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ONE出師不利,李想想到了嗎?

2020-12-17 EV新動力

人生中,總會有很多不完美的第一次。

從學生時代第一次被自己搞砸的考試到成年後第一次被自己搞砸的工作,或許人生就是一個不斷陷入困境再愈戰愈強的過程。而造車,也亦是如此。

12月2日,李想通過微博發布了幾輛理想ONE車型正在從常州的製造工廠開始裝車運輸準備交付。拋開「用油發電」的技術問題,總之經過了四年零五個月風風雨雨的漫長等待,這家公司終於向大眾交出了自己的滿意「答卷」。

雖然過程有風雨有波折,但終究還是開始交付了。可遺憾的是,直到現在沒有一家造車新勢力最初的交付是一帆風順的,理想汽車自然也不例外。

自從理想ONE正式交付以來,短短幾天已經累計出現了四起風波,首先是「銀行突然停止放貸」、繼而是用戶提車後出現「「排氣系統報警」、隨後又出現了「PDI忘記取消物流模式、用戶被限速」,以及更為嚴重的「動力電池故障報警,車輛無法正常工作」。這些頻繁出現的問題在給車主帶來不佳體驗的同時,也無形中損害了理想辛苦建立的品牌形象。

而在我們之前的文章中曾經介紹過,李想創辦理想汽車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想要打造一臺自己眼中的「完美座駕」,如今隨著問題的頻頻出現,身為企業「主心骨」的他自然是要站出來解釋問題原因和解決方案的。

那麼在接下來的文章中,不妨就讓我們一同復盤理想ONE的四次風波與CEO李想的種種回應。或許在看完文章後,你就會對理想ONE的未來有了新的看法。

風波一:中信銀行與理想汽車突然解約,用戶被迫臨時更換貸款銀行

12月11日,有理想ONE預定車主在內部群爆料稱,自己通過銀行貸款購買即將交付的理想ONE,手續流程已經全部完成,但銀行卻突然要求停止放款。當車主諮詢銀行方面時卻被告知,是理想汽車單方面原因造成銀行不放款,而具體原因由理想汽車負責解釋。

對此,理想汽車在官方網站進行了回應,表示存在官方溝通不夠及時的情況,並向客戶致歉,且為消費者提供兩種解決方式:

針對已經支付首付的中信銀行貸款車主,將轉由理想汽車廠家自有金融渠道—江蘇智行融資租賃有限公司辦理放款事宜。

針對未支付首付的中信銀行貸款車主,理想汽車工作人員會協助車主修改其他合作金融渠道或更改為全款購車。

不過即便如此,還是有不少消費者並不接受解決方案,因為當時中信銀行生成可以提供15%首付、60期貸款期限的金融政策,且由於利率較為優惠,貸款時間也最長。

而另外三家銀行最多僅提供36期貸款期限,無形中增加了消費者的購車壓力。後續在12月16日,通過多方運作後中信銀行已經批准重啟理想ONE貸款計劃,但隨之而來的還有一封面向消費者的「風險提示」。

截止到發稿前,對於中信銀行停止向理想ONE用戶貸款的原因,理想汽車也暫無回應,有媒體推測可能和收購價力帆造車資質有關。不過,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公開發布了一條道歉聲明,表示是由於「自身」實力不夠,導致用戶跟著一起被銀行欺負,似乎把問題的一切矛頭都對準了銀行。

風波二:提車當天「排氣系統報警」

在部分車主還在為貸款計劃發愁的同時,另外一些已經提車的消費者也有著另外的苦衷。在12月16日微博上有網友表示,理想ONE行駛中,車輛儀錶盤突然出現「排氣系統報警」的報警信息,但並未說明車輛是否發生了其它的具體情況。

在經過技術團隊調查後,理想官方最終確認為空調系統三通閥自身診斷機制導致的誤報警。誘因則是因為空調系統三通閥傳感器過於靈敏,該系統主要針對車輛冬季空調加熱系統進行檢測,邏輯是基於「如診斷出現兩次異常波動,則會在儀錶盤中提示報警」,此問題將在後續通過OTA升級的方式進行解決。

風波三:交付時PDI忘記取消物流模式、用戶被限速」

同樣是12月16日,一位用戶在理想汽車杭州交付中心提車後駛入了高速公路,行駛當中出現解除自適應巡航功能後,加速踏板失效且無法提速。

此後,理想汽車官方微博也迅速對此事進行了回應,表示經過現場診斷,已確認車輛的物流模式在交付用戶前沒有完成解除,車輛自身沒有任何質量問題,屬於交付過程中的漏檢失誤,對給用戶造成的不便深感歉意。

而李想本人對此事件也進行了回復,首先表示這次問題的發生完全是因為「我們自己太蠢了」,其次肯定了媒體和個人用戶曝光是對理想汽車最大的幫助。另外在後續也將通過軟體更新,把物流模式的狀態顯示在車輛屏幕中。

風波四:「動力電池故障報警,車輛無法正常工作」

依舊是12月16日,微博上有網友表示,在理想ONE行駛中,車輛儀錶盤突然出現「動力電池故障」的報警信息,但並未說明車輛是否發生了其它的具體情況。

截止到目前為止,理想官方並未對此進行回應。但有媒體在採訪後表示:因為涉及到動力電池系統故障,官方目前已經與理想ONE電池供應商進行了第一時間的問題分析,並表示該報警問題在研發測試階段從未發生過,而具體的故障原因也將在查明後做第一時間的回應。

雖然新車上市多多少少都會遇到一些問題,可理想ONE此次的「會心四連擊」還是暴露了新勢力車企在造車方面經驗的欠缺。其實作為一家初創車企,交付才算進入到真正的考驗期,只不過現在來看,理想ONE能不能禁受住考驗還是個未知數。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原創文章,轉載需授權

-The End-

相關焦點

  • 理想one:李想的汽車理想國
    電話打過去, 對方說你們是汽車之友嗎? 李想說說不是汽車之友, 是汽車之家。這件事解釋了三年。李想思考用戶的需求,這是他從高一開始做網站就善於做的一件事情。 當時所有的汽車網站, 沒有幾個網站拍真實圖片, 他們都用的廠商官方圖片。 這個官方圖片是什麼感覺, 就跟你去相親, 看到的全是 PS 的照片。
  • 李想的最後一張牌:理想智造 ONE
    近日,李想帶著他沒有裡程焦慮的智能電動車理想智造ONE正式亮相。這是繼泡泡網和汽車之家後,李想的第三次創業,也是李想的最後一張牌。想要贏,這張牌就得打得足夠好。從發布會現場來看,第三次上桌的李想牌面還不錯。
  • 李想爆粗口的背後 聊聊有意思的理想ONE
    網易汽車9月3日報導 不「擅長"在公眾場合講話的耿直boy李想又捅婁子了。8月29日,在成都舉辦的理想汽車用戶日上,李想竟然通過連爆粗口的方式,回應了外界對理想汽車選擇增程式電動技術路線的質疑。這幾句話把剛剛美股上市的理想汽車和李想本人又一次推向了輿論的漩渦中央。客觀的說包括理想在內的新勢力造車,外界的質疑始終會伴隨他們的成長。如果哪一天沒有了質疑聲,可能意味著這家企業已經徹底出局。理想汽車成立之後,一路走來一直磕磕絆絆,哦對,成立之初叫車和家。
  • 理想上市,李想的最終理想?
    北京時間7月30日晚,理想汽車正式在美國納斯達克掛牌上市。理想汽車也成為繼蔚來汽車後,第二家在美上市的造車新勢力。理想上市了,但李想的造車事業是否理想?  IPO後,李想持21.0%的股份,王興及美團的持股比例增至24.0%;投票權方面,李想持72.7%的投票權,王興及美團的投票權為8.3%。  更新後的招股書還披露了理想汽車2020年第二季度業績情況。
  • 上海車展,穿幾百塊鞋子的李想和不裝B的理想ONE
    現場有很多品牌的新能源汽車,請允許我在介紹到今天的主角理想one之前,讓我再囉嗦幾句。我認為新能源汽車分為兩大類,即:有錢造車的和沒錢造車的。什麼是沒錢造車的,就是你一看這款車的外觀就立即引起了你的生理反感,這款車型的廠家妥妥的就是沒錢造車的。很多新生廠家天天在新聞裡吹牛逼說自己融資了幾個億幾個億,試問,幾個億就能造車?你當小孩子過家家呢?
  • 李想親自曬出理想智造ONE實拍圖
    10月17日上午,車和家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想在其個人的實名認證微博中發布了兩張理想智造ONE的實拍照片,並配文道:「隨手拍,理想智造ONE的這個顏色喜歡嗎?」從李想曬出的理想智造ONE實車照片中可以看出:在車頭部分,該車的前臉採用了大尺寸的進氣格柵,滿足了增程器在工作中的散熱需求,整體車頭較為圓潤,一條LED燈帶貫穿整個車頭;在車身部分,該車整體尺寸較大,根據此前媒體報導,其車身長度有望超過
  • 李想談理想ONE的用戶群是誰 排名前三的是BBA車主_易車網
    我想大多數人聊起更多的應該還是小鵬汽車、理想汽車和蔚來汽車吧,從銷量和影響力來說,這三家車企可謂是目前國內造車新勢力三巨頭。近日,理想汽車的創始人李想談起了理想ONE的用戶群到底是誰。理想ONE李想談到理想ONE的用戶群時表示,理想ONE排名前三的用戶群是BBA(寶馬、奔馳、奧迪)三個品牌的車主,緊隨其後的是VTH(大眾、豐田、本田)車主,以豪華和合資的絕對一線品牌車主為主。
  • 理想上市的造富神話:李想身價超200億,王興成大贏家
    昨日晚間,理想汽車北京順義交付中心人潮湧動,理想汽車的員工們,穿著深藍色的T恤,在上市儀式前合影,以慶祝這一歷史性時刻。由於疫情原因,理想汽車的上市儀式在北京舉行,並在現場進行上市直播。2013年的那個冬天,當李想身著一襲黑色西裝,站在美國紐交所,為汽車之家上市敲鐘的時候,大約不會想到,7年之後,他會再次帶領自己一手創辦的公司在美國上市。
  • 森羅萬車|解決裡程焦慮:李想同學的理想很理想
    曾經參股蔚來的李想,在理想ONE上的實驗把不入流的設備變成了30多萬的豪車。 這一切的目的都是緩解裡程焦慮。在電池天花板突破、氫能等新方式成本降低之前,目前看這真是最靠譜的一種方式。儘管在試駕中會聽到増程器發出的「突突」聲明顯不同於傳統發動機,但其噪音分貝在可接受範圍之內,並不比燃油車大。
  • 嵐圖的理想,李想已經實現一半了?
    在嵐圖FREE全球首發的同一天,理想汽車累計交付量跨越了3萬裡程碑,僅用時12個月零14天的理想汽車創下新造車勢力首款車型最快交付紀錄。不僅如此,增程式電動車理想ONE在2020前11個月裡力壓蔚來ES6、威馬EX5成為新能源SUV魁首,亮眼數據背後,是否能解釋當初李想篤定的增程式電動車這條路走對了呢?
  • 李想的成功在於建立了理想品牌
    李想和理想諧音,品牌域名lixiang.com,品牌名字理想,非常完美的結合。成功往往就在於第一步命名,李想諧音理想是一個非常令人嚮往和上進的品牌名字。而理想汽車的核心架構思想在於增程油電混合模式,是具有創新思維的產品,在如今競爭激烈的市場,一款具有創新產品的汽車往往決定了領先和成功。
  • 理想市值緊逼蔚來,現金流極大充足,李想還要過苦日子嗎?
    一片肅殺之下,向來低調的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也忍不住唱起「苦情戲」,公開表示「理想汽車超過3200人的團隊,只有兩個VP,連高級總監都寥寥無幾,行政要求出差經濟艙都必須買折扣最低的,經濟酒店都要兩個同性在一起住。」寥寥數語,李想勾勒出理想汽車團隊的極度節約,也透露出「勒緊褲腰帶」過苦日子的辛酸。
  • 小車項目失敗不到一年大車就亮相,李想的造車理想離現實有多遠?
    每經記者 段思瑤 每經實習編輯 裴健如10月18日晚,車和家的理想智造ONE終於正式發布了。早在發布會前兩天,車和家創始人兼CEO李想就按奈不住激動,在微博上提前官宣了幾張理想智造ONE的車型圖片。這也符合李想一貫的作風,時常瘋狂為自家品牌打call。
  • 最終李想實現了「理想」!與大眾途昂帥相比,新車有七座+四驅
    有時很想反問一句:學歷真的有這麼重要嗎?如今應該沒有人不想擁有高學歷,高學歷也是每個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因為說實在的有高學歷在某些公司確實吃香。日前小編就看到一則招聘信息,上面標註著大專學歷與本科學歷的薪酬,很明顯,本科生要比專科學歷的底薪高出1000元,這就是很明顯的對比。
  • 無線新劇《楚漢驕雄》出師不利收視低(組圖)
    無線新劇《楚漢驕雄》出師不利收視低(組圖)    新快報訊(記者 賀雅佳) 鄭少秋深受無線的寵愛,儘管去年的《血薦軒轅》收視並不理想  頂著《金枝欲孽》久久未能退去的熱潮,《楚漢驕雄》出師不利,首周的收視率只有23點,香港股市也隨著「丁蟹效應」狂瀉不止。雖說觀眾對江華飾演的項羽和吳美珩飾演的虞姬頗有異議,但劇中另兩位主角鄭少秋、張可頤的表演依舊可圈可點,幾位實力派配角更為該劇增色不少。
  • 理想汽車子公司新增清算組 李想:很多會議和出差都是浪費時間
    (觀察者網 文/楊帆 編輯/徐喆)觀察者網汽車頻道獲悉,企查查數據顯示,上海出享科技有限公司經營狀態發生工商變更,新增清算組負責人李想,清算組成員為徐點、薛珊珊。上海出享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7年9月,註冊資本為100萬人民幣,法定代表人為造車新勢力理想汽車創始人兼執行長(CEO)李想,由理想汽車的運營主體北京車和家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全資控股。公司最終受益人為李想。
  • 特斯拉打不過理想?李想自曝用戶群是bba車主:家裡可安充電樁
    為什麼理想只出了一款車卻有這麼多人買?理想汽車CEO李想給出了他的答案。 12月21日消息,針對論理想ONE用戶群體是什麼樣的車主這一問題,李想在社交平臺發文稱:排名前三的用戶群是BBA(奔馳寶馬奧迪)三個品牌的車主,緊隨其後的是VTH(VW、Toyota、Honda)的車主,豪華和合資的絕對一線品牌車主為主。「這和我們四年前的設定人群99%一致。」
  • 理想ONE的增程式電動究竟是什麼意思?
    2019年4月10日,李想的理想ONE終於上市了。一時間,各種報導鋪天蓋地的席捲而來,無論你是否關注汽車方面的新聞,都會或多或少了解到有這麼一款新車。而其超過800km的綜合續航裡程,也讓這一新車打出了「沒有裡程焦慮」的旗號,如此看來,李想的理想還真是消費者的理想之選。共計 2238 字丨建議閱讀時間 6 分鐘能夠讓李想這麼底氣十足,主要原因在於理想ONE的另闢蹊徑,它沒有採用目前市面上常見的純電形式,也不是油電混或是插電式混動,而是大家很少聽到的增程式電動。
  • 人在新疆——李想的理想:新疆野生「小黑果」打造健康扶貧大產業
    這是新疆黑果枸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想的原話,而他口中「有意義的事兒」,就是將新疆特色小漿果產業黑枸杞打造成為像喝牛奶一樣普遍的大健康產業。 其實,在沒有接觸黑枸杞前,他自己都沒想到生長在戈壁灘上不起眼的小黑果,如今能成為農牧民致富的「金果果」,也成了他實現理想的「金鑰匙」。
  • 80後李想二次人生巔峰!理想汽車上市 市值100億美元
    北京時間7月30日晚間,理想汽車(LI.US)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發行價為11.5美元每股,高於8-10美元的定價指導區間,總募資規模接近11億美元。按照發行價計算,理想汽車的市值超過97億美元,而持股21%的李想,身價也隨之達到20億美元。這是繼2018年3月24億美元的愛奇藝之後,中國企業在納斯達克最大規模的IPO,也是繼蔚來之後,美股的第二家中國造車新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