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鐵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多年來,陝西鐵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高度重視勞動教育,立足鐵路行業需求,將勞動育人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通過開設勞動教育必修課程、搭建實習實訓平臺、打造「雙師型」勞育教師隊伍等,將勞動精神融入到學子的「DNA」 中,助推勞動品質的養成,形成了「勞動光榮、技能寶貴」的濃厚校園文化氛圍。
一、工作目標與思路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把勞動教育納入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總體要求之中,明確提出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中國近代職業教育的奠基人黃炎培先生把「尊重勞動」作為職業教育所奉行的重要信條。他反對勞心勞力分離,注意學和用的聯繫,主張「手腦並用、做學合一」。
多年來,陝西鐵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簡稱:陝鐵院)圍繞鐵路工程辦專業,學生的職業崗位根植於鐵路、橋梁、隧道等施工現場這一艱苦行業,工作地點流動,工作環境惡劣,畢業生多在人煙稀少、條件艱苦的地區奉獻青春。工作性質決定了畢業生必須具備良好的勞動素養,施工單位把學生是否具有新時代勞動精神作為用人第一準則。學校結合行業特點及育人需求,對勞動教育進行了總體布局,圍繞「苦得、累得、受得、韌得」這條主線,大力培養學子「吃苦耐勞、敬業奉獻」的優秀品質,教育引導廣大學生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努力成為新時代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鐵路時代新人。
二、實施方法與過程
學校把勞動育人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品牌列入「雙高建設」任務中,制定了詳細的實施方案。通過五課聯動,用好課堂主渠道;多管齊下,搭建勞動實踐平臺;四方協同,打造高水平勞育隊伍;三位一體,健全勞育保障體系;多舉措厚植學生「四得」勞動精神,培育大學生優秀勞動品質,形成了「勞動光榮、技能寶貴」的文化氛圍。
(一)五課聯動,用好課堂主渠道
1.開設勞動必修課程。每學年開設為期一周的《公益勞動》必修課程。課程理論部分主要講授勞動知識及鐵路施工一線的安全要求等;課程實踐部分主要是開展校園衛生清掃、教室宿舍水電維修等。課程成績計入學生期末成績,納入獎學金評定及評優評先工作中。
勞動班同學進行校園衛生清掃
2.將勞動教育融入思政課和專業課。一是融入思政課程。學校邀請臨渭區法院專家通過案例、講座等形式對我國勞動法律、法規及黨和國家出臺的相關勞動政策進行解讀。開展「鐵成精神進校園」系列活動,詮釋勞模精神、工匠精神的新時代內涵。二是融入專業課程。舉辦各類技能大賽,引導學生崇尚技能、精益求精。目前,學校已連續舉辦十五屆技能大賽,開設49個專業技能項目,其中對接世界技能大賽2個、國賽14個等。
《公益勞動》課程成績單
3.將勞動教育融入就業和創業類課程。一是融入就業指導課程。針對學生的鐵路專業特點,學習勞動安全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四得」勞動精神,樹立新時代正確的就業觀和擇業觀。二是融入創新創業課程。舉辦大學生「網際網路+」創新創業大賽,增強學生創新意識。在校內建設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基地,讓學生把創業理論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成果,增強大學生創業的獲得感和勞動幸福感。
(二)多管齊下,搭建勞動實踐平臺
1.搭建日常生活實踐平臺。學校秉承鐵路優良傳統,實行半軍事化管理。每周一堅持升國旗儀式;周內做早操、上晚自習;每周四下午開展大掃除活動,打掃教室、宿舍及校園公共區域等;每天檢查宿舍內務情況,每月進行匯總通報,作為學生評優評先的重要參考。每年開展疊軍被大賽、宿舍美化大賽、教室美化大賽等,規範學生行為習慣,從一點一滴培養學生的勞動精神。
2.搭建實習實訓平臺。大一開展認識實習。學校聯繫市區及周邊的企業及施工現場,結合實際開展認識實習,每班安排 2名指導教師跟班指導。大二開展實習實訓。實習實訓項目包括鋼筋工、隧道工等,在校內外高速鐵路實訓工區、建築施工綜合實訓基地等基地進行,由校內教師和企業專家共同指導。大三開展頂崗實習。實習單位主要為中國中鐵、西安鐵路局等國有大型企業,90%以上的學生在就業單位實習。校企共同制定實習計劃,開展勞動精神、專業技能及崗位職責等內容的教育。
大一開展認識實習,圖為指導教師帶領學生在工地現場開展認識實習
3.搭建志願服務實踐平臺。目前,學校在志願雲系統註冊人數達12030名、累計服務時長162307.5小時。學校現有青年志願者協會等勞動服務型社團23個,開展「三下鄉」「三走進」「萬名學子扶千村」等社會實踐和志願服務活動。每年開展「甘於奉獻」青春榜樣評選活動,樹立學生典型,「五四」隆重表彰;開展「雷鋒月」系列活動,評選學雷鋒標兵及學雷鋒先進集體。2020年面對新冠疫情,1000 餘名師生參與到社區、學校的疫情防控志願服務工作中,全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大二開展實習實訓,圖為測繪專業學子開展五公裡徒步測量實訓
4.搭建創新創業實踐平臺。一是學校按照鐵路施工過程和企業標準,開發了500餘個創新訓練項目,學生通過申請在基地內自主開展創新創業活動。二是學校劃撥專門場地,投入100萬元,建立1000㎡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包含3個模型設計創作室、7個學生服務社、10個創新創業工作室和快遞超市,提供實踐崗位300餘個。三是材料檢測學社、MIDAS建模協會等35個專業技術類和創新創業類學生社團,在專業教師指導下,開展技術創新實踐活動。
大二開展實習實訓,圖為高鐵專業學子在高速鐵路實訓工區開展實訓
大三開展頂崗實習,鐵院學子夜以繼日奮戰在奇木高速項目施工現場
大三開展頂崗實習,鐵院學子在中鐵二十局三公司隧道施工現場合影
(三)四方協同,打造高水平勞育隊伍
1.專兼結合,打造「專家型」勞育隊伍。學校成立了勞動與健康教育教研室,配備教研室主任 1 名、勞動教育專職教師 2 名、兼職教師8 名,其中 1位教師為教育部職業院校文化素質教育指導委員會勞動教育研究院研究員。勞育教師95%以上為研究生學歷,80%以上具有勞動教育的相關培訓經歷,並熟悉鐵路建設與施工的各個環節。
2.培育匠心,打造「工匠型」榜樣隊伍。學校組建了由全國勞模竇鐵成、白芝勇等組成的大國工匠勞動教育隊伍,成立了竇鐵成、白芝勇等技能大師工作室及鐵成班、劉勳班和鄒超班等。定期邀請大國工匠來校作講座,與學生面對面交流,激勵學生樹立職業信心,提升勞動素養。
全國勞模、最美奮鬥者竇鐵成來校作工匠精神專題報告會
全國勞模白芝勇指導學生測量
國家技能大師史京生來校為學生作焊接技術現場指導
3.校企合作,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學校實施專業課教師每五年至少到企業實踐6個月制度,專業課教師雙師比例達到90%以上。通過企業實踐鍛鍊,不斷挖掘專業課程中的勞動教育元素,反哺教學,融入到教材、課堂、實訓等各個環節,增強教師實踐技能育人水平。
4.立德樹人,打造「融合型」思政隊伍。學校實施「思政課教師隊伍與勞育隊伍相融合,思政課教學與勞動育人相融合;志願服務社會實踐與勞動教育相結合,網絡思政與勞動教育相結合,課程思政與勞動教育相結合」的「兩融合三結合」機制,在思政教育中融入勞動教育,實現思想同心、目標同向,思政與勞育的有機融合。
(四)三位一體,健全勞育保障體系
1.組織機構到位。學校高度重視勞動教育,成立了以黨委書記、校長為雙組長,教務處、學生處、後勤保障處等為成員的勞動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出臺了《深化勞動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全面構建勞動教育長效工作機制。
陝西省「三秦工匠」叱培洲為學生講解焊接技藝
2.經費保障到位。學校作為教育部職業院校文化素質教育指導委員會勞動教育研究院成員單位,每年劃撥 10萬元經費用於大學生勞動教育及專項調研和理論研究等。每年劃撥校園文化建設經費50萬元,用於完善勞動文化景觀,營造校園勞動育人氛圍。
學校開展「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學生幫助貧困戶王萬喜採摘李子
城軌學院學子來到官路村開展志願服務活動,幫助農民栽種西瓜苗
3.氛圍營造到位。學校構建了「三館三廊三室一廣場」的文化載體群:「三館」即竇鐵成事跡展覽館、鐵路發展史館、青藏鐵路精神展館;「三廊」即企業文化長廊、校友風採長廊、公寓文化走廊;「三室」即竇鐵成、叱培洲、白芝勇技能大師工作室;「一廣場」即鐵路文化廣場。通過影像、實物等展現我國厚重的鐵路建設歷史和豐富的鐵路勞動文化內涵,使學生時時處處都能受到濃鬱的勞動文化環境的薰陶。
學校開展「萬名學子扶千村」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
三、取得成效和經驗
(一)活動成效
1.增強了責任使命意識,學子疫情防控敢擔當
2020 年春節,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供電 3195班學生雷志峰,主動帶隊前往西安市參與西安「小湯山」醫院的建設。雷志峰說:「工程建設辛苦是辛苦,但是國家有難,我們年輕人不上誰上?」像雷志峰這樣的鐵院學子還有很多,累計1000餘名師生積極投身到家鄉和學校的疫情防控志願服務工作中。疫情好轉,學校積極響應國家復工復產的號召,2020屆2000餘名學生參與到中鐵四局、中交公司等多家企業的復工復產中,幫助企業搶復產、趕進度,充分彰顯了鐵院學子的責任與擔當。
疫情期間,1000餘名鐵院師生參與到家鄉社區、村鎮的志願服務中,圖為部分學子志願服務活動現場
2.營造了技高為榮氛圍,學子技能場上展風採
近五年,學生在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連續5年獲得測繪賽項一等獎;獲得第三屆高速鐵路精測精調行業技能大賽第一名;連續4年獲得鐵路類信號大賽一等獎。在全國「網際網路+」創新創業大賽和「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學生獲獎總成績位居全國鐵路類院校前列。在羽毛球、桌球、藝術體操等文體競技比賽中多次獲得省級冠軍。
3.培養了敬業奉獻精神,學子紮根基層放光芒
哪裡修鐵路,哪裡就有陝鐵院畢業生;哪裡有火車,哪裡就有陝鐵院學子的身影。6萬餘名鐵院人遍布在鐵路建設管理一線,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先後湧現出了挑戰生命極限,貫通「川藏第一險、全線鬼門關」雀兒山隧道的項目經理王劉勳;長年紮根在祁連山上,負責世界海拔最高高鐵隧道的養護維修任務的工長宋輝等。宋輝曾說:「在祁連山,風雪大,幹勁更大;海拔高,標準更高。」《人民日報》《中國教育報》中央電視臺等中省媒體報導陝鐵院學子先進事跡1000 餘次。
(二)基本經驗
1.勞動教育要有專門人員、專門機構
加強頂層設計,完善體制機制。勞動教育要有專門的教學組織機構、研究中心、師資隊伍和專項經費等,組建勞動教育研究中心、教研室及專兼職師資隊伍,開設勞動教育必修課程。結合本校特點,加強勞動育人的調研和實踐,不斷促進校內勞動育人體系的完善,以研促教,提升大學生勞動教育水平和質量。
2.勞動教育要融入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修訂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將勞動教育落實到具體課程及實習實訓安排中,賦予學分加強考核,讓勞育課程與課程勞育同向同行,增強勞動育人的時代感。不斷在勞動育人的實踐中挖掘勞動育人的資源,增強校企合作、校地合作,通過「現代學徒制」「訂單班」等勞動育人的創新模式,拓寬協同育人渠道,「五育並舉」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
3.勞動教育要與校園文化建設有機融合
勞動教育要融入校園文化建設,將勞動觀、勞動精神及勞動價值融入到校園文化建設的各個層面。將抽象的勞動教育價值理念和精神載體物化為有形的具體的校園物質載體,在校園中設置大國工匠雕塑,技能文化廣場等,讓「一景一物」能傳神、「一牆一壁」都說話,營造「勞動光榮、勞動偉大」的濃厚校園氛圍。
【責任編輯:任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