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陽微生活,與你最近!千陽人都在關注!
文 | 沙忠賢
元旦假期間,蝸居的縣城,幾家大超市對一些蔬菜進行降價促銷,特別是白菜、南瓜很便宜。母親胃不好,吃不了「富貴菜」,便叮囑我去買一些南瓜。我知道南瓜不僅養胃,更重要的是母親對南瓜有很深的情懷。
小時候,在我的農村老家,母親年年春季都要種下許多南瓜。農諺道:「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每年的陽春三月,母親就開始忙活種南瓜了。她從生產隊剎工回來,總是忍著飢餓和疲勞,要在吃飯前擠出一定時間,在房前屋後的廢墟上、田頭地角、荒野閒地或菜園一隅,認真的挖出一個個小坑坑,把南瓜籽放進去,然後施上少許農家肥,埋上鬆軟的泥土,澆上一兩碗水,滿懷著無限的憧憬,等待著南瓜的發芽。
和煦的陽光照耀著大地,細細的春雨滋潤著禾苗,要不了多久,瓜苗就破土而出,搖出一棵棵綠色的生命。那擎著兩瓣嫩葉的瓜苗毛茸茸的,長的甚快,一天一個樣,葉越來越多,藤開始長蔓。南瓜雖不像其它蔬菜、瓜果那樣需要精心地耕作與管理,但大集體收工回來的母親,不管多累多忙,都要抽時間給南瓜秧苗澆水、除草、施肥。在母親的精心照料下,一棵棵瓜苗很快拉出蔓兒,蓬蓬勃勃,青龍一般在草地上、荒草間盤曲紐結,騰雲駕霧。那藤蔓無拘無束恣意蔓延,一長一大片,似乎鋪天蓋地,月餘之後,那碩大碧綠的葉片,密密麻麻的覆蓋了空地,小扇似的綠葉便封嚴了葳蕤的荒草,遠遠看去,就像給地面鋪了一塊綠色的地毯。
隨著時間的推移,時令進入夏季,南瓜開花了。在那綠如翡翠的葉蔓間綻放出朵朵黃豔豔的南瓜花來,像喇叭一樣朝天怒放,鮮豔奪目,讓人滿心歡喜。童年的我,放學回家,總要在南瓜花前欣賞一番。粗粗的瓜蔓隨意攀爬,瓜葉長得像一把把小蒲扇,黃嫩嫩、粉嘟嘟、喇叭似的南瓜花,鮮潤明快,競相開放,空氣中瀰漫著南瓜花香。南瓜花的花朵一面是光滑的,一面是毛茸茸的,湊近會聞到淡淡的清香。南瓜花雖然沒有牡丹那麼富貴、也沒有茉莉那麼香鬱,但它自有一種敦厚質樸的美。你看粗粗的藤蔓滋養著它,粗糙肥大的葉兒陪伴著著它,粗粗的根莖高擎著它,根本沒有嬌豔逼人之態,宛如農家的婦人,散發的是一種醇厚樸實。
南瓜花不僅看著鮮豔、悅目,吃起來也很有味道。母親說,南瓜花分兩種,一種是結果的花,另一種是誑花,只用來授粉,並不結果,當它完成了授粉後,母親剎工回來時,順便在菜園裡摘幾朵誑花、扯一把豆角,洗淨,與豆角一起下鍋炒食,那黃燦燦的南瓜花朵,吃到嘴裡,甜滋滋的,剛中帶柔、酥脆可口,既中看又好吃。每年的夏季,我的舌尖上總會沾滿南瓜花香,那種玉軟香潤的滋味會在齒頰間悄然滋長,真是讓人迷戀。
結果的花授粉結束後,花瓣下會慢慢長出指頭般大小的圓球,那圓球就慢慢長成南瓜形狀,剛結出來的南瓜,青色,帶花紋,只有拇指般大,不久,就如拳,就如碗,就如盆,當一個個如磨盤般大的南瓜沉甸甸地垂吊在瓜蔓上的時候,母親就露出欣慰的笑容。南瓜的果實也因品種不同而形態各異。有的呈扁圓形,有的呈葫蘆形,有的呈牛腿形,還有的呈其它形狀。大大小小的南瓜有的暴露在瓜葉外,極其張揚;有的躲在深處,給人一種深藏不露的感覺。南瓜不動聲色地豐滿著自己,青綠色的外衣逐漸變成橘紅色。
秋風吹來,南瓜便日見其衰,表皮逐漸堅固且悄然掛上了一層薄薄的「白灰兒」,紋路也淤積了一夏的滄桑,顯得有些老氣橫秋,老態龍鍾。當南瓜的皮用指甲掐不進去的時候,母親就帶領我們姐弟去收南瓜。正放秋假的我們便飛快的衝向南瓜蔓,摘瓜!兩人一夥,一個抱住南瓜,另一個用鐮刀砍斷瓜柄,然後再聯手將南瓜抬到架子車裡。摘南瓜對我們孩子來說,是一項力氣活,收穫雖然是快樂的,但腰酸腿痛也是免不了的。一通忙活下來,姐弟們個個臉膛泛紅,額頭出汗。
收穫的南瓜運送回家,堆成了小山。直的、彎的,長的、短的,粗的、細的,擁擠在一起,像是一次「南瓜展覽會」。瓜收完了,母親照例要選幾個瓜形好、個頭大的南瓜,分送給隔壁鄰居。剩下的南瓜則統統用柴草苫上,儲藏起來慢慢吃。
在那缺吃少穿的艱苦年代,南瓜不僅可以當菜,還可以當糧。秋冬兩季,南瓜成了我們的救命瓜,母親會用南瓜做出很多花樣來。炒南瓜是最常見的一種吃法,母親先將南瓜削去皮、切開掏去瓜籽,然後切成小長方形薄片,用食用油、加蔥段、蒜片和辣椒爆炒,隨後注入少許水,翻炒片刻後放入調料,炒熟出鍋。我們全家人每人一碗南瓜菜,把饃掰碎泡在裡邊,吃起來蠻香的。不一會兒一碗南瓜菜便頃刻下肚,只需喝點湯就飽了。另外母親還用南瓜熬南瓜湯,做南瓜包子。每到南瓜收穫後,母親都會給我們蒸南瓜包子吃。由於生活困難,母親的南瓜包子餡只是南瓜絲摻幾棵蔥、鍘一些紅辣椒而已。當那特有的南瓜香氣從蒸籠裡飄出來的時候,我們姐弟幾個手裡捧著一隻碗圍著鍋臺,等著吃南瓜包子。母親做的南瓜包子汁水多,味道鮮,那個好吃勁,一想起都垂涎欲滴。燜南瓜米飯,這又是母親常做的另一道家常飯,先把米煮到八成熟,撈出來,把米湯盛在盆子裡,然後把鍋刷乾淨,滴入幾滴菜油,把南瓜倒入加入調料翻炒後,再把米放置南瓜上面,用筷子扒平,再往四周倒水,直到聞到有南瓜味了說明飯就熟了,雖然三分之一是米飯、三分之二是南瓜,可燜南瓜米飯還是好吃極了;就這樣,母親總是變著花樣,用南瓜做出了各種美食,用瓜菜代養育著我們,使我們全家人度過了那溫飽不及的年代。
如今生活條件好了,也用不著頓頓吃南瓜菜了,但南瓜菜它那濃情的故事、奉獻的情懷,仍是讓人如此喜愛、如此留戀。
時光流逝,往事依稀,但與南瓜菜緊密相連的那一串串日子,卻如一壇封存已久的陳年老窖,彌久逾新,散發著一種淡淡的醇香,搖曳著一種美麗的鄉愁……
千陽微生活欄目「千湖文苑」主要接收和千陽民俗文化、人文風情有關的文藝稿件。作品要求格調高雅、健康向上。來稿一般不超過3000字,如有配圖請發附件並註明。
燕伋書院將定期邀請陝西省青年文學協會、寶雞市作家協會、寶雞市職工作家協會有關人士定期對來稿進行篩選和修改,隨後擇優刊登。
「千湖文苑」統一投稿郵箱為1131373853@qq.com,來稿請務必留下聯繫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