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舟山市的一些社區矯正對象是漁民、船工,一出海就是十天半個月。生計與社區矯正之間的矛盾如何解決?當地司法局與矯正對象親屬籤訂合同,由他們充當擔保人,如果矯正對象失控,擔保人得承擔民事經濟責任。司法局還聘請138名船老大為社區矯正輔助工作者,在矯正對象隨船生產期間對其進行管理和教育。
來自浙江省司法廳的最新統計數據表明,目前,該省社區矯正對象的再犯罪率為0.1%,居全國最低水平。權威人士披露,如此驕人成績的取得,得益於浙江省4年多來創造的許多新經驗、新做法。
本報記者 陳東升
走出鎮司法所大門,王建軍長長舒了一口氣,他說自己有一種新生的感覺。
王建軍是浙江省海寧市長安鎮居民,因犯盜竊罪被判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緩刑一年六個月,在鎮司法所接受社區矯正。
「雖然沒在監獄裡服刑,但每個月的定期報到、集中教育、參加公益勞動,還是感覺到時刻都有許多眼睛在盯著我。」王建軍說,當然,這都是為我好。一年半來,在大家的管理教育下,我認識到盜竊是非常可恥的行為,今後,再也不幹這種傻事了。
與王建軍一樣,自2004年5月開展社區矯正試點工作以來,在浙江省,先後有27707名人員接受社區矯正,其中10693名已期滿解除矯正。來自浙江省司法廳的最新統計數據表明,目前,該省社區矯正對象的再犯罪率為0.1%,居全國最低水平。
浙江社區矯正對象如此低的再犯罪率從何而來?本報記者近日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採訪。
「社區矯正是與監禁矯正相對的行刑方式。」浙江省司法廳社區矯正處處長王景耀介紹說,作為一種刑罰執行制度,社區矯正在歐美一些國家已經有幾十年、上百年的歷史。儘管我國過去沒有使用社區矯正的名稱,但在刑罰執行制度中已經包含了社區矯正的一些具體內容,例如管制、緩刑、假釋等。
浙江省司法廳副廳長葛炳瑤介紹說,浙江省是我國首批開展社區矯正試點工作的六省(市)之一,4年多來,社區矯正試點工作獲得了長足發展,目前,已擴大到全省11個市49個縣(市、區)的738個鄉鎮與街道,創造了許多新經驗、新做法。
諸暨市楓橋鎮是「楓橋經驗」誕生地。開展社區矯正試點工作以後,楓橋鎮針對農村轄區面積大、矯正對象居住分散的實際情況,充分發揮綜治網絡健全、基層基礎紮實的優勢,對社區矯正對象實行「5+1」監管模式,即鎮司法所、社區矯正小組、公安責任民警、村居治調組織、矯正對象家屬共同對社區矯正對象實行全方位的監督和管理。
舟山群島位於東海,該市一些社區矯正對象是漁民、船工,出海捕魚或從事遠洋運輸經常一去就是十天半個月,生計與社區矯正之間出現矛盾。為解決這一矛盾,舟山市司法局本著受益與風險對等的原則,與矯正對象親屬籤訂合同,由他們充當擔保人,如果矯正對象失控,擔保人得承擔民事經濟責任。該局還把社區矯正向海上延伸,聘請138名船老大為社區矯正輔助工作者,在矯正對象隨船生產期間對其進行管理和教育。船回岸後,矯正對象必須馬上到司法所報到「補課」。
矯正先矯心,思想教育是促使社區矯正對象犯罪心理矯正的重要手段。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以《法律常識》和《大牆律師》為教材,浙江省各試點市、縣普遍制訂有年度教育計劃,堅持每月一次集中教育,讓社區矯正對象學法、懂法,遵守法律。
平湖市每個鄉鎮、街道都創辦有「育新學校」,每月把社區矯正對象集中在一起一天,學習時勢和法律常識;當湖街道組織矯正對象參加「徵文比賽」、「法律知識考試」,所有文章編成冊,發到每個矯正對象手中,相互學習,相互促進;黃姑鎮針對矯正對象中交通肇事者比例較高的特點,定期組織學習道路交通安全法;新倉鎮在端午節,組織矯正對象包粽子送給孤寡老人、困難戶,還開展了「感恩從母親開始」活動,要求矯正對象寫出感想,表達對母親的感激和對社會的感謝。
參加公益勞動是社區矯正的重要內容。在海寧市政府的支持下,海寧市司法局在尖山新區劃得500畝圍墾土地,建立起浙江省規模最大的社區矯正公益勞動基地。海寧市司法局局長金中一告訴記者,基地自今年4月份建立以來,已組織8批次467名社區矯正對象到這裡養護塘堤,種植瓜果蔬菜。
7月11日,海寧市司法局再次組織20名矯正對象到這裡勞動。望著自己親手種出的大西瓜,矯正對象喜上眉梢,頂著中午的驕陽,將採摘的近千斤西瓜送到附近的幾家敬老院。「老人們笑得合不攏嘴,一個勁兒地謝我們,那一刻,我特別有成就感。」矯正對象宋光林說。
從監獄回來後,杭州市上城區清波街道矯正對象鄭通達發現自己無家可歸了,原來的家已被拆遷,收養他的阿姨去世了,姨夫與四個姐姐都不認他,身無分文的他頓時陷入了困境。街道司法所了解到這一情況後,先幫他找到了一份工作,再找其姨夫協商調解居住問題,最終達成協議,由其姨夫一次性補償鄭通達23000元。到了年底,區司法局又幫助他申請到了廉租房,鄭通達終於真正擁有了自己的家。
浙江省司法廳社區矯正處副處長徐祖華介紹說,為幫困解難,四年多來,浙江省發揮市場經濟發達之優勢,先後建立了300多個就業安置基地,幫助指導6000多名社區矯正對象實現就業,解決了他們的後顧之憂。
據統計,在社區矯正期間,浙江省絕大多數矯正對象的思想和行為都發生了深刻變化,主動接受矯正,改過自新,以嶄新的姿態回歸社會。
不斷創新矯正形式幫助「浪子」回頭,是浙江社區矯正對象再犯罪率低的重要原因。據浙江省司法廳廳長趙光君介紹,最近,省綜治辦、團省委、司法廳等十家單位決定聯合開展「社區矯正志願者陽光行動」,以18周歲以下的未成年社區矯正對象為服務對象,通過志願結對方式,幫助他們積極改造、陽光成長。
本報杭州8月28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