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跳過爬行期直接學走路,這些影響不止一點點,家長別沾沾自喜

2020-09-04 育兒神器測評

前幾天在樓下遛彎,聽到兩個寶媽在聊孩子的事。其中一位說:「我家孩子最近開始學走路了」。另一個一臉羨慕:「這麼快?我家那個現在還在學爬呢,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學走路」。

練習爬行的寶寶

其實很多家長都喜歡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比如有些寶寶可能還沒經歷爬的階段就直接學會了走路,這讓不少父母十分開心,認為自己家的孩子很聰明。

在家長幫助下學習走路的寶寶

但事實真是如此嗎?其實孩子的發育是有階段性的,什麼時候就該幹什麼事,父母更是要順應這些規律,而不是「拔苗助長」。

如果寶寶跳過爬行期直接學走路的話,可能會帶來下面這些影響,家長們可別再沾沾自喜了!

影響身體協調性

寶寶在爬行期時可以對手部、胳膊以及腿部等身體各部位進行充分的鍛鍊,從而提高寶寶行動能力和身體的協調能力。

走路摔倒的小寶寶

而沒有經過爬行期的寶寶就相對缺少了手部力量和腿部力量的鍛鍊,身體的協調能力也會有所下降,即使他們在學走路,也有可能困難重重,要比經歷過爬行期的孩子學得慢一些。

影響認知能力

寶寶在爬行期時不僅能鍛鍊到身體各部分肌肉的力量,還會對寶寶大腦的發育產生一定的影響。因為在爬行的過程中,他們可以通過觸摸等途徑對障礙物進行辨別和規避,從而保證爬行過程中的安全性,還能夠將認知中的平面圖形轉變成為立體的三維物體,從而提高寶寶的認知能力。

在床上爬行的寶寶

而跳過爬行期直接學會走路的寶寶則容易出現感官系統失調等症狀,通常表現為注意力上的分散以及四肢協調能力的失衡。

影響感官意識

寶寶接觸世界、感受世界的主要途徑就是通過爬行過程中的觸摸和觀察,在爬行的過程中他們可以近距離觀察到事物的具體情況和每一處細節,從而加深對新事物的認知,可以高效培養寶寶的感官意識。

寶寶邊爬邊玩玩具

而跳過爬行期的寶寶則缺少了這樣一個探索世界的過程,在他們的世界裡,各類事物就會變得格外的單一,缺乏立體感,因此寶寶通常會出現感官意識上的缺陷。

爬行的好處有很多,因此家長們不能只是單一認為寶寶提前走路就是好事。因此家長們要用科學合理的手段幫助孩子更好地渡過爬行期,順應發育規律,這樣才可能讓孩子更健康的成長。

相關焦點

  • 寶寶不學爬行直接學走路?當然不行,寶寶爬的意義遠比你想的重要
    不過有時候,我們可能會得到一個比較意外的答案,有的寶媽會驕傲的告訴我們,「我家孩子沒學爬就直接會走了!」似乎在這些父母看來,孩子直接會走是一件很「牛」的事情。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其實不然。對於新生兒來說,學習抬頭、翻身、坐、立、爬、行這些各階段都是必不可少的,其中爬行尤為重要,對孩子今後身心發展都有著無法取代的作用。孩子多爬行有哪些好處?孩子多練習爬行,對其今後的身心健康以及心智發育都有很大的正面影響。
  • 8個月的寶寶喜歡站著走卻不會爬行,該怎麼引導?
    我姐的兒子現在八個月了,前幾天她在我們家族群裡發了一張「寶寶站起來」的照片,還感嘆了一下說:兒子八個月了怎麼還不會爬?我一個朋友的兒子比我姐的孩子小一個星期,也說不爬,最近老是喜歡站起來扶著東西學走路。
  • 寶寶跳過爬直接學會走,更容易感統失調,「爬行敏感期」要利用好
    但現實中,並不是每個孩子都嚴格遵循這個規律發育的,他們中的有些會略過其中一個步驟,比如很多孩子跳過爬直接學會走。看起來,這些孩子跟的同齡孩子並無區別,甚至還有的人會說這樣的孩子更聰明,其實是有失偏頗的。而且,寶寶不會爬就會走,嚴格意義上來說算不得一件好事。
  • 寶寶跳過爬直接學會走,影響認知發展和平衡力,父母如何科學幹預
    比如家長總會讓嬰兒背靠著物體保持坐姿,長期如此寶寶的背部及臀部肌肉,就會被鍛鍊得更加有力。如果他們手邊正好有什麼能扶的東西,如沙發、茶几一類,就會抓住站起。當他們體驗到站立的感覺,也更加享受這種高高的視野,就會養成時常站立的習慣,再慢慢學習邁步,於是爬行這一階段就被落下了。那麼,寶寶不會爬就急著走,會有什麼影響?的確是存在的。
  • 寶寶「懶得」爬,直接學走路是不是好事,爬行對將來有重要意義
    寶寶的每個階段都是有專門的發育規律的,有句老話說,還沒會走就要跑了,用來表達急於求成的人們。那麼在寶寶的發育過程中,不學會爬直接學走路會不會對寶寶的身體有負面影響呢?寶寶不願意爬,到了月份想直接學走路美嘉的寶寶快11個月了,家裡人都把這個小寶貝捧在手心裡哄著,吃飯睡覺都嚴格把控,奶奶來也經常抱著孩子溜達,一點不嫌累。眼看著寶寶快一歲了,孩子對爬行卻一直很抗拒。去醫院檢查,醫生也說孩子發育沒問題,回家多引導爬行就行。
  • 「三翻六坐、七滾八爬」,爬行讓寶寶更聰明,家長學會這幾招培養
    但是有些寶寶很特別,還沒有學會爬,就直接從會「坐」,以火箭般速度變成了會「走」,很多父母還為寶寶這一跳躍式的進步沾沾自喜。閨蜜的兒子豆豆今年正好9個月,翻滾的動作已經非常嫻熟,坐也是非常的穩,下一步按道理講,應該是爬行了,可是,他現在直接扶著床沿和沙發就晃晃悠悠地站了起來,一點兒都沒有趴到地上,想往前爬的趨勢。
  • 跳過爬行,直接學走路,這樣好嗎?
    看到很多媽媽會問:已經八九個月的寶寶全然沒有想爬的跡象,早已會滾卻一直不爬,這是為何?其實只要累積到一定的程度的時候,寶寶自然就開始學爬行。而一部分寶寶無法正常爬行可能有一些內在的原因,比如腦細胞出現殘損、肌肉張力有異常、又或者寶寶較胖,身體負擔太重,導致寶寶無法正常爬行。
  • 寶寶學會爬行好處多多,家長如何才能訓練寶寶的爬行能力?
    閨蜜小劉,兒子十個月了,小傢伙很聰明,有時候抓住爸爸的衣角就可以站起來,甚至還試探著要抬腳走路,婆婆誇寶寶真厲害,10個月就要走路了。但小劉高興不起來,因為她聽說,寶寶如果不會爬行,而直接會走路的話,可能是智力低的表現。於是整天憂心忡忡的,擔心寶寶智商有問題。
  • 別急著讓寶寶學走路,爬行的好處你想像不到
    之前談了寶寶「光腳走」的問題,今天再來聊聊關於寶寶「爬行」的話題。說到爬行,媽媽們可能有不少問題。「寶寶一直都不會爬,聽說會影響走路和大腦發育?」「寶寶倒著爬是怎麼回事?」聽到其中一位這樣說時,其他奶奶外婆們就開始著急了,在老一輩觀念裡,跳過爬行階段直接行走可是非常厲害的一件事兒,孩子簡直就是天才。然而事實並非如此,目前的研究表明:直接跳過爬行學會行走,既不能代表孩子是天才,也不代表孩子有異常。
  • 「天才」寶寶自己學會走路,用阻止嗎?聽聽醫生是怎麼說的
    但當寶寶想走路時,還是儘量阻止他,防止影響下肢和脊椎的發育。可以讓寶寶多爬行,防止感覺統合失調(大腦無法對身體下達指令,常見的症狀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動暴躁等)。二、影響寶寶的視力發育很多人或許都不會想到,過早走路會對寶寶的視力產生影響。這是因為寶寶的視野是跟隨他們的運動而變化的,一般來說會先從躺著到爬行,再到走路。
  • 寶寶跨過爬行直接會走好嗎?會爬行的寶寶,兩方面能力往往更突出
    ,那麼是很有可能出現"不會爬直接學走路"或是"爬行姿勢錯誤"等情況的。但是客廳裡發生的一幕,讓李女士嚇壞了,寶寶呼喚媽媽,卻得不到回應,於是寶寶就扶著牆站了起來,並且笨拙的向衛生間挪去。李女士當時十分的吃驚,自己的寶寶怎麼就跨過了爬行,直接會走了呢?後來想了想覺得這是不是代表自己的寶寶更加的出色呢?早早的就學會了走路,雖說不會爬行,想也沒有什麼關係。
  • 8個月寶寶自學成才會走路,寶媽驚喜,聽了醫生的話寶媽冷汗直流
    但當寶寶想走路時,還是儘量阻止他,防止影響下肢和脊椎的發育。可以讓寶寶多爬行,防止感覺統合失調(大腦無法對身體下達指令,常見的症狀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動暴躁等)。尤其是o型腿,並不是不美觀這麼簡單,羅圈腿還會引發關節炎等問題,容易讓寶寶的膝蓋骨下陷,影響日後的運動和日常生活。二、影響寶寶的視力發育很多人或許都不會想到,過早走路會對寶寶的視力產生影響。
  • 寶寶爬的姿勢不對,會影響以後走路嗎?
    現在,很多家長都意識到,爬,對寶寶來說有多重要。這是好事。不過呢,新手爸媽也很容易因此感到焦慮。譬如:別方別方,糕媽在帶年糕時也遇到過類似問題,特別能理解你的心情。一般來說,大部分寶寶會在7-10個月之間學會熟練的爬行。但每個寶寶有自己的成長節奏,早一點晚一點問題都不大。想訓練寶寶爬行能力的麻麻,可以試試以下幾個小辦法哦:1.
  • BBC紀錄片告訴你:錯過爬行,孩子的損失有多大?
    不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過往幾期的育兒答疑中,都遇到過媽媽提出這樣的問題:我家寶寶不喜歡爬,直接就學走了。我家的不會爬,乾脆讓他學走路了。還有不少家長甚至有點驕傲,覺得娃一下子就學會走路,很厲害很聰明。很多家長總是問:如何能讓寶寶獨坐並坐穩?在BBC紀錄片《嬰兒的秘密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嬰兒如果自由發展,是如何輕鬆自然學會這些動作的。
  • 寶寶多大能站立學走路?這個月份之前可別拔苗助長
    看著寶寶從抬頭到會翻身,再到會往前爬,你是不是很期待寶寶可以自己蹣跚學步呢?在學走路這件事上,爸爸媽媽可別著急,一般在寶寶9~10個月左右的時候,寶寶就會逐步的學會站立,繼而開始嘗試邁步了。晚到1歲,寶寶學走路也都正常。如果寶寶早於八九個月就想讓他站立學步,對寶寶的成長可是有很多危害的。
  • 寶寶越早學走路就越好嗎,不是的,實際情況正好相反
    小黃是個心急的爸爸,一般來說,寶寶要到6、7個月的時候才能學會爬行,可在寶寶4、5個月大時,小黃就經常把寶寶翻身,讓寶寶趴在床上,逼著寶寶自己學會翻身、爬行。眼見寶寶學會了爬,小黃恨不得寶寶馬上能夠健步如飛,馬上扶著寶寶,每天都讓寶寶學習站立,之後又逼著孩子過早地學走路。
  • 寶寶沒學爬直接學走路?別覺得孩子聰明,大動作發育規律不該打亂
    一般都是這樣的場景:爸爸媽媽一起教孩子,一個人抱著孩子,另一個人蹲在寶寶面前,向寶寶伸開雙手,鼓勵孩子朝自己走來。寶寶獨自奔向媽媽,爸爸在身後隨時準備扶住摔倒的娃,學走路的距離一點點增加,寶寶能自己行走的時間越來越長。
  • 寶寶幾個月開始學走路?如何訓練寶寶學走路?
    寶寶什麼時候開始學走路嬰兒動作發展的基本順序是:頭、肩、胳膊、腰、腿、腳,大概7、8個月的時候嬰兒可以坐起來,一旦能坐起來便開始爬行。但也有的嬰兒跳過爬行直接能扶東西站起來,從發育過程看,爬行並不是站立行走的前一個階段。
  • 寶寶只會挪,不會用手腳爬行,是不是有問題,會不會影響智力?
    「爬行訓練」最初是治療小兒腦性癱瘓的一種方法,不知不覺在全世界掀起了「讓寶寶爬行」的熱潮,有無數育兒專家和媽媽對此情有獨鍾。雖然,大腦皮層運動區嚴重受損的寶寶、大腦發育不全的寶寶,確實很難完成爬行動作,但不能由此得出結論認為不會爬行影響今後的智力發育。
  • 寶寶不會爬就會走了?家長應該注意3點,重視寶寶的爬行敏感期
    很多家長很想自己的孩子能夠聰明伶俐,在眾多孩子中脫穎而出。比如當其他孩子還只會翻身的時候,自家的孩子已經學會爬行了,而當其他的孩子還在學爬行的時候,自家的孩子已經會走路了。但是每件事情的發展都有自己的順序,需要循序漸進,一步一個腳印,任何過程都是寶貴的經驗,不可忽視。特別是孩子的成長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