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在樓下遛彎,聽到兩個寶媽在聊孩子的事。其中一位說:「我家孩子最近開始學走路了」。另一個一臉羨慕:「這麼快?我家那個現在還在學爬呢,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學走路」。
練習爬行的寶寶
其實很多家長都喜歡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比如有些寶寶可能還沒經歷爬的階段就直接學會了走路,這讓不少父母十分開心,認為自己家的孩子很聰明。
在家長幫助下學習走路的寶寶
但事實真是如此嗎?其實孩子的發育是有階段性的,什麼時候就該幹什麼事,父母更是要順應這些規律,而不是「拔苗助長」。
如果寶寶跳過爬行期直接學走路的話,可能會帶來下面這些影響,家長們可別再沾沾自喜了!
寶寶在爬行期時可以對手部、胳膊以及腿部等身體各部位進行充分的鍛鍊,從而提高寶寶行動能力和身體的協調能力。
走路摔倒的小寶寶
而沒有經過爬行期的寶寶就相對缺少了手部力量和腿部力量的鍛鍊,身體的協調能力也會有所下降,即使他們在學走路,也有可能困難重重,要比經歷過爬行期的孩子學得慢一些。
寶寶在爬行期時不僅能鍛鍊到身體各部分肌肉的力量,還會對寶寶大腦的發育產生一定的影響。因為在爬行的過程中,他們可以通過觸摸等途徑對障礙物進行辨別和規避,從而保證爬行過程中的安全性,還能夠將認知中的平面圖形轉變成為立體的三維物體,從而提高寶寶的認知能力。
在床上爬行的寶寶
而跳過爬行期直接學會走路的寶寶則容易出現感官系統失調等症狀,通常表現為注意力上的分散以及四肢協調能力的失衡。
寶寶接觸世界、感受世界的主要途徑就是通過爬行過程中的觸摸和觀察,在爬行的過程中他們可以近距離觀察到事物的具體情況和每一處細節,從而加深對新事物的認知,可以高效培養寶寶的感官意識。
寶寶邊爬邊玩玩具
而跳過爬行期的寶寶則缺少了這樣一個探索世界的過程,在他們的世界裡,各類事物就會變得格外的單一,缺乏立體感,因此寶寶通常會出現感官意識上的缺陷。
爬行的好處有很多,因此家長們不能只是單一認為寶寶提前走路就是好事。因此家長們要用科學合理的手段幫助孩子更好地渡過爬行期,順應發育規律,這樣才可能讓孩子更健康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