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狠心毒辣,還是女中英傑?解讀真實契丹名後蕭太后

2021-01-08 文史漫今生

最近隨著電視劇《燕雲臺》的熱播,蕭太后這位奇女子的熱度開始增長了起來,談古論今,總有那麼幾位女子不是憑藉過人的天資,也不是憑藉滿腹的經綸,而是通過朝政才華和複雜的思想被世人銘記,他們或親民愛政,為國出力,或自私自意,為己謀利,世人都道武則天為第一女帝,權傾天下,和她的女官上官婉兒將唐朝推向另一個輝煌,但是大家可能都忘了,歷史上另一位權傾朝野的女子——蕭燕燕,史稱承天太后,她隻身一人掌管遼國朝政四十餘載,政績出色,軍績輝煌。

一位十六歲的契丹少女,在一個大吉之日,嫁入了皇宮,開啟了她從此輝煌的一生,早在她只是執掌鳳印之時,她就幫著自己的丈夫出謀劃策,幫著遼景宗打了許多場漂亮的勝仗,清理了許多不乾淨的門戶,不幸的是,遼景宗是一個命短的皇帝,早早便駕鶴西去,從此,蕭太后帶著年幼的兒子開啟了真正執政的一生,可能是因為女子執政本就招惹是非,再加上她的獨裁專政也讓朝中重臣心生不滿,於是眾說紛紜,她並未因為治理國家的功勞而被推上神壇,甚至因為與朝中重臣韓德讓的情事差點名節不保,但她真的是眾人口中那個不堪的獨裁惡魔嗎?或許不是的,今天編者就給大家深度的解讀一下這位女傑,走進她的內心世界看看遼國的風花雪月。

迫與韓郎情斷,入宮為後協夫治國——外強中乾

相傳,蕭燕燕也曾是一位與萬千名門望族的小姐都一樣,渴望著能夠擁有自己愛情的少女,在她的少女時代,她與韓德讓二人早已情絲相連,她也曾暗暗的發過誓,此生非韓德讓不嫁,可惜還沒待到她的少年郎來接她回家,她的父親就強制性把她送入宮中,從此成了遼景宗的皇后。

一般女子可能都會為此黯然神傷,從此鬱鬱寡歡,被皇帝冷落於後宮中,但蕭燕燕不同,她出身顯貴,且從小聰慧,縱然她也知道情絲百斬不斷,但作為一名外強中乾的契丹女子,她強迫自己靜下心來,從此幫著對朝政不慎精通的丈夫治理朝政,於是遼景宗對蕭皇后甚是信任,夫妻二人也算和睦。

然而,好景不長,遼景宗的早逝,對她造成了不小的打擊,但好在蕭燕燕一直都很堅強,頂著壓力參政,打破了遼國因常年徵戰而窮兵黷武的破敗景象,遼邦開始變得欣欣向榮,從這點就能看見她的外強中乾與堅強。

下嫁權臣,毒滅原配——被詆毀的開端

其實一開始的蕭太后,就算權傾朝野,獨裁專政,但也沒有臣子膽敢站出來反對她,更沒有人說她獨裁,但自從兩件事的發生,讓蕭太后的名聲變得越來越壞,一件是她與韓德讓的感情,另一件則就是她殘忍毒害韓德讓髮妻的事情。

雖然有人說蕭太后與韓德讓的感情摻雜著十分複雜的朝事因素,她需要韓德讓來鞏固她兒子的皇位,而韓德讓也需要藉助她這個梯子使得自己的朝事地位更上一層樓,所以就有人說,剝去權利和鬥爭的外皮,這段感情的利用心就毫無遮蓋的顯露,但在遼景宗去世時,蕭太后正值風韻年華,她美麗,颯爽,不同於家中閨秀,在一個女人剛剛失去丈夫,又見到了自己兒時的戀人時,所以這段感情中,她是否真的動了心是很難說的,並且在蕭韓二人聯手後,蕭太后在朝中的地位也就更難撼動,這也就是為何眾臣對他二人的感情如此反對。

但隨著時間的流逝,二人的感情越發深邃,蕭太后漸漸找到了年少的感覺,就在他們正情投意合之時,蕭太后發現了他們二人之間最大的阻撓也就是韓德讓的髮妻李氏,便暗自下令縊殺了李氏,從那時開始,二人的感情真正開始不再有任何阻撓,一個權傾朝野的太后,一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臣,也可以稱得上是一段纏綿悱惻的君臣之戀了,但要說蕭太后和韓德讓之間到底有多少真正的感情,除了他二人就無從探究了。

南徵北戰,巧剿宋軍——才能和野心的真正顯露

雖然有人總是說蕭太后的專情和與韓德讓的不恥之情,可從她的充滿傳奇的一生看來,值得一提的還是她的戰績,這也是總被人們所忽略的地方,人們在道聽途說的八卦中沉迷時,似乎忘記了歧溝關一站是誰用巧計將楊家將打的落花水流,又是誰穩定了遼國動蕩的朝事局面,也似乎更沒人記得這位女中英傑,因為對對手氣節的欽佩,為楊業立碑的偉大胸襟,最初的她似乎也不過是一位契丹少女,也不過是一位人妻,一位母親而已。

或許是後人對宋朝的了解遠大於遼國,也或許是楊家將不敗的英勇無敵的將相形象深刻地印在了百姓眼中,因為有人先一步成了英雄,所以在那個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年代,蕭太后這個特立獨行的奇女子也就開始顯得格外討人嫌棄。

蕭燕燕的一生都是傳奇,她比武則天專情,比任何一個古代女子都勇敢,有智有謀,敢做敢當,更敢於當機立斷,因為要維護整個國家,保護自己的小兒子,所以她不得不強硬起來,為兒子也是為遼人,清除前路的一切障礙。

這位女子,因為自己的果敢與英勇,一直讓他國軍民聞風喪膽,她絕非只是有勇無謀,可謂歷史上的一位神奇女子,有時候,蕭太后又和埃及豔后有著共同之處,他們都被世人所詆毀,可他們卻始終保衛著自己的國家,用儘自己的一切,奉獻自己的一切,帝王有時都會犯錯,更何況她只是一位女子呢。

雖然未能千古流芳,且招得一片罵名,但這位女子,卻是真正的掌握了自己的人生,不可謂不是真正的人生贏家。

相關焦點

  • 叱吒風雲,蕭太后也崇拜的女人——大遼鐵腕皇后述律平
    遼國歷史上有兩位傳奇女子,一位是蕭太后,另一位就是這位鐵腕皇后述律平,相傳蕭太后很多做法均為效仿述律太后,她欽佩她的英勇瀟灑,無畏無懼,她更崇敬她的狠心毒辣,這也是蕭太后遠比述律太后更有女子風韻之處的地方,蕭太后多情,她可以相夫教子,賢惠安良,但在述律太后心中,部落的興起和國家的繁盛遠比兒女情長要重要的多,所以她足夠狠心,她也足夠果斷,寧可捨棄一切,也要去追求權利
  • 為什麼說遼朝蕭太后是一位傑出的女政治家?
    北方遊牧民族契丹首領耶律阿保機統一了契丹各部,並在公元916年自稱「大聖大明天皇帝」(即遼太祖),建立契丹國家,定都臨潢府(今屬內蒙古赤峰)。公元947年,遼太宗耶律德光又改國號為「大遼」,所以後人一般稱其為遼朝。遼朝幅員遼闊,雄踞北方,一度成為宋朝的勁敵,直到1125年為金國所滅。在遼朝歷史進程當中,有一位女性起了十分關鍵的作用。
  • 《燕雲臺》中,讓蕭太后看作榜樣的女人,到底有多厲害?
    蕭燕燕提到的這個女人,就是遼國的第一任太后——淳欽皇后述律平,那麼述律平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熟悉歷史的朋友,可能都知道,遼國是由契丹人建立,奠基人叫耶律阿保機,最初名的皇后是蕭太后,也就是《燕雲臺》中的蕭燕燕。但是,可能只有很少的人知道,其實遼國的皇后,幾乎都姓蕭,因為在遼國,耶律是皇家姓氏,而能和耶律家通婚的只有蕭氏一族。
  • 蕭太后與韓德讓究竟什麼關係?
    遼國的歷史迎來了新的一頁,「蕭太后」的名號,也漸漸被書寫在這史書長卷上。 戲曲中的蕭太后形象蕭太后臨朝後做得如何?《遼史》這樣回答——「習知軍政,賞罰信明,將士用命」。攝政27年,蕭綽和兒子遼聖宗一起,帶領曾顯頹勢的遼國走向鼎盛。蕭綽提拔了韓德讓、耶律休哥、耶律斜軫等文臣武將。統合六年,蕭太后採用唐朝制度,正式開科取士。
  • 燕雲臺,讓我們了解了蕭太后的傳奇,那麼契丹又是怎麼崛起的呢?
    最近熱議(不是熱播)的大女主電視劇《燕雲臺》,雖然內容和史實有出入,但也讓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了解到了大遼蕭太后的傳奇人生,駱駝作為一個歷史愛好者,在追劇的同時,想起了一個和蕭太后有關的問題,那就是,把大宋「圈禁」在中原的遼國,到底是如何崛起的呢?
  • 遼國蕭太后和權臣韓德讓有曖昧,可能是來自於大宋的段子
    乾亨四年(982年),年僅35歲的遼景宗耶律賢去世,因為繼位的遼聖宗耶律隆緒只有12歲,年紀尚小,他的母親蕭燕燕以「承天太后」之名,開始了長達27年的執政生涯。在這位遼國蕭太后攝政期間,遼國的綜合國力大幅度增長,對於南邊的大宋和西邊的西夏都保持了強勢。
  • 這漢人的祖先是契丹奴隸,他卻娶了太后,死前還被皇帝當父親對待
    而且與漢族相比其他民族的人數很少,所以儘管有的時候他們處於「高位」,但他們的內心深處對於這人數眾多的漢人還是很「懼怕」的。凡事都有例外,事無絕對,筆者今天要為各位介紹的這個人:他的祖先是契丹的奴隸,而他作為一個漢人卻娶了太后,在死前還被當朝皇帝當做父親一樣對待。
  • 江山愛情兩雙全,遼國蕭太后與漢臣韓德讓的君臣之戀
    將契丹「乙室己」氏和「拔裡」氏兩大家族,被比作漢相蕭何,賜姓為「蕭」。這幾大家族,原本就互為親家,長期彼此通婚。因此,耶律阿保機之後的遼國第二代皇帝耶律德光,便下令這兩股蕭姓,確立為「後族」。《契丹國志》記載:「王族唯與後族通婚。」也就是說,遼國的皇帝和親王,只能娶蕭家姑娘。蕭家男子,也必須聘皇族閨女。而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宗室、外戚,勢分力敵,相為唇齒,以斡邦家。」
  • 古代歷史,蕭太后與韓德讓,寵任韓氏
    韓氏為人厚重,「有智略,明治禮」,擔任宮廷宿衛兼政事令,在同宋締結擅淵之盟中一直是太后的心普之臣。此外,韓德讓多次建議減免經歷兵焚及受災地區的租賦,建議遼聖宗要「任賢去邪」。韓德讓以他的忠心、智謀和膽略贏得蕭太后母子的信賴。在耶律斜較去世後,蕭太后就令其兼任原由斜較擔任的北院樞密使,負責軍政要務。
  • 《燕雲臺》裡的蕭太后在歷史上居然有九個,你知道唐嫣演的是哪一個...
    這兩天隨著唐嫣主演的《燕雲臺》開播,大遼蕭太后又走進了大眾視野,成了很多人茶餘飯後的話題,可是你知不知道雖然蕭綽(蕭燕燕)是蕭太后,但蕭太后可不只是蕭綽。 在遼國的歷史上從太祖耶律阿保機到末代天祚帝一有共九位皇帝,除了遼世宗耶律阮曾立了一位甄姓女子為皇后外,其餘的皇后都姓蕭,都是蕭太后。
  • 勸蕭太后改嫁韓德讓,和宋真宗兄弟相稱,遼聖宗是個怎樣的皇帝
    在電視劇《燕雲臺》中,耶律賢的大兒子耶律隆緒,只是一個打醬油的小角色,他在親爹耶律賢去世以後,親口勸蕭太后改嫁給前男友韓德讓,算是為《燕雲臺》的「大圓滿」推動了些許的劇情,因為《燕雲臺》的主角是蕭太后和韓德讓,所以他給大家留下的印象可能不深,但在歷史中,他卻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
  • 蕭太后與韓德讓,相差十二歲的兩人,先是手段,才是情誼!
    蕭太后,名蕭綽,小字燕燕,遼朝政治家、軍事家,在她攝政的時候,遼朝進入了最鼎盛的時期。她的能力和地位,也就備受尊崇前段時間,燕雲臺熱播,也讓這位能力卓絕的女性,走入了更多人的視線。兩人聽後上前安慰並發下重誓說:「信任臣等,何慮之有!」於是蕭太后便讓他兩參決大政,對兩人也是極為信任的。
  • 夢回遼代,一名宮廷內侍眼中的蕭太后和遼聖宗對於遼代所做的貢獻
    近日太后身體疲乏,政務又繁重,我體恤太后,想讓她少處理些政務,但轉念一想,這大遼的政務可離不開蕭太后。何況,以太后的性子,怎會把繁瑣的政務推給他人,自己享清閒。我笑笑,把想讓太后早些休息的話咽了下去,走過前,把她案牘邊的燈挑得亮了些。太后的心思都在奏章上,連我走到她身邊都沒留意。我與太后自幼一同長大,從小作為太后的貼身侍女在她身旁伺候。
  • 古代契丹的耶律和蕭這兩個姓消失了,那他們的後代現在姓什麼
    在整個遼代,契丹族只有耶律與蕭兩個姓。耶律氏是皇族,蕭氏是後族。而且,遼代規定,皇族的娶親範圍相當嚴格,「王族唯與後族通婚」。那麼為什麼會只以兩個姓氏的形式存在呢?契丹在唐代曾被賜予「李」姓。契丹族產生初期只有名字,沒有姓氏。它最早的姓氏始於唐朝,這個姓還是被別人賜予而來。
  • 蕭燕燕的金孫耶律宗允:因為長得帥,被太后逼娶五六十歲老太婆
    契丹大遼國的長沙王耶律宗允,就因為長得太過高大帥氣,被太后伯母逼迫迎娶她的寡婦姐姐,宗允的原配妻子也因此成為被殃及的池魚。01,皇家貴胄子耶律宗允(1005-1064),字保信,契丹名叫謝家奴,或者色嘉奴,是大遼國的皇家貴胄子。
  • 文宗盡孝,生母蕭太后訪求「真國舅」
    茶商趙縝一聽,趕緊領蕭洪去見蕭太后的近親呂璋的妻子徐國夫人,徐國夫人看了半天,也不能分辨真假,索性一起領著蕭洪去見蕭太后。蕭太后見了蕭洪,以為真的見到了自己失散多年的弟弟,一時難以控制自己的感情,緊緊地摟著蕭洪,傷感地痛哭流涕,蕭洪也假戲真做,也跟著鼻涕眼淚地流著。
  • 鐵腕蕭太后:誰言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既要把持朝政又要收割愛情
    她的這一發問,激發了這些老臣們的忠貞之志,同聲在太后面前發誓說:「信任臣等,何慮之有!」 在拉攏這些重臣的同時,蕭太后也開始了周密的部署。她先將耶律休哥安排在南京(今北京)留守,總管南面軍事,加強邊防;任命侄女婿耶律斜軫為北院樞密使,管理內政事務尤其是嚴管貴族。
  • 韓德讓和多爾袞:同是太后下嫁,一個被賜國姓,一個死後也沒放過
    一部大型古裝劇《燕雲臺》即將落下帷幕,在大結局中,由唐嫣扮演的蕭太后蕭燕燕最終與她的另一半——韓德讓結婚。作為太后,她與朝中的重臣結婚,並與初戀情人結婚,這不僅有皇子的支持,也有臣子的支持。這一結局,並非胡說八道,而是有一定的歷史根據。史上,的確有蕭太后下嫁韓德讓的傳說。
  • 蕭太后身為女流,為何讓遼國達到鼎盛?因為她有三張王牌
    比如遼國的昭太后,在她統治期間面對北宋的軍事威脅時,遼國的國力不但沒有衰退,反而達到了最強!遼國不僅勝利,還扭轉了戰爭形勢,從被動防禦轉變為主動進攻。那麼,索太后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呢?漢高祖劉邦在奪取天下後,曾與功臣們討論成功的原因。最後他總結說,蕭何、韓信、張良都是人傑。「我可以用它。所以我選擇了天下。項羽不能作為範證。所以為我抓住。」
  • 契丹王朝的女人:率先向叛軍衝鋒的蕭撻裡(上)
    契丹皇帝有四時狩獵的習俗,這是遼清寧九年七月,遼道宗耶律洪基陪同母后宗天皇太后蕭撻裡,與皇后蕭觀音、南院樞密使許王耶律仁先、知北院樞密院事耶律乙辛、南府宰相蕭唐古等大臣的簇擁下到太子山圍獵,剛剛立下營盤。「速速報與聖上,我是北院宣徽使蕭韓家奴,有要事要親見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