鈣、鐵、鋅一直以來都是家長們特別關注的營養素,那到底哪個對小寶寶來說是最重要?最容量缺乏?
容易缺嗎?
寶寶出生時體內含有約30克的鈣,出生後的鈣來源主要是母乳或者配方奶,一般來說奶量充足的寶寶(每天500ml以上),基本是不會缺鈣的,但鈣的吸收和利用需要維生素D來協助,母乳中維生素D含量低,所以正常母乳餵養寶寶可於生後1〜2周開始每日口服給予維生素D400IU〜800IU(南方400IU〜600IU,北方600IU〜800IU)來預防缺鈣。
缺乏的影響:
生長發育過程中缺鈣更多的會是體格方面的影響,比如骨質軟化、骨密度低、影響身高發育。
啥時候要注意補鈣:
為了增加骨密度、促進骨骼健康,美國兒科學會推薦寶寶在2〜3歲、8〜9歲和青春期,這三個時期不僅要注意補鈣,維生素D,還要多做負重的鍛鍊來促進鈣的吸收和利用。
容易缺嗎?
寶寶在胎兒期(媽媽孕28周〜分娩)就開始儲備鐵,儲備的鐵要管出生後的4〜6個月用,如果媽媽在28周〜分娩這個期間出現缺鐵、血糖高、早產等問題都會導致寶寶鐵儲備不足,而母乳含鐵量低,所以12月內的小寶寶是很容易出現缺鐵的。
缺乏的影響:
缺鐵會對嬰兒神經和行為發育產生不可逆的影響(即使以後補充上了鐵,發育過程中缺乏造成的影響也無法改變,這叫不可逆的影響)。所以缺鐵後對健康最大的影響是對智力和行為發育的影響,學齡期還影響學習能力和記憶水平。
啥時候注意補鐵:
對於確診缺鐵的寶寶,遵醫囑補鐵劑。暫時沒確診的寶寶,從6個月加輔食開始,推薦加的第一種食物為富含鐵的米粉,然後逐漸增加肝泥、瘦肉泥等鐵含量豐富的食物。孩子整個生長發育兒童的階段(一般是0〜18歲),在可以正常吃東西後,都要注意多吃含鐵豐富的瘦肉、肝、血這些食物,避免出現鐵缺乏。
容易缺嗎?
出生體重正常(2.5〜4kg)的小寶寶不般來說宮內時期鋅的營養不太會出現缺乏,出生後不管是配方奶或者母乳都有一定量鋅的供給,所以出生後一般來說6個月內也不太容易缺乏,但如果哺乳媽媽缺鋅,導致母乳鋅的含量下降,可能會出現缺鋅。隨著寶寶長大 ,母乳鋅含量下降,寶寶長得很快,如果輔食添加不科學,可能也會缺鋅。另外3歲以上的兒童,他們有了很強的自主進餐意識,偏食挑食,大大增加了缺鋅的可能性。
缺乏的影響:
缺鋅會導致寶寶不長個兒、瘦小,免疫能力下降,頻繁感染、食慾下降、輕微的皮疹等。
啥時候注意補鋅:
醫生確診鋅缺乏,遵醫囑補製劑。尚未有缺乏的寶寶平時要注意飲食均衡,一般來說瘦牛肉、帶殼的海產品鋅的含量相對比較高。
參考資料:Pediatric Nutrition. Ronald E.Klein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