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是一座飽經滄桑的歷史文化古城。
在鱗次櫛比的高樓包圍下,是獨具威嚴的紫禁城,是流淌百年的京杭大運河,是斷壁殘垣的明城牆,也是如血管般遍布在四九城裡的胡同和巷子。
就像姜文導演的《邪不壓正》裡面的場景一樣,北京城雖然早已褪掉了「北平」這個名字。但是,卻永遠保留著百年前「北平」的影子。
而過去的北京,就藏在飛逝的時光裡,也藏在那些並不被人知的小巷子裡。北京的舊景,有很多很多。
如果可以,可以偷得浮生半日閒,隨著小編的回憶,一起去尋找過去的北平城。
胡同·民國舊影
楊梅竹斜街
人們說:「一部電影,就建了一座城。」
所以姜文,刻畫了百年前的北平,選擇了內務部,也選擇了楊梅竹斜街。
不得不說,姜文導演的眼光是毒辣的。
楊梅竹斜街緊鄰前門、大柵欄,是商業化比較小的一條老北京斜街。四處都瀰漫著濃鬱的生活氣息,那是屬於北京這座城市的煙火。
圖片@熱帶汽水C
和著名的什剎海「菸袋斜街」相比,它簡直就是一位暮鼓晨鐘的老婦,靜靜地見證著北京的歲月。
似乎隨意一個鏡頭,都是時光鐫刻在膠捲上的影子。
來這裡的遊客,經過了大柵欄的擁擠,感受了北京坊的現代,在進入楊梅竹斜街的一霎那,時間也被放慢了許多。
圖片@熱帶汽水C
從前車馬很慢,書信很遠,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北京的快節奏,在這條充滿陽光的巷子裡似乎消失匿跡。所有來參觀的遊客,拿著攝像機安靜地記錄下這一切。沒有喧鬧,也沒有刻意經營的商業化痕跡。
圖片@熱帶汽水C
在這裡,可以很清晰地聽到生活的聲音。於初臨北京的朋友來說,你可能會對北京有了更溫柔的理解。
菊兒胡同
馮小剛拍的《老炮兒》,就是在什剎海這邊兒拍的。開頭兒出現的那個院子,就是菊兒胡同裡的肅寧伯府。
擱現在,就是一個大雜院。街坊鄰居也都住了幾代人了,過去輝煌早已在平凡的日子裡寵辱不驚。
了解一座城市的靈魂,就是深入當地老百姓的生活當中去。
馮小剛從小生活在北京,他對這座城市的愛,已經刻進骨髓裡了。導演管虎也是,所有的老北京元素,在《老炮兒》這部電影裡,沉澱了多少北京人的情懷。
菊兒胡同就這樣,通過這部電影火了。但其實,它早已榮耀了百年。
圖片@花生米兒
它是中國唯一一條錄入《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的胡同,也是唯一一個獲得過「聯合國宜居獎」的住宅小區。
深入南鑼鼓巷腹地的菊兒胡同,與熱鬧喧囂,只隔著門前那一尊飽受風雨侵蝕的石獅。
卻,寧靜得如此安詳。
圖片@花生米兒
如果說楊梅竹斜街,是紫禁城門前最具城市煙火的存在。那麼,菊兒胡同就是老北京元素最具象化的寫照。
原來「歲月從不敗美人」,也可以指一條所謂的,破爛不堪的老胡同。它的美,是老北京的原汁原味,也是歸來故人的近鄉情怯。
圖片@花生米兒
原來,無論時間過的多麼快,我們的記憶還在。
就像重慶這座最有煙火氣息的城市一樣,它珍藏著的,是老百姓最質樸的愛。也同樣吸引著外地的遊客,來這裡尋找那些和家鄉相似的記憶。
菊兒胡同,亦如是。
東郊民巷
作為一個中國人,小編清晰的記得一道考題:「東郊民巷見證了整個近代中國飽受列強欺凌的血淚史,是在(晚清)時期,列強在中國設立的使館區。」
和朝陽區眾多使館區不同的是,東郊民巷的使館區不是為了聯繫各國友好的紐帶,而是被迫受屈辱地徵用了祖國的地盤。
如今的東郊民巷,無疑是美麗的。
很多攝影愛好者,都會慕名來打卡拍照,記錄下舊事西洋的建築和它們所承載的年代感。很多年輕漂亮的女孩子,也會來教堂門前拍一組婚紗,亦或是一組復古街拍。
東郊民巷飽經滄桑的美麗,見證著一波又一波年輕人的青春與活力。
教堂上栩栩如生的浮雕,蒙受了灰塵,但總算又等來了東郊民巷的車如流水馬如龍。
這一刻,它的美麗是雙重的。
每一位來到這裡的遊客,都會得到滿意的照片。
不光是東郊民巷建築本身的美麗色彩,而是有一段長達百年奮鬥的歷史加持。那份美麗,是值得紀念的。
教堂·西洋映像
西什庫教堂
西什庫教堂是北京最古老的教堂。1703年開堂,是一座天主教堂。
300多年的歷史在這裡仿若彈指一瞬間,見證了太多太多莊嚴又神聖的時刻。
教堂上古老的花紋和哥德式建築風格,代表著天主教神聖的信仰。
在這裡,也曾上演著教徒們的死命堅守,才保留下來的神聖淨土。
西什庫教堂,也是北京宗教歷史的痕跡,更是教徒們靈魂棲息的聖地。
王府井教堂
王府井教堂,是北京的「四大天主教堂」之一。在兩百多年前的北京,就已經開始建立。
九十年代,設在教堂周圍的圍牆被拆除,王府井教堂的真實面貌得以顯露出來,吸引了更多人的目光。
周圍的花圃種滿了玫瑰花,在不遠處充滿現代氣息的建築輝映下,王府井教堂更像是一處浪漫玫瑰園。
羅馬式的建築添加了中國風格的元素,是少有的中西方混搭的建築風格。
教堂前面的廣場是開放式的,行人經過時,唱詩班悠揚的歌聲就這樣飄揚出來,就像一場不真實的夢。
除此之外,舊時的北京四大天主教堂還有西直門天主教堂和宣武門天主教堂。
一座文化包容的古城,連信仰也都是純粹的。
寺院·廟宇磐音
真覺寺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北京的百年古剎,就藏在城市的建築林裡。
萬籟此都寂,但餘鐘磬音。世間嘈雜的聲音裡,唯有古寺鐘聲餘音嫋嫋,震蕩著人的靈魂。
圖片@流氓書生
與其說真覺寺是一座百年古剎,不如說它是一座記載著佛教歷史的博物館。
每一處精細的雕刻,都來自古代的能人巧匠。
圖片@流氓書生
在數百年前的北京城,一位來自西域的梵僧修建了真覺寺。
他來到這裡,袈裟婆娑間,留下了彌足珍貴的文化瑰寶。關乎於宗教,也關乎於偉大的石刻藝術。
圖片@流氓書生
充滿著異域風情的真覺寺,被後來的遊人們爭相參觀,也一度被看作是「北京的柬埔寨」。
但真覺寺裡歲月百年的銀杏樹卻告訴他們,這座古剎曾經渡過多少迷茫的人。
圖片@流氓書生
石頭雕刻的是藝術,也是歷史。
真覺寺藏在城市裡,默默地守候。
潭柘寺
先有的潭柘寺,後有的北京城。
北京大大小小數十座寺廟,潭柘寺的位置無人可以撼動。西晉的寺廟啊,1700年的千年古剎了。
潭柘寺的香火是靈驗的。將近兩千年的香火,一直延續至今。
曾經德高望重的高僧圓寂之後,留下了頓悟的結晶——舍利子,就曾保佑著來潭柘寺跪拜的百姓。
潭柘寺的每一處無不充滿著神聖的美麗。無論房梁上的花紋,亦或是屋脊的脊獸。
它就沉默地駐守在屋脊,鎮著潭柘寺,鎮著北京城。
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
佛教一直都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知道來來往往一心求佛的善男信女們,又會有怎樣的頓悟。
白瀑寺
在北京,有一座遼代的古寺。
900多年的風吹雨打,末代軍閥的殘暴搗毀,再到後來的重建返修。
白瀑寺始終默然不語的忍受著這一切。
它的建築風格充滿了神話色彩,步足與內,仿佛魂穿了另一個世界。
騰空的青龍,慈祥的菩薩,猙獰的麒麟。人類在白瀑寺,變得如此渺小。
具有視覺衝擊力,心又是沉靜的。
這就是佛學的力量。
最後
北京是具有多面性的,如果想要真正的了解它,就請不要停歇於表層。
走進一個城市最好的辦法,就是先靜下自己的心,感受它的心跳,感受它的脈搏。
北京還有太多太多值得推薦的去處,如果喜歡這個「探尋京城」系列的朋友,可以留言點讚在評論區寫下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