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名字叫紅》的中文譯者,有知識但沒文化,句號 | 冰讀精選

2020-12-19 冰川思想庫

▲《我的名字叫紅》,【土耳其】奧爾罕·帕慕克 著,沈志興 譯,上海人民出版社

讀友:Joshua水木書華

時間:2017年9月30日

如果我讀懂了這本書,我一定會推薦的,只可惜我沒讀懂。

我想知道沈志興這位大學老師在事隔11年之後,願不願意懷著「懺悔之心」把自己的處女作再翻譯一遍,因為這個譯本實在毫無出彩之處。

如果作家或譯者想要抒發某種情懷的話,作家霍達能甩出二人好幾條街;如若不是想抒發情懷的話,就當閉口不言。

沈志興說,我在土耳其讀了5年本科,「我對土耳其的歷史和宗教比較了解」,而且自己是教土耳其語的,本書又是譯自土耳其原文……

沈志興還表達了對臺灣譯本的不滿:「臺灣版本是根據英文版本翻譯過來的。我參考了臺灣版本,糾正了它原有的一些翻譯錯誤,在語言風格上也作了一些調整,比如蘇丹傳令官司令穆斯塔法·阿甘(繁)——蘇丹使節主管穆斯塔法老爺(簡);我是你摯愛的姨父(繁)——我是你們的姨父(簡)。」

既然沈志興老師這麼學貫中西,那麼下面這句話當如何解釋?

「我眼前浮現出了這麼一幅場景:被嫉妒的兄弟丟入井裡的約瑟夫正被米迪揚的商人們從井裡撈出來。」——第18部分「人們將稱我為兇手」。

如果按照《古蘭經》的體例,這句話應譯為「優素福正被麥德彥的商人們從井裡撈出來」。

如果按照《聖經》的體例,這句話應譯為「約瑟正被米甸的商人們從井裡撈出來」。

作者已經讓我們讀者的心備受煎熬了,這個蹩腳的譯者居然還來搗亂!我很佩服推薦這本書的人,他們腦中超強糾錯的能力很強,他們是鐵粉!

譯者水平這麼有限,居然沒把他們嚇跑。這本書太厚了,但我想快點讀完。譯者應該很有知識,但沒有文化,句號。

▲《紐約客》,白先勇 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讀友:阿拉蕾

時間:2017年9月29、30日

在臺北是《臺北人》,在紐約是《紐約客》。卷首語的《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道盡了作者身處異國他鄉的孤寂和無奈。

謫仙,原指神仙被貶入凡間後的一種狀態,在這說的是李彤和黃鳳儀。

李彤,一位「中國的皇帝公主」「五月皇后」,美麗、任性、佻撻。後因內戰爆發,家人遇上太平輪沉沒事件雙雙去世而深受打擊,卻又不願討巧求存,不肯像她的另外三位朋友那樣屈從於強大的現實,過安穩、正常的生活,不斷以各種反常的方式與生活抗爭。然而最終只能客死異鄉。

黃鳳儀,一位「蒙古公主」,同樣地出生於官宦世家,父親早逝,母親欠了一身的債送她出國,美其名曰留學,其實是為了她能找到個好的歸宿。可是在紐約大學受了兩年的洋罪後,她淪落為陪酒女郎,陪著「老蜜糖」喝酒尋歡。可笑的是,在她寫給母親的信裡卻是充滿了輕鬆和解脫。

她們在紐約紙醉金迷、他們在紐約醉生夢死,他們在紐約這個最自由的年輕城市,做一名紐約客,獲得的到底是自由,還是無助的孤獨?

《夜曲》是這三篇裡面唯一一篇女主連夢裡都想著回紐約的文章。才子佳人是有著中國心卻不被祖國所接納的「紐約客」,坎坷的命運,讓人唏噓。

本書今日完結。

6篇內容,從國人到民族到世界的延伸;從表現中國人天上人間的「謫仙」,到中國人對政治的「覺悟」,再到中國人和外國人共同面對愛滋病這場「瘟疫」。作者的視野和包容心越來越廣。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美國紐約爆發愛滋病危機,這場「瘟疫」奪走了太多人的生命,並且引起了恐慌和歧視。

《Danny boy》《Tea for two》描寫的就是那個時代的故事。描寫了一種超越種族、性別和文化的大愛,在面臨整個人類共同的災難面前,個人靈魂的救贖和集體的互助精神。

同性戀,到現在都還是一個敏感的話題;同性戀者,到現在還是被多數人歧視的人群。想起看《奇葩說》的時候,蔡康永在節目中含著淚道出心聲「我們並不是妖怪」,看著都覺得心酸。

的確,他們也都是人啊,人人生而平等啊。關於為什麼同性戀會被歧視,之前也跟人討論過。

一來就是影響最為廣泛的——同性戀者是愛滋病的高發人群,特別是男同性戀者。二來就是違反動物界的本能——繁殖,若同性戀行為大規模出現,則很有可能不利於整個人類的繁衍。

第三就是違反了人類對性別的最初印象,也就是「男人就該有男人的樣子」,男人是陽剛、剛強的;「女人就該有女人的樣子」,女人是溫柔、柔順的。另外還有宗教、文化觀念等的因素。

所以對同性戀的態度到底應該怎麼樣,我覺得最折衷的應該是不支持不歧視吧。最後,用一部美劇的名字結個尾:「同志亦凡人」!

▲《探索現代社會的起源》,金觀濤,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5月版

讀友:毀我齋

時間:2017年9月30日

1985年出版的《西方社會結構的演變》,用系統論取代決定論展開新史觀探索之嘗試,闡明了西方現代社會如何從古希臘羅馬社會演化,研究了西方社會結構的演變機制,探討了資本主義制度為何在英國首先確立的原因。

2007年作者感到用系統論把當年研究和後來思想史探索統一起來的方案成熟了,故決定再版《西方社會結構的演變》,並為它寫了導讀,這就是本書。

當年的研究有些稚氣,但那是一個啟蒙的時代,作者有關心人類命運的宏大心靈和跨學科研究綱領,而現在青年一代關注的多是具體的細節,思想正在被專業吞沒。

《走向未來》叢書那些編委和作者也許是最後的思想者——包指《文化:中國與世界》編委甘陽、劉小楓、李銀河、陳平原、周國平、趙越勝、徐友漁、錢理群……

也包括我念茲在茲的李澤厚、劉再復、何新。也許今日,對於嚴肅的思想者和出版者,只有六個字才能使其存在下去:為堅持而堅持,這也是本書存在的最大意義。

▲《山海經研究》,張春生 著,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讀友:自由

時間:2017年9月30日

這是我誤打誤撞,從百度雲盤上下載下來的一批資料裡的一篇,PDF格式,在電腦上打開,就是這本書的電子掃描版本。

其他一些中國古籍資料也是原書的電子掃描版本,均是PDF格式。此後,再也沒有機會尋得那些下載地址了,真是幸會幸會!

看到這些中國古籍資料的原書的電子書,我仍然感到震撼。這些書,都是自己平時無緣看到的,現在卻能清清楚楚的看到了。不僅是原書的封面,還有它的內容,而且都是中國的楷書或行書。

對於曾想練習書寫大字的我來說,書中這麼好的字,也夠我臨摹學習一輩子了,特別是感嘆中國的古籍資料真是浩如煙海,一個人一輩子也看不完的。更何況自己不怎麼懂文言文,書中文字又沒有標點,閱讀起來都困難,更不要談研究它了。

在這些書籍面前,我真的感覺到自己的渺小無知了。

《山海經》被稱為中國最早的、具有百科全書性質的文明典籍。它涉及的學科之廣,令人嘆為觀止。舉凡地理、歷史、宗教、文學、哲學、民族、民俗、動物、礦物、醫藥……無所不包。

迄今為止這是一部前人留下的最為玄奇、怪異的不朽名著。直接看《山海經》原文始終看不懂,還是先看看別人研究《山海經》的書吧。

這批資料裡,關於《山海經》研究的專著好多本,足夠我看一陣子的了。

相關焦點

  • 你的中文名字叫什麼?
    外國人學習中文時,往往也需要一個中文名字來幫助他們融入到漢語環境之中。筆者通過與一些老師和外國漢語學習者的交流,發現要起一個地道的中文名並不容易,需要深入地了解中文和中國文化。我想有個中文名字不論是在工作學習中,還是日常交流中,我們都需要使用名字。
  • 漢語學習者:請叫我中文名字
    「我想要一個真正的中國名字」   如果你在大學校園裡結識一個外國留學生,十有八九他會告訴你他的中文名字,並強調說:「請叫我的中文名字。」事實上,一般外國人在剛開始學習中文的時候,往往都會給自己起一個中文名字。這樣既可以激發自己學習中文的興趣,又可以使自己儘快融入中文的語境當中。
  • 我,P站第一位中文譯者
    你可能不知道的是,這張圖有13個版本。除了英文原版,P站還請12位譯者,用各自的母語翻譯了海報,向世界各國人民解釋為什麼大家應該在家待著。如你所見,這其中就包含中文。P站的簡體中文頁面在去年上線。如今,P站上的中文元素以越來越多,許多類型片分類開始以中文註明,最近還有許多另類的標題翻譯,在網上引發熱議。
  • 我,Pornhub第一位中文譯者
    你可能不知道的是,這張圖有13個版本。除了英文原版,P站還請12位譯者,用各自的母語翻譯了海報,向世界各國人民解釋為什麼大家應該在家待著。如你所見,這其中就包含中文。P站的簡體中文頁面在去年上線。無論是機器翻譯,還是一般外國譯者,都很難做到這種程度的中文本地化。有人評論,這其實是一種「文化現象」,而現象背後顯然是有熱情的中文母語使用者在發揮創意。好了,是時候介紹一下背後的男人了,我就是那個在P站兼職的漢化管理員。作為一名雅思老師的我,很熱愛我的這兩份工作。
  • 這些老外的中文名字,讓我笑得吐血
    到了清末、民國的時候,國人翻譯人名的風格有所改變,在主流的譯名模式裡,音譯的基礎上,儘量採用「姓+名」的格式,令那一時期的大部分外國人的中文名字非常雅馴,看不出是洋人。當時的法國駐華大使Rochechouart被譯名叫羅淑亞——有淑德、謙遜之意。Semallé被譯名叫謝滿梁——有王謝堂前,燕子滿梁之意。
  • 「中文十級」的「混血網紅」:我是中國文化的粉絲
    「中文十級」的「混血網紅」:我是中國文化的粉絲 2015-12-22 20:48:47這名伊朗和加拿大的混血姑娘中文名字叫蘭蘭,是浙江寧波大學商務中文專業的留學生,憑藉熟練的中文寫作,以及「網絡段子」的純熟運用,不到10天,蘭蘭在某網絡問答社區的粉絲數量便超過十萬。對於自己的「突然走紅」,蘭蘭表示自己只是單純地熱愛中國,是中國文化的「狂熱粉絲」,但成為「網紅」很意外。
  • 諾獎得主帕慕克代表作《我的名字叫紅》新版面世
    ——閻連科「《我的名字叫紅》:帕慕克獲諾貝爾名副其實」:在閱讀這部充滿想像力的作品中,我被作者的智慧深深折服。這部作品是一部值得載入史冊的偉大小說,而作者是一個值得我們反覆品味的偉大作家。——徐則臣【媒體評論】以酒館說書人的遣辭用字敘述一則歷史懸疑故事……帕慕克的小說將在國際間引起一陣風潮,就如同在土耳其一樣大受歡迎……《我的名字叫紅》有三個層面:它是一個謀殺推理故事……一本哲思小說……也是一則愛情詩篇。
  • 如何給外國人起中文名字?一看就是個文化人兒!
    我們班有一個國內新移民的家長跟我說:老師,我的中文不好。您能不能給我們家倆閨女取個中文名字?我頓時覺得亞歷山大——因為給外國小孩取名字,順著音翻譯一下,別太難聽就行了;但是給國內家長的孩子取名字我還是第一次。國內家長取名字可不能隨便糊弄,又得好聽,還得有意義,最好還要有文化底蘊,而且和姓搭配在一起還要平仄押韻。
  • 推薦一本書——《我的名字叫紅》
    在買來這本《我的名字叫紅》之後,望著這600多頁厚厚的一大本,以我以往閱讀諾貝爾獲獎作家作品的經驗,真是有一種畏難心理。但是看的開始看了之後,這種顧慮就打消了,相反,閱讀的快感讓我手不釋卷了。這本小說給了我一種不同的閱讀體驗。
  • 我有一個難讀的中文名字,and I am proud of it!
    就這樣,教授仔仔細細的把我們班每個同學的名字都學了一遍,努力練習了對於外國人來說最難發的音和聲調,並告訴我們,如果願意的話,完全可以用自己的中文名字。那些真正屬於我們自己的,帶著中國文化內涵的美麗的名字。不僅僅這位老師如此,在Peabody遇到的每位教授都會在剛開課的時候認真的跟我們確認一遍我們的中文名字的發音,並詢問我們,是希望被叫自己的中文名字,還是英文名字。
  • 中文名字沒起好不怪你,英文名字沒起好就是你的問題了
    不管你是為了顯得自己很有腔調,還是像小編這樣只是嫌棄老外把我的中文名字叫的太難聽,選擇英文名字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哦。有很多英文名是具有時代效應的。比如,Elizabeth,Mary,一聽就是奶奶級的。還有阿姨級的,比如:Susan,Nancy,Linda,這種都是出現在很多年前我們的小學英語課本上好嗎。,這些名字老人用簡直不能更常用了。
  • 「隱身」的譯者
    然而,相對於作者,譯者的地位卻長期未得到應有的重視,這部電影中的一句臺詞很恰如其分地描述了這種現狀:「譯者就像隱形人,譯者的名字永遠不會被人記住,不會出現在封面,總是在第二頁。」譯者為何需要隱身由於世界上存在很多種語言,許多優秀的作品都是先與譯者邂逅,再通過翻譯與譯入語的讀者邂逅。
  • 《行屍走肉》中文譯者神斬者天罪
    《行屍走肉》中文譯者神斬者天罪 時間:2014-06-04 09:52:48   來源:AC模玩網   責任編輯:零下九度
  • 翻譯的起點——中法譯者工作坊助力青年譯者成長
    這是周慧娜翻譯的第一部中文小說,她在翻譯中遇到了不少困難,「路內的語言非常口語化,有很多方言和俚語,還用了很多年輕人特有的語言,和我在大學裡學到的中文很不一樣」。周慧娜在翻譯中得到了多位中法文學翻譯界前輩以及作家路內本人的指點和幫助,這些都要得益於她在今年入選參加的首屆CCTSS-ATLAS中法譯者工作坊(林雅翎班)。
  • 《灰犀牛》的翻譯,就像一輛逆行的車子 冰讀精選
    不過,我能理解,運用簡單易懂的語言來解釋財經事件,其實是有她道理的。語言平淡無奇的另一個原因,我認為是考慮到目標人群。稍微有點錢,既沒有時間讀書,也沒有理論知識儲備,又需要在PPT上裝一下的人群急切需要這麼一本書。Bingo,《灰犀牛》來了!這本書大部分內容對於我而言,就像「白色噪音」,過目就忘。冷不防文章中間蹦出幾個新奇的譯法,就像一輛逆行的車子,看得人心慌。
  • 神作譯者英語沒過六級 卻將《冰與火之歌》帶給中文讀者
    日前,這部電視劇原著小說《冰與火之歌》的中文譯者屈暢來到廣州購書中心,與一眾羊城「冰粉」見面。從2002年開始翻譯《冰與火之歌》至今15年,35歲的屈暢不僅從卷一翻譯到卷五,還包括《冰與火之歌》的外傳——《七王國的騎士》及有「冰火百科全書」之稱的《冰與火之歌的世界》。
  • 紀尋是我的中文名字,我的英文名字叫凱文
    「紀尋是我的中文名字,我的英文名字叫凱文!有印象嗎?喬石在史丹佛商學院同寢室室友。」紀尋露出兩排潔白的牙齒,迷人地微笑著。凱文?不只是樣貌,還有性格 但是顯然紀尋沒有讓她在這個問題上多周旋,「你還沒告訴我,那隻小白貓 小黑 現在怎麼樣了!喬石死了以後,你有沒有去公園看過它?」他提到喬石這個名字時,神情有點低沉。
  • 泰戈爾有個中文名字叫「竺震旦」,誰取的,啥含義?
    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報之以歌。眼睛為她下著雨,心卻為她打著傘,這就是愛情。只有經歷過地獄般的磨礪,才能練就創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過血的手指,才能彈出世間的絕響。泰戈爾的詩風對中國現代文學產生過重大影響,啟迪了郭沫若、徐志摩、謝婉瑩等一代文豪,其中許多作品多次被譯成中文。泰戈爾的《飛鳥集》影響冰心,使她寫出了《繁星·春水》。
  • 外國運動員帶中文名字回國:中國文化讓我們著迷
    中國文化太豐富了。」而已經來過中國十五次、深深愛上中國的海德曼卻對他說,「這裡展示的太少了,如果你再呆上一段時間,會看到更多神奇的東西。」   來北京的萬餘名運動員、教練員當中,有許許多多的人還在奧運村裡得到了一個中國名字。   上面提到的施密特的中文名字叫「蘇漢福」,而賴比瑞亞代表團團長威爾森女士得到了一個中文名字:魏波。
  • 《射鵰英雄傳》將出英文版 譯者:不嘗試會有更大損失
    例如,這段郭靖與女扮男裝的黃蓉首次相見的原文被翻譯成:  「我還沒問你的名字,」他笑著說。「是的,我們都忘了。我姓郭名靖,意為平靜。你呢?」「我姓黃名蓉,意思是蓮花。」  有網友評論說,雖然目前來看譯文還算「流暢」,但有些中文的韻味還是沒能用英文傳達,而有些原文沒有的味道,又不可避免地被英文夾帶了進來,就好比在江湖武林中好似看到些魔獸世界的影子。  對此,廖鰈爾分析,從文學翻譯的學術角度來看,翻譯本身就是一種跨文化編碼解碼和話語再創造的活動,在這個過程中,不可避免會有語意的丟失或失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