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143篇:「多重文本」測評及思考

2021-02-15 閒人閒思錄

《語文建設》2020年第10期發表了華東師範大學教師教育學院葉麗新教授的論文《高考語文「多重文本」閱讀測評探析》。作者雖然談論的是高考試卷中的「多重文本」,但很多內容同樣也適合於中考試題命制。

首先,收穫最大的是作者對「多重文本」的正名。在語文教育教學研究中,有一些概念是我們一直在使用但從未思考過其內涵的,比如「非連續性文本」這個概念。因為2011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到了這個概念,因此很多老師都認為只要不是「連續性文本」,那一定就是「非連續性文本」。葉麗新教授認為,要對「多重文本」「非連續性文本」等概念進行正名。PISA2009閱讀素養測評從文本形式角度將文本分為四種形式:一是連續性文本,二是非連續性文本,即由表單構成的文本,包括清單、表格、圖表、圖示、廣告、時間表、目錄、索引等。也就是說,非連文本不是以句子為最小單位的、需要不同於連續性文本閱讀策略的文本。我的理解是,「非連續性文本」中的「連續」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聯繫,而不是語段之間是否有聯繫。三是混合文本,由連續性文本和非連續性文本共同構成的單篇文本。四是多重文本,由幾篇相對獨立的文本構成,這些文本可以是連續性的,也可以是非連續性的,文本與文本之間的關係比較鬆散或不明顯,甚至互相矛盾。在這個分類中,「連續性文本」和「混合文本」內涵是相對明確的,例如一篇帶有圖表、圖畫等文章,那就是混合文本。但是「非連續性文本」和「多重文本」的內涵不太好判斷,前者指的就是「清單、表格、圖表、圖示、廣告、時間表、目錄、索引」等文本,後者指的則是「連續性文本」和「非連文本」的混合使用,例如既有語言片段又有圖表、圖畫的文本,既有表格又有清單、目錄等文本。那按照這個理解,高考試卷上的實用類文本閱讀的文本應該屬於「多重文本」。當然,這個理解也不一定是絕對正確的。

其次,不論是中考試題還是高考試題,都存在著多重文本的選擇與組織的問題。一是材料的選擇。多重文本材料的選擇,肯定要考慮到文體歸屬與話題選擇的針對性。所謂文體歸屬,指的主要是試卷中哪種文體的文本屬於多重文本。目前主要是在實用類文本板塊,其實文學類文本也可以探索嘗試多重文本命題;所謂話題選擇,主要是多重材料要圍繞共同話題展開。這一點應該是常識性的內容。作者提到的第二點,那就有啟發意義了,那就是除了共同話題,多重材料的選擇有沒有其他可能性。有的多重文本會圍繞相近或相似的話題展開,而有的則會用相反或相關的話題展開。目前,相反話題的多重文本還不多見。像以說明文為文體特徵的多重文本,尋找相反話題的材料並不容易。議論文閱讀,可能會存在觀點相反的閱讀材料。除了話題,作者還提到「多重文本材料間的關係,更重要的思考點在於材料之間的關係是如何產生的,材料之間的關係如何服務於測量目標」「多重文本材料間的關聯,還可能源於特定情境下真實的閱讀過程、問題解決的過程」。我認為這兩個觀點是很有見地的。僅僅依靠話題的相似或相反組成的材料,過於單一,過於靜止化。如果將多重材料的選擇動態化、過程化,那麼多重文本的材料選擇將會迎來新的變化。因此,作者建議,「未來在安排多重文本時,可以超越話題相關這一靜態關聯,嘗試從可能的閱讀需要與過程、問題解決需要與過程等真實的閱讀情境角度選擇和組織材料。」這也是我閱讀這篇論文第二個較大收穫之處。

再次,多重文本閱讀測試題目本身也需要進行多層次考量。作者主要關注了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題目的布局。多數試題都是集中呈現材料,然後集中呈現試題,而少數試卷是分別呈現材料和試題後,再呈現一道整體相關性題目。試題布局不同,每種布局背後的理念和依據是什麼,這是需要思考的。二是題型問題。目前多重文本的命題以選擇題和簡答題為主,選擇題一般是每個選項對應某一則材料,稍微複雜一點的題目則是將文本信息進行組合形成選項。作者認為這種選擇題缺少一個問題指向,為此作者提出了兩條建議:第一是檢驗選擇題題幹的清晰性和完整性的一個好方法是,遮住選項並判斷沒有那些選項時是否可以回答題幹中的問題。很明顯,像「下列選項中不正確的一項是」之類的選擇題,肯定達不到這樣的標準。第二是最好儘量在提煉和概括文本信息的基礎上設計選項,選項提煉得較為簡約、明晰,這更有助於考查閱讀理解能力。

最後一個問題較為抽象,那就是多重文本閱讀測量目標的精準化和體系性設計。閱讀測量,主要涉及三個層面的內容:一是聚焦文本信息的,可能涉及到搜尋、定位和提取,二是整合理解層面的,三是反思和評價層面的。作者依據高考多重文本閱讀命題結果和實際答題體驗,提出了閱讀認知過程的測量目標要在兩個層面上作出調整:一是調整「信息」層面的考查重點。信息比對固然重要,但基於特定任務的信息搜尋、定位、篩選、提取、比較,其意義都要優於缺乏明確問題指向的選項局部信息與文本語句信息間的「比對」。二是適當發展指向高階思維的多重文本閱讀測量目標。這一點要加強「多來源文本」材料的選擇,因為多來源文本閱讀測試重在引導學生理解、比較、分析不同的視角、觀點、立場等,並且形成自己的認識。這一點恰恰是高階思維的主要內容。

最後作者提到了多重文本閱讀試題命制的基本流程:測量目標體系化和精準性設計;兼顧測量目標、話題、文本複雜程度、閱讀情境和命題空間等角度選擇和組織材料;精細化設計具體題目,儘量保證試題所引發的認知反應有意義、呼應測量目標。這個流程有點抽象,以後還在命題實踐中不斷加強領會和落實。


郭躍輝,號豫北閒人,語文邊緣人。先逃離北上廣,後到中山誤人子弟。政治經濟、人事社會一竅不通,唯以讀書自遣,惜半生潦倒,一事無成。如有垂青知音,不嫌棄鄙之愚鈍,可結好友,加57351722可也。

拙作出版,歡迎選購!選購網址:https://item.taobao.com/item.htm?_u=f300618he73d&id=563705416531&qq-pf-to=pcqq.c2c

珍視原創!

相關焦點

  • 2020年第104篇:整本書閱讀如何測評?
    《語文建設》2020年第6期發表了杭州師範大學周夢箐和葉黎明合寫的論文《以能力目標為軸,推進整本書閱讀測評》,不過作者說的「整本書閱讀」,更側重於中考的名著閱讀測評
  • 2021年第23篇:讀文隨筆∣文本解讀的理論範式
    《高中語文教與學》2020年第12期全文轉載了西南大學教師教育學院榮維東教授發表在《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20年第7期上的論文《文本解讀理論範式發展與教學路徑
  • (2020年第143期)
    (2020年第143期) 2020-12-02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東湖時訊】2020年11月12日第143期
    【東湖時訊】2020年11月12日第143期 2020-11-12 20: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眾家說語文| 羅丹:「PIRLS」視野下小學生閱讀測評研究
    國際教育成績評價委員會對各國兒童閱讀素養領域的關注長達40餘年,1991年它開始對32個國家進行閱讀素養評價[2]。「PIRLS」的編制從1999年開始,第一周期和第二周期的測試在2001年和2006年舉行,分別有36個國家和45個國家與地區參加。2011年4月和6月,有55個教育體系的四年級學生參加了「PIRLS」的閱讀素養測評和相關問卷調查[3]。
  • 走向整合、情境、個性化的名著閱讀測評
    「整」即完整,具有完整、整體的意思,是對全書內容的周延思考[3]。綜覽多地試題,一些命題名不副實,打著名著閱讀的旗號,行的仍是閱讀材料理解之事。比如2020年湖北武漢卷第12、13題,考查的是《水滸傳》關於林衝休妻的情節,核心在於考查節選材料的閱讀理解——分析情節與人物性格特點。這兩個小題學生完全可以脫離名著,僅憑材料完成作答,不能有效檢測學生整本書閱讀的情況。
  • 北京高考語文:多文本閱讀題總分減少,新增《紅樓夢》考查
    「多重文本閱讀的選材形式,材料減為兩則,總分繼續減少,減至18分。題目數量,繼2018年減少為7題、2019年減少為6題之後,繼續減少到5題。進一步減少了學生的答題負擔。該大題起步平易,有利於考生後面的正常發揮。」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高級教師夏宇點評道。
  • 新城143㎡神戶型!繼璞樾春秋、懷德譽雋、天境之後的第4種設計...
    根據克而瑞常州機構的數據統計,在2020年1-11月,常州市區改善戶型的成交當中,140-144㎡面積段的產品在2019年之後,再度成為改善客群所青睞的產品。
  • 多重網絡中的詞學研究
    其次,可以嘗試詞學研究的時空延展,打造通觀的「全息網絡」,通過長時段的、大量的文本分析發現新話題。同時,注意域外漢籍,因為它們可以提供新文獻,啟發新視角,豐富文本網絡。最後,要注意數字人文的發展趨向,要建設詞學檢索庫,善用新技術,更新研究理念,以便及時因應。但數字人文終究只是輔助研究手段,技術取代不了閱讀與思考,只有在傳統研究的基礎上,技術才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 2020年永州市考試錄用人民警察體能測評結果(第一批)
    2020年永州市考試錄用人民警察體能測評結果(第一批) 一、合格人員(110人)、龍林傑、蔣平、朱少明、於寶林、歐陽宇、駱安東、韓曉昀、劉鑫洋、蔣文斌、唐庭康、曠良運、孔祺、魏加立、李奇、唐純廣   2020
  • 專家點評2020年高考語文試題
    論述類文本閱讀第2、3題,選項不在表述上迷惑考生,答題伊始,穩定考生情緒;實用類文本閱讀第4、5題,考生如果認真閱讀、比對,就能發現錯誤選項;語言文字運用題作為試驗田,基本與2019年保持一致,第19題考查破折號用法和2019年全國Ⅱ卷一致。2020年是比較特殊的一年,湖北省內很多地區學生的複習備考因為疫情受到很大衝擊,語文試題總體上比較平穩,體現了高考語文的人文關懷和溫情。
  • 2020年重慶中考A卷文學類文本閱讀
    2020年重慶中考A卷文學類文本考查的是發表在《嘉應文學》2019年7期上餘顯斌的《賠償》,目前在網上能看到原文。作為一篇中考的文學類文本,出題人進行了刪改。(6分)題目分析第13題考查的是根據線索梳理故事情節,如何梳理情節。根據文章的題目的提示,本文有兩條線索,一條明線:老人的活動,一條暗線:我的活動。這兩條線索都是按照人物的事跡串聯文本的。
  • 2020年北京高考語文卷權威解析來了
    ②大作文第1題以2020年6月23日,北鬥三號的最後一顆衛星成功發射,標誌著我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完成全球組網部署的最新消息為素材,以此引發考生的聯想與思考。③語言基礎運用的考查,選取一則「扶貧攻堅」的新聞報導材料,引導考生了解和關注國家邁進「小康」社會的步伐和取得的成就。
  • 中南榮獲2020年《財富》中國500強排行榜單第143位,排名躍升81位
    7月27日,財富中文網發布了2020年《財富》中國500強排行榜,江蘇中南建設集團位列第143位,首次進入該榜單前200強,排名相比去年大幅躍升81位。1年上升名次81位躍居榜單第143位從量變到質變,從突破到飛躍,這份亮眼榮譽的背後,既是「中南速度」的彰顯,也是中南在商業模式、產業結構、產品結構、組織架構和職能、管理手段等方面不斷完善與改革的成果。江蘇中南建設集團是中南集團旗下的上市公司。
  • 常州出臺初中畢業藝術素質測評方案 首場測評於2020年進行
    中國江蘇網9月7日常州訊(記者 趙家瑋) 9月7日下午3點,常州市教育局在行政中心舉行新聞發布會,向全市通報最新出臺的初中畢業藝術素質測評方案,內容涵蓋音樂、美術兩大學科。據悉,測評將於2020年4月6日-5月7日首次進行,今年入學的初一新生屆時將率先體驗新政。
  • 2020高考英語閱讀語篇70%以上源自外刊,再不開始閱讀就晚了!
    前天,2020年高考英語考試落幕,高考閱讀語篇試題也已公布。與往年一樣,高考英語閱讀語篇中有大量外刊原文,在這樣的命題趨勢下,我們怎樣才能學好英語?想在高考英語考試中取得好成績,先要吃透高考英語命題。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三套全國卷的閱讀語篇溯源。
  • 溫馨提示:2020年安全感、滿意度第三方測評來了!
    2020年安全感、滿意度第三方測評開始了!全體獻縣老鄉:目前,省委政法委委託第三方調查公司通過民評網以簡訊的形式隨機發放電子問卷進行安全感、滿意度測評,如果您有幸接到這個簡訊連結,請您耐心並客觀的回答調查問卷。期待您在測評中為實力獻縣、魅力獻縣、活力獻縣代言!
  • 2020年北京高考語文卷權威解析來了!
    考慮到2020年高三備考的實際,在語文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和思維品質的考查中,適當增加基礎性題目,但保持一定數量的中檔難度題目,以利於選拔。 2020年高考語文北京卷,增加了「語言基礎運用」板塊,試題從虛詞用法、近義詞辨析、句子基本結構、語篇銜接等角度設問,較為全面地考查了考生的語言基礎運用能力。它與後面的微寫作和大寫作,從不同層面完成對表達能力的綜合考查。
  • 中文語言理解基準測評(CLUE)論文被COLING 2020高分錄用
    本屆COLING 2020將於2020年12月8日至13日以在線會議的形式舉辦。COLING 2020共計收到2180篇論文投稿,其中包括2021篇主會投稿、48篇Demo投稿、111篇工業論文投稿,最終有1900餘篇論文進入審稿流程。本屆大會暫未公布錄用率等信息。
  • 多模態語篇類型——網頁文本教學
    在英語課程標準中,強調了教師對學生的語篇整體教學,也就是說,教師在拿到文本後,首要考慮的是文本的語篇類型。語篇類型指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應用文等不同的文體類型,以及書面,口頭等多模態語篇,文字、圖示、音頻、視頻等都位列其中。接觸和學習不同類型的語篇,熟悉生活中常見的語篇形式,把握不同語篇的特定結構、文體特徵和表達方式,有助於學生加深對語篇意義的理解,也有利於學生使用不同語篇進行有效表達和交流。