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國時期,清州同盟為何能夠改變戰國格局?

2020-12-23 探究過去縱橫未來

日本戰國中前期,特別是這個時代,前三雄(今川義元,武田信玄,上杉謙信)就要謝幕,後三雄(織田信長,德川家康,豐臣秀吉)則即將登上歷史舞臺。

公元1560年5月,在日本戰國時期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桶狹間合戰」以後,有著「東海道霸主」之稱的足利氏名門今川義元身死。

緊接著蟄伏多年的德川家康,終於掙脫了牢籠,而德川家康會有何作為。不僅今川織田翹首以盼,整個天下都將拭目以待。

日本戰國大名—石田山成

德川家康趁著今川家大亂,從今川家獨立了出來,從新執掌三河一國,並且在往後數年,攻滅了今川家,當然這是後話,暫且按下不表。

公元1560年8月左右,為了穩固新的家族,讓自己站穩腳跟。而且織田信長也為了攻擊西邊的勢力,更由於其兒時,信長和家康是很好的玩伴,兩人關係雖然無血緣關係。但是親如兄弟,特別是「本能寺之變」前夕,家康還在為有信長這樣的好大哥沾沾自喜。

日本戰國大名—宇喜多直家

所以,雙方一致決定。要成立同盟,並且在同盟的基礎上,家康實際上也臣服於織田信長。

這一次同盟非同凡響,其對歷史的影響極其重大。

因為在織田家重城「清州城」舉行聯盟會談,所以歷史上將這一次同盟定名為「清州同盟」。

日本戰國大名—織田信長

清州同盟,達成了的主要政治目的,就是德川家和織田家背靠背,一個向東發展,一個向西發展,而且雙方無後顧之憂,在關鍵時刻,只要與一方結仇,那麼就也是另外一方的仇人。

比如攻擊一向一揆、火山比睿山的時候就是「織德聯軍」,又或者攻擊武田家、淺井家、北條家等家族時也是「織德聯軍」。

日本戰國大名—武田勝賴

在此後的二十餘年裡,日本戰國因為這次同盟,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可謂是翻天覆地。

好了這次我們就講到這裡。要想了解更多日本戰國時期的歷史,歡迎關注我以及評論留言。

相關焦點

  • 春秋戰國時期的政治格局是如何出現變化的?
    春秋戰國時期的周天子金字塔春秋戰國是個亂世,諸侯列國混戰不斷,逐漸破壞周天子的禮樂秩序,政治格局的平衡經數百年混戰終於被徹底顛覆,伴隨戰爭而來的則是百姓的流離失所,這對百姓而言是痛苦隨著新興地主階級的壯大,他們通過變革舊有的教育體系,改變了傳統的人才培育自天子出的模式,孔子、孟子、老子、鬼谷子等諸子百家廣收門徒,遊走列國,合縱連橫,將新興的發展理念和模式帶到了諸侯列國,間接推動變法運動的發展,新的制度逐漸建立起來,期間變法最為徹底的秦國,成為諸侯列國的最強者,也成為結束春秋戰國數百年亂世的核心力量。
  • 「日本戰國時代」與「中國三國時期」相差千年,為何總被拿來比較
    《三國英傑傳》、《真三國無雙》等,設有專門的三國課堂和三國知識考試等,還經常把他們的戰國時期和中國的三國時期相提並論。中國的三國時期,廣義上講是從190年董卓進京,至280年西晉滅吳、統一全國結束;日本的戰國時期,廣義上是指從1467年應仁之亂爆發開始,到1615年德川家康徹底消滅豐臣氏結束。那麼,年代相差千年、發生地點完全不同的兩個歷史時期為何會被放在一塊做比較呢?其實主要原因還是在於,兩個歷史時期存在著不少相似之處,加上日本從唐代以來也深受中華文化影響,自然容易將二者聯想在一起。
  • 盤點日本戰國時期的8大梟雄,其中德川家康排第七,武田信玄第三
    說起戰國,很多人第一想到的就是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其實不然,隔海相望的日本,也有一段被稱為戰國的特殊時期,也是諸侯互相徵伐,稱為日本歷史上少有的亂世;既然是亂世,自然不可能少了梟雄,而這裡主要來盤點下日本戰國時期的八位梟雄,看看都有誰吧。
  • 日本戰國,四國為何實力不強?看看戰國初期的局勢就明白了
    摘要:日本戰國,四國為何實力不強?看看戰國初期的局勢就明白了日本戰國時代,相比於九州地區,四國地區明顯離京都更近,但四國四面環海,地理上也疏離於政治與經濟中心,整體陷入極為混亂的交戰狀態,由於交戰方勢力相當,一直處於互相牽制的尷尬局面中。
  • 春秋戰國時期的中國人為何那麼具有創造力?
    首先,我們從春秋戰國時期的特定歷史時代說起在春秋戰國時代,由於各個諸侯國之間的戰爭不斷,造成了社會的大變革和大動蕩。在此期間,各諸侯國為富國強兵,取得霸主地位,廣泛招賢納士,利用 「 賢士」 們不同的思想學說以使自己的國家富足強大起來。
  • 魯國堅持到戰國後期才滅亡,為何不是戰國七雄之一呢?
    戰國七雄,戰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稱。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別是:秦國、楚國、齊國、燕國、趙國、魏國、韓國。值得注意的是,在戰國時期,還存在不少其他諸侯國。比如還有越國、巴國、蜀國、宋國、中山國、魯國等大國。
  • 春秋戰國時期,擁有孔子的魯國,為什麼沒有成為戰國七雄?
    春秋戰國時期,開始於公元前770年(西周亡國的時期),結束於公元前221年(秦朝成立的時期)。這一時期,是一個百家爭鳴、人才濟濟、思想開放而且活躍的時期,踴躍出了道家老子、莊子,儒家孔子、孟子,法家韓非子、墨家墨子等對後世影響極大的學術大家。
  • 才能平實、強敵林立的德川家康,為什麼能夠結束戰國亂世?
    德川家康結束了日本近百年戰國時代,開創日本史上最穩定的江戶幕府時期。那麼,他又如何取得這麼偉大成就的?在清洲同盟後,德川家康一直追隨織田信長打江山,也為德川家帶來發展,逐步脫離小大名的尷尬地位,特別是織田信長在桶狹間合戰後,取下今川義元首級,這讓德川家脫離今川家的控制,重新復興,反而獲得今川家的土地。
  • 「戰國七雄」時期各國戰神
    戰國七雄,戰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稱,經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王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周王室名義上為天下共主,實際上已形同滅亡,諸侯國互相攻伐,戰爭不斷。 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七國分別是:齊國、楚國、燕國、韓國、趙國、魏國、秦國。
  • 春秋曾經稱霸的越國,到了戰國為何沒有被列為戰國七雄
    越國是春秋時期的最後一個霸主,但是這個曾經讓中原各國恐懼不已的強大國家,在進入戰國時期之後沒能被後世列為戰國七雄之一。說實話,在當時無論是從人口、國土面積,越國都是響噹噹的大國,他佔據了今天長江三角洲的大部分地區,是一個典型的江南國度。
  • 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國,為何普遍都看不起秦國?
    在春秋戰國的歷史中,沒有任何一國的君主,曾想到最後會是秦國最終完成了統一的大業。因為,在春秋戰國歷史上的秦國,一直都受到了各諸侯國的排斥。而到戰國初期的霸主魏國,更是視秦國蠻夷,連年大舉用兵徵討秦國。正是這樣的背景下,秦國受到魏國的壓制達到了八十年之久。
  • 細數春秋戰國時期最受歡迎的3大學派,但這其中絕對沒有儒家!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焚書坑儒;漢武帝時期開始啟用董仲舒的提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這時候才真正得到認可,儒家自從也成為各朝各代唯一推崇的學說,但是在春秋戰國時期,儒家卻並不受各國君王待見,這是為何?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各個學派都在宣揚自己,然而這其中以法家、兵家、縱橫家最為吃香。在那個大爭之世,各國之間徵戰拼拼,各國的君王都以強大國力,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為宗旨,而儒家這種講究仁政,民貴君輕的學說自然不受各國待見。
  • 日本戰國人物:「超長待機」的德川家康
    德川家康,日本戰國三傑之一,德川幕府的建立者,又被戲稱為「老烏龜」,因為他特別能「忍」,又特別能活,「熬死」了一個又一個梟雄。德川家康的人生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今川人質、追隨信長、追隨秀吉、建立幕府。隨後松平元康與織田信長籤訂了「清州同盟」,雙方約定,織田信長往東、松平元康向西發展,攻守互助。同時,松平元康改名松平家康。
  • 戰國小課堂 | 大破函谷關,戰國時期名將匡章的實力如何?
    在春秋戰國時期,不同的學派得以湧現,各家族流派的思想在戰國世界中爭奇鬥豔,而儒家學派則是這「百家爭鳴」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孟子的思想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而戰國時期的齊國將領匡章,也是孟子廣大學生群體中的一員。匡章初學於魏國,在習得孟子的思想後,匡章也擁有了自己的理論知識體系。到了齊威王末年,他成功地成為了齊國將領。
  • 日本古代史,日本戰國三傑
    1570年,織田信長在金崎這個地方進攻大明朝倉義景,這個朝倉義景和織田信長的妹夫淺井長政是盟友,而淺井長政和織田信長也是盟友,但是他們同盟的時候,約定織田信長不能進攻朝倉家,所以,當織田家和朝倉家打架的時候,淺井長政選擇了大義,背叛了大舅哥織田家,與朝倉義景一起對抗織田信長。
  • 如果出生在戰國時期,你是哪國人?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經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弱小的諸侯國相繼被大國消滅。在此基礎上,周王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顯著減少,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消滅智氏,以三家分晉的結果為標誌,從而奠定了戰國七雄的格局。
  • 到日本,應該去看看這些戰國時期的城池遺蹟
    明治時期,各地的城池均伴隨著明治六年(1873 年)頒布的廢城令而被拆除、廢棄或因火災而損毀,更有甚者直接被舊日本陸軍作為材料來源地拆掉。城池遺址則相繼修建了行政機構、新的公園或者是神社,而主要城池的城郭舊址則幾乎全部成為舊日本陸軍的駐屯地。這些地方在太平洋戰爭中成為美軍的攻擊目標,在空襲和原子彈襲擊中,名古屋城、岡山城、和歌山城、廣島城等戰前的國寶遭受巨大損失。
  • 戰國時期的秦國,為何能打破諸侯並立的局面?耕戰只是原因之一
    我們在回顧戰國歷史的時候,總是會不由自主的以秦國的歷史為戰國的線索,來深挖這數百年的歷史。可實際上,戰國並不是秦國一家的歷史,在這段歷史時期,除了有秦國的存在,實際上還有山東六國的存在,以及在春秋時期大國爭霸中,倖存下來的「泗上十二諸侯」。
  • 日本戰國一代名將,修築了日本三大名城的名古屋城
    德川家康作為日本戰國的最大既得利益者,在著名的關原合戰之後,他基本取得了日本全國的實際領導權。在按功論賞的準則下,原尾張清須城城主福島正則轉封別地,而德川家康四子松平忠吉成為清須城新任城主。1607年忠吉病故,家康年幼的九子松平義直繼任。
  • 日本也有戰國時代,號稱比中國戰國場面更大?看過地圖後我笑了
    中國的春秋戰國時代大家都知道,周天子的天下王權薄弱,各地有實力的諸侯紛紛起勢稱霸一方,從此展開你爭我奪的地盤割據戰。戰國時期,雖然中國尚處於封建社會的初級探索階段,但王土面積也佔據了如今中國地圖的半壁江山,各國之間的戰爭也都場面盛大、規模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