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寫一篇文章的第2年174天
在我們考研學習當中,比較容易出現一類現象:
自己做錯了事情,
然後不斷的責備自己
然後一直在做錯事情——責備自己之間不斷循環。
你想一想你有沒有這樣的行為。
比如說最常見的一個現象:
拖延。
我相信大家都飽受拖延之苦。
尤其是在考研學習當中,明明自己已經制定好了學習計劃。
但就是不斷的拖延,導致計劃執行不下去。
我在最開始的時候,也發現一些小夥伴拖延行為,尤其在與他們合作的時候,他們一拖延,我就表示一定的抱怨。
包括對自己有的時候一些拖延行為都對於自己都感覺有些
怒其不爭,
哀其不幸。
但是到了現在之後。
我反而對於拖延現象非常的釋懷,看到其他人拖延行為最多也就是儘量督促,不會說對方怎麼樣。
在日常考研學習當中,如果發現自己沒能按時完成學習計劃。
我也不會不斷的責備自己,否認自己。
我會告訴自己,今天沒能完成學習,任務錯誤肯定是歸於自己,但是明天一定要改正。
然後復盤一下今天是什麼原因導致犯錯誤。
避免第2天再犯同樣的錯誤。
這樣,雖然犯錯了,但是因為態度比較端正,第2天犯同樣錯誤的概率就會減少。
所以,看到自己對於一件事情拖延的行為,我的內心當中還是比較平穩的,簡單的說就是
比較容易原諒自己。
為什麼呢?
就是因為拖延這件事情真的是太常見了。
我基本上是從小到大一直拖延到現在。
直到現在,雖然部分拖延問題已經得到解決,但是依舊存在拖延的現象。
拖延拖久了,反而能夠理解其他人為什麼會拖延?
尤其是能夠理解,那種
明明知道自己正在拖延,
但依舊選擇拖延的
痛苦,折磨。
所以心態就放平了。
我也就不會輕易責備自己拖延了。
其實,我為什麼強調不要輕易責備自己呢?
就是因為我們一旦責備自己,怪自己,我們只會陷入到自己給自己找麻煩的惡性循環。
每當我們做錯事情,然後發現是自己的錯誤,於是開始責備自己。
於是自己內心就會感覺到非常愧疚,不斷的告訴自己一個觀念:
都是自己的錯
於是自信心就會下降,總感覺自己如果繼續做事情還會出錯。
這樣下去只有兩種結果:
一種是當我們再一次做事情的時候,就容易畏手畏腳,這帶來的結果就是我們犯錯的概率提升。
最糟糕的事情就來了,就是:
又犯錯誤,又做錯事
又責備自己
這就是一種典型的惡性循環。
此外,另一種結果就是:
不做事情
因為總感覺自己做事就犯錯,還不如不做事呢。
你想一下,這兩種結果都不是什麼好的結果。
我們在考研過程當中就是非常容易遇到這樣的現象:
考研學習,想學英語,數學,但是拖延好幾天,依舊沒學
考研學習,這個知識點不理解,但是一直不問老師。
考研學習,想刷題,但是就不刷。
想給自己制定一個學習計劃,但是一直到現在還沒有制定。
........
思考一下,上方這些現象你是不是就經常遇到過,一旦遇到上方這個問題,我們就非常容易就是自己抱怨自己:
我執行力不行
我經常拖延
我理解力不行
我考研無望了
.........
你說一個人經常如果這樣抱怨自己,他還能放平心態好好去學習嗎?
尤其是偶爾一次的抱怨,自己現在還能放平,但是經常性的這樣抱怨肯定會影響自己的學習效率。
一個良好自信心,
能夠翻倍的提高我們的學習效率。
所以在我們考研的過程當中,不要輕易的責備自己,哪怕今天拖延了,放平心態,明天繼續學。
具體應該如何做呢?
其實當我們犯過錯誤之後。
我們不應該責備自己,否認自己。
相反,我們一定要冷靜對待自己的錯誤,然後鼓勵自己。
沒錯,就是鼓勵自己。
鼓勵自己
讓自己至少明天比今天要強上一點
如果我們能在鼓勵當中每天進步一點點,那麼在成長的過程當中信心逐步也會樹立起來。
就像我寫文章一樣,每寫完一篇文章,我會鼓勵自己。
每天寫一篇,每天寫一篇,在一天天不斷寫文章的過程當中,樹立了自己的自信心。
而這股自信心也支持我不斷的進步,不斷的堅持,每日一篇文章。
如果我最開始寫文章,對於自己少寫一天或者文章內容少點,就開始責備自己的話。
根本不可能樹立自信心,更別談,堅持兩年多寫文章了。
所以在考研學習當中,我們最容易遇到的現象就是拖延,然後我們會在拖延當中不斷的責備自己否認自己。
這是一個惡性循環。
我們應該做,就是不斷的鼓勵自己,不要求自己能夠完成多少學習任務,至少要求自己每一天進步一點點。
你可以選擇在你的手機壁紙上添加一些鼓勵自己的話語。
或者也可以在自己學習的地方不斷做一些鼓勵自己的標記。
記住:
不要輕易的責備自己,因為責備自己只會讓自己感到愧疚,無法真正的解決問題
只有平靜下來,鼓勵自己去解決問題才是正道。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歡迎你在文章底部寫一寫你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