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病醫生:蛋白3+降到1+,想保持穩定,要做好兩件事

2020-12-22 腎博士

尿蛋白加號數量變少總是讓人開心的,比如尿蛋白3+變成尿蛋白1+,讓人感到「轉陰在望」,這麼長時間的治療終於即將有一個好結局。

可是,在這個關鍵時期,想要保住「治療成果」,至少要做好下面兩件事。

一、定期複診

定期複診

很少有醫院會讓患者的蛋白徹底轉陰才住院,通常降到蛋白1+基本上就達到了出院條件,畢竟患者還需要上班,陪同的家屬也需要回歸正常生活。

所以,定期複診就顯得非常重要,因為蛋白1+並非蛋白轉陰,就算真的是蛋白轉陰,也還存在著復發的可能。尤其是剛剛從蛋白3+降到蛋白1+的敏感時期,建議至少一個月做一次複查,包括尿常規和24小時尿蛋白定量,並且讓你的主管醫生了解每次複查的結果。

千萬不要出院之後,就與主管醫生完全斷了聯繫,使之前的治療人為中斷。

二、自我治療

自我治療

腎病和其他慢性病一樣,住院治療只是暫時控制症狀,在家的自我治療才是真正核心。

千萬不要有「出了院就可以鬆一口氣」的感覺,即使沒有醫生的隨時監督,也要保持自律,不能存在僥倖心理。

其實關於飲食、作息、運動等方面的注意事項,大部分病友都是知道的,只是在執行方面,總想找到一條底線,打打「擦邊球」:醫生說不要超過十點還不睡,那我九點五十再睡好了……

要知道,「被迫自律」和「主動自律」,效果差別是非常大的。

任何時候都要記住的事情

任何時候都要記住的事情

作為腎病患者,任何時候都要記住一件事:腎病無法治癒。

就算蛋白轉陰、水腫消失、肌酐下降,也不要有「可以鬆一口氣」的想法,這些只能說明之前的治療和調理有一定的成效,不僅要繼續保持,還要想辦法做出優化調整。

要知道,病情好轉絕不是可以放鬆警惕的理由。

所以,想辦法主動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吧,這樣才不會越來越難受。

相關焦點

  • 腎病想快速降蛋白,又不復發?醫生給出3條建議,很實用
    要長期保持蛋白尿水平的穩定且處於較低水平,給腎友提出3點建議: 腎穿刺可做可不做?早做比晚做好 蛋白尿是多數腎病都存在的症狀,但不同病理類型的疾病具體的腎臟受損部位不同,導致形成蛋白尿的原因也不同,治療用藥也有所差異。
  • 腎內科醫生揭曉答案,內附3點降蛋白方案
    先來看看前幾天一位腎病朋友給我發的消息:醫生,我腎穿刺確診膜性腎病,大量蛋白尿12g,經過治療1個月,蛋白尿已經降到了5g多,我覺得不是很理想,為什麼我們那醫生說尿蛋白越高其實好治?還有什麼好方法降蛋白更快嗎?
  • 尿蛋白是腎病的「始作俑者」,降尿蛋白,3檢查4方法要記牢
    涉及到的檢查主要包括24小時尿蛋白定量、尿蛋白電泳、尿蛋白組分檢測3類。 降尿蛋白的藥物或方法主要有:1、兩類降壓藥: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普利類)、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ARB,沙坦類);2、激素:如潑尼松、甲潑尼龍;3、免疫抑制劑:如環磷醯胺、環孢素、嗎替麥考酚酯等。
  • 腎病越嚴重?2點降蛋白建議收好
    蛋白尿越多,腎病越嚴重嗎? 蛋白尿雖是影響腎功能的獨立危險因素,對腎病的預後也有深遠影響,但也不能絕對說蛋白尿越多腎病越嚴重。仍要看病理類型、患者初始病情、並發情況及日常對病情的管理情況。
  • 蛋白尿降到0.5g以內,就不會得尿毒症嗎?不是
    蛋白尿降到0.5g以內,就不會得尿毒症嗎?很多患者自認為尿蛋白已降到0.5g以內,甚至是完全跟正常人一樣的指標(0.15g以內),就萬事大吉了。腎病緩解後,藥,吃不吃,得看心情;平時也不去醫院按時複查指標了;生活又回歸到之前熬夜、重油鹽、暴飲暴食的狀態......結果過了很長一段後,病情變得很嚴重,卻反過頭來問醫生:我不是都好了麼?
  • 尿蛋白1+還要繼續治療嗎?照著3步走,腎功能更穩定
    尿蛋白出現後意味著腎小球受損了,如果進一步尿蛋白定量超過1g表明腎功能出現明顯損傷,必須要及時用藥抑制住腎臟內的炎症反應,以免加速惡化下去多數類型腎病通過
  • 教你2招,降蛋白更「聽話」
    常常有人留言: 醫生,我剛查出尿蛋白2+,嚴重嗎? 醫生,體檢查出尿蛋白3+是腎病嗎? 尿蛋白+關鍵在於判斷腎病 對於沒有腎病的朋友們,尿蛋白+不能大意,如果2次以上查出尿蛋白+、2+甚至3+,要警惕腎病發生的可能。
  • 腎病出現反覆性蛋白尿,怎麼辦?
    一、激素+免疫抑制劑的組合這對藥物組合尿蛋白的腎友們都不會陌生,大多會用到,也是治療腎病的就經典組合搭配。主要發揮的是抑制腎臟內免疫炎症的作用,調節自身激素代謝紊亂,提升免疫力情況,來穩定腎臟的情況,進而起到降蛋白的作用。對於大多數類型腎病,都能起到強有效的降蛋白作用。
  • 出現蛋白尿,3個因素要重視
    蛋白尿是腎病進展的獨立危險因素,除了高蛋白飲食、精神緊張、劇烈運動、受寒、發熱等生理原因引起的蛋白尿外,腎小球/腎小管病變、腎動脈硬化、腎盂腎炎、腎結石,以及非腎臟病變如甲亢、溶血性貧血等等,都會引起病理性蛋白尿。
  • 腎病反覆性蛋白尿,如何用藥?3類藥物「組合」較為強勁
    一、激素+免疫抑制劑的組合 這對藥物組合尿蛋白的腎友們都不會陌生,大多會用到,也是治療腎病的就經典組合搭配。主要發揮的是抑制腎臟內免疫炎症的作用,調節自身激素代謝紊亂,提升免疫力情況,來穩定腎臟的情況,進而起到降蛋白的作用。對於大多數類型腎病,都能起到強有效的降蛋白作用。
  • 腎病遭遇「頑固性」蛋白尿?趁早做到2點,避開尿毒症
    尿蛋白則是腎病早中期最為典型的症狀之一,與腎小球的損傷密切相關,基本上貫穿於整個腎病的發展過程中。尿蛋白的持續漏出,會持續破壞腎小球的基底膜,造成整體腎功能不穩定。遇到尿蛋白有時候非常「頑固」,該怎麼辦?
  • 腎病為啥要吃降壓藥,會產生依賴性嗎?腎病科醫生說得很直接
    所以要控制慢性腎病,延緩病情發展,甚至讓惡化停止,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控制住尿蛋白。正常人每24小時尿液排出的蛋白量在150mg以內,而研究顯示對於慢性腎病的患者來說,如果每24小時尿液排出的蛋白量在500mg以內,其對腎功能的影響就非常小了,如果能控制在300mg以內,那麼影響微乎其微,這樣的患者有可能一輩子也不會進展到腎衰竭階段。
  • 這3種指標穩定的腎病患者是痊癒了
    降低尿蛋白的藥物和方法有很多,比如通過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中藥、蟲草製劑等中成藥、普利/沙坦等等藥物,再配合低鹽低脂優質低蛋白飲食、減重、控糖、合理的鍛鍊和休息等等,大部分腎炎、腎病症候群患者都可以將24小時尿蛋白降到
  • 控制好3點,降蛋白更加分
    尿蛋白出現後意味著腎小球受損了,如果進一步尿蛋白定量超過1g表明腎功能出現明顯損傷,必須要及時用藥抑制住腎臟內的炎症反應,以免加速惡化下去多數類型腎病通過「免疫抑制療法」即激素搭配免疫抑制劑可以將尿蛋白降下來,同時在配合降壓藥尤其是RAS阻滯劑及抗凝治療
  • 還要堅持做好5件事,腎病患者需謹記
    所有的腎病患者會伴有不同程度的尿蛋白升高,表現為少量尿蛋白尿和大量尿蛋白。尿蛋白是腎病的重要指標之一,通過24小時尿蛋白定量來評判病情分級。一般通過中西醫結合的方式來降尿蛋白,長期用藥才能維持蛋白尿穩定且不易復發。不過尿蛋白降低後並不代表著萬事大吉,還需堅持做好以下5件事情。
  • 蛋白尿轉陰能避免尿毒症?醫生:達到3個標準你也可以
    但一旦腎功能受損不可逆轉之後,要想蛋白尿完全轉陰是難上加難。關鍵在於病理類型:這些腎病蛋白定量控制到0.15g以下,腎功能比較穩定:微小病變腎病、膜性一期腎病、輕度繫膜增生腎病、紫癜性腎炎。這些腎病蛋白定量控制在1g以下,腎功能影響小:重度繫膜增生腎病、IgA腎病、局灶節段性腎小球硬化。這3種腎病病理類型相對較差,預後也不太好,但如果及時治療控制蛋白尿,能延緩腎功能進展。
  • 腎病想尿蛋白降得快,4點秘訣收好,是避開腎衰竭的關鍵
    治療其實並不是第一位的,一些腎友往往著急把尿蛋白降下來,盲目的用藥,反而不是很理想,甚至越治越重,居高不下。降蛋白必須要掌握四點,才能保持長久的穩定,而不是只追求一時的下降。第一點:先明確診斷病理類型腎病病理類型較多,且大部分腎病都要尿蛋白的症狀,那麼要想更詳細的針對性治療,明確診斷病理就更有益處。目前診斷病理的方法主要是腎穿刺。
  • 腎病尿蛋白3+嚴重嗎?怎麼降下來
    蛋白尿對腎功能的影響是深遠的,貫穿於整個病情發展過程,同時又是反應病情的重要指標,二者相互影響。長期堅持服藥,抑制腎臟炎症,可以起到降蛋白的作用,但要一直保持蛋白尿處於較低水平,穩定腎功能是根本。 張先生現年52歲,在2年前查出腎臟有問題。
  • 降蛋白飲食記住5句話,腎功能更穩定
    腎病早期是治療蛋白尿的最佳階段,此時尿蛋白流失的量一般不會超過3.5g,及時針對病灶治療,抑制腎臟炎症,積極幹預尿蛋白一般可以控制住或轉陰。把蛋白尿水平降下來並非腎病治療的最終目的,長期將蛋白尿維持在較低水平才更有助於穩定腎功能,預防腎衰竭的發生。穩住尿蛋白,除了積極藥物幹預,日常飲食把控也非常關鍵!
  • 蛋白尿總反覆需要換藥嗎?可能分兩種情況,做好3點有助穩定!
    難道蛋白尿一直降不下去,只有尿毒症這一條路了嗎?不少現有都有這樣的疑問,每次檢查看著蛋白尿的指標又升高了,心裡就非常坎坷,而且非常有壓力和害怕。蛋白尿是反映腎功能的一項指標,反覆發作也就意味著腎功能不穩定。蛋白尿總反覆需要換藥嗎?可能分兩種情況,做好3點有助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