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one:李想的汽車理想國

2020-12-25 人物研究院

全球五位管理大師之一、日本戰略之父大前研一曾在其著作《專業主義》中說過,真正的專家是把顧客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具有真正的全局眼光、清楚公司未來的意義和價值的企業家。如果領導者一開始的方向選錯了,那只會一錯再錯。

20年前,李想把個人網站做成了泡泡網,專注電腦硬體評測,年入百萬;15年前,李想帶著幾個人成立汽車垂直網站汽車之家,專注汽車垂直類內容,7年之後,汽車之家在美國上市,李想身價過億;5年前,李想成立車和家,專注電動智能汽車。

這是個專注的男人,只是他換了3次專注的方向。

和比爾蓋茨一樣,沒上過大學

1981年,李想出生於河北省石家莊市的一個藝術家庭。李想的爸爸媽媽都畢業於中央戲曲學院,爸爸是戲劇導演,媽媽是藝術學校的老師。出生於一個藝術家庭,李想身上卻沒有那種獨特的藝術特質,相反,他身上卻繼承了紅軍爺爺的倔強脾氣,認準了一件事情,就要把事情做好。

一年級的時候,李想在路上弄丟了給他買冰糕的兩毛錢,他在路邊找了一下午,一定要找到錢才肯回家。還有一次,因為李想不聽話,爸爸用藤子杆抽他屁股,可他竟忍住不哭,還咬著牙對爸爸說:「你等一下,我揉揉,你再打那邊。」

倔強的李想一直按自己的喜好做事。一天,他發現了一本《家用電腦與遊戲機》雜誌,頓時被雜誌的豐富內容吸引住了。當時他每月的零花錢是 50 元,他將這筆錢全部用來買雜誌。由於這本雜誌發行量不是很大,為了能買到每期雜誌,李想幾乎跑遍了石家莊的報攤和郵局。雜誌讓李想如痴如醉,他突然發覺電腦就是自己的最愛,年少的李想第一次有了自己朦朧的方向。

李想懇求媽媽給他買一臺電腦,但遭到媽媽的拒絕。媽媽說李想用心不專,左一錘子右一榔頭。媽媽的話刺激了李想,他決定證明自己的決心和能力。從那以後,他一直堅持學習電腦知識,打下了牢固的理論基礎。

直到高一李想買了第一臺電腦, 那時候第一臺電腦大概 8000 塊錢, 奔騰 133。 買了電腦以後,李想發現這些報紙雜誌上寫的非常不靠譜, 他一直認為這些編輯還有作者說的都是對的。 當他自己真正接觸電腦的時候, 發現他們寫的 90%狗屁都不是。

所以李想當時幹的第一件事情, 就是按市面上最流行的文章風格寫, 怎麼選電腦、 選顯示卡的, 寫這樣的東西。 當時比較幸運, 李想投的第一篇文章, 被《電腦商情報》 全文刊發, 佔了一個整版, 而且基本上沒改。 那是李想在高一的時候第一筆收入, 大概 600 塊錢。 後來他不停地寫稿, 寫了非常多。

後來李想申請自己的個人網站, 叫顯卡之家,他把自己的文章全都放到網站上去。 當時李想的網站在所在的信息港排名第一, 還有一個競爭對手排名第二。 那個第二名的, 後來成了李想的合伙人,樊錚。

到了高三的時候, 那時候是網際網路泡沫最嚴重的時候。 賺錢非常容易, 網站上的廣告展

示一個月 有 1 萬多塊錢收入。 加上稿費李想一個月 差不多有接近 2 萬的收入, 比他爸我媽加起來多 10 倍。

到了高三我面臨一個艱難選擇, 是否高考。 說服父母其實不難, 李想爸媽是中央戲曲學院畢業的, 不像身邊的同齡父母特別寄希望於孩子上大學。 另一方面, 每個月 寄來的錢李想的爸媽都看見了, 因為李想上大學, 最終還是要去掙錢, 還是要去找一個工作。 他們也覺得這是一個好的機會, 比讓李想上大學其實更有希望, 可能上了大學, 這個機會就錯失掉了。

所以,李想決定不上大學,繼續創業。

從泡泡網到汽車之家

正確的理念,明確的方向感是李想成功的前提,而他對人才的渴望與把握,則讓他的事業得到了提升。高中畢業以後,李想構築著更宏偉的藍圖,但他強烈地感覺到一個人的力量極為有限。這時,一個叫樊錚的小夥子出現在他的視野中。

1977 年出生的樊錚畢業於河北科技大學計算機系,代碼技術一流。他的網站和李想的網站,流量始終處於第一、第二的競爭狀態。兩人也因此認識,經常在網絡上相互交流。

李想向樊錚詳細說明了網站的運營情況,勾勒了網站發展的美好前景,並力邀其加盟。樊錚被李想的構想打動,他非常欣賞李想自信果敢的作風。

2000 年春節前夕,樊錚從深圳回到石家莊,他們正式成立了泡泡網。最開始人員只有兩個,辦公司時的第三個身份證還是借的。僅憑藉著自己對 IT 產品的一腔熱愛和滾雪球式的資本積累,高中學歷的李想讓泡泡網在中國網際網路行業中獨樹一幟。成為中文 IT 垂直網站第三名,泡泡網廣告銷售每年以 100% 以上的速度增加,年收入過億。

雖然泡泡網營收還可以,但是問題也逐漸出現。其實電腦的真正爆發期是在 2000 年到 2003 年, 2003 年以後整個電腦市場開始平緩並往下走了。 在市場爆發的時候是決定勝負的關鍵, 平緩或者下滑的時候, 再努力就沒有用了, 圈地變成了搶地。

於是,李想和合伙人商量要重新選擇新的領域,正好還可以趁著泡泡網還能盈利。

最後,李想選擇了汽車領域。

為什麼呢?和當時的汽車行業有關係。一個是汽車是標準化的產品,全國的汽車只要是一個牌子一個型號的產品是有一樣的。另外一個就是汽車網站領域裡的人都很「懶」,主要是這些人基本天天都在發新聞稿,發廠家提供的圖片,基本不做自己的東西,這樣的話競爭對手很弱,而且優化空間很大,這就是機會。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當時的汽車市場是賣方市場,汽車廠商賺的盆滿缽滿,自然對於市場營銷公關費用也「大手大腳」。

沒多久,汽車之家網站上線了。最開始到李想帶著人到處籤轉載協議, 把各個網站的內容轉載過來, 保證網站有一個基本資料庫的結構。同時李想開始幹了第一件事情, 做用戶喜歡看的產品庫。為什麼做產品庫, 當時除了做產品庫, 什麼都做不了, 因為當時李想的汽車之間不認識任何汽車廠商的人, 沒有任何汽車專業人士, 也沒有汽車方面的人脈。 他們也嘗試給汽車的公關公司打電話,想要一些測試車, 想參加活動。電話打過去, 對方說你們是汽車之友嗎? 李想說說不是汽車之友, 是汽車之家。

這件事解釋了三年。

李想思考用戶的需求,這是他從高一開始做網站就善於做的一件事情。 當時所有的汽車網站, 沒有幾個網站拍真實圖片, 他們都用的廠商官方圖片。 這個官方圖片是什麼感覺, 就跟你去相親, 看到的全是 PS 的照片。

用戶看車也希望儘可能接近實物的照片, 當時 PS 很過分, 能 PS 一個 18 寸的輪轂出來,結果你買到發現是 15 寸的輪轂, 都能做出這樣的效果。 當時李想看到用戶的一個訴求就是,我要看到真實的圖片, 所以汽車之家當時幹的第一件事情, 每人(總共也沒幾個人) 一個數位相機, 去 4S 店裡, 對著這些車拍照片。

由於多年的網際網路從業經驗, 汽車之家一上來規劃了非常嚴謹的資料庫結構, 這個到今天為止都沒變過。 把車按照人的習慣分類, 按照外形、 內飾、 座椅, 還有其他每個細節,定義到圖片每個細節的角度都固定。 一個車所有的角度, 從哪個角度拍的, 都是固定的。 這為後來做圖片對比、 資料庫分析, 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開始做汽車網站的那年有上百個汽車網站, 2005 年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 汽車之家的訪問量就進入到汽車網站前五名, 當時沒有任何推廣費用。

後來, 李想用了我高中時候用的那招, 在更新頻率想辦法。李想發現所有的汽車網站周六、 周日都不更新。 汽車之家就周六、 周日做兩部分內容, 時效性比較強的放在周六更新, 一部分定時發布, 周日更新。 這樣周六、 周日都有更新, 那時候訪問量譁譁漲, 屬於白送流量。

不到半年的時間, 汽車之家的訪問量進到前三名, 當時還是一點推廣費都沒有做。 當時李想的前面還剩兩家汽車網站。

到 2006 年底,用這三個方式, 讓汽車之家的流量變成了汽車垂直網站的第一名。

然而,10年之後的2016年,汽車之家官方發布公告,宣布任命康雁、王俊朗為公司新董事,原董事會成員李想、秦致已辭去所在董事會職務,該董事會成員變動已於2016年9月30日正式生效。汽車之家創始團隊最後兩名主要人員的離開,意味著汽車之家創建11年後正式「易主」平安信託,也標誌著而這場持續近半年之久的股權之爭,將落下帷幕。從一手創辦到徹底失去,李想與汽車之家的緣分宣告終結。

李想的理想:理想智能交通工具

早在2015年,李想辭去汽車之家總裁之後,他就創辦了車和家。

車和家不是網際網路平臺,而是實實在在地造汽車,電動汽車。

不過與其他人用一場發布會轟轟烈烈地宣布造車不同,李想正式告知大眾他要開始第三次創業並加入新造車大軍,是從2015年11月2日一條長微博開始的。

當時,前有特斯拉作為「精神領袖」珠玉在前,又乘著新能源汽車補貼的政策東風,網際網路造車運動如雨後春筍般崛起。據不完全數據統計,那一年新造車企業的數量已有300多家,排隊等候審批的企業數量達200多家。

其中,就包括李想的好友李斌。李斌是另一家汽車垂直網站易車公司的創始人。2014年年底,李斌註冊成立蔚來汽車有限公司,正式進入造車領域。剛辭任汽車之家總裁的李想也參與了投資。這一舉措曾被外界解讀為:李想要和李斌攜手造車。後來在微博上,李想澄清:這是朋友的一個項目,自己只是參與。李想要造車的傳聞也銷聲匿跡。

2015年11月,李想發布了一條長微博,宣布自己以創業的形式加入新造車大軍,公司名稱是「車和家」,並甩出了一個區別於主流的造車方案:要做一大一小兩臺車,其中「小而美」的SEV,是低速純電動車,定價5萬以內,滿足城市1-2人短途出行需求;「大而全」的SUV定位中高端,滿足家庭全方位出行需求。

很快,2016年12月4日,李想在微博上透露,車和家首款量產車型SEV正式上路了。SEV的續航裡程超過100公裡,支持自由換電、遠程O-TA升級、4G網絡覆蓋等功能。

業內人士認為,李想將第一款車設置為SEV有豪賭的成份。因為SEV項目綜合續航裡程只有80-100公裡,從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政策法規看,屬於低速電動車範疇,既不能享受新能源汽車的國家補貼,又和法律法規存在衝突。

所以,李想把寶全壓在了理想One這個中大型SUV身上了。

這個獨子雖然天生帶著爸爸李想的光環,但是也不是讓人省心的娃。

首先是所謂的增程式電動車,消費者雲裡霧裡,投資人謹慎懷疑,讓李想也一直背負壓力,直到最近,李想算是妥協了,改口說理想one是插電式混動汽車。這個增程式電動汽車好處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續航裡程更持久,這也是純電動汽車目前的一個短板。但是問題也明顯,就是設計製造過程過於複雜,明顯會拉長研發周期,難度也更大。還好,理想汽車目前算是階段性克服了這個問題。

另外一個問題就是最近國家出臺了最新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由於理想one不能換電,價格高於30萬元,所以不能享受國家補貼。雖然這個算不上是滅頂之災,但是確實在某種程度上會削弱理想汽車的市場競爭力。雖然李想聲明了補貼截止後補貼部分理想汽車承擔,但是利潤無疑也會下降。對於一個初創並且還需要繼續融資的汽車企業,明顯不是一件好事。

更讓人頭疼的是這個李想的汽車獨生子竟然不爭氣的自燃了。5月8日,一輛理想ONE在湖南長沙行駛時突然自燃了,從圖片來看,是發動機艙部位發生了燃燒。雖然最後查清了原因是汽車交付中工人在檢查車輛後把車漆防護墊遺留在發動機艙內因高溫引燃才導致的起火,但是這對於剛剛要突破10000輛交付的理想汽車顯然不是一件好事。

所以,理想汽車在經歷了三四年的研發把產品送到消費者手裡之後,其實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畢竟,汽車不是一部手機,或者一臺電腦,它涉及到車裡面人員的安全。

對於製造汽車,既要和時代同步,與科技攜手,更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就像理想汽車團隊中傳統車企文化與網際網路文化的碰撞。傳統車企的人會覺得網際網路人是「瘋子」,車輛是關乎生命安全的東西,怎麼敢通過在線升級的方式來解決;而網際網路公司出身的人的觀點是,如果不能夠通過在線升級去提升功能,那還叫什麼智能電動車?

這種爭論本身沒有對錯,理想汽車需要做的就是把二者更好的結合在一起。而筆者對於李想,還是很有信心的。

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對於理想one的好感,很多人一部分是來自對於李想的信任。

一位採訪過李想的媒體老師聊起李想,說他有兩個很大的特點。第一個特點是對某一個事物的極度聚焦能力,這讓他把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到一件事情上,並以無比堅持的意志做到可怕的極致。第二個特點就是骨子裡的高傲,他從不苟且。

one,所謂一個,也許是李想執著地認為,如果能做好一臺智能電動汽車,他的這次創業已然算是成功了-----不管對於他自己,還是對於理想one的消費者。

李想自述:我的五層樓

一層樓,生為一個普通的人。那是我18歲之前,學習成績中下等,老師親戚都覺得我以後沒什麼出息。我那時候和很多同學一樣,隨波逐流,滿眼是非,但是也沒什麼改變命運的行動。

二層樓,成為一個優秀的人。高三開始,我不想這麼被人看不起,我把我學習的計算機知識變成了個人網站,開始創業。雖然還是個體,或者是有很多人的作坊,但是我有了目標,在無數的問題中尋找機會,每天的工作排列重點,只做那影響90%結果中前3件的重要事情,剩下的問題選擇忽略,而不是被問題牽著走。把大的問題看做機會,不斷地達成階段性的目標。持續到2004年,泡泡網一年有2000多萬的收入,我遇到了瓶頸,由於沒有團隊管理能力,泡泡網實在上不去了。那年我22歲,隨後開始了第二次創業:汽車之家。

三層樓,成為一個優秀的管理者。汽車之家開始我更注重管人了,我帶著一幫年輕人,手把手教他們如何看待問題,如何找到機會,如何把業務做好。我雖然還是帶著大家聚焦於事情,但是我能很快發現誰能把事情做好,誰有潛力,並帶著他們一起作戰,把工作做好。帶著一群人作戰,目標清晰,聚焦於每一個關鍵的事情,這個持續到2008年,我到了27歲。汽車之家流量到了第一,秦致在前一年加入汽車之家。

四層樓,成為一個優秀的領導者。秦致的加入讓我知道了什麼才是更高級別的管理,一個領導者不需要自己什麼都會、都擅長,而是如何找到更多優秀的管理者,並幫助他們不斷的提升,提升自我的認知、協作的認知、管理的認知。也讓我們知道了使命願景價值觀如何建立,以及重要性。再加上2008年幾個早年創業的小股東要把我趕出公司,當然他們沒有成功。此後我變得特別關注人,從關注自己內心的需求和責任開始,到關注身邊的每一個人。我們培養出來很多優秀的管理者。從2008年到2013年IPO,再到我和秦致相繼離開,汽車之家獲得了垂直汽車網站超過100%的利潤,對手都是賠錢的。這個樓層持續到了2018年,我37歲。

五層樓,成為一個頂尖的領袖。這是我從2018年才認知到的,我才剛剛開始,還沒有任何實際的結果。在智能電動車的紅海裡,這是我唯一能夠勝出的機會所在。一個頂尖的領袖必須能夠給團隊清晰的使命願景和價值觀,做好組織的建設,找到關鍵的領導者,讓團隊的每個人的價值充分發揮,不斷成長,認知自我,認知協作,認知管理。一個頂尖的領袖必須能夠帶領團隊制定精準的戰略,保證業務、人力、財務三位一體的去作戰,讓每一個人洞察商業、產品、技術之間相互的奧秘。我還在從四層痛苦的走向五層的路上……沒有退路。給我幾年時間,我再來給大家拿實實在在的結果分享。能不能做到讓身邊的人都越變越好,提升樓層,一起打勝仗,一起獲得成功:有希望、有成長、被信任、有成就、有回報。

每一次樓層的提升都是巨大的痛苦或意外的災難帶來的,但是我沒有退路。當我爬上更高的樓層以後,才發現之前樓層那些讓我痛不欲生的問題竟然如此簡單,甚至毫無意義,自己是庸人自擾。

讓一層痛苦不堪甚至感覺災難的問題,在三四層看到的重要程度是完全不同的。並非你的管理者和領導是瞎子,對問題視而不見,他們看得其實比你更清楚和全面,只是那些問題根本就不是關鍵所在。

人因為痛苦而改變,人因為受益而堅持。

我們的真實的實力遠比我們想像的更強,提高認知的樓層是我人生中最關鍵的收穫。

參考:

1,《專業主義》,中信出版社

2,《創業沒那麼難:15個成功80後的傳奇故事》,新華出版社

3,《李想造車「蒙眼」狂奔:跑贏了速度,卻跑輸了方向》,經濟觀察報

4,《李想的理想與現實:不講投資人愛聽的故事,為何能得到王興的投資?》,中國企業家雜誌

5,《成也時機,敗也時機》,懂車帝

相關焦點

  • 理想ONE出師不利,李想想到了嗎?
    這些頻繁出現的問題在給車主帶來不佳體驗的同時,也無形中損害了理想辛苦建立的品牌形象。而在我們之前的文章中曾經介紹過,李想創辦理想汽車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想要打造一臺自己眼中的「完美座駕」,如今隨著問題的頻頻出現,身為企業「主心骨」的他自然是要站出來解釋問題原因和解決方案的。
  • 李想爆粗口的背後 聊聊有意思的理想ONE
    8月29日,在成都舉辦的理想汽車用戶日上,李想竟然通過連爆粗口的方式,回應了外界對理想汽車選擇增程式電動技術路線的質疑。這幾句話把剛剛美股上市的理想汽車和李想本人又一次推向了輿論的漩渦中央。客觀的說包括理想在內的新勢力造車,外界的質疑始終會伴隨他們的成長。如果哪一天沒有了質疑聲,可能意味著這家企業已經徹底出局。理想汽車成立之後,一路走來一直磕磕絆絆,哦對,成立之初叫車和家。
  • 李想的最後一張牌:理想智造 ONE
    )北京】10月19日報導(文/饒翔宇)創業就像賭博,這是李想第三次上桌。此前的兩次上桌,分別是李想高中畢業時創辦的泡泡網和時隔5年之後的汽車之家。近日,李想帶著他沒有裡程焦慮的智能電動車理想智造ONE正式亮相。這是繼泡泡網和汽車之家後,李想的第三次創業,也是李想的最後一張牌。想要贏,這張牌就得打得足夠好。從發布會現場來看,第三次上桌的李想牌面還不錯。
  • 理想上市,李想的最終理想?
    北京時間7月30日晚,理想汽車正式在美國納斯達克掛牌上市。理想汽車也成為繼蔚來汽車後,第二家在美上市的造車新勢力。理想上市了,但李想的造車事業是否理想?  IPO前,理想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想持25.1%的股份以及70.3%的投票權;總裁沈亞楠、財務長李鐵以及汽車之家聯合創始人樊錚分別持1.1%、1.0%和6.1%的股份。王興個人及美團旗下全資子公司總計持有理想汽車23.5%的股份和9.3%的投票權。
  • 上海車展,穿幾百塊鞋子的李想和不裝B的理想ONE
    所以這就有了很多廠家出於成本方面的考慮,假模假樣的以攻為守,推出了毫無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比如奔馳推出的EQC就是打著攻的名義搞防守,我認為作為一個有著深厚技術底蘊的奔馳推出了這樣的產品,我實在忍不了我那一口老痰。現場有很多品牌的新能源汽車,請允許我在介紹到今天的主角理想one之前,讓我再囉嗦幾句。我認為新能源汽車分為兩大類,即:有錢造車的和沒錢造車的。
  • 李想談理想ONE的用戶群是誰 排名前三的是BBA車主_易車網
    智車派新聞】如今新能源汽車市場如此火爆,國內的造車新勢力功不可沒。那麼聊起國內最火的造車新勢力你會想起誰呢?我想大多數人聊起更多的應該還是小鵬汽車、理想汽車和蔚來汽車吧,從銷量和影響力來說,這三家車企可謂是目前國內造車新勢力三巨頭。近日,理想汽車的創始人李想談起了理想ONE的用戶群到底是誰。
  • 理想上市的造富神話:李想身價超200億,王興成大贏家
    IPO前,理想在今年6月完成了D輪融資,當時的投後估值為40.5億美元,對比上市首日收盤時的139億美元市值,理想的股東們至少賺了兩倍多。其中,王興成為大贏家,目前,王興本人間接持有理想汽車6%的股份。「那些認為李想的理想是操盤一個千億美元的理想汽車的朋友們,你們還是低估了一個數量級。」理想汽車上市當天,美團CEO王興表示。
  • 理想汽車子公司新增清算組 李想:很多會議和出差都是浪費時間
    (觀察者網 文/楊帆 編輯/徐喆)觀察者網汽車頻道獲悉,企查查數據顯示,上海出享科技有限公司經營狀態發生工商變更,新增清算組負責人李想,清算組成員為徐點、薛珊珊。上海出享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7年9月,註冊資本為100萬人民幣,法定代表人為造車新勢力理想汽車創始人兼執行長(CEO)李想,由理想汽車的運營主體北京車和家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全資控股。公司最終受益人為李想。
  • 80後李想二次人生巔峰!理想汽車上市 市值100億美元
    北京時間7月30日晚間,理想汽車(LI.US)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發行價為11.5美元每股,高於8-10美元的定價指導區間,總募資規模接近11億美元。按照發行價計算,理想汽車的市值超過97億美元,而持股21%的李想,身價也隨之達到20億美元。這是繼2018年3月24億美元的愛奇藝之後,中國企業在納斯達克最大規模的IPO,也是繼蔚來之後,美股的第二家中國造車新勢力。
  • 李想的成功在於建立了理想品牌
    李想和理想諧音,品牌域名lixiang.com,品牌名字理想,非常完美的結合。成功往往就在於第一步命名,李想諧音理想是一個非常令人嚮往和上進的品牌名字。而理想汽車的核心架構思想在於增程油電混合模式,是具有創新思維的產品,在如今競爭激烈的市場,一款具有創新產品的汽車往往決定了領先和成功。
  • 嵐圖的理想,李想已經實現一半了?
    在嵐圖FREE全球首發的同一天,理想汽車累計交付量跨越了3萬裡程碑,僅用時12個月零14天的理想汽車創下新造車勢力首款車型最快交付紀錄。不僅如此,增程式電動車理想ONE在2020前11個月裡力壓蔚來ES6、威馬EX5成為新能源SUV魁首,亮眼數據背後,是否能解釋當初李想篤定的增程式電動車這條路走對了呢?
  • 理想汽車簡史
    上市兩年後,李想卸任總裁,離開了一手創辦的汽車之家。2015年7月,李想開始了第三次創業,創辦車和家,成為造車新勢力的一員。文/暮四先生車圖騰出品,轉載請註明出處● ● ●從泡泡網到汽車之家,再到車和家,這是李想的第三次創業;從輕型電動車SEV到增程式電動車理想ONE,李想與政策完美錯過。
  • 理想汽車發布致歉信,並召回1萬輛理想ONE
    11月6日,深陷「斷軸門」風波的理想汽車稱將宣布將於11月7日起,嚴格按照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的要求,對2020年6月1日及之前生產的10,469臺理想ONE,免費更換球銷脫出力更高的前懸架下擺臂。此次召回更換工作預計將在3個月內完成,並針對此前「理想ONE車輛硬體升級」處理方式進行公開致歉。
  • 理想市值緊逼蔚來,現金流極大充足,李想還要過苦日子嗎?
    一片肅殺之下,向來低調的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也忍不住唱起「苦情戲」,公開表示「理想汽車超過3200人的團隊,只有兩個VP,連高級總監都寥寥無幾,行政要求出差經濟艙都必須買折扣最低的,經濟酒店都要兩個同性在一起住。」寥寥數語,李想勾勒出理想汽車團隊的極度節約,也透露出「勒緊褲腰帶」過苦日子的辛酸。
  • 成也時機,敗也時機 李想,2020年最慘的人|汽車之家|蔚來|車和家|...
    截止目前,理想汽車還未發布自燃事發後的調查結果,儘管新能源汽車自燃這件事已經讓國人見怪不怪了。同為造車新勢力的蔚來、小鵬和威馬,甚至來自大洋彼岸的行業巨頭特斯拉都曾發生過自燃。但為什麼理想ONE的自燃這樣備受關注?這不僅僅是2020年的首燃這麼簡單,理想ONE背後的李想更加「耐人尋味」。
  • 最終李想實現了「理想」!與大眾途昂帥相比,新車有七座+四驅
    下面小編就給大家講講這個人的現實案例,這個人是80後企業家的代表李想。了解汽車的人應該都認識他吧,汽車網站「汽車之家」的創始人。2000年李想經營「泡泡網」,2005年創立了「汽車之家」網站,直到現在,它一直是全球訪問量最大的汽車網站。李想在2015年創立了新能源汽車公司「理想汽車」,之前的名稱是「車與家」。
  • 李想親自曬出理想智造ONE實拍圖
    10月17日上午,車和家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想在其個人的實名認證微博中發布了兩張理想智造ONE的實拍照片,並配文道:「隨手拍,理想智造ONE的這個顏色喜歡嗎?」從李想曬出的理想智造ONE實車照片中可以看出:在車頭部分,該車的前臉採用了大尺寸的進氣格柵,滿足了增程器在工作中的散熱需求,整體車頭較為圓潤,一條LED燈帶貫穿整個車頭;在車身部分,該車整體尺寸較大,根據此前媒體報導,其車身長度有望超過
  • 森羅萬車|解決裡程焦慮:李想同學的理想很理想
    曾經參股蔚來的李想,在理想ONE上的實驗把不入流的設備變成了30多萬的豪車。 這一切的目的都是緩解裡程焦慮。在電池天花板突破、氫能等新方式成本降低之前,目前看這真是最靠譜的一種方式。儘管在試駕中會聽到増程器發出的「突突」聲明顯不同於傳統發動機,但其噪音分貝在可接受範圍之內,並不比燃油車大。
  • 特斯拉打不過理想?李想自曝用戶群是bba車主:家裡可安充電樁
    為什麼理想只出了一款車卻有這麼多人買?理想汽車CEO李想給出了他的答案。 12月21日消息,針對論理想ONE用戶群體是什麼樣的車主這一問題,李想在社交平臺發文稱:排名前三的用戶群是BBA(奔馳寶馬奧迪)三個品牌的車主,緊隨其後的是VTH(VW、Toyota、Honda)的車主,豪華和合資的絕對一線品牌車主為主。「這和我們四年前的設定人群99%一致。」
  • 小車項目失敗不到一年大車就亮相,李想的造車理想離現實有多遠?
    每經記者 段思瑤 每經實習編輯 裴健如10月18日晚,車和家的理想智造ONE終於正式發布了。早在發布會前兩天,車和家創始人兼CEO李想就按奈不住激動,在微博上提前官宣了幾張理想智造ONE的車型圖片。這也符合李想一貫的作風,時常瘋狂為自家品牌打c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