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圈養型養老」悄然興起,比啃老更傷老人,兒女卻洋洋自得

2020-12-24 小雪媽媽育兒

文/小雪媽媽

「孝順」一直以來都是中華文化重要的一部分,做父母的含辛茹苦將孩子養育成人,等到父母老了,孩子有義務也有責任,尊重孝敬自己的父母。

絕大多數子女都會努力贍養自己的父母,可漸漸他們發現,自己認為的「享福」,卻並不能讓老人真的感受到快樂和放鬆,反而讓他們處於「無適」和「煎熬」當中。

中國式「圈養型養老」,兒女自認為孝順,可父母並不快樂

阿軍(化名)是個非常有責任感的人,從小家裡面生活比較窮,可是父母盡其所能的養育他供他上學,雖然吃了很多的苦,但是阿軍也算有了出息。

在外邊事業有成,眼瞅著父母身體一天不如一天,阿軍心裡很不是滋味,和妻子商量後,將父母從老家接到了城裡,想要給父母盡孝。為了讓老人安心享福,夫妻倆承擔起了家裡面所有事情,只是讓老人吃飽喝足看看電視出去轉悠。

就算是老人表示幫忙夫妻倆帶孩子,也被阿軍以「孩子太皮,照顧起來太辛苦」為理由給拒絕了。

從這裡來看,阿軍真的是很孝順,鄰裡鄰居口碑很好。可是阿軍漸漸發現,父母除了剛來時候的好奇興奮,漸漸變得興趣越來越低,吃飯吃不香,每天經常看著電視發呆,一幅丟了精氣神的樣子,私下裡阿軍問父母,是不是自己哪裡沒做好,心裡委屈了

老人卻表示:「咋會!你的孝順爸媽都看在眼裡,就是啊,幹了一輩子,突然啥也不讓幹,周圍也沒個拉家常的人,這心裏面堵得慌,感覺自己沒用了,沒價值了。」

阿軍這才明白,自己自認為把父母「圈養」起來,是讓他們安享晚年,實際上沒有真的走進父母的正常生活,自己的孝順是一種「違孝順」

「圈養型養老」 比啃老更傷老人,兒女切勿洋洋自得,需了解父母內心需求

「圈養型養老」其實很好理解,也是常見的一種養老方式,這種養老更多的只注重物質層次,卻忽略了老人的內心。

第一,「享福」觀念的差別

在子女看來,父母辛辛苦苦一輩子,應該安享晚年,由年輕人承擔所有的事情,父母不要再操心了,安心吃喝玩就可以。

可對老人來講,他們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一輩子了突然去到新的環境,各種不適應,而且還沒有人說話,感覺很不自在。同樣的幹了一輩子,突然啥也不讓幹,心裏面空落落,感覺自我價值在流逝

可是子女的孝順又看在眼裡,不好駁了兒女們的一片孝心,只好表面裝作幸福開心,內心則很不安。

第二,老人想要的不是物質

有的子女每個月都會定期給父母打生活費,也會經常寄一些東西給父母,從表面上看很關心父母,可是老人真正想要的並不是「形式」上的關心

時不時帶著孩子一起去看看老人,一家人溫馨的吃頓飯,偶爾一家人開車出去轉悠一天,這些帶給老人的溫暖要比一些物質多得多。

子女們應該做到什麼才是真正的「孝順」?

第一, 尊重父母的生活方式

有的父母一輩子辛苦過來的,雖然身體漸漸老了,可是心裏面停不下來。如果子女什麼也不讓父母做,難免會讓父母感覺自己老了,沒有價值了,生活方式改變了

其實這不是父母不會「享福」,而是他們幾十年都是這麼過得,多少有點事情幹,心裏面就會很安穩,哪怕是幫忙帶帶孩子,也會感覺參與到了一家人生活當中,所以請大家尊重父母的生活方式。

第二, 心裡裝著父母

很多子女都是在外邊定居,在老人身體還可以的情況下,除非是帶孩子,不然老人不是很願意去城市生活。這種情況下,強硬的讓老人一起過來生活,並不能讓老人感覺幸福,不如尊重老人的生活習慣。

平時了多和孩子,一起給父母開個視頻、打個電話,有時間了帶著孩子回家裡面一起吃個飯,心裏面裝著父母,遠比形式上的孝順更容易讓老人接受。

最後,你認為什麼樣的孝順才是真的孝順?

我是小雪媽媽,一名90後寶媽,關注我,每天分享科學育兒知識!

相關焦點

  • 中國式「圈養型養老」悄然興起,比啃老還惡劣,年輕兒女不以為意
    「圈養型養老」正在毀掉老年人的生活,許多兒女還自以為孝順 鄰居芸芸曾經分享了這樣一個故事,聽完讓我觸動頗深。為了能讓媽媽安安心心地養老,芸芸夫妻倆從不讓老人動手做事,每天吃飽睡好就行了。就連老人相幫女兒帶帶外孫的請求,都被芸芸以「太辛苦了」的藉口給拒絕了。
  • 「圈養型養老」綁架多少中國老人,子女自認孝順,老人卻鬱鬱寡歡
    但是,兒女眼中的孝順似乎不是老人想要的孝順。王大爺今年七十歲了,生有一兒一女,子女都還算孝順。兩個子女都想讓他搬過去跟他們一起住,安享晚年。王大爺本來是不太願意去的,比較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但是在子女的盛情邀請下,便想著那就過去住一段時間試試。
  • 「你不帶娃,我不養老」,「捆綁式養老」悄然興起,老人有苦難言
    兒媳婦卻告訴兒子如果現在不幫忙帶孩子,以後就別想她養老。這更令容阿姨生氣了,表示:「我不需要你養老,我自己養大的兒子以後關心我就行。」兒子卻再一次請求容阿姨留下來帶孫子,容阿姨一時心軟答應了,結果之後開始負責孫子的所有事情,買奶粉、紙尿褲、輔食等兒童用品的錢都要自己出。
  • 「新型啃老」逐漸興起,本質是消耗父母,但老人卻還覺得子女孝順
    現如今我國人口老齡化加重,很多家庭在父母養老的問題上也遇到了困難。人到中年,處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兩難境地,很多時候不能兼顧得到,從而導致家庭矛盾增多。面對這種情況,也滋生出了一些不正之風,「新型啃老」逐漸興起。
  • 「新型啃老」正悄悄興起,老人毫無察覺,還以為子女「孝順」
    有一類"新型啃老"便是在老人毫無察覺的情況下正悄悄興起,甚至還讓老人以為子女非常孝順。01什麼是「新型啃老」?,因此老人本身應該養老享福的生活就會變成在照顧孩子,時間一長,自然會對老人的健康造成威脅。畢竟沒有養老金以後,老人就會變得比較依賴自己的兒女,這個時候如果兒女仍舊把養老問題拋給老人自己解決的話,老人的局面就會變得很窘迫。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新型啃老族不僅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對一個家庭的發展來也是負面的。那麼,為避免孩子成為這樣的啃老族,老人自己應當做好哪些事情?
  • 「廢物式養老」興起:永遠不要讓老人覺得,自己很沒用
    孝敬老人是傳統美德,也是年輕人孝敬長輩的必然形式。在孩子出生後,父母就無微不至的照顧,讓他們更好的長大成人。等父母變老後,子女要扛起孝敬老人的責任,讓父母能夠度過幸福的晚年。聽了母親的話,小滿才知自己的養老理念是錯的,毀掉老人的生活。近年來,「廢物式」養老在各地興起,很多兒女在照顧老人上很用心,卻忽略他們的情感需求,以至於很多老人無所事事,認為自己「沒用」,成為兒女的包袱和累贅。
  • 「新型不孝」悄然興起,比啃老更令人痛心,90後子女卻不以為然
    其實,這種「新型啃老」比不孝更令人痛心,但很多父母卻樂在其中,子女們更加不以為然,尤其是90後的這一代子女,享受著父母帶來的優越條件,不需要自己出錢出力買房買車,自己的後代父母已盡心盡力去照顧,一個「不滿意」還要去埋怨父母,但其實老人們的生活已經被這種所謂的「啃老」慢慢吞噬。以下這幾種「新型啃老」,看看你有沒有中招?
  • 三種「新型養老」悄然興起,子女輕鬆老人滿意,你能接受嗎?
    這樣的「潛規則」本來可能會一直延續下去,但由於現代社會的發展十分迅速,原本深入人心的觀念都已經悄然改變。三大新型養老方式也就應運而生。因為有些時候兒女們會疲於照料,看著自己家老人有自理能力,卻還是要自己來照顧,高強度的工作和在家也不能休息的生活遲早會讓他們厭煩。
  • 「捆綁式啃老」蔚然成風,「我答應給她養老,還有啥不滿意的?」
    父母幫帶娃從來都不是責任和義務,幫不幫忙子女都該好好盡孝給老人養老。「捆綁式啃老」在這種思維下應運而生。「我都答應給她養老了,她還有啥不滿意的!」前兩天帶娃回老家辦事,順便走了走親戚,在大姨家住了兩天。結果這兩天沒聽到別的,就聽著大姨跟我抱怨三姨家的弟弟了。我媽姐妹三個,她排老二。
  • 一種「新型啃老」悄然生成,老人心甘情願,年輕父母覺得理所應當
    但是對於大多數的普通家庭來說,這是一筆不小的開支費用,甚至已經遠遠的超出了收支範圍……&34;悄然生成,養老金變成了「教育基金」老一輩的父母可能出於對兒女和孫輩的疼愛,也可能是出於對年輕時沒有足夠的條件給自己的兒女更好的教育,所以希望給他們的一種補償。
  • 一家3口組團「啃老」,60歲老人無奈落淚:兒子,我不用你養老了
    平時就連洗個碗洗衣服,這些家務也都落在了老人的頭上。沒過多久,兒子因為好吃懶做被公司辭退了。王大爺勸兒子早點找工作,兒子卻大發脾氣。60歲的王大爺這才明白,兒子這是一家三口組團「啃老」。後來,兒子更是直接向王大爺要錢還房貸,還聲稱「不願給錢,以後別怪我不給你養老」。王大爺無奈落淚表示:兒子,我不用你養老了,我辛苦一輩子了,你就讓我歇幾天吧!
  • 「新型不孝」正在蔓延,比啃老還傷父母,很多年輕人都在這麼做
    想要第一時間獲取「科學的母嬰育兒知識和有趣的故事」,請您點擊右上角「關注」哦~文丨丹妮說育兒(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以後能夠孝順自己,但是有時候期望會大於失望,有些孩子長大後非但不知道感恩父母的養育之情,還怕苦怕累不願意工作而在家啃老。
  • 「新型不孝」正在蔓延,比啃老還傷父母,很多年輕人都在這麼做
    面對兒女的不孝,父母必然會很傷心,但是現在有一種「新型不孝」已悄然形成,這種行為甚至比啃老還傷父母,很多年輕人都在這麼做。一種「新型不孝」正在蔓延,比啃老還傷父母無論兒子怎麼說,王大媽還是堅持己見,看到如此固執、絕情的王大媽,兒媳怒了:「您不幫我帶娃,以後就別指望我給您養老
  • 新型「啃老」悄然發生,多數老人絲毫沒有察覺,還認為子女很辛苦
    尤其在兒子和女兒都紛紛有了孩子後,兩個孩子幾乎是交替來看望王阿姨,每次孩子來都會帶著寶寶,王阿姨就要起早買菜,做好吃的,有時候兩個孩子一起帶寶寶回家,就更熱鬧了,王阿姨都會準備一大桌子菜。在買菜市場碰上老熟人,還經常被誇,「你看看你家兒女多孝順,都不用你帶孩子,還經常過來看你」,王阿姨也覺得自己很幸福,看著自己兒孫承歡膝下,家裡幾乎每天都熱熱鬧鬧的多好。
  • 快速蔓延的「新型不孝」,比啃老更過分,嚴重危害老人生活
    孝道一直以來都是中國的傳統文化,無論時代怎麼變遷,「孝順父母」是每個兒女都應該做的。可是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居然出現了一個群體——「啃老族」,這個群體飽受網友的批評,而如今卻出現了比「啃老」更過分的「新型不孝」。
  • 你養兒是養老還是「啃老」?
    兒女多,養老就不用愁嗎很早之前曾經看過一個視頻,一個真實的故事報導一個85歲的老母親,被活生生凍死在兒子門外。這是2017年發生在重慶萬州的一個小山村裡,老人的老伴早幾年就去世了,老人有3個女兒,4個兒子。
  • 「新型啃老」正流行,看似子女在盡孝,了解後才知兒女算盤打得精
    想要老人發揮餘熱這一點還勉強可以接受,最讓人難接受的是,一些子女到給老人養老的時候反而互相拖延,互相甩鍋。但是中國式老人大多依靠子女養老,一生積蓄都用來給子女買房買車了,不給自己留後路的老人也無力反抗子女的假孝順。
  • 中國式養老模式
         人人都會老,這是誰也抗拒不了的自然規律,善待老人這是人人應該遵循的倫理道德,善待老人,是家庭和睦,社會和諧、國家進步的重要標誌,建立健全家庭孝老、社會尊老、政府養老的三位一體、相輔相成的中國式養老模式,既是家庭責任,也是社會責任,更是政府責任。
  • 又一「養老模式」興起,卻在「綁架」老年人生活,子女們樂在其中
    從目前來看,常見的養老模式包括社區養老、「集體」養老、旅行養老等。俗話說「百善孝為先」,他們大多還是選擇子女養老的模式。但需要注意的是,孩子在孝順父母同時,雖然有時我們照顧老人的出發點是好的,但也要考慮到父母的感受。畢竟,有些生活方式並不是他們想要的。否則,很可能產生不利影響。如今,又有一種新興的養老模式悄然興起,那就是「廢物式養老」。
  • 拿父母錢的啃老族已經成為過去式,這種「新型啃老」正在興起
    但是,錢是不用父母給了,卻又有一種「新型啃老」在城市家庭興起。那就是讓父母帶孩子。隨著生活教育成本的逐漸增加,一個家庭僅靠爸爸或媽媽一個人的收入很難維持,所以一般都是夫妻倆一起上班,但夫妻倆都上班工作了,孩子給誰帶成了問題。按照中國的傳統,一般都是爺爺奶奶給帶孩子,因為90後獨生子女比較多,也有姥姥姥爺帶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