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許栩,歡迎來到我的專欄《生產現場管理基礎知識與技能》,本篇是專欄的第4篇文章,生產現場如何管事。
前兩篇文章,我分別介紹了生產現場如何管人、生產現場如何管物,本文,我接著講解生產現場管什麼的第三部分,生產現場如何管事。
管理資源,或稱管理要素,是指我們生產現場管理能夠管並且需要管的東西,主要包括人機料法環能信時八大要素,即人員、機器設備、物料、方法、環境、能源、信息和時間。(其中,人機料法環就是著名的管理五大要素4M1E。)
管理資源八大要素中,人是第一要素,我單獨一篇講解如何管人。機器設備、物料和能源我納入「物」的管理範疇,分出一篇講解如何管物。剩下的四個要素,方法、環境、信息和時間,我均將其歸於「事」。本文,就講解生產現場如何管事,也就是生產現場如何管理方法、環境、信息和時間。
《生產現場管理基礎知識與技能》專欄的主要內容請見下圖。
一、生產現場的「信息」管理。
方法、環境、信息和時間,我將生產現場的「信息」管理排到最前面,因為,對於生產現場管事來說,信息是任務的載體,完成任務是生產現場管理最重要的「事」,「信息」管理是生產現場管事的核心。
生產現場的信息主要包括三大類,這三大類介紹及其對應的管理方法如下。
第一類是指令類。主要包括生產指令和上級指示,比如生產計劃、訂單、領導安排的任務等。
指令就是任務,生產的最終目的不是保障質量,不是提升效率,也不是控制成本,而是完成任務。當然,是按時按質按量,以最低的成本完成任務。也就是說,生產的最終目的是在完成任務的前提上,保障質量,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如果任務都完不成,那,一切都是枉然。
任務,指令類信息的最佳管理方法,就是PDCA循環,即戴明圓環。
1、理解指令,明確任務,制訂完成任務的計劃。
2、按制訂的計劃,尋找或爭取相應的資源,按既定的計劃去執行。
3、跟蹤執行過程,記錄、評估、分析並反饋執行數據與階段結果。
4、糾偏與改進,同時開啟下一輪PDCA循環,直到完成最終的任務,達成最終的目標。
第二類是數據類。主要包括生產報表、單據及各項統計與分析數據等。
我們完成了任務和指令,完成得怎麼樣,好還是壞,對未來能提供什麼樣的借鑑,能不能找到更好更合適的工具和辦法,這些,都需要我們對生產現場第二類信息也就是數據的管理來達成。
生產現場數據管理主要在三點,也是三個順序。
1、收集、記錄原始數據。要進行數據管理,首先得有數據,生產現場要有收集、記錄原始數據的規定和行動,現場管理人員要有收集數據的習慣,原始數據是管理中最有價值的資源之一。
2、匯總、分析數據。數據收集上來後,我們要採取相應的辦法對數據進行加工,以得出可以指導我們操作或判斷的結果型數據。
3、使用數據。分析數據就是為了用,得到數據分析結果後,要使用這些結果來改進我們的工作,來提升我們的管理,這也是數據管理的意義與作用。
第三類信息是突發類。主要包括緊急信息、特殊信息等,比如突然斷料、設備突然故障等。
如果說生產信息第二類數據類信息管理是防火,那麼,第三類突發類信息管理就是救火。儘管我們強調防火優於救火,強調防火是治本,救火是治標,但如果你都不能治標,誰會相信你能夠治本?所以,救火,是生產現場管理人員,也是所有管理人員的基本功,我們都要有基本功,都要學好練好救火的本領。如何更好的救火呢,需要不停地學習和經歷。也就是說,需要知道工具和方法,更需要一些真刀真槍的經歷和磨練。
二、生產現場的「方法」管理。
管理資源中的「方法」是指在一定時期內約束、指導員工作業及行為的規定、規範。也就是說,管理資源中的「方法」是指在一定時期內相對固定的、已形成規定的做法。其它未形成規定規範的管理方法與手段,屬於管理技巧管理技能範疇,儘管技巧技能也是方法,但不屬於我今天所說的現場管理對象、管理資源或管理要素中的「方法」。
生產現場管理要素中的方法指的是生產現場的管理規定和規範,這些規定和規範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制度、流程與標準,這三個方面可以說是生產現場管理方法的金三角。當然,不僅僅生產現場管理,其它管理,一樣可以採用和借鑑。
1、制度。制度是指公司制定的需要共同遵守的規定或行動準則,比如考勤制度、員工行為規範、進出車間規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