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系統的社會經濟效益分析

2020-12-17 中國交通技術網

前言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的城市化進程日益加快。尤其是加入WTO以後,我國迎來了一個快速發展的新形勢。在整個工業化的過程中,交通阻塞始終是城市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大連市作為東北地區對外開放的窗口,在新形勢下城市建設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城市發展將逐步由「青年」向「壯年」邁進,而城市交通設施及管理水平的改進與提高也成為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城市化進程中,交通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這樣的過程中,機動車數量以及道路交通量急劇增加,尤其在大城市,交通擁擠阻塞以及由此引起的交通事故的增加、環境汙染的加劇,是我國城市面臨的「城市病」之一,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進一步發展的瓶頸問題。解決交通問題的傳統辦法是修建道路,但無論哪個國家的大城市,可供修建道路的空間越來越小,而且,由於道路建設資金的不足,以及道路用地的困難,道路裡程的增長速度往往落後於汽車數量的增長速度,交通阻塞問題依然十分突出。智能交通運輸系統的規劃建設,就是以緩和城市道路堵塞和減少交通事故,提高交通利用者的方便、舒適為目的,利用交通信息系統、通訊網絡、定位系統和智能化分析與選線的交通系統的總稱。它包含在城市交通規劃當中,作為解決未來大連市城市建設的交通問題的行之有效的辦法。

智能交通運輸系統的建設對城市建設的格局,尤其是對道路建設的格局將產生重要的影響。首先,它要求城市道路建設的基礎設施更加完備,可以提高城市道路的等級水平。其次,智能交通運輸系統的建設可以影響城市的土地使用狀況,減少道路用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利用水平,擴大道路的容量。這樣,與大量投資於道路建設來解決城市交通問題來對比,不僅節約了大量的資金,而且保持了城市建設和發展的可持續性,為城市的發展預留了更多的空間。

1 智能交通系統對於城市發展的作用

ITS(IntelligentTransportationSystem,智能交通系統)涉及到道路建設、交通管制、通信、電子、汽車、汽車零部件、情報服務、軟體等眾多的領域,是具有巨大經濟效益的未來新興產業群,也是未來多媒體技術應用可能性最大的行業。因此,大連市智能交通運輸系統的建設,不僅可以改善大連市城市交通運輸的擁擠現狀,解決城市建設中的交通問題,還可以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從而推動城市經濟的發展。

首先,它可以改善城市的投資環境。作為城市基礎建設問題的交通問題,智能交通系統在改善交通問題的同時,也提高了城市的國際競爭能力,為城市的投資環境的改善起到巨大的作用。

其次,交通問題解決的好,還可以推動城市旅遊業的發展。大連作為國內外知名的旅遊城市,旅遊資源極其豐富。智能交通運輸系統的建設,可以使旅遊資源得到充分的開發,間接地給城市帶來巨大的經濟收益。

再次,智能交通運輸系統的建設會推動智能運輸相關技術產業的發展。IT業已成為新世紀經濟的增長點之一,信息技術領域發展飛快,各國都非常重視信息技術的發展。大連市在城市發展中提出建設「雙D港」的構想,相關信息技術產業具有一定的基礎。智能交通運輸技術的研究和開發,作為信息技術產業的分支,必將會隨著智能交通運輸系統的建設迎來一個新的發展機遇。專家預測,未來與智能交通系統相關的多媒體應用產業發展的可能性如表1所示。另外,大連作為對外開放口岸,物流業的發展日益成熟,物流業的發展依賴於城市交通運輸的發展規模和發展水平,因此,大連市智能交通運輸系統的建設必將推動大連市的物流產業的發展,給城市帶來巨大的口岸經濟效益。

根據美國的計算,採用智能汽車——高速公路系統

IVHS(IntelligentVehicle-HighwaySystem)後,如果駕駛員比現在早0.5s預知危險,就可以減少追尾和交叉路口交通事故50%,減少正面碰撞30%:如果早1s預知危險,就可以迴避90%的交通事故。另據統計可知,在交通事故中,20%是立即死亡,59%是現代醫學無法醫救的傷害,21%是因為得不到及時搶救而死亡的。所以採用IVHS後,因被及時搶救而使交通事故死亡率大大減少;通過對車輛的智能管理,可以減少55億美元以上的盜車事故損失:現有高速公路的交通流量可以從1988年的1.9兆臺英裡增加到2020年的3.8兆臺英裡;而且,因可以實時提供旅行、線路選擇和停車場設置等情報,還可以大大增加駕駛員和乘客的自由選擇程度。根據日本的計算,採用ITS後,2025年的交通事故將減少50%,平均車速將提高10km/h,交通堵塞現象完全消除,由此可減少56億小時/年的時問損失和12.3兆日元/年的經濟損失,燃油消耗降低25%,CO降低15%,No降低30%。在歐洲因採用ITS技術可以減少5550億-5600億歐元的交通事故、交通阻塞和環境汙染等經濟損失以及增加1000億歐元的市場規模。

大連市智能交通運輸系統的建設對城市交通管理可以帶來如下好處(先進的車輛系統將有如下好處):

首先,提高行車安全,維護行車秩序。利用通信與傳感技術,通過顯示或預警裝置,給駕駛員提供足夠的交通信息,幫助駕駛員做出最合適的駕駛操作決策。在特殊情況下,可以預先警告駕駛員或轉為自動控制,防止因為駕駛疏忽或機件故障造成交通事故,並可以提供適當的安全防護,最終實現自動駕駛,將完全排除由人的因素而導致的交通事故,從而實現高效安全的行車秩序。

其次,增加公路交通容量,減少道路擁堵,縮短行車時間。利用車上裝備的紅外線或雷射設備監測車問距等交通運行狀況,保持合適的最小車間距,保持車流穩定行進,縮短行車耗時,緩解交通堵塞,達到提高公路容量的目的。

第三,降低行車成本,提高行車效能。隨著交通擁塞情況的改善,可以減少車輛停留在道路上帶來過多的能源消耗,以及減少因頻繁的踩油門與剎車所造成的能源損耗,提高車輛能源利用的效能。

最後,減少廢氣汙染,保護環境。車輛行進穩定,能源利用效能提高,排放廢氣自然減少,因而可以減少車輛交通運輸所造成的空氣汙染,達到保護生活環境質量的效果。

2 智能交通系統的經濟效益分析

在評估智能交通運輸系統的建設對城市交通運輸的經濟效益的時候,我們可以用以下的方法簡單估算。

2.1燃料的節省所帶來的經濟效益

燃料的節省帶來的經濟效益是指由於出行速度的提高、停車次數的減少及停車時間的減少所帶來的油耗的減少而帶來的經濟效益。

我們把由於旅行時間的減少,使司機和行人節約了時間,而帶來的經濟效益稱為時間效益。可以根據大連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的統計數字,按城鎮人均收入和每年平均工作日計算。以每天連續統計流量的時間來計算每分鐘人均收入,再根據每天的機動車早高峰小時合計、機動車晚高峰小時合計和平峰小時合計三種交通狀態作為計算基礎,每條路線每個時段的時間效益為:

(每分鐘收入)×(每輛車乘客數)×(旅行時間的縮短值)×流量

2.2減少事故的效益

大連市智能交通運輸系統規劃實施後,受控路網的擴大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可以使車輛原來無規則的運動變成了有序的運動,以往因為車輛自由流動而產生的各類車輛及行人事故會有明顯的減少趨勢。這樣會降低事故的次數、死傷人數以及直接和間接經濟損失。

2.3道路改造帶來的效益

智能交通運輸系統規劃必然要納入到大連市城市建設和交通運輸道路的規劃當中,這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過程。為了提高交通運輸系統的智能化水平,在城市規劃中要作適當的道路的改造,這樣會有效的緩解城市交通的擁擠,最大限度的發揮城市交通指揮控制系統的作用,這樣,在不增加更多的道路投資和減少佔用土地的基礎上,由於智能化交通運輸系統的建設而增加了道路的通行能力,會為城市建設節約寶貴的資金。

相關焦點

  • 智能交通包含哪些內容_智能交通有哪些部分系統組成
    打開APP 智能交通包含哪些內容_智能交通有哪些部分系統組成 網絡整理 發表於 2020-04-13 10:35:55   智能交通包含哪些內容
  • Takahiro:智能交通系統構建全新社會模式
    我簡單介紹一下我們長崎的電動汽車和智能交通運輸系統,這是一個全新的社會模式。  我希望跟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長崎縣,包括我們的電動汽車和智能交通系統的情況,我們的目的,這是有一個五島列島,希望打造的一種電動汽車的交通,以未來的模式推動交通發展,我們希望能夠減少這部分的汙染,能夠增加這邊的工作就業。
  • 中國智能交通行業發展監測分析與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2026年)
    (1)國際宏觀經濟環境分析6      (2)國內宏觀經濟環境分析1      (3)行業宏觀經濟環境分析2    1.3.3 智能交通行業社會環境分析8>      (1)行業社會經濟效益分析6      (2)行業發展的區域特徵分析6      (3)行業發展有利於環境保護8第二章 全球智能交通行業發展狀況分析
  • 中國智能交通行業現狀調查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年版)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交通管理和交通工程逐步發展成智能交通系統。智能交通系統是在較完善的道路設施基礎上,將先進的電子技術、信息技術、傳感器技術和系統工程技術集成運用於地面交通管理所建立的一種實時、準確、高效、大範圍、全方位發揮作用的交通運輸管理系統。
  • 智能≠冷冰冰|從用戶角度談一談智能公共運輸系統的出行體驗
    地鐵和公交在人們的日常出行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而智能公共運輸系統則在幫助人們實現「輕鬆到達,愉悅行走」的旅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智能公共運輸系統在世界範圍內的城市地區已經發展了幾十年,它應用了全球定位技術、無線通信技術、地理信息技術,有效地提高了出行效率和用戶出行體驗。
  • 中國建築商業智能分析系統(BI系統)第二期主題功能上線
    中國建築商業智能分析系統(BI系統)第二期主題功能上線 2020-09-01 19: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智能交通行業現狀調研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年版)
    >    1.1.2 智能交通系統起源業    1.1.3 智能交通系統建設內容調    1.1.4 智能交通系統應用效果分析研  1.2 智能交通產業鏈分析網>      (1)航運信息化的發展目標國      (2)航運系統分割不統一產      (3)航運智能交通系統是未來發展的方向業第四章 智能交通主要子系統及其產品市場分析
  • 警用智能安全卷宗管理系統
    目前,公安系統的卷宗智能化和信息化建設總體上還處於起步階段,這一現狀與當前信息化發展的要求不相適應。面對新形勢,公安卷宗管理工作加快卷宗信息建設的步伐,全面推進卷宗信息化、數位化和網絡化,最大限度地發揮其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才能有效地為司法審判、社會公眾提供服務,為案件偵破工作提供科學決策依據,為社會公眾提供高效、優質的公共服務。
  • 上海電氣 IERT 智能電子軌道交通系統正式發布
    當今社會,城市用地越來越稀缺珍貴,城市交通變得密集、繁忙。尋找更高效、更簡單、更集約的城市交通解決方案,成為人們日益迫切的需求。幾年前,美國一種集合軌道交通和地面公交優點、名為 IERT的新型交通系統已應運而生。
  • 海信網絡科技獲得中國智能科學技術最高獎
    在「多源高維數據協同表徵及應用」 研究成果中,海信網絡科技公司主要負責核心技術的研發和技術成果的產業化轉化,參與完成了高維多源大數據技術集成和交通大數據智能分析處理平臺的實施工作,主持並研發了數據驅動的城市級交通在線仿真系統和全景智能交通服務平臺,並在青島、長沙、武漢和平度等地的智能交通系統和視頻監控系統中進行了規模應用。
  • 綜合能源服務領域廣 社會經濟效益雙豐收
    原標題:綜合能源服務領域廣 社會經濟效益雙豐收   綜合能源服務可以延伸到哪些地方?
  • 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社會經濟效益綜合評價
    北極星固廢網訊:摘要:因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特點的特殊性,不僅要關注項目本身帶來的經濟效益,而且要注重項目對整個社會帶來的各種顯性和隱性的效益。關鍵詞: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綜合評價近年來,伴隨我國經濟高速發展及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城市生活垃圾的產量也隨之增加。
  • 關於《國家車聯網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智能交通相關)》的分析
    2019 年3 月起,交通運輸部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上,組織開展智能交通相關部分的標準體系編寫工作,並形成了徵求意見稿。  編制《建設指南(智能交通相關)》旨在落實《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加快自動駕駛和車路協同技術應用,推動國家車聯網產業標準體系建設。因此,與智能汽車發展密切相關,有必要對編制《建設指南(智能交通相關)的背景、目的和意義,以及該標準的主要內容進行認真分析。
  • 讓自行車回歸城市,綠色交通也可以創造更高經濟效益
    二為了維繫這場流動的交通與物流盛宴,中國城市總體規劃投入了20%~30%的土地。綠地被徵用增設高架橋;臨街步道縮窄騰出空間給機動車道;停車場不斷向天空、地下延伸……城市規劃越來越以小汽車為導向,但交通擁堵沒有從根本上緩解,一些規劃不久的新城也很快淪為「堵城」。行人體驗變得糟糕。
  • 淮北市智能道路交通新系統上線
    12月15日上午,淮北市交通運輸局召開新聞發布會。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自2020年12月20日零時起,淮北市將全面啟用市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支隊自主研發的八套新系統,對「黑車」、計程車、「兩客一危」車輛違法行為進行智能取證,對駕培、汽車維修行業實施智能監管。會上,市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支隊簡要介紹了八套新系統主要功能及原理。
  • 車載智能監控系統主機技術要點分析
    隨著客貨運輸事業的蓬勃發展,營運司乘人員或者旅客在運營過程中的安全,以及營運工作或者交通肇事的管理也越來越被社會重視,於是車載智能監控系統應運而生。
  • 簡煉談軌道交通智能運維趨勢
    深圳市地鐵集團有限公司原副總經理、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專家和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簡煉在論壇上帶來《智慧運維的趨勢探討》。他從智慧維修的概念、網際網路+、物聯網打通以及用智能系統取代被維護的系統或硬體四個方面詳細闡述了智能運維對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帶來的技術變革和機遇。
  • 秒針系統與上海交通大學蘇州人工智慧研究院達成戰略合作
    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副主任、獨墅湖科教創新區管委會書記丁立新,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秘書長張偉民,上海交通大學蘇州人工智慧研究院院長王延峰,秒針系統創始人兼 CEO 吳明輝,上海交通大學未來網絡媒體協同創新中心張婭教授,上海交通大學蘇州人工智慧研究院執行院長、蘇州思必馳公司首席科學家俞凱出席了此次發布會。
  • 「城市交通超腦」實現交通智慧化
    自上世紀90年代起,我國開展智能交通系統(ITS)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在清華大學-劍橋大學-麻省理工學院低碳大學聯盟的框架下,三所國際著名大學於2012年聯合成立了「清華大學-劍橋大學-麻省理工學院『未來交通』研究中心」並由教育部長江學者、清華大學吳建平教授任中心主任。
  • 英特爾在南京成立智能交通聯合研究院 大力推進智能交通標準建設
    英特爾、南京溧水經濟開發區和新境智能共同發起了「智能交通技術研究」項目,該項目旨在搭建開放的技術和行業交流平臺,助力我國智能交通標準建設,推動智能交通技術新突破。 未來,英特爾研究院將與南京溧水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新成立的智能交通研究院一道,加速智能交通的技術創新和落地應用進程,切實有效地提升人們日常出行以及物流運輸的安全和效率。」   今天成立的智能交通研究院致力於打造智能交通的「朋友圈」,為車廠和智能交通技術提供商等各方提供一個開放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