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至上,「文賊」當道

2020-12-25 新浪科技

來源:創事記

歡迎關注「創事記」的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朱曉宇

來源:燃財經(ID:chaintruth)

「吸毒嫖娼的藝人都受到了懲罰,一些有道德問題的藝人也被限制出鏡,為什麼被法院判決的『文賊』卻被資本和平臺追捧……」

以上內容,來自111位編劇、導演、製片人、作家在12月21日晚發出的聯名信,題為《抄襲剽竊者不應成為榜樣!》,信中點名於正和郭敬明,稱其有抄襲劣跡,卻在一些網絡平臺、電視臺的綜藝節目中,以節目導師、嘉賓的面目出現,在節目內外進行話題炒作。

聯名信指出,這樣的「文賊」在網絡平臺、電視臺被捧為導師,讓他們販賣「成功學」,在社會上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對青少年樹立了非常壞的榜樣。

隨後,#111位影視從業者聯名抵制於正郭敬明#登上了微博熱搜。截至發稿前,該熱搜的閱讀量已經達到4.7億人次,討論跟帖6.2萬條。12月22日晚,這一聯合抵制的名單新增了45名影視從業者,達156名。而至發稿前,於正和郭敬明並未對此作出回應。

據AI財經社報導,知名編劇汪海林是行動參與人之一,他介紹,這封聯名信從召集參與人到正式發布僅用了一天多時間,「所謂一呼百應,他們這種一邊抄襲,一邊在社交網絡招搖,對行業毫無敬畏的行為早就引發了業內眾怒。」

此前,汪海林和於正曾多次隔空互懟,並登上微博熱搜。汪海林還曾發文稱,於正和郭敬明已經被中國編劇行業開除了,在編劇這個行業裡「社會性死亡」了,「任何正規的編劇活動裡都不會有他們出現。」

然而,於正和郭敬明卻是一些網絡平臺、電視臺的座上賓。

12月12日,浙江衛視的綜藝節目《我就是演員3》播出,於正和演員章子怡擔任導師,中央戲劇學院教師劉天池、演員張頌文、郝蕾組成表演指導團,三方共同為演員打分。此前,於正還擔任過優酷一檔綜藝節目《演技派》的發起人,參加過B站的《我是特優聲》等。

來源 / 豆瓣

而在騰訊視頻推出的《演員請就位》自製綜藝節目中,郭敬明已經連續兩季擔任評委,在評委席上,與其並列的是導演陳凱歌、爾冬陞、趙薇等人。此前,郭敬明曾在江蘇衛視的《最強大腦》中擔任嘉賓,也曾在東方衛視的《中國夢之聲》和廣東衛視的《中國好男兒》等節目中出任導師。

人前風光的背後,郭敬明和於正都曾深陷抄襲的泥淖,並與原作者對簿公堂。

郭敬明曾有多部作品被指抄襲,有定論的是《夢裡花落知多少》。2004年,作家莊羽起訴郭敬明的《夢裡花落知多少》抄襲其原創作品《圈裡圈外》,法院一審判決認為郭敬明在作品中剽竊了《圈裡圈外》具有獨創性的內容和情節,判處郭敬明和春風文藝出版社賠償莊羽損失20萬元,並向其公開致歉。官司經二審、終審,一直打到2006年,結果都是維持原判。

據媒體報導,於正曾三年九次陷抄襲門,最轟動的一次是在2015年,瓊瑤起訴於正侵權,同時對播出單位——湖南衛視一同追究責任。同年,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宣判,《宮鎖連城》侵犯了《梅花烙》的改編權,於正被要求向瓊瑤公開賠禮道歉,五家被告則共計賠償500萬元。於正隨後提起上訴,北京高院經二審後作出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敗訴之後,雖然郭敬明賠償了莊羽經濟損失,但是態度依然強硬,以「為了我的粉絲」為由,拒絕道歉。於正在拿到判決之後,賠償了經濟損失,但也一直未履行向原作者道歉的判決。在前幾日與汪海林的罵戰中,於正回應表示:不想提及自己的過去,以後拿作品說話。

被同行唾棄的於正和郭敬明,卻混得風生水起,原因是一些網絡平臺、電視臺「一切唯收視率論、流量論」,用他們來追逐點擊率、收視率,博人眼球。聯名信稱,「這種做法引起了相關從業者和社會各界的極大反感,大家對此感到非常遺憾和無比憤慨。」

那麼,這封聯名信,矛頭對準的是抄襲的同行,還是追捧他們的資本和平臺呢?

在汪海林看來,平臺用汙點藝人是故意而為之。所以,最壞的還是平臺。

不過,接近網絡平臺的人士表示,聯名信並沒有針對平臺,平臺會播出很多節目,於正和郭敬明只是其中一個導師而已。這還是編劇行業內部的矛盾,於正和郭敬明一直被人罵,但沒什麼用,聯名信也在呼籲平臺,不給抄襲剽竊者提供舞臺。

「汪海林之前是一個挺有名的編劇,因為口無遮攔,平臺和他的合作都變少了很多。」另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平臺是編劇吃飯的地方,大家沒必要砸自己的飯碗。「聯名信的發布,主要還是於正和郭敬明犯了眾怒,抄襲證據確鑿,還拒絕承認拒絕道歉,這個情況很惡劣,也讓整個中國的影視編劇的同行們蒙羞,都覺得是一件很恥辱的事。」

不過,資本或平臺很青睞於正和郭敬明,因為他們能掙錢,老百姓也沒有因為他們有道德瑕疵,就抵制他們。所以資本或平臺並不介意他們有抄襲的過往,仍跟他們保持友好合作。

參與聯名信的從業者,顯然並不認同資本或平臺的價值觀。因此,在聯名信中,除了痛罵於正和郭敬明,也明確指出了平臺存在的一些問題。

流量論惹爭議

聯名信中,一些網絡平臺、電視臺「一切唯收視率論、流量論」,就是從業者們的眼中釘。

此前,汪海林曾發文表示,「有時候平臺挺壞的,他們知道於正、郭敬明名聲不好,容易招罵,就故意讓他們參與節目,讓大家罵他們引起關注。之前有個評獎第一次搞,擔心沒有關注度,就特意將於正列入提名,大家一罵,他們再表態把他撤下,一提一撤,熱度就有了。讓他們參加節目就是草船借箭,他們是炮架子,讓人射的。就怕大家不罵,所以,最壞的還是平臺。」

來源 / 微博 燃財經截圖

最近幾年,於正和郭敬明作為網絡平臺們的寵兒,成功遊走在影視行業的最頂端,靠的就是有流量。雖然兩者的每部作品都有不少爭議,但對於平臺們來說,爭議就是流量;另外,於正和郭敬明也用事實證明,他們產出爆款的機率比同行們大很多。

《小時代》系列電影從推出至今,雖然一直被冠以「爛片」的稱號,但有了網絡平臺的鋪墊,郭敬明在一片罵聲中還是狂攬了20多億元的票房,愛優騰三大視頻網站同時坐擁《小時代》系列電影版權,也是這部作品讓郭敬明拿到上海電影節最佳新人導演獎。

今年,郭敬明的《爵跡2:冷血狂宴》被騰訊視頻包攬買下;由郭敬明指導的《雅晴集》也在鋪天蓋地的宣傳之下,成為今年年底待映新片中熱度最高的一部,更是被郭敬明視為摘掉爛片導演的翻身之作。

於正這邊,已經成為網絡平臺們的戰略合作夥伴,不僅每年都能為播放平臺提供了穩定又有流量的作品,還能參與平臺的綜藝製作。2020年初,於正旗下的歡娛影視與優酷合作的《演技派》節目,成功為於正個人吸了一波粉,並帶火了於正旗下的多位新人演員。

於正的歡娛影視今年已經出現在多家平臺的招商發布會上,包括將在愛奇藝播出的《傳家》、騰訊的《大唐女兒行》和芒果TV的《尚食》等。

汪海林稱,這幾年,網絡平臺們對流量情有獨鍾、更偏愛有流量基礎的IP項目,周圍很多編劇的原創作品,都被網絡平臺們相繼踢出局。這種亂象導致市面上的內容作品種類單一,容易產生審美疲勞化,導致國內的影視行業停滯不前。

「近幾年,我們的影視作品水準,在不斷地下降。以首爾國際電視節長劇獎為例,之前我參與寫作的《臥薪嘗膽》就拿過最佳長劇獎項,那時候我們的對手是美劇的《都德王朝》和日劇的《朱雀》。後來《喬家大院》拿過最佳長劇,《闖關東》拿過最佳編劇,高希希版的《新三國》也拿過最佳長劇獎。」

《知否知否》劇照來源 / 豆瓣

汪海林說,自從平臺大搞IP項目以後,國內的影視行業就再也沒拿過獎,因為不生產這種產品了,平臺們也不要這種作品了。「《三生三世十裡桃花》、《知否知否》這些作品雖然有流量,但是拿不了國際獎,如果把這些作品拿到國際上參評,是很丟人的。」

在影視行業內,IP泛指擁有一定知名度的個人、小說、遊戲、動漫和電影電視劇。如果編劇、導演靠著某部作品一炮打響,那麼個人也可以成為一個行走的IP,從這個意義上說,於正和郭敬明就是一個大IP。

有不少影視影視行業從業者向燃財經表示,在跟網絡平臺合作的過程中,愛優騰三大平臺都非常迷戀流量和IP,合作項目先看編劇作者是否擁有知名度、劇本是不是知名人物撰寫或者IP改編、暫定的演員是不是流量大咖等,任何一個環節沒有達到流量或者IP的標準,都容易被斃或者被內容降級。

現今翻看三大視頻網站,有超9成的網絡連續劇,來自IP改編。

比如,愛奇藝「百部大劇」片單,就匯聚了眾多頭部超級IP,包括《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火王》、《河神2》、《老九門2》、《盜墓筆記3》等。

愛奇藝製片部門工作人員馮霞表示,因為IP劇本身就有粉絲基礎,前期不用做很多宣傳就會有很多人去關注。而且視頻平臺更加偏好短劇,播放周期太短,IP劇本更適合視頻網站的調性。「更重要的是,IP的價值鏈條長,一部好的IP可以改編成影視劇、遊戲、甚至是動漫,一魚多吃更符合資本的遊戲。」

製片人李明翰說,「平臺製片人在衡量IP劇本的時候,會根據原IP小說,或者原IP遊戲來衡量劇本的市場反響情況,但是面對原創劇本的時候,就沒有評估能力了。雖然國內原創劇本的水平暫時很難比肩好萊塢和韓國,但是也不乏一些有一定實力的劇本,不過,這些劇本在IP為王的時代很難有出頭的機會。」

IP排擠原創

騰訊公司副總裁兼企鵝影視CEO孫忠懷曾在公開演講時表示,「走過以流量為核心的『圈地』階段,製作精良、擁有高口碑、高流量的精品化內容正成為視頻行業最為核心的競爭力。」

不過,精品化內容來源於IP還是原創,平臺與編劇的分歧,存在已久。

早在2015年11月,時任阿里影業副總裁的徐遠翔就曾表示,IP才是信息傳播最有效的方式,信息有效到達的人越多,就越成為一個超級IP。「我們現在的方式完全是顛覆性的,我們不會再請專業編劇,包括跟很多國際大導演談都是這樣,我們會請IP的貼吧吧主和無數的同仁小說作者,最優秀的挑十個組成一個小組,然後再挑幾個人寫故事,我不要你寫劇本,就是寫故事,也跟殺人遊戲一樣不斷淘汰,最後那個人寫的最好,我們給重金獎勵,然後給他保留編劇甚至是故事原創的片頭署名。然後我們再在這些大導演的帶動下找專業編劇一起創作,我們覺得這個是符合超級IP的研發過程。現在很多人都在講IP,但不是所有人都具備IP的開發能力。」

當年,這番言論在編劇圈內引起軒然大波,群情激憤的程度不小於這次111位從業者的聯名信。

近幾年來,IP對原創的排擠和編劇們的邊緣化,卻在真實發生。關於編劇署名權的糾紛,也屢見不鮮。

陸遠是一名職業編劇,也是一家影視公司合作人,十幾年來參與過不少反響不錯的影視作品。

2010年開始,《宮》、《步步驚心》、《古劍奇譚》、《神鵰俠侶》、《武媚娘傳奇》等古裝偶像劇爆火螢屏長達6年之久。2017年,在古裝題材很受歡迎的背景下,陸遠也開始創作一部古裝偶像劇的原創劇本。劇本前後共耗時2年,是陸遠用時最長、最用心之作。

《步步驚心》劇照來源 / 豆瓣

據陸遠介紹,這部古偶劇本共有24集,由於此類題材受歡迎度較高,影視作品播出後大多反響不錯,因此也吸引不少影視投資人前來接洽。

不巧的是,2019年3月,廣電總局對各大電視臺下達了新規定:所有衛視綜合頻道黃金時段每月以及年度播出古裝劇總集數,不得超過當月和當年黃金時段所有播出劇目總集數的15%。這意味著此類題材的電視劇,很難上星播出。受此影響,原定2019年3月27日播出的古裝神話劇《新白娘子傳奇》被撤檔,《東宮》等作品也被從視頻網站首頁推薦列表上移除。

陸遠的劇本題材,與限古令撞了個滿懷。不少投資人為了規避風險,暫時擱置了對此類題材的推進,陸遠只好調整方向,轉向網絡平臺。「網絡平臺這些年一直都在買片屯劇,為平臺補充內容,當時三家平臺知道這個項目之後,都找過來看了項目並透露了合作意向。其實三家給到的投資、資源基本上差不多,我就選擇了一家預計推進流程更快的平臺。」

拒絕了其他兩家之後,為了適應平臺的短劇風格,陸遠把劇本做了調整,原定的24集分為前後兩季,每季12集。「修改的過程中,平臺也派了責編跟著我修改、調整,前後大概用時一年,而調整後的項目也順利進入大廠過會(平臺的內部大會評估流程),可以說離籤合同就差臨門一腳了。」

據陸遠透露,項目進入大廠後,評級小組均打出了A+的評級,預估投資1億元,平臺按照自製劇的形式推進並全額投資。按照慣例,陸遠的影視公司作為承制方,可以拿到7-10%的承制費,也就是700-1000萬元之間,除了項目承接費用外,他的劇本也能拿到不菲的版權費。

修改劇本與推進合同是在同步進行中,作為項目承制方,陸遠已經給平臺報過製作團隊名單,包括美術、導演等製作團隊,其中首選是哪個團隊、備選是哪個團隊都已經跟第三方團隊做了接洽,這些合作團隊報出的預算都在平臺評估的範圍之內。

合作流程推進到這一步,陸遠覺得基本上是穩了,就在他對這個項目進行攝製籌劃之際,平臺製片人突然改口說要換個承制方,要跟自己指定的團隊合作。

陸遠表示,「如果剛開始按照市場行情收購,可能我就賣掉了,但是現在我參與這場劇本修訂已經近一年,加上劇本創作,一共耗時3年,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而且,如果賣了,作品完成播出後,編劇署名上,我會被聯合署名的編劇擠在後面,甚至有可能都署不上名字,影視編劇就靠著作品吃飯,現在我完全被當成一個槍手在寫作,怎麼可能會同意?」

合作暫停之後,陸遠久久不能釋懷,他認為平臺的行為完全是在欺凌中小影視公司。原本陸遠打算靠此項目揚名,可是按照行業的規矩,項目在某家平臺流轉一圈又被斃掉,這部劇就很難再有出頭之日。陸遠說,「因為項目一早就確定與一家平臺合作,也就拒絕與別家談判。歷時一年後,項目又在平臺流產,大家不會覺得是平臺的問題,只會覺得是你的項目太爛了。」

這種情況也同樣發生過影視人楊帆身上,只不過相比陸遠,楊帆的被動出局稍顯體面一些。

據娛理報導,2018年,楊帆所在的影視公司買了一本小說的IP準備改編,IP作者在當時小有名氣,各家平臺知道這個項目之後,都表示出了合作意向。等到楊帆的公司敲定完一家意向平臺,並耗時一年做完了全劇本、綜合修改完平臺意見、過完合同條款之後,平臺的負責人突然要塞進來另一個承制方,讓兩方承制項目。

由於存在兩個承制方,會導致項目很難進行下去,楊帆拒絕了平臺的要求。在遭到拒絕後,平臺方表示要收購項目,自己和指定的影視公司合作。

其實,項目走到這一步,楊帆的公司沒有更好的選擇。如果收回來自己做,再去找別的平臺合作,也賣不上什麼好價錢,即便是再合作其他平臺,第一可能面臨被壓價;第二其他平臺會重新修訂劇本,這些趟過得渾水可能會再次經歷,新的平臺依舊有新的喜好和要求,給出來的意見也不一樣,沒有人會直接接盤的。因此,賣掉項目,是楊帆唯一的選擇。

獨立製片人劉穎表示,過去幾年,由於居高不下的版權成本,使得愛優騰三家視頻網站紛紛下場去做自製劇,隨著三大視頻平臺的頭部效應越來越明顯,平臺在內容製作上的話語權越來越高,版權劇被平臺自製劇擠走,平臺和相關利益影視公司抱團,除了二環內的華誼、博納等影視公司,外面的團隊很難擠進平臺的合作圈,導致二環外的獨立製片人以及中小型影視公司接連轉行或破產。

汪海林也持類似的觀點,他向燃財經表示,最近幾年,視頻網站喜歡把蛋糕都分給了自己人,有的公司好不容易拿到了好項目,有機會跟平臺合作,結果中途就被平臺們給踢出局,項目被迫賣給視頻網站。這樣的事情,在影視圈裡太常見了。

不過,一位接近視頻網站的人士表示了異議,他說,好的內容,平臺都求之不得。如果暫時沒有合作的,也會保持一個良好關係。在合作過程中產生糾紛的情況應該是個案,不能因此說平臺有惡意打壓的行為。「一般來說,投資上億的劇,就屬於大製作了,平臺更傾向於用長期合作夥伴,也是可以理解的。」

平臺用人任性

近幾年,由於版權大戰,內容成本水漲船高,使三家視頻網站的虧損不斷擴大。數據顯示,2018年騰訊視頻的版權支出達到250億元,愛奇藝的版權支出為100億元,優酷版權預算300億元。

「每一部劇的誕生,其實都是一次豪賭。」一位接近網站平臺的人士說,劇本要好,製作要精良,宣發要到位,劇越大,投入的錢就越多,所以,大部分製作公司,也都希望和平臺合作,讓平臺來託底。「只有對自己的內容極度自信的團隊,才會單獨製作,再同時賣給所有的平臺,這樣能賺大錢,但也可能血虧,這部分內容,佔比極小。」

同樣的道理,平臺在挑選內容的時候,肯定也會考慮回報率。而IP,就是最簡單的衡量標準。因為其他指標,比如內容質量,話題性等,主觀因素更強。

陸遠表示,在跟平臺合作的過程中,對方衡量好作品的關鍵不在於劇本的質量,也不在於演員的演技,更多還是糾結於劇本是不是IP,演員有沒有流量。

「選角的過程中就曾強調,在預算的基礎之上,儘可能請到最大的流量。一個劇本評級為B+,但如果能請到頂流卡斯就能被升級為A或A+,相反,如果劇本評級為A+,但是請不到好的流量,則會被降級。」

不過IP的流量效應,並不是每次都奏效。根據德塔文的統計,截至2020年9月下旬,各大網絡平臺共有20部總集數在20集以下的網劇播出。雖然播了20部,但是真正的精品、或者至少造成了一定社會反響的劇作,其實不足五分之一,且社會反響高的作品,基本集中於懸疑類型。

德塔文的統計顯示,20部網劇作品中,景氣指數超過0.9、即造成一定程度社會反響的劇作僅有四部,分別為《隱秘的角落》、《摩天大樓》、《龍嶺迷窟》和《白色月光》。其中在20部作品中,有17部是由網絡IP改編,但僅有三部造成一定程度社會反響,而三部原創劇本中,一部的《白色月光》已經出圈,從這個比例上來講,IP出爆款的比例並不算高。

《隱秘的角落》劇照來源 / 豆瓣

劉穎向燃財經表示,「視頻網站的製片人太過於沉迷IP,以至於讓不少影視圈的人質疑他們是否具有衡量好作品的能力。其實好作品不僅局限於IP,當年《唐人街探案》就是最好的例子,陳思誠做完劇本之後找了幾圈都沒人投資,最後萬達電影成了陳思誠的伯樂,現在唐探已經成為了非常成功的IP。這樣的例子,我鮮少在網絡平臺的身上聽到。」

劉穎認為,近年來愛優騰的話語權越來越強,中小影視公司和製片人都的生存空間受到了很大的擠壓,參照國外的發展模式,平臺自製和獨立製片人都有自己的生存空間,但目前國內的情況卻並非如此,「我也在期待,能給獨立製片人更多的可能。畢竟平臺製片人和影視公司的製片人,對於內容的出發點是不同的。」

汪海林稱,視頻網站一直在打造閉環,也就是說,視頻網站既是播出平臺,又是製作平臺,還把控著能大量產出IP的文學網站,「控制項目源之後,平臺還籤了演員,別的影視公司要拍戲,想在平臺播出,就得用平臺指定的演員。所以現在變成了,產出什麼內容由平臺說了算。因為,IP是他的、藝人是他的、買是他們、播出是他們、掌控流量數據的還是他們。」

企鵝影視高級副總裁馬延琨也曾表示,騰訊內部對內容的定位:「通過優質的內容產生偶像,再造新的內容價值鏈,形成產業鏈閉環。」隨著網綜進入超級IP時代,騰訊視頻自製綜藝的思路也不再是單純的某一檔節目,而是一個創造IP並布局全產業鏈的過程。

這個閉環,自製劇是一個關鍵支撐點。

2009年,隨著土豆網製作的《Mr.雷》的問世,「網絡自製劇」開始進入觀眾視野。當時一集的版權價格不過1000元。2012年,搜狐視頻自製的《屌絲男士》成功逆襲,一舉獲得了3億播放量,之後,越來越多的視頻網站加入網絡自製劇的大軍,如優酷的《泡芙小姐》、愛奇藝的《靈魂擺渡》、騰訊視頻的《我為宮狂》、新浪視頻的《杜拉拉升職記》等,其中一些自製劇的點擊量甚至超過了衛視主推的大製作電視劇。

自製劇不僅成本低,還具有效率高、傳播快、播放較電視和電影院更便捷等特點,使得愛優騰逐漸聚焦在自製劇身上。據悉,目前各平臺自製劇(含合制劇)的佔比已超過50%。一位接近平臺的人士說,「自製劇的形式更多樣,比如時下流行的幾分鐘短劇,UGC或PGC都可以,甚至都不需要專業編劇。」

微博資深娛評人制杖妹表示,「這些年,隨著網絡平臺的壯大,版權劇逐漸被平臺自製劇擠走,小型公司接連破產,影視公司由傳統意義上的甲方變為乙方。」

劉穎觀察到,哪怕不是平臺100%投資的自製劇,而是參與投資的版權劇,承制方在選角的過程中也會參考平臺意見,根據平臺的喜好,給出擬邀演員,做出第一意向和備選意向。平臺再綜合給出項目定級。

不同平臺對不同類型劇也有自己偏好的演員,比如騰訊視頻的甜寵劇喜歡用趙露思,芒果最喜歡用新人演甜寵劇,這類劇製片人對演技要求不高,第一需求就是外形,一部有水花的甜寵劇之後,新人片酬可能從十幾萬元漲到八十幾萬元。

而陸遠的古裝原創劇本,也收到了平臺類似的選角調整:「我收到的第一個調整要求就是要用他們自己的選角團隊,除了男主一番(主角)是雙方協定之外,其他的二番及二番往後的角色必須是平臺指定的藝人,這些藝人都是平臺自己籤約的藝人,已經合作公司與平臺籤分約的藝人,從推薦的名單來大多數都不大符合角色設定,但沒辦法,如果籤合同定角就得按照平臺的想法硬上。」

如今,視頻網站的觸角伸到了影視製作的全產業鏈,包括IP項目孵化、影視製作、藝人、宣發、買、播等。平臺在主導一切的情況下,用人就難免任性,這也給了於正和郭敬明巨大的生存空間。在相關從業者聯名聲討後,這個行業是否會有所變化嗎?

相關焦點

  • 流量當道、顏值至上,「偶像養成」養成了什麼?
    然而,在繁榮娛樂產業、形成「進口替代」的同時,流量當道、顏值至上的「養成模式」,「一切以愛豆利益為中心」的價值導向和圈層文化,也給粉絲經濟投下了陰影。(編者注:「愛豆」即英文「idol」——偶像的音譯。)
  • 作品才是王道,於正郭敬明被痛斥「文賊」,觀眾對內鬥不感興趣
    一封聯名公開信,匯集了111位娛樂圈刀筆手,齊聲痛斥「文賊」!直揭於正、郭敬明抄襲不道歉的劣跡,直指他們上綜藝節目製造話題搏取流量的偽榜樣示範令人反感,呼籲行業圈內不給抄襲剽竊者提供舞臺,將他們從公眾媒體中驅逐出去。公開信力透紙背,隔著屏幕仿佛能感受到眾人怒火的熾熱!
  • 為什麼被法院判決的「文賊」卻被資本和平臺追捧
    燃財經(ID:chaintruth)原創作者 | 朱曉宇編輯 | 林文龍「吸毒嫖娼的藝人都受到了懲罰,一些有道德問題的藝人也被限制出鏡,為什麼被法院判決的『文賊聯名信指出,這樣的「文賊」在網絡平臺、電視臺被捧為導師,讓他們販賣「成功學」,在社會上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對青少年樹立了非常壞的榜樣。隨後,#111位影視從業者聯名抵制於正郭敬明#登上了微博熱搜。截至發稿前,該熱搜的閱讀量已經達到4.7億人次,討論跟帖6.2萬條。12月22日晚,這一聯合抵制的名單新增了45名影視從業者,達156名。
  • 網際網路「流量經濟」盛行 更要警惕「流量至上」
    這些年,網際網路「流量經濟」盛行。每臨大事,都會有人想方設法蹭熱度、蹭流量。新冠病毒全球肆虐,是全人類的災難,這些人依然不放過任何機會,嗜血蠅蟲般從中賺取「眼球經濟」。他們的文章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並不簡單地編造謊言,而是將一些似是而非的內容整合在一起,得出驚人結論,煽動民族情緒,斬獲天文數字的流量。
  • 盲目追求流量無異於飲鴆止渴,從於正郭敬明被聯名抵制說起
    熱播大劇《巡迴檢查組》的編劇餘飛說:「一些有道德問題的藝人被限制出鏡,為什麼被法院判決的文賊卻被資本和平臺追捧?這種審醜行為不應該再繼續下去了。」觀眾拍手叫好:「是時候來管管這幫人了!」這下,大家才看清於正的真面目,當時連人民日報也憤而發聲,直接稱呼於正為「文賊」。郭敬明20歲以前開始寫小說,21歲就成立了工作室。在《幻城》出版後,人們都認為這是個寫作奇才,直到人們看到了日本漫畫作品《聖傳》。2006年,法院判決,郭敬明的《夢裡花落知多少》抄襲莊羽的《圈裡圈外》。
  • 影視界正本清源,郭敬明導演的《晴雅集》下檔,「文賊」已無出路
    著名作家鄧海春反對郭敬明和莊羽成立「反剽竊基金」,雖然成立基金會的初心是好的,但是社會不需要「文賊」拿基金會立名。繼郭敬明的電影被下檔之後,郭敬明之前出版的書《幻城》、《夢裡花落知多少》等都被下架。這次要玩真的了,郭敬明和於正這下真完了。郭敬明和於正在十幾年之後才向當事人真心道歉,原創維權之路道長且艱。
  • 惡人當道,老實人該如何自處
    老實人受欺負是因為惡人當道,不可能每個老實人都寄希望遇到一個像張主任一樣的好領導。因為這樣一個物慾橫流,金錢至上的時代,好人越來越稀缺了。所以老實人要學會保護自己,要學會適應環境。那麼惡人當道,老實人該如何自處呢?
  • 摩根史坦利:揮別流量內容至上,中國網際網路未來將朝2B和2G發展
    要聞 摩根史坦利:揮別流量內容至上,中國網際網路未來將朝2B和2G發展 2019年1月10日 17:20:58
  • 十五年了,這個流量當道的娛樂圈,配不起張國榮
    後來的日子嘛,大家都知道,屬於小鮮肉,現在只有流量明星,沒有演藝傳奇。在演藝實力稀缺的時代,我們更加想念張國榮。見過真正的巨星,如今的小花小草又如何入眼?流量當道的現在,更難再有。因此,去年微博上出現一張張國榮一邊抽菸一邊學習京劇手勢和走步的動圖,很多人盯著看幾十遍都看不夠。張國榮拍攝《霸王別姬》時的花絮。
  • 孟美岐晉升導師,實力更強的袁婭維卻是選手,終究還是敵不過流量
    目前整個娛樂圈的整體趨勢就是更加偏向於流量,正是大部分觀眾所接受的,誰有流量誰就有熱度和話題,那麼誰就更加受到關注,自然發展和資源也會更好一些。只是即便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還是有很多實力歌手,因為沒有流量而被限制發展,還是非常讓人覺得可惜的。
  • 華語女歌手影響力榜:流量至上的年代,只有三位女vocal勉強突圍
    有的人認為在這個流量至上的年代,強調流量是必備屬性無可厚非,但同樣也有人表示反對,堅持歌手應該以作品、實力為主要標籤,流量不能越俎代庖。但不管怎麼說,把流量視為第一候選條件的「華語女歌手網絡影響力指數榜」依然具有很大看點,尤其是在人氣和影響力方面,它的排名反而比其他強調個人能力的要有說服力。
  • Instagram不再「流量至上」|外媒頭條
    語音合成技術:標貝科技前段時間,周杰倫和蔡徐坤的粉絲在微博上掀起了一場流量大戰,社交平臺對於數據和流量的重視引起了廣泛關注。「唯流量論」到底是好是壞尚無定論,但這樣的現象不僅讓國內的社交平臺飽受困擾,國外也是如此。幾天前,Instagram宣布將在全球選擇幾個地區嘗試隱藏「贊」的數據,從而引發了巨大爭議。
  • 呂生榮:網際網路流量的亂象
    網際網路時代,流量始終是群眾注意力的代名詞。因為所有的生意人都在搶,在都做,所以不斷出現了流量欺詐灰產行業的雪球越滾越大。什麼花錢買人氣,花錢刷贊、刷閱讀、刷評論......這些泛濫成災的行為,很多人竟然是做得天衣無縫,無所不能。
  • 吃完紅利被「反殺」,流量至上的鍋?
    作者|市界 何珊珊 編輯 I 朗明 流量真是個好東西啊。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流量成了演員、明星的標配。
  • 成功企業應避免「庸才當道」
    要想成功經營一家企業,首先就要擦亮眼睛選好僱員,避免出現「庸才當道」的狀況。「庸才當道」是指一家公司啟用了一位無能的高管,此高管又聘用了不稱職的經理,經理而後僱用了一堆無能的員工,最終導致公司裡不稱職的僱員為數眾多的狀況。Bozo作為美式英語裡的俚語,有「笨蛋;傻瓜」的意思。而explosion作名詞為「爆炸,激增」的意思。因此這個組合很形象的形容了一個企業被沒有能力的員工充斥的狀況。
  • 渦輪當道,但我想說均衡至上的凱美瑞才是真愛
    小智結語在渦輪當道的年代,究竟什麼樣的動力總成才是最合適的?相信只有用過的人才最清楚。
  • 便利超市生鮮加盟哪個好服務至上
    便利超市生鮮加盟哪個好服務至上,然而當他抬起頭看向母親時,李媽媽的身影卻漸漸模糊,他一邊用力的想去抓住母親的衣角,一邊哭喊「媽媽,不要走,這是哪裡啊。便利超市生鮮加盟哪個好服務至上, 代表其在平臺內的綜合表現越好。便利店還是生鮮超市?由於生鮮品類的「攪局」,傳統便利店與社區超市的界限正變得模糊。
  • 《萌娃當道》一鼓作氣連辦四場比賽,場場有亮點
    《萌娃當道》一鼓作氣連辦四場比賽,場場有亮點2017-12-26 09:31:47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2017年12月2日-3日,《萌娃當道-Let's Play Together》與匯景新城物業、佛倫倫薩小鎮、保利物業社區分別舉辦了萌娃當道的海選活動。
  • ...萌娃當道-Let’s Play Together 》第二季新聞發布會及授權...
    本場發布會邀請到廣東廣播電視臺《今日關注》知名主持人黎綺雯擔任主持,廣東廣播電視臺國際頻道導演、《萌娃當道 》總導演總製片人喬耀瑩女士(以下稱:喬導)、《萌娃當道》第二季承辦方鑠今文化蔡易辰女士、《萌娃當道》第二季佛山地區授權方新導向文化傳媒總經理周衛國出席發布會
  • 產業至上:新零售的新篇章
    投稿來源:輝常觀察一直以來,流量與零售之間就存在著某種天然的聯繫,得流量者得天下已然成為亙古不變的黃金法則。在這種思維的影響下,我們看到的是以流量為準繩的商業模式的輪番上演。無論是在電商時代,還是在新零售時代無一不是如此。的確,流量獲取方式的不斷轉變讓我們享受了充足的流量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