好的滿足國內凝血因子VIII產品的臨床需求。

該產品由輔仁藥業旗下開封製藥(集團)有限公司、北京輔仁瑞輝生物醫藥研究院有限公司、鄭州遠策生物製藥有限公司聯合申報,其IND申請於2018年3月獲得受理,並於2018年9月通過特殊審評獲得臨床批件。目前靶向F10的中國1類藥物前面已經列舉,此處不再贅述。

重組柯薩奇病毒B3注射液

重組柯薩奇病毒B3注射液是由武漢博威德生物技術開發的一種溶瘤病毒產品,於2017年11月向中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遞交了該藥的新藥臨床試驗(IND)申請(治療用生物製品1類),並於2018年9月獲得臨床批件,擬用於治療實體瘤。

柯薩奇病毒B組3型(CVB3)是小RNA病毒科腸道病毒屬中的一類腸道病毒,其受體已知的有CAR (Coxsackievirus-adenovirus receptor)和DAF (decay accelerating factor),該受體在腫瘤細胞中的表達高於正常組織,其分布決定了該產品對腫瘤的特異性選擇。

凍幹人用皮卡狂犬病疫苗(Vero細胞)

凍幹人用皮卡狂犬病疫苗(Vero細胞)是由遼寧依生生物製藥有限公司開發的一種治療用狂犬病疫苗。2014年11月依生生物向中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遞交了該品種的IND申請(治療用生物製品1類),並於2018年9月獲得臨床批件。

由依生生物自主開發的人用皮卡狂犬病疫苗將用於狂犬病病毒暴露前和暴露後的免疫保護。該產品採用全新的皮卡佐劑技術,具有能夠激活免疫細胞Toll 樣受體3 (TLR-3)的特點,於2013年被國家科技部列為「重大新藥創製」項目,獲得國家專項資金支持,並於2016年獲得美國FDA授予的孤兒藥資質。該品種已經在新加坡完成臨床一期和二期研究,產品展現出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依生生物作為項目發起單位已經開始啟動國際多中心三期臨床試驗,並為產品的大規模投產做準備。

1類新藥NDA申請概況

2018年9月,CDE共承辦了2個1類新藥的NDA申請,全部為生物藥,具體信息如下表:

重組結核桿菌融合蛋白(EC)

重組結核桿菌融合蛋白(EC) 是由安徽智飛龍科馬生物自主開發的一種診斷試劑,以皮試的方式用於結核桿菌感染的篩查。安徽智飛龍科馬生物已經向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評審中心遞交了該品種的生產申請(治療用生物製品1類),並於2018年9月獲得受理。

本產品為國內首個完成三期臨床研究的重組結核桿菌鑑別用體內診斷試劑,且與國外研究處於同一研究階段。已完成的臨床試驗為本產品申請新藥上市提供了必要且關鍵的條件。臨床試驗結果顯示,重組結核桿菌融合蛋白 單獨使用有望替代已經使用百年的結核菌素類產品,可以用於結核病密切接觸者、學校大、中、小學生、社區中老年人、醫護工作者、糖尿病患者、免疫抑制劑使用者、服刑人員、結核病高發地區人群等人群的結核潛伏感染者的篩查,市場應用前景廣闊。

重組結核桿菌融合蛋白研發過程中的裡程碑事件:

2013年5月,重組結核桿菌融合蛋白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籤發的藥物臨床試驗批件(批件號2013L01039),並于于2013年8月開展臨床試驗。

2018年9月,重組結核桿菌融合蛋白的NDA申請獲CDE受理,受理號為CXSS1800020、CXSS1800021和CXSS1800022。

替雷利珠單抗注射液

替雷利珠單抗(Tislelizumab)是由百濟神州研發的一種靶向於程序性死亡受體1(PD-1)的IgG4型單克隆抗體,能與T細胞表面阻礙免疫激活的重要受體PD-1結合,抑制PD-1,並清除癌細胞激活免疫系統的阻礙因素,從而恢復T細胞的腫瘤殺傷能力。此藥研發是通過Fc段改造而與目前已獲批的PD-1抗體存在潛在的區別。根據臨床前數據,這Fc段的改造可最大限度地減少與其他免疫細胞潛在的負面相互作用。

替雷利珠單抗已於2018年由勃林格殷格翰和百濟神州向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提交了上市申請。此外還在中國開展治療非小細胞肺癌、肝細胞癌和食管鱗狀細胞癌的臨床三期試驗,以及治療霍奇金淋巴瘤、尿路上皮癌、胃癌或胃食管結合部癌的臨床二期研究,並在全球開展治療肝細胞癌的臨床三期研究,同時也在紐西蘭、澳大利亞、中國、韓國、臺灣和美國進行治療實體瘤的臨床一期研究。

2017年7月,新基公司和百濟神州進行了戰略合作,在美國、歐洲、日本和亞洲其它地區開發和商業化替雷利珠單抗。2018年1月,百濟神州與勃林格殷格翰籤署了一份商業協議,作為探索實踐「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的一部分,替雷利珠單抗將在位於上海的世界一流的勃林格殷格翰生物製藥生產基地進行生產。勃林格殷格翰將在數年內擁有替雷利珠單抗的獨家生產權(期限有可能延長),而百濟神州也獲得了未來勃林格殷格翰在中國為其擴大產能的數項優先權。

替雷利珠單抗研發過程中的裡程碑事件:

2017年12月,替雷利珠單抗的大型肝癌全球多中心臨床三期研究入組第1例患者。

2018年1月,一項評估替雷利珠單抗作為晚期不可切除或轉移性食道鱗狀細胞癌(ESCC)患者的潛在二線治療的三期臨床試驗實現了首例患者給藥。

2018年4月,替雷利珠單抗一項全球二期臨床試驗實現首例患者給藥。該試驗旨在評估tislelizumab在先前接受過治療的不可切除性肝細胞癌(HCC)患者中的療效和安全性。

2018年7月,替雷利珠單抗聯合化療作為潛在一線治療針對中國IIIb期或IV期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的臨床三期試驗實現首例患者給藥。

2018年9月,替雷利珠單抗的1類新藥上市申請獲CDE受理,受理號為:CXSS1800019。

相關焦點

  • 2018年10月中國1類新藥臨床動態
    1   1類化藥批准臨床概況   2018年10月,共有10個申報臨床的中國1類化藥獲得了NMPA核准籤發的臨床試驗批件,即將開始臨床一期試驗。
  • 2019年9月中國1類新藥臨床動態
    2019年6月向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原CFDA)遞交了臨床試驗申請(化藥1類)。2019年9月獲得臨床試驗默示許可,用於治療糖尿病性腎病。目前靶向TGF-β1的中國1類藥物如下表所示:2018年9月,向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原CFDA)遞交了臨床試驗申請(治療用生物用品1類)。2019年9月,獲得臨床試驗默示許可,擬在臨床試驗中用於治療晚期實體瘤。交易及融資2018年5月,邁博斯生物獲由紅杉資本及禮來亞洲基金投資的2.55億人民幣B輪融資。
  • 2019年12月中國1類新藥臨床動態盤點
    2019年9月,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原CFDA)受理本品的臨床試驗申請(化藥1類)。2019年12月,獲得CDE臨床試驗默示許可。1類生物藥臨床審批概況2019年12月,共有9個中國1類治療用生物製品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的臨床試驗默示許可,具體信息如下表所示:
  • 2019年8月中國1類新藥臨床動態追蹤
    原創:菜菜2019年8月,國產藥品中,共有13個1類化藥和11個1類生物製品獲批臨床,這些新藥靶點覆蓋PD-1、PD-L1、 JAK、 BTK、IDH1/2、PCSK9、IL-17A等多個熱門靶點,筆者將詳細為您解說。
  • 2020年5月中國1類新藥臨床動態
    2018年2月,該產品的新藥臨床試驗(IND)申請(治療用生物製品1類)獲得中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承辦,2019年2月獲得CDE臨床試驗默示許可。2018年5月,在澳大利亞開始針對晚期實體瘤的多中心劑量遞增I期臨床試驗(NCT03529526)。2018年5月,在中國提交的新藥臨床試驗(IND)申請(治療用生物製品1類)獲CDE受理,且於2018年8月獲得臨床試驗批件。
  • 中國1類新藥研發管線速覽 — 東陽光藥
    12個小分子實體1類新藥,東陽光對中國新藥開發貢獻了不小的力量 據藥渡數據Pro V2.0顯示,12個NCE新藥涉及多個治療領域:腫瘤、神經系統疾病、感染性疾病、呼吸系統疾病、內分泌和代謝疾病。根據官網顯示其關注的四個治療領域即感染、心血管、腫瘤和代謝;12個1類新藥涉及臨床的各個階段:臨床申請2個,臨床一期8個,臨床二期1個和臨床三期1個。
  • 恆瑞醫藥又一個1類新藥SHR5126臨床申請獲受理
    被譽為醫藥界的"研發一哥"的恆瑞醫藥,其動態總是引人注目。就在12月13日,CDE官網顯示恆瑞醫藥又一個1類新藥SHR5126片臨床申請獲受理。這一信息由恆瑞醫藥全球研發總裁張連山在今年1月19日舉辦的首屆恆瑞腫瘤免疫全國高峰論壇上所做匯報(《恆瑞在腫瘤免疫領域的研發歷程與未來布局》)中披露。當時匯報的信息顯示該藥物預計將於今年第二季度申報臨床。
  • CDE官網今日最新公示 有10款1類新藥獲批臨床
    根據中國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CDE)官網今日最新公示,有10款1類新藥獲批臨床。這些在研新藥涉及靶點有TYK2抑制劑、PI3K抑制劑、Bcl-2抑制劑、IL-17抗體等,來自輝瑞(Pfizer)、東陽光藥業、阿諾醫藥、復創醫藥、康寧傑瑞、華海醫藥、恆瑞醫藥等。
  • 抗生素年銷20億 輔仁藥業1類新藥獲藥監局臨床批件
    1億元打造出來的國產1類新藥,得益於優先審評圖1:注射用重組人凝血因子Ⅷ-Fc融合蛋白(受理號:CXSL1700162)的審評時間軸(來源:米內網MED中國藥品審評資料庫2.0)據悉,注射用重組人凝血因子Ⅷ-Fc融合蛋白主要為治療血友病A的新藥,在動物體內的藥代動力學研究結果顯示,產品具有更長的體內半衰期
  • 步長製藥(603858.SH):化藥1類新藥-WXSH0024膠囊已獲得臨床試驗默...
    格隆匯9月9日丨步長製藥(603858.SH)公布,根據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於2018年12月4日發布的《關於藥審中心網站開通臨床默示許可相關功能的通知》,國家藥監局藥審中心網站「臨床試驗通知書查詢」模塊可查詢已獲得《臨床試驗通知書》品種的基本信息。
  • 近年我國批准上市的「中國1類」新藥(生物藥篇)
    國家無論是「863計劃」、「973計劃」、還是今天的「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都對新藥研發寄予了厚望並給予了多方面的鼓勵支持,國內藥企亦不負眾望,共同肩負起新藥創製的重任。經多年厚積薄發,一個個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藥產品誕生並成功上市,「中國1類」新藥家族正在逐漸壯大,我國新藥自主創新能力正在綻放光芒。此篇將集中介紹我國近年批准上市的「中國1類」大分子生物藥,希望對君有益。
  • 2018年羅氏、諾華、拜耳等這些重磅新藥進入了中國
    2018年,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按照國家相關文件精神,為加快境外已上市臨床急需新藥進入我國,繼續組織專家遴選了境外已上市臨床急需新藥名單,可直接提交上市申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將按照優先審評審批程序,加快審評審批。
  • B肝治癒新藥:廣生堂再次公布動態,臨床試驗正式啟動!
    福建廣生堂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廣生堂」)近日發布公告宣布,公司衣殼抑制劑類在研B肝新藥 GST-HG141 的臨床試驗正式啟動,廣生堂公司已在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召開了 GST-HG141 片 Phase I 期臨床的啟動會。
  • 2款國產1類新藥獲批上市!諾誠健華首款創新藥即將獲批
    2款國產1類新藥獲批上市!諾誠健華首款創新藥即將獲批,骨質疏鬆症迎來新藥,恆瑞、海思科…來源:藥智網|森林本周看點1.國際藥品動態2.兩個個國產1類新藥獲批上市!這兩項上市申請辦理狀態更新為「在審批」意味著,奧布替尼有望很快惠及到上述兩類癌症患者。藥智數據顯示,目前奧布替尼還有8項適應症處於開發階段,包括復發難治性邊緣區淋巴瘤、華氏巨球蛋白血症、中樞神經系統淋巴瘤等。數據來源:藥智中國臨床試驗資料庫兩個國產1類新藥獲批上市!
  • 那些年上市的1類新藥如今都怎麼樣了?
    據藥智數據,自2008年到2018年(截止9月10日)CDE共計批准了92個(以受理號計,下同)1類新藥(文末附具體名單),其中以1.1類申報的藥品有40個。在新藥當中1類新藥的關注度一直很高,那麼這些批准生產的1類新藥上市後情況如何?根據時間維度,我們先來簡要看看其中一些藥品的情況:1.
  • 最近11年獲批上市的1類新藥比此前23年翻10倍
    2008-2018年,我國有41個1類新藥獲批上市,這41個1類新藥中,有10個都是2018年獲批的。2019年,又有12個國產1類創新藥獲批上市……掐指一算,重大專項實施以來的11年,研發成功的新藥超過了專項實施前23年的10倍!
  • 3月丨31個新藥品種獲批臨床
    2018 年 6 月 4 日,基石藥業和 Blueprint Medicines 宣布達成獨家合作及授權許可協議,推進 3 個藥物在中國大陸及香港、澳門和臺灣地區的臨床開發與商業化,其中就有 BLU-667,Blueprint Medicines 將保留對相關產品在全球其他國家的所有權利。
  • 2019年這些新藥在中國上市 最值得期待
    2019年1月至2月,阿斯利康全球收割鳥苷酸環化酶激動劑利那洛肽和勃林格殷格翰的恩格列淨鹽酸二甲雙胍片沒有報產就直接獲批,住友的鹽酸魯拉西酮片獲批上市,以及恆瑞的首仿藥注射用替莫唑胺和長春海悅的首仿藥他達拉非片獲批上市,為2019年中國新藥獲批上市打造了一個良好的開端。2019年有哪些在中國上市的新藥值得期待呢?
  • 4款1 類新藥進入臨床,來自康方、時邁、祐和……
    今日,據 CDE 官網顯示,4 款 1 類新藥獲臨床試驗默示許可,正式進入臨床。 全球範圍內上市的靶向CTLA-4 的單克隆抗體藥品有 Bristol-Myers Squibb的 Ipilimumab(伊匹木單抗,商品名:Yervoy ),2011年3月25日經FDA批准上市,Ipilimumab 是全人、具有κ輕鏈的抗 CTLA-4 的 IgG1 型單克隆抗體。
  • 全球首個B肝靶向治療新藥進入臨床—新聞—科學網
    ,宣布西安新通藥物研究有限公司研製的肝靶向化學1.1類新藥甲磺酸帕拉德福韋(簡稱帕拉德福韋),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批准,正式進入臨床研究。研發報告顯示,帕拉德福韋藥理毒理、I期、II期臨床研究工作均已在美國等國家完成,且已獲得美國FDA的III期臨床批件,該靶向藥品核心製備技術已在美國、德國、歐盟、英國、法國、中國等13個國家和地區獲得專利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