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 頭要涼,腳要暖,肚子要不滿!

2021-02-26 媽咪全知道MK官方

關愛 責任 誠信 創新

母嬰新生活 媽咪全知道

讓中國1億母嬰家庭享受品質新生活

一場秋雨一場寒,9月22日21時31分將迎來「秋分」節氣,這是一個預示著豐收的節氣。天文專家表示,今年「秋分」時間是自公元1896年以來最早的一年。

所謂秋分,晝夜平分,秋季平分,白天12小時,晚上也是12小時,秋天的下半場由此開始。

面對124年來最早秋分,你Get到正確的迎接姿勢了嗎?

白露秋分夜,一夜涼一夜,這種感覺在秋分之後尤其明顯,頂熱的太陽,和透涼的空氣在一起,陽光下覺得熱,陰涼下就會覺得涼。

最近很多人問春捂秋凍,是怎麼個狀態。前兩句就是個很好的解答!

讓頭部儘量適應溫度的變化。別太捂著,古人此時有「勿戴暖帽」之說,不要稍微有點降溫就馬上戴很暖的帽子。有大風的時候,可以帶單帽。等到真正冷下來的深秋和冬天,再去戴暖一點的帽子。

讓腳和腳踝常處於溫暖的狀態。腳上有很多條經絡,寒氣很容易從此進入。鞋跟高一些,隔絕地面陰寒之氣,穿高筒襪子,護住腳踝。

睡前熱水泡泡腳,並記得及時擦乾,特別是腳趾的縫隙,避免水溼積聚。

三歲以下寶寶不建議泡腳哦,寶寶年齡還小,足弓還沒有形成,如果長時間用溫度比較高的水泡腳,可能會出現足底韌帶鬆弛,出現腳部畸形,同時三歲以上寶寶,飯後半小時之內不易給孩子泡腳,關於寶寶養生科普,敬請關注wow博士下期內容~

秋風已涼,人的胃口也會比苦夏的時候好很多,忍不住就吃了很多。殊不知吃得太多,解了饞,身體並不需要,代謝不掉的就會堆積在身體中,越來越胖,越來越痰溼。

特別是已經降溫的秋天,吃得太撐,人的氣血都會聚集到脾胃去幫助消化,胃外的氣血就少了,一旦受涼,很容易就感冒了,而且是那種久久不愈的感冒。

如果你真的不小心吃撐了,多去按摩一下肚子,儘快消化,並且注意保暖,別讓秋風起兮身受涼,感冒拉肚人惆悵。

wow博士提醒您,秋分時節:

少吃一口,舒服一宿。

夜飯飽,損一日之壽。

你吃的東西裡,其實只有四分之一是用來維持你的生命的,另外的四分之三則用來養活你的醫生。

相關焦點

  • 秋分來了 | 白露秋分夜,一夜涼一夜
    從這一天起,陽光直射的位置繼續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開始晝短夜長。確切地說,北半球的秋天從秋分開始!而我國身處北半球,所以秋分才標誌著正式進入秋天!中醫常說的「夏季過後無病三分虛」。身體經過夏季的高溫,到了秋季也最容易生病!
  • 秋季保暖家長要牢記「三暖二涼」,能讓寶寶少生病,父母少擔心
    三暖:肚暖肚子,正應對著人體的脾胃,而對於人來說,脾胃是非常重要的部位,尤其是對孩子來說,脾胃的暖和,才能讓孩子更好地進食,而更好的進食,便能讓孩子有足夠的營養好好成長。因此,肚子的暖和非常重要,家長千萬不要讓孩子的肚子著涼,否則可能因此長期腹瀉誘發更多的疾病問題。
  • 秋天孩子要「春捂秋凍」?家長都被騙了,專家:注意「兩暖一涼」
    文/天意媽媽談育兒看著時間一點一點的過去,天氣也在一點一點的轉涼,很多家長已經在籌備幫孩子多加點衣服了,但是對於這樣的事情,很多的家長也會有不一樣的到看法。家長在給寶寶添衣服的時候要注意「兩暖一涼」肚暖很多家長掌握不好孩子穿衣服的規律,當孩子穿衣服的時候,家長只要保證孩子的三個部位的溫度,孩子的感知就會非常舒服,其中之一就是孩子的腹部一定要是溫暖的,這個部位聚集著孩子身上絕大多數的器官,所以無論什麼時候,家長一定要保證孩子的肚子一定要是溫暖的。
  • 寶寶冬天穿衣有門道,「三暖二涼」原則要注意,孩子出門更舒適
    「三暖二涼」的原則要注意  在冬天,防寒保暖是關鍵,但如何防寒,又如何保暖,家長們要記住「三暖二涼」的原則。  「三暖」具體指的都是啥  一是後背暖  有些老人總會說,不能讓孩子的前胸和後背著涼,其實是多年總結出來的經驗,因為孩子平時活動,也總是後背出汗,出汗就容易著涼,所以做好後背保暖很重要。
  • 手腳涼要常吃這6道菜,熱乎乎,從頭暖到腳,秋冬季要吃
    導讀:比乾鍋菜解饞,比麻辣燙過癮的6道菜,適合深秋吃,從頭暖到腳要說什麼菜暖身最快,估計大多數回答都是火鍋、麻辣燙。確實如此,尤其是深秋以後天氣就不是一個涼字能形容,羽絨服小棉襖要該穿了。尤其是好多女性朋友,一到秋冬季就容易手腳冰涼,麻辣鮮香的暖身菜就要來嘗嘗,暖身快,能從頭暖到腳,香辣過癮,還特別下飯,尤其更受年輕人喜愛,學上幾道很有必要。比乾鍋菜解饞,比麻辣燙過癮的6道菜,供大家參考。【簡易版毛血旺】毛血旺,川菜,飯館裡點菜率比較高的美食。
  • 秋分:半涼半暖之間,已過半個秋天
    寒暑平和晝夜均陰陽相半在秋分今年的秋分時間為——《禮記》 秋分曾是傳統的「祭月節」後來因為秋分每年不同有時趕不上月圓,大煞風景故將「祭月節」由秋分調至中秋  【 秋分養生 】  秋令氣候溫涼有異,秋分為涼燥,屬次寒、小寒肺氣不宣,津液不布,聚而為痰此時節防涼燥
  • 寶寶秋天穿衣四原則:秋凍、頭涼、腳暖、肚暖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兒科主治醫生譚慧園介紹,秋季寶寶穿衣,要遵循四個原則:秋凍、頭涼、腳暖、肚暖,最好別給寶寶穿高領毛衣、絨衣和羽絨棉服。如果頸背部出汗,不論手溫或涼,均提示衣物過多。」她說,一旦發現寶寶的衣服被汗浸溼,最好儘快更換。  原則:  秋凍、頭涼、腳暖、肚暖  譚慧園說,現在氣溫逐漸降低,寶寶的穿衣應掌握四個原則:春捂秋凍、頭部要涼、腳底要暖、臍周上腹都需保暖。
  • 冬季寶寶穿衣法則「三暖二涼」,媽媽早知道,寶寶少生病
    中醫學中也有提到「忍三分寒,穿七分暖」,想要提高寶寶的抵抗力,讓寶寶不生病,並不是穿的越多越好,有時候適量少穿一點,反而會更能激發寶寶的抵抗力。冬季並不是胡亂給寶寶穿衣服的,是有講究的,「三暖二涼」就是寶寶冬季穿衣的黃金法則,具體哪三暖,哪二涼,不知道的寶媽,趕快看看吧。
  • 立秋後寶寶容易生病,穿衣要講究「三暖二涼」
    立秋後寶寶容易生病,是因為溫差穿衣要講究「三暖二涼」三暖指的是:1.背暖保持孩子背部暖可以有效預防疾病,減少寶寶受涼的機會,預防感冒。2.腹部暖腹部是孩子最容易受涼部位,要做好腹部保暖,防止寶寶凍肚子拉肚子。
  • 今日秋分!這些和「秋分」有關的知識一定要給孩子講講
    秋分之日,太陽黃經180度,陽光直射赤道,晝夜平分,是天氣由熱轉涼的分水嶺秋分當月半,望魄復宵中。涼蟾光滿。桂子飄香遠。素練寬衣,仙仗明飛觀。而患有慢性胃炎的人,要特別注意胃部的保暖。、口味要清淡,在精神調養上要保持樂 觀情緒,多想開心的事。
  • 不是越多越好,家長要做到「三暖二涼」
    不是越多越好,家長要做到「三暖二涼」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入秋後該怎樣給孩子穿衣?不是越多越好,家長要做到「三暖二涼」!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天氣越來越冷了,該換衣服了。
  • 要注意娃的「兩暖一涼」
    如果後背是比較溫熱的,則說明不需要增減衣服;如果後背汗很多比較潮熱,則說明孩子需要減衣服了;孩子的後背比較涼,則說明孩子感覺到冷了,父母該給孩子增加衣服了。需要注意的是,家長不應該通過觸摸孩子的手腳來判斷孩子是冷是熱,手腳的溫度並不能判斷娃的體溫高低。
  • 提防溼邪過重,秋分養生調理要注意這2點
    秋分為什麼要推拿?2為什麼要秋分推拿從「長夏」到「秋收」,人體代謝由快速轉變為緩慢,秋燥也從白露的「溫燥」轉變為秋分的「涼燥」。在加上秋分的空氣溼度較大,以及一整個苦夏的煎熬,厚味油膩的飲食,很多人的脾胃功能往往都會比較虛弱。
  • 「兩暖,兩涼」,做好身體4點防護,這個秋天為寶寶保駕護航
    腳要「暖」夏天的時候,寶寶喜歡光著腳在地上跑,那時候由於天氣炎熱,沒有什麼大的影響,所以家長也就很少管。到了秋天,季節交換讓天氣開始逐漸變涼,這時候寶寶再光著腳,寒氣會隨著腳部進去身體,增加生病的風險。
  • 給娃穿衣得三暖二涼,穿對了嗎?
    現在天氣,南方城市也已經一天比一天涼了,媽媽們開始給寶寶添衣服了。可是,寶寶穿衣服,到底怎麼判斷穿得夠不夠,怎麼穿比較好,三暖二涼是指什麼,一起來看下。確定寶寶是冷是暖,可以摸寶寶的後頸和背心。如果感覺皮膚溫暖乾燥,就表示寶寶穿得合適;如果潮溼有汗,就說明穿多了,要減衣服;如果感覺寒涼,就要加衣服。具體怎麼穿:1歲以內的寶寶,可以比大人多穿一件衣服;1-2歲的寶寶,體溫調節能力基本和大人一樣了,可以參照大人一樣穿衣。
  • 降溫了,孩子保暖注意「三暖二涼」原則
    「三暖」即「背暖、肚暖、足暖」。 「二涼」指的是「頭涼」、「心胸涼」。兒童經由體表散發的熱量,有1/3是由頭部發散,頭熱容易導致心煩頭暈而神昏,就是中醫所說的上火,所以,一定要保證孩子頭部散熱;小朋友如果穿著過於厚重臃腫,會壓迫到胸部,影響正常的呼吸與心臟功能,穿著過厚,還容易造成心煩與內熱,所以,要保證孩子心胸涼爽舒適。
  • 秋季寶寶穿衣4要4不要
    隨著天氣逐漸轉涼,家裡有寶寶的媽媽可千萬要注意了。這個季節給寶寶穿衣服必須要謹慎,穿多或者穿少,都容易導致寶寶生病,以下4個穿衣原則媽媽要謹記。2、要做到「三暖一涼」 查看寶寶穿衣是否合適,只要保證「三暖一涼」就可以,一是手暖、二是肚暖,三要足暖,四要頭涼。
  • 今日秋分
    、立秋、立冬為四季開始的季節劃分法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秋分秋分,晝夜平分此時太陽幾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晝夜等長秋分也稱降分過了秋分北半球各地開始晝短夜長氣候逐漸由熱轉涼南方也開始入秋啦!即使正常的秋凍,頭、肚臍、腳是要嚴加保護的。
  • 黃金法則:做好「三暖兩涼」很管用
    經驗:做好「三暖兩涼」很管用馬上快到秋分了,秋意更濃,夏天的尾巴已經消失不見了,到了換季的時候,早晚溫差比較大,家長就會發現,孩子每年到這個時候就老愛生病,這可怎麼辦?其實,一到換季時孩子就生病,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我們沒有及時正確的給寶寶添衣服或者減衣服。穿多了寶寶容易出汗,穿少了寶寶又容易受涼感冒。
  • 謹記「三暖一涼」少生病
    秋季穿衣秘訣:1、謹記「三暖一涼」少生病三暖:腹暖、背暖、腳暖腹部要暖,這裡有腸胃等器官,著涼會導致肚子疼,還會腹瀉、消化不良;背部要暖,經脈集中穴位多,著涼易感冒;腳部要暖,這是神經末梢最豐富的地方,對外界更為敏感,腳暖和了,全身都會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