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民族大學】以學術研究助推「四個轉變」
近年來,青海民族大學全面落實「四個扎紮實實」重大要求,緊緊圍繞「四個轉變」新思路,在學術研究工作中切實做到「真抓實幹」、拿出「真招實策」、捨得「真金白銀」、體現「真情實意」,激活了全校科研工作者的熱情,有力促進了學校科研工作良性發展。目前,該校突出生態文明建設、民族團結進步、推動經濟發展、繁榮民族文化等主題,強化科研創新,取得積極成效。
-
青海「高原應急培訓基地」正式揭牌成立
孫睿 攝中新網西寧9月11日電 (孫睿)青海「高原應急培訓基地」11日正式在青海師範大學揭牌成立。據悉,青海地處青藏高原,具有海拔高、地域廣、民族宗教多元等特點,既是穩藏固疆的重要戰略節點,又是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和邊疆穩定的重要安全屏障。
-
1958高原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是什麼樣 - 青海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本報記者 田得乾 「我們將在信息化建設及人才培養、工業網際網路、文旅產業融合發展、數字農業與電子商務、智慧城市與智慧社區、智慧物流與新零售等領域進行業務探索和深化落地,形成垂直領域的行業解決方案,打造青海省智慧城市試點園區的新標杆。」
-
青海科技創新論壇關注高原特色農牧產業化發展
附加值最高的青稞青稞是青藏高原原住居民藏族的「生命之糧」,至今已有3500年的種植歷史。青海省是全國開展青稞育種研究最早的省區之一,研究水平一直在全國處於前列,先後育成多個「崑崙」系列高產優質品種,形成了適應多個生態類型區的品種群。
-
青海:一粒小青稞挑起特色產業發展大梁
亙古綿延的青藏高原,孕育了太多的神奇,一粒小青稞的光輝已經閃耀了數千年。青稞在青藏高原上種植有3500年歷史,是青海省種植歷史悠久、分布最廣的糧食作物之一,是我國藏區的第一大作物、主導優勢作物和藏區同胞賴以生存的主要食糧,也是釀造工業、飼料加工業的重要原料,同時也形成了極富民族特色的高原農耕文化。
-
青藏高原首個「高原應急培訓基地」在青海揭牌成立
新華社西寧9月11日電(記者趙玉和)青藏高原首個「高原應急培訓基地」11日在青海師範大學揭牌成立。這個培訓基地有望助力提升我國高原地區防範重大災害、化解安全生產風險的能力。加強應急管理教育培訓工作,是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的重要途徑。青海省應急管理廳副廳長王月雲說,近年來,青海著力打造具有高原特色的應急管理人才培養基地,推動應急管理「管、產、學、研」一體化發展。
-
高原教育可持續發展峰會落幕
為了高原的每一個孩子——高原教育可持續發展論壇日前於青海西寧召開。中國教育學會原會長、北京師範大學原校長鍾秉林教授,青海省教育廳副廳長梅巖等出席了本次論壇。 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北京師範大學教師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朱旭東教授為本次論壇做開幕式致辭,並作關於兒童發展及其教育目標重構的演講。他強調,要緊緊圍繞高原地區教育研究開展政策諮詢和社會服務工作,整合多種發展資源,大力支持青海師範大學教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鍾秉林以《迎接新的挑戰,實現跨越發展》為題作主題演講。
-
中美科學家在青藏高原取得高原醫學研究歷史突破
「這項研究是《國際人類基因組單體型圖計劃》的一個組成部分,它凝聚了中國科學家30多年的心血,也是中國高原醫學界在《科學》雜誌上發表的第一篇論文。」這項研究中方負責人、國際高原醫學會常務理事、青海大學副校長格日力告訴記者。
-
打造具有青海「符號」的文旅休閒產業——訪青海省旅投集團黨委...
就如何更好推進青海省文化旅遊融合發展,本報記者專訪了青海省旅投集團黨委書記鄭瑞潔。記者:眾所周知,青海有獨特的旅遊資源,對青海利用文化旅遊資源優勢,發展文化旅遊休閒產業,您有什麼想法?今年青海有300個鄉村被納入高原美麗鄉村建設,87個村莊有望成為國家森林鄉村,這些都為我們打造以美麗鄉村為基礎的文化與旅遊休閒產業提供了依託。
-
青海構建青藏高原現代牧場模式
青海構建青藏高原現代牧場模式 2018-09-27 14:10:48羅雲鵬 攝 中新網青海玉樹9月27日電 (記者 羅雲鵬)記者27日從青海省科技廳獲悉,針對特色生態畜牧業高質量發展、農牧區鄉村振興中存在的若干重大科技需求,該省正構建青藏高原現代牧場模式,冀此為青海傳統畜牧業轉型升級提供科技支撐和樣板。 青海是中國的四大牧區之一,畜牧業是青海的支柱產業。
-
...半導體產業崛起助力——記亞洲矽業(青海)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60年前,有這樣一群人,他們背井離鄉來到青海高原,為中國核武器的研發奉獻了青春和熱血。今天,有一群新時代的科技工作者,他們紮根西部,同樣把自己的青春和熱血奉獻給了這片土地,使我國新能源產業引領全球,屹立在世界之巔。宗冰就是他們中的一員。
-
「大美青海——新中國成立70周年青海民族自治地方發展成就展...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客戶端訊 11月7日,「大美青海·新中國成立70周年青海民族自治地方發展成就展」海東主題日活動在北京民族文化宮隆重舉行。主題日通過政務活動、圖文展覽、文旅推介、文藝演出等形式向與會領導和首都各界人士充分展示了海東70年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經濟社會發展和民族團結進步取得的巨大成就,多層次展示了海東厚重的歷史文化、特優的產業發展和多彩的民族風情。
-
青海燕麥產業:品牌塑造之路尚遠
資源有優勢 技術很紮實 發展燕麥產業,我省的優勢在哪裡? 青海地處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被公認為全球四大無公害、超淨區之一,氣候冷涼,日照時間長,土壤類型多樣、有機質含量高。燕麥鬚根發達,耐貧瘠、耐旱、耐寒,在一些荒溝、荒坡、淺山以及高寒地區均可種植,我省的氣候地理條件在發展燕麥產業方面具有天然的優勢。
-
高原小漿果走向大產業
成熟的白刺果晶瑩剔透,形似一串串紅瑪瑙,這種被稱為「高原紅珍珠」的漿果多年來一直被當地牧民用來餵食牲口。一次偶然的機會,科研人員發現,吃下白刺果的母牛產仔率增加,這一奇怪的現象,為小小的白刺果打開了新產業之門。
-
青海少數民族地區漢語教學研究
青海少數民族地區漢語教學研究◎ 王怡雯 /文一、少數民族地區漢語教學現狀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隨著我國國際地位的提升,漢語在國內和國際的地位愈發得到重視,不斷鞏固著其作為我國各個少數民族之間最通用的交際語言的作用。同時,中國作為一個人口眾多且民族種類也很多的國家,漢語在各民族之間的影響不斷擴大和深化,對民族地區人們的影響也愈發深遠。
-
貴州民族大學、大連民族大學、青海民族大學最新排名及投檔線
在2020校友會中國大學排名中,貴州民族大學排名第313;大連民族大學排名第315;青海民族大學排名第310。在2020武書連中國大學排名中,貴州民族大學排名第303;大連民族大學排名第365;青海民族大學排名第320。
-
青海青稞產業駛入快車道 商品化率達83%
人民網西寧9月28日電(張晨)9月28日,由中國作物學會和青海省農牧廳共同主辦的「2018中國·青海青稞產業發展推進行動啟動會」在西寧召開。會議以「綠色、優質、發展」為主題,吸引了業內專家、企業家等70餘人共商青海青稞產業發展大計。 青稞俗稱裸大麥,具有生育期短,耐寒性強等特點,是我國藏區的第一大作物,也是釀造工業、飼料加工業的重要原料。為推進青稞產業發展,青海省農牧廳特邀全國從事青稞研究的6位著名專家和雜糧產業化開發企業家,組建了青海青稞產業發展諮詢專家組,研究藏區及青海青稞產業發展瓶頸,探討青稞全產業鏈發展模式。
-
青海高健生物:讓全國人民享用高原特色綠色食品
小小青稞成就大健康青稞,生長在青藏高原地區,作為青藏高原上獨有的糧食作物,一直深受當地群眾的喜愛。隨著科技的發展,小小的青稞藉助自身的優勢逐步實現了華麗轉身,正在逐漸走上一條生物高科技的循環發展之路。小小青稞成就大夢想青稞是大麥的祖先,距今已有6000多年,是青藏高原上最古老的農作物之一。青海高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立足青海本土,用高科技和現代工藝技術開發和利用青海高原特色資源「青稞」,研發出了一系列屬於高原的特色產品青稞餅乾、青稞飲料、青稞奶茶等。
-
——第十八屆中國·青海綠色發展投資貿易洽談會特刊
青海地處絲綢之路經濟帶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主線,位於新亞歐大陸橋、中國—中南半島及中巴、孟中印緬三大經濟走廊的交匯地帶,位於青藏高原東北部,東鄰甘肅,南聯川藏,西接新疆,是古絲綢之路南線的重要通道。在新的歷史時期,青海將開啟從研究地方發展戰略向融入國家戰略轉變的新徵程。
-
【全國文明校園展播】青海師範大學
青海師範大學建於1956年。學校已形成具有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留學生教育、成人教育和職業教育的完備教育體系,學科專業覆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管理學、藝術學等10大門類,已成為文理工多學科協調發展,具有教師教育、高原地域和民族特色的省屬重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